人間菩薩
證嚴法師
慈悲心喜捨行
她幫人家打掃房子,一個月領一萬一千元,竟然每個月能捐一萬元,這除了慈悲之外,還要有省吃儉用、喜捨布施的勇氣與毅力。
(中華民國76年11月16日)
看看來自全省的愛心人士,他們多麼支持慈濟、愛護慈濟啊!這些委員中有家庭主婦、職業婦女,也有忙碌的企業家,他們的時間都是分秒必爭,但是為了慈濟,大家平時就不斷地付出,而且一有時間就利用星期假日帶會員前來,希望能使會員更了解慈濟的精神。熱心的會員也帶著自己的親朋好友莅臨本會,看到他們那股誠懇的熱情及慈悲的心念,真是令人感動!
佛陀教育我們,要深心、細心去體會每一件人事:「深心」就是用深刻的心思、分析人我彼此的感受,我們不可借口沒時間,敷衍應付來自四方的會員大德們,若是這樣就叫做膚淺,應該用深刻的心來感受他們的心意。
鐵牛車下的斗士——林傳欽
昨天,我向大家介紹一位十五歲男孩的個案,他叫做林傳欽,目前還在慈濟醫院治療。他因家貧而辍學,並出外當學徒,為人子女能體會父母的負擔,實在是孝心可嘉。傳欽的父母生了八個孩子,他排行第七,盡管才剛步入國中求學的階段,但是因為不忍父母身負重擔,他自願辍學當修車的小學徒。
學了一年多,雖然尚未出師,但已學會了初步修車的技能。一輛原本無法行駛的鐵牛車,他也能修理好,甚至能載送貨物,然而技術尚未成熟。有一次他和老板將大理石的廢料載到廢棄場傾倒,由於車子發生故障,當他下車准備修理時,車子忽然翻覆了!他被掉落的大理石壓住下半身,經過三個多小時搶救才被救出。受了重傷的他,從肚臍以下完全被鋸掉,現在只剩下頭部、雙手及胸腹,在加護病房中以繩索吊著身體,無法著床。
我講了這個個案之後,許多人流著眼淚,為這位十五歲的不幸少年生起同情心與慈悲心,又看到他的家境貧困,所以紛紛慷慨解囊發心捐助善款。其中有一位愛心人士當場拿出二十萬元資助這位少年的醫療費用。而這位人士在我們建院時,就已捐出一百八十萬元的建院基金,同時我也看到許多人到辦公室捐款濟助這位林小弟,這就是慈悲心。
看到這些情形之後,我心中有著非常深刻的感受:天下父母心!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假若這個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子女,我們又將做何感想呢?當天在場聽我說話的這些人,就是以天下父母的心念來看待林傳欽,所以願意發心捐助他。
而我本人的感受,就像這個小孩的家長——在萬般困難與無奈的情形下,接受這分溫暖的愛與幫助,覺得無比溫馨,也深深地感謝及感恩。即使我再辛苦、再疲倦,也覺得非常值得!我應該再多付出、多盡心力,為普天之下的眾生啟發「誰無父母、誰無子女」的慈悲心念。
再說到這個孩子的意志力,他雖然身負重傷,但仍然堅決地說:「我要活下去,我一定要活下去!」台北有一位陳先生,他是士林感化院的輔導老師,目前調任至桃園,昨天他也來到本會。他有一個學生被派到花蓮當訓導老師,教導感化所裡的青少年。他們兩人聽我講完這個個案後,非常感動,對我說:「師父,我們要把這個個案帶回感化院,去鼓勵那些青少年。這個故事是一個完美的人生教育,我們要將它帶入感化院中,作為他們人生的模范。」
喜捨要有勇猛的毅力
如果我們用最深刻的心思來觀察世間的事物,就會發現沒有一件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所以,我時時刻刻都非常感謝普天下的愛心人士,給我最大的精神鼓勵;而苦難的眾生更增加我無限的毅力與勇氣,使我不斷地湧起「再努力、再精進」的信念願力。總之,學佛要以深刻細心的態度來觀察一切。
學佛,要學得現在就是佛、就是菩薩。我們在人群中生活,每天都能成佛、每天都可成菩薩,佛經中有句話:「慈悲就是觀音」,今天你若表現出慈悲的形態,今天你就是觀音菩薩。
還有一句話說:「喜捨名為勢至」。眾生需要什麼,我們能付出多少力量就盡量付出;我們能付出,而眾生能接受,這就是學習大勢至菩薩的精神。大勢至是勇猛的意思,擁有一分大勢力。有勇猛的毅力,才會有喜捨的善行。
我常常提起善心大德的捐獻,許多做小工、生活並不富裕的人,覺得慈濟建院及救濟貧民的工作非常有意義,雖然自己收入微薄,也一樣熱心行善贊助慈濟。例如,昨天有位委員帶了一個會員來,這位會員說:「感謝師父,讓我有機會完成自己的理想,圓滿我的願望。」她不斷地感謝我,旁邊的委員告訴我:「師父,她今天非常高興,因為她已完成三十萬元的認捐,功德圓滿。」
接著又說:「她非常發心,平時幫人打掃房子,薪水才一萬一千元而已,但每個月都捐一萬元,如今已捐了三十個月,圓滿三十萬元善款。她今天在火車上跟我談到此事,自己都哭了,她很高興自己能夠圓滿這三十萬元。」
她幫人家打掃房子,一個月領一萬一千元,竟然每個月能捐一萬元!這不是勇敢是什麼呢?三十個月前的發大心,三十個月後則認捐圓滿。每月捐款後僅存的這一千元即使坐公交車都不夠,但是,她卻能歡喜布施,這除了慈悲之外,還要有省吃儉用、喜捨布施的勇氣與毅力。
而且不只她自己行善,還鼓勵她的小姑一起行善;雖然小姑只是擺攤子賣萊維生,但她亦不落人後,發大心、行大願,如今也捐了八萬多元。因此,誰說功德是有錢人的專利呢?其實有錢或沒錢都可盡力而為啊!
有錢的人喜捨布施,我認為這也需要勇氣。在兩個星期以前,有位委員親手拿了一百二十萬元到我面前,他對我說:「師父,現在已是十一月了,今年又快結束了。我曾發心一個月捐十萬,一年合計一百二十萬,所以現在我把這筆錢帶來,但請師父暫時不要宣布我的名字,我會再繼續做下去;只要師父還在,功德會仍持續,而我這一口氣尚存,我一定長期護持慈濟。師父說過:「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我會不斷地努力完成這個心願。」
你們知道嗎?這位委員為了護持慈濟的建院善業,已經捐款將近一千萬了,他現在還是繼續每個月捐十萬元。他說這些錢當作建院基金,如果醫院完工,則移作護院基金。這只是建院、護院的部分,他在功德會的救貧部分就不只這些了,當然其它的工作及活動,他更是樂於參與及奉獻。
錢,哪一個人不愛呢?但是能發大願、割捨物質的人,就如大勢至菩薩;他能產生「勢至」的力量,亦即是大誓願力。所以說「喜捨名為勢至,慈悲就是觀音」,有一分慈悲心、能幫助別人,就是觀音菩薩;有一分勇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人生、為人群而付出力量、發揮願力,就是勢至菩薩。
佛陀本懷,怨親平等
所以,每天我們都能成菩薩、時時刻刻都能成佛。有句話說:「寧靜即釋迦」,我們的心若能常常清淨,沒有貪、瞋、癡,遇到什麼境界都不受影響——不論外在的利誘,或是險惡的威脅,內心都不受其影響,這就叫做寧靜。
釋迦牟尼佛來人間,就是有這分寧靜寂定、以靜制動的心境。五濁惡世動亂不定,他既然來到這個人間,就抱持「以靜制動」、寂靜仁愛的心來度一切眾生,不受五濁惡世所污染。我們若能寂靜安忍,不論在多麼惡劣、復雜的環境中,都能保持清淨的心境;那麼當下,我們就是釋迦牟尼佛了。
如果我們有一分平常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就是無量平等、三根普被,只要虔誠念佛即能得救,所以在佛教中提倡念佛。智慧高超的人,一心不亂,虔念阿彌陀佛,那麼,心淨則土淨;即使是一個根機愚劣的人念阿彌陀佛,心境也能平靜,得到依靠。所以阿彌陀代表平常心、平等心和無量的光明。我們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念得對一切眾生一視同仁、怨親平等;若能如此,此時此刻即是阿彌陀佛了。
平時我們若能多付出慈悲心、喜捨心、寧靜心、平常心,則在日常生活中,哪一個時候不是菩薩?哪一個時刻不是佛呢?因此,我們要多多向佛菩薩看齊,抱持慈悲、喜捨之心,多多感恩,用深刻仔細的心思來觀察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