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歐陽竟無居士:悲憤而後有學--歐陽竟無文集 第三編《佛典研究》精刻大藏經緣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精刻大藏經緣起
  緣起說三事:一、刻藏拔苦痛以慰忠魂;二、刻藏整至教以永慧命;三、刻藏辦法。
  一、刻藏拔苦痛以慰忠魂
  抗戰三年余,忠魂數百萬,國家獲無疆之福,死士受無限之悲。報功者報功矣,而飲痛者仍痛。是知報功不若安慰,安慰不若超拔,超拔不若作佛事,作佛事不若刻大藏經。空寂悲智回向感應,六妙義門佛歸極門。佛在屬佛,佛滅屬法。神識不滅,忠魂必在天地間,而法之有寂,周遍法界無所不至,如許忠魂必皆遇於寂中也。夢幻泡影,有何苦痛?執之則苦,捨之痛除,而法之有空,誠真解脫門甘露味,受縛忠魂必脫然於空中也。不可思議是之謂智。化苦為甘轉痛為猗,一剎那間事,忠魂得此無不拔也。懇到逾恆是之謂悲,凡痛代受,為苦作替,有依者不迫,忠魂得此無不拔也。因緣增上回此為彼是為回向,忠因有三,佛法增七,何礙區區苦痛,忠魂得此必能拔也。毫厘不爽,謂之感應,典籍熏名字,誦讀而聖賢,聖賢而太平,功德如是大,受福如是大,如是大福生,如是大苦滅。經雲:讀一四句偈,勝於恆河沙數供養布施,故必刻藏乃慰忠魂。周公植璧秉圭,身代武王之死,翊日王瘳。精誠所至,自拔幽冥,但問關切忠魂誠不誠耳!世有大悲菩薩,必能作此功德事。
  二、刻藏整至教以永慧命
  《涅槃》遺囑,以教戒為師,佛在師佛,佛滅師法。阿難、帝須,先後結集;龍樹、無著,空有周圓;玄奘、鸠摩,譯傳獨邁。於是而此方教法甘露味真,誠哉!藏之為藏國魂民命之所系也。顧何以遍施法界慈雲悲雨,而貪心殺氣反熾全球?又何以十二部經獅吼雷音,而無畏精神翻滋門+塌茸?復何以恆河沙界身命布施,而賣國自肥甘心狗彘?則以藏貌雖存,藏真早喪。一喪於金沙雜聚,而魚目篡珠;二喪於浩渺無津,而久隳簡陋;三喪於義深文澀,而屏棄誰披?經律論撰,但日增加,宋元明清,從無整理。嗟乎!瓊瑰雖備,棄不莊嚴;海藏空羅,任其潰壅。遂使既得金而反礦,久握珠而還貧。教不能行,藏不能讀,藥不能醫,豈不冤哉!故茲之刻藏,整理為宗,以為是先務之急也。整理應分三事:一、刪蕪;二、嚴部;三、考訂。譬彼六經,刪削繁蕪僅存三百,《詩》然後興。《尚書》二九、《春秋》十一,亦以辨今古文之真偽,簡百二國之不修也,故刪蕪第一。譬彼六經,辨方分職、吉凶異時,《禮》然後立,故嚴部第二。譬彼六經,參互考訂,雅頌得所,《樂》然後成,故考訂第三。《詩》興《禮》立《樂》成,然後傳道來世,藏亦何獨不然欤?
  第一、刪蕪者:一、刪著述。法自西來,寶蘊譯本。疏剔演繹,著述乃增。若談單譯,經二千三十六,律五百二十九,論一千三百一,加密七百八十四,不過四千六百五十卷耳。益以重譯,亦不過六千。若合著述,則萬猶不啻。一經演注數十萬言,一先生談動逾百萬,學網尚昧,教網先纏。本為病除,又增藥魅。蓬山遙遠,更隔萬重。冤何可言?急刪第一。刪之雲者,正藏崇譯,著述人續,仿《四庫》例,著錄刻全文,存目但評判。余付藏外,任世浮沉。二、削疑偽。疑偽之來源於學謬,由學謬而譯謬,由譯謬而造作謬。為欲傳謬,迫而造據,是以疑偽經論葳蕤紛綸,戕慧命、暗天日、賊聖教,不可長也。此方謬種,源於菩提流支,移譯既乖,創宗復誤。布濩既廣,開導獨先,六朝隋唐承流奉化,於今為烈,誰撒樊蓠,猶可縱欤?
  第二、嚴部者:經律論三,通遵結集,於中分部,則未精嚴。說圓首《華嚴》,談空首《般若》,既非結集源流,亦無聖量根據。今謂之嚴者,遵《瑜伽師地》五分、《攝大乘》三類,經立部六、律一、論二故也。經立部六:遵《瑜伽·本事分》,立寶積部。大乘本事應雲方等,然方等遍於六部,不可本事既為通門,又與抉擇分司別部。今標寶積,同最初四大之一,同各部首冠經名,既通門不淆於別部,亦本事實現於方等。遵《瑜伽·抉擇分》,立楞伽部、般若部、華嚴部、涅槃部,此之四部又遵《攝論》境、行、果三類,分別次第。《攝論·所知相》,境也,《楞伽》,古學一百八句,今學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句,於九事所攝中為古開今括,皆諸佛立教、法相所存,謂之境也。《攝論》〈彼入因果分〉、〈彼修差別分〉,行也,《般若》十度為因果行,《華嚴》十地為差別行,謂之為行也。《攝論》〈彼果斷分〉、〈彼果智分〉,果也,《涅槃》解脫相應為果斷,《般若》法身相應為果智,謂之為果也。遵《瑜伽·攝事分》,立阿含部,無量佛說輾轉傳來,名曰《阿含》,《瑜伽》通法,不局聲聞,〈攝事分〉之事,《阿含》之事,無所歧於行處緣起食谛界與菩提分法故也。律遵《攝論》,大應攝小,但更增上,大戒列前,小律隨後,以是為一而已。論遵《攝論》,大自小來,部執轉捨,圓法轉成,亦但為輾轉增上耳,故亦宗經釋經大前小後,以是為二而已。又遵《瑜伽·攝釋分》,立釋經論;亦遵《智度》毗昙、毗勒,立宗經論也。遵《瑜伽·攝異門分》,收秘密門;教外別傳古入雜藏,今亦異門例存,但為方便,不廁正宗。
  第三考訂者:一、闡明譯本獨有精神,譯人學說主之。二、力保譯文真廬面目,荟求舊鈔,采取初刻,參酌章疏主之。三、發揚吾國殊特文學,刊定句讀、條析章段主之。
  三、刻藏辦法
  一、藏本方式,用木版刻,大小遵金陵方冊本而統一之,分合流通各視其便。二、編校方面,分三期進行:初期編校稿本,次期編刻並進,三期專事校版。三、刻板方面,亦分三期:初期訓練帶徒,次期分局帶徒,三期各局進行。四、用費方面,以六千卷計,每卷照現在價算約  元正,總計需款 元。用途以十之八用於刻版上,以十之二用於編校上。若有不敷,臨時籌補。五以十年蒇事。
  (1940年5月)
  (選自《內學雜著》上,《歐陽竟無先生內外學》第十一冊)
 
 

上一篇:妙蓮法師:佛教人生觀 九、戒除煙酒修眾善
下一篇:妙蓮法師:佛教人生觀 十、依佛觀念造世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