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歐陽竟無居士:悲憤而後有學--歐陽竟無文集 第三編《佛典研究》《藏要》第二輯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藏要》第二輯敘
  八經六律十三論總
  一、《佛母寶德藏經》
  二、《能斷金剛經》
  三、《華嚴·十回向品》
  四、《涅槃·師子吼品》
  五、《無盡意經》
  六、《維摩诘經》
  七、《長阿含經·第一分》
  八、《法句經》
  九、《四分戒本》
  十、《五分戒本》
  十一、《解脫戒經》
  十二、《有部戒經》
  十三、《僧祗戒本》
  十四、《薩婆多部律攝》
  十五、《十二門論》
  十六、《百論》
  十七、《廣百論本》
  十八、《中觀釋論》
  十九、《寶性論》
  二十、《瑜伽·抉擇分·五識意地》
  二十一、《莊嚴經論》
  二十二、《觀所緣論釋》
  二十三、《佛地經論》
  二十四、《因明入論》
  二十五、《菩提行經》
  二十六、《成實論》
  二十七、《俱捨論》
  《藏要》二輯,舉經律論二十七種,仍本一輯主旨繼續而營者也。般若道場,聞者記錄或廣或略,或以長行,或以偈頌。一輯於長行略廣,五分中撮其大凡;二輯則舉《寶德藏經》三十二品偈頌。讀者若先頌後長行,此經猶前嗢陀南;若先長行後頌,此經則後嗢陀南也。《心經》談空三昧,是捨利子般若類;《金剛》談無相三昧,是須菩提般若類也。一輯舉《華嚴》根本為〈十地〉,二輯舉《華嚴》臨入為〈十向〉,小大、自他、理事,無不資力回向以為轉移也。一輯《涅槃》,舉〈迦葉〉法用;二輯《涅槃》,舉〈師吼〉法義,用以示善巧義以示切要也。《般若》以殊特義,說行中因果義;《無盡意經》則以平等義,說行中因果義也。又《般若》、《華嚴》諸經,以殊特義說境、行、果義;而《維摩诘經》,亦以平等義說境、行、果義也。方便利他,真俗神通,行菩薩行,見十方佛。世俗以之為神奇,大道以之為通途也。《雜含》五誦,深於談禅;《長含》四分,詳於破執。一輯、二輯,都舉其初而已。《法句經》者,要偈多存,古經猶聚,誠根據之有由,而小藏之精要欤!上來輯經,大舉其六,小舉其二,凡八種也。
  此方律籍,可稱該備,正量未來,而有明了,一輯所舉,《十誦》、《善見》而已。二輯則法藏之《四分》、化地之《五分》、飲光之《解脫》、有部之《戒經》、大眾之《僧祗》,無不次第舉其戒本,而使八家部執,詳略異同,比例研求,堪資取捨,則戒學之大營也。復舉有部《律攝》,以四句頌攝戒多事,復敘戒文隨事分釋。文則視廣律為簡,義則較廣律為繁。研戒之初,莫此為便,又戒學之切要也。上來輯律,凡六種也。
  龍樹《中論》,大小染淨,三科十二支,二取二空,赅攝於四百四十六偈,闡揚空義,汪濊大哉,而無以示入德之門,於是抉擇《中論》,約為十二以示之門。初三因緣觀空,次三相觀空,次二生滅變異觀空,後四因果、作者、時、生以觀空是也。提婆推演《中論》,作瑜伽行四百頌,未能全來,所來者《百論》十品,罪福、神我、一、異、情、塵、因、果、常、空而已。又《廣百論》八品,常、我、時、見、根、邊、相、誡,為四百頌之後二百頌而已。然外內之論義,既已詳盡,《中論》之法門,亦復增多。談空之義,至矣極矣!雖然,教誡弟子毋惡取空,當留意也。诠釋《中論》,此土唯三。青目既舉於前,安慧當續於後,故繼於《中觀釋論》也。《寶性論》者,依《陀羅尼自在王經》,以七金剛句攝一切佛法。《自在王經》與《大涅槃經》,均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菩提功德,利眾生業,皆所以見性。三寶一歸,但指不同,初無歧異。然所謂一切空者,見性涅槃是也。上來五論,皆龍樹學也。一輯舉菩薩行,二輯舉菩薩境。五識意地抉擇,則唯識了義境也。《莊嚴》與〈菩薩地〉諸品,名同而義別,西域不娴不能弘法,蓋菩薩行之推廣談,與菩薩地功用無或殊也。《觀所緣》,則唯識相分自內而已。此宗談果,莫詳於《佛地論》。四智心品為用,清淨法界為體,菩提、涅槃二轉依義,體用須明也。一輯《門論》,談因明原理。二輯《入論》,談因明作法而已。上來五論,皆無著學也。《菩提行經》者,抉集群經,贊發菩提心,修行六度,回向眾生,非龍樹所作,而談空義大破瑜伽,倘亦龍樹學欤?小趣大者,《成實》入《般若》之半途,《俱捨》造《瑜伽》之中路。欲探大乘由來,二論誠不可不讀也。上來三論,皆系於龍樹、無著學也。總論所輯,凡十三也。
  要之,此二十七種經律論,約略而談,經之所的,無非般若、瑜伽法門;論之所趣,無非龍樹、無著之學;而律則八家所立,罄無不宜;大道正軌,誠在於斯,老馬示途,誠慰饑渴,世有智者,行遠升高,其必以是輯作厥權輿欤?
  (選自民國1935年10月支那內學院校刊《藏要》第二輯)
 
 

上一篇:妙蓮法師:佛教人生觀 四、戒殺素食慈悲根
下一篇:妙蓮法師:佛教人生觀 五、學佛不盜世太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