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歐陽竟無居士:悲憤而後有學--歐陽竟無文集 第一編《佛學通論》辨虛妄分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辨虛妄分別
  虛妄分別,凡諸經論,如《楞伽》、《瑜伽》、《顯揚》、《中邊》,皆诠依他性。而以之诠一切法相,則《辯中邊論》與《辨法法性論》獨舉。藏傳彌勒五論,與奘師彌勒五論,書不相同,是大問題,訖未解決。對於此事,安能遽爾率然?然譯者既從藏譯五論,則藏人談《辨法法性》時,與《中邊》相提並論,謂其說依、圓實有,而遍計實無,如隆都喇嘛集內《慈氏五法名數錄》,即有此義,譯論者不應於此加之意欤?
  《辯中邊論》談一切法法相,以非空非不空為宗,空是其無,不空诠有,蓋有無並舉也。虛妄分別有,言亂識上見、相二分是有也。於此二都無,言亂識上所無者是二取也。此中唯有空,言亂識上所有者是空性即法性也。於彼亦有此,言空性上所有者亦此亂識也。亂識從因緣有生,不從計執無生。其相如幻,其體是有,所謂其中少有亂識生是也。亂識非實有,亦非全無,許滅解脫故。謂於亂識相、見分上,擇滅二取計執,解脫二取纏縛,種種聖道許以慮托。若亂識全無,安所慮托欤?所謂有無並舉非耶?
  今譯《辨法法性論》,談一切法法相,詳其趨勢,乃在無邊。蓋非有無並舉,以宗其非空非不空也。實無而現,無義唯計,無而現有,無有別非一,有無無別非異,最是有無一異一頌,則竟以全無義邊談法相也。夫談唯識,偏對外境,無其外義,而內識則唯。若談法相,則非談相之作用,而必談相之體性。體性之質實,體性之赅攝,必一一詳之。而《辨法法性論》乃詳無略有,何耶?若謂法性是有,法相止可談無邊者,何不舉法性真有、法相幻有義耶?若謂觀無乃可入真,幻有亦何礙於觀無義耶?是則談《辨法法性論》:一、五論未解決;二、法相異《中邊》義未解決也。此論梵文不存,根本無從研核,徒憑重譯,輾轉相沿,又烏知其中所蘊何若?卻怪譯者曾不矜慎,匆匆重譯,又不署重譯之辭,而直書某某所譯。一若非譯藏文,而直譯梵文者;一若原譯摩诃闍那等之責,皆可代負者。非所謂侮聖言、凌先哲、掩眾明者耶!
  復次,分別與計度或遍計之名詞,古不區別,初無異議。至先哲玄奘法師時,則界限精嚴,不容稍混。計度或遍計義,范圍甚狹,唯六、七有;五、八則無。分別義寬,既赅六、七計度,亦攝五、八任運也。《成唯識論》周遍計度,故名遍計。安慧八識皆能遍計,所據理教不能精確,犯過重重。護法破以十義,會以三事,而計度、分別,惟攝屬第六、第七心品乃定。自是以後,辨理譯文,莫不奉為圭臬,是則計度之范圍至狹,不可概虛妄分別之全分也。《瑜伽》七分別,解家以任運分別,為五、七、八識有,余六分別,皆隨念計度所攝,計度唯六、七識有。是則必三分別,或七分別,始攝得八種識盡,所謂分別義寬也。
  《辯中邊論》談分別,則悉舉五、八、六、七識。曰:識生變似義,有情我及了。而《辨法法性論》談分別,譯者但以無義唯計為分別,又申之曰:分別者,謂一切無唯計度耳。又引其師說,妄現為有,妄執為有,二種俱名分別者,以實一切境義唯自遍計分別故。師弟舉分別名詞,俱但舉計度一面,一若分別唯攝六、七計度,不必攝五、八不計度者。夫其談妄現妄執於義無失,而名詞有失。又使譯名詞於古時無失,於今時有失。其師是藏人,或以僻遠不讀中籍,無論矣。譯者是中土人,不讀中籍而為中國譯典,可乎哉?譯家不閒千數百年輾轉辨別、最後定為一尊之名詞,或閒故不用,而徒執先時混沌不分之名相以迷惑國人,又非所謂侮聖言、凌先哲、掩眾明者耶!
  (選自《內學雜著》卷上,《歐陽竟無先生內外學》第十一冊)
 
   
  
 

上一篇:淨界法師: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
下一篇:淨界法師:信願是智慧的觀照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