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藏法師:淨土深義 第二講 淨土法門的特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講 淨土法門的特質

這次“淨土深義”講座主要是對出家人講的,你們應該懂得淨土法門是一種大修行,是出家修行的十分重要的法門。作為一個出家人,不光要知道怎樣修,還應該知道淨土法門在整個佛法中占有什麼樣的地位,這樣你才能比較徹底的祛疑生信,正確引導眾生修行,而不為其它種種說法所迷惑。當前的重要問題是要把淨土法門回歸到佛法本位,使之立足於廣大佛法的基礎上,這樣才能讓修行人對淨土法門有深刻的認識。

出家人要面對的是學法、弘法、修法、證法,不能夠只是相信,而說不出所以然的道理來,否則,就不能擔負起出家人上求下化的責任。所以,我在講解時,不是象對在家人講解那樣,先從勸信講起,而是從它的教理講起,證明淨土法門是大乘真實之教。

如果你們能夠從大乘真實之教這個廣度與深度去領受淨土法門的深義,這樣你們在弘揚淨土法門時,就不會覺得自己只懂得淨土法門,對佛法懂得太少,以至不敢跟別人討論佛法,或者當別人向你提問淨土法門時,你不會問一答不出三來。其次,在修學上,你就會將大乘佛法的學習完全導歸、匯入到淨土法門的教理中來。這樣,你會學得更加豐富,不會對其它法門產生排斥心理。在教理的指導下,你的修行會更加精通、勇猛、正確、有效。

淨土法門的特質是難信、難解、易至這六個字。在深入講解本題之前,還要先回到原點考慮。你我作為一個出家人要隨時反省,我為什麼要出家?根本的原因是我們體會到人生生、老、病、死諸行無常的逼迫性,人生對一切五欲六塵的追求都是虛妄的,我們不願意糊裡糊塗了此一生,所以才出家。

所以我們出家的目的是了生死。首先是了生,了生才能夠脫死。什麼是了生?就是不要再醉生夢死,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對宇宙、人生看得很清楚、明白,生活得灑脫、自在。學了佛法以後,吃得下,睡得著。跟一切人的關系是如法、平衡、清淨,對一切事少欲知足。對修學佛法必須能夠得到真實利益。

如果你不好好了生,你就脫不了死。什麼是脫死?就是你要知道怎麼死,對死無怖無畏,沒有疑慮,在未死之前,就知道死了到哪裡去,而不是糊裡糊塗的死。所以我們在了生之外,還要准備脫死。要隨時注意了生脫死是你出家的目的,是你應有的承擔,是你隨時要准備的自己的事。

為了要了生脫死,我們必須要修行。為了修行得正確,我們才需要知道佛法。如果你知道怎麼修行,那就是佛法,不再需要知道什麼了。我們最重要的是要了生死,因為我們不知道怎樣了生脫死,所以才去聽佛法。各位來聽淨土法門,千萬記得這一件事情,不是為聽而聽,而是為了生死而聽。目的不在聽而在於了生死。了生脫死才是你分內之事,是你出家人的本份。

你們有些人確是這樣,要求聽經,就是不要求學佛,聽了一大堆,既不能了生,也不能脫死。聽經聽得很高興,對法師好像也很恭敬,就是一點效果都沒有,眼前既了不了生,將來也不能脫死。所以現在講淨土法門,要先把心態搞清楚,是要你通過聽經,修學佛法能得到了生脫死的左券,左券就是方法,就是保證。你們在聽淨土法門時,句句都要回歸到這句話,對我了生脫死有無幫助?我應該怎樣修行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我是為了這個目的來聽經的。這個觀念要弄清楚。你們恭敬出家人、恭敬僧寶,恭敬法師,乃至於行法敬法,也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如果你確認這件事情能夠幫助你了生死,你就歡喜的去受持它,同時你就“方便勤莊嚴”。菩薩戒就是這樣說的。你能夠在這個法上了生死,你才能以這個法來莊嚴這個世界。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你不過是裝點門面的徒有表面的出家人而已。學習淨土法門也是如此,我不願看到出家人只是用嘴巴表面上念佛,跟自己的生死毫無關系,這個樣子是自欺欺人,害了你我,也害了淨土法門。各位出家同道,淨土法門在你我心中不是一件兒戲的事,它是要幫助我們了生死的。一定要把這個原點找到。

淨土法門為什麼說是難解、難信、又易至呢?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原因,它是大乘真實之法。因為我們是凡夫,難以了解大乘佛法。其實大乘佛法不離我們的方寸。我們皆有本具的佛性。但是無始劫來,我們背離了它,所以我們不了解,也無法相信。

因為我們不了解,所以我們也就無法相信我能成佛,有佛救我,我也無法相信我在一剎那間能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我不了解,所以我也就無法相信唯一佛乘的萬德莊嚴,無法相信所謂的中道佛性具足一切萬法。因為我不了解,所以我也就無法相信從萬德莊嚴的佛性中能夠開顯不可思議的彌陀本願來攝受我。

我再說一遍,難解、難信、易至這個道理相當深。不過可以一言以蔽之,難解、難信、易至是同一件事,就是大乘了義。什麼是大乘了義?就是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具清淨萬德莊嚴。我們久遠劫來,無法體會這個道理,所以我們難於理解,因而也就難於相信眾生本具的萬德莊嚴能夠透過彌陀佛借由淨土法門而開顯的無盡大悲,所展現的對一切眾生的徹底方便的本願攝受我們,攝受我這煩惱的造惡犯戒的博地凡夫。我不能相信萬德莊嚴的佛性所開顯出來的廣大妙用能夠攝受我,因而我也就不能相信它易至,我就不懂這易至的道理。

“難解、難信、易至”這六個字是同一件事情。淨土法門的特質就是這六個字,它的更內在的意思本質上就是我在第一講中說的,它是大乘佛法的真實利益之所在,是大乘佛法之用。

打個比喻,我手上拿了一塊金子,這塊金子還沒有經過雕塑陶煉,還只是一切金子,掉下去可能會敲痛我的腳,一點用處也沒有。可是它經過努力雕塑以後,可以成為一個佛前的供杯,也可以被雕塑成佛像,讓大家恭敬供養。如果沒有金子,就不能造佛像。但是有了金子不經雕塑,也不能成為莊嚴的佛像。雕塑出莊嚴的佛像,讓大家頂禮供養,這就是它的用。金子的作用離不開金子的本體,所以金子的本體最重要,如果本體消失了,金子的作用便無從發揮,但是金子的本體必須經過努力雕塑,它的作用才能開顯出來。

《中觀論》上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這四句偈所開顯出來的即是大乘佛法中道了義說,就是大乘佛法的體。但是僅有大乘佛法的體,也無法讓眾生得到利益。唯有親證大乘佛法的體,再透過這體發起為大悲心的作用,然後經過累劫的栽培、熏陶出廣大無量無邊、如幻如化的萬德莊嚴的利益一切眾生的大用。這就好像你上山采到了金子(你得到了大乘的體),可是你還要將金子陶冶、雕塑成為佛像給眾生,才能讓他們啟善根,發隨喜,頂禮修行而得到利益。這就是發起大悲心的作用。

同樣道理,淨土法門就是十方諸佛在親證大乘的體之後,生起大悲心,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誓發四十八願,經過兆載永劫的勤苦熏修、方便莊嚴,然後建立起極樂淨土。這樣建立起來淨土的本體是大乘的佛法,然而它所表現的是大悲的徹底顯露,它所顯露的又是大乘佛法中的徹底的方便,這樣就將本體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那就是淨土法門。

這裡還有一層道理要告訴各位。假設金子是世界最美好的東西,是否一定要做佛像呢?不一定,它可以作茶杯,甚至可以作尿壺。但是金子是那麼貴重,用來作茶杯或尿壺,其特性就沒有發揮出來。佛陀證悟的中道了義是最寶貴的金子,理論上說它應該開顯最美好的佛法給眾生,可是眾生接受不了,只好先給他們說小乘、聲聞乘法,讓他們個人了生死。但是他的大悲心沒有發起,乃至諸佛證得的本具佛性他都不知道。佛所證得的無法對他講,因為他領受不了。這好像是你持有金子,可是眾生不想拜佛,只想喝茶,只好先做茶杯給他,金子的本性沒有徹底發揮。怎樣徹底發揮?就要調整眾生的根性。比如先讓你用杯子喝茶,再引導你修行,最後教你拜佛。這時就將杯子收回來,改做佛像,讓你拜佛。

《法華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法華經》的開權顯實就是把茶杯收回來,告訴你真正要給你的不是茶杯,茶杯的本體是金子,金子是用來做佛像的,真正要給你的是佛像——告訴你唯一佛乘。所以《法華經》是大乘的真實本體,是真實之教,是佛的本性。《法華經》把十方諸佛的秘密都告訴你了。《法華經·如來神力品》說:“如來一切所有之法、一切自在神力、一切秘要之藏、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宣示顯說。”這是《法華經》的道理。

可是這些都是秘密,是諸佛親證的。茶杯的本體是金子。諸佛開權顯實把茶杯收回,告訴你金子是用來做佛像的,然而還沒有真正做一個佛像給你。那麼是誰真正的把金子本性徹底發揮了呢?也就是說誰把大乘佛法的本體徹底的發揮了它的度化眾生的作用呢?是法藏菩薩,也就是彌陀本願。彌陀本願徹底發揮了大乘真實之教的度化眾生的作用,也就是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光闡道教,施設種種的徹底方便給一切眾生。正如印光大師所說的,如果諸佛沒有淨土法門,他就無法彰顯對無邊眾生的徹底的悲心。反過來說,有了淨土法門,諸佛就能夠將他所親證的大乘的一乘了義的本體開顯的無盡大悲的作用徹底的發揮出來。

所以淨土法門的本體就是大乘徹底了義,而大乘徹底了義是乃至於等覺菩薩都不能完全了解,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究竟。所以大乘法門難解難思。這是有經證的。不是我喜歡這樣講,把它講得深,它本來就是這樣的。

《無量壽經》上這麼說,不能夠信仰淨土法門的人是過去沒有善根,他驕慢懈怠,所以他不能懂、不易理解淨土法門。因為對淨土法門你必須謙虛的領受大乘了義。《法華經》上說:“領受大乘了義,其實非汝之力,乃諸佛加持。”佛告訴捨利弗說:“你雖然智慧第一,可是你在法華會上能夠相信我說的開權顯實第一了義之法,並不是你的智慧力量,而是諸佛的加持。”大乘的理體對捨利弗來說,還要諸佛加持才能勉強的相信。佛陀三周說法,第一周說法,只有捨利弗一個人聽懂;第二周說法,好像是有四個人聽懂,加起來是五個人;第三周說法,普遍受記,才能都懂。所以你如果沒有足夠的謙虛,以你看到的經典為滿足,然後再以你所看到的經典說這是空,這是有,這是中,這是合理,這是不合理,這是方便教,這是了義教,……你以你自己的看法來分別佛法,這就是不謙虛,就是《無量壽經》所說的驕慢。你為什麼驕慢?因為你沒有好好的修行,你懈怠,你只在那裡讀經,沒有真正修你的行,你才會以經謗經,不是以佛法講解佛法,而是以佛法謗佛法。你才會說這個佛法是了義,那是不了義;這個佛法高,那個佛法低;這個佛法是本,那個佛法是末。你以你自己的看法去分別,這就是驕慢。

各位,你們必須有謙虛的心,才能了解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的難解,是唯有佛與佛才能知之究竟。你們聽起來或許是真的很難解,我講講我的經驗。

昨天我很累呀,睡得很早,到三更半夜,有一條狗崖柴嗥吠。嗥叫一整夜,叫的很恐怖,我就起床看《無量壽經》,看得很慢,兩個半小時,看了半卷,到今天早晨還沒有看完。我總感覺淨土法門太難了。這也是我一直推拖不講淨土法門的主要原因。

淨土法門難解難在什麼地方呢?難在它在說那個相,不說它的本體,而本體又難解難思。你必須在其它法門上認識它的本體的時候,對它的相才能接受,這是它難解、難知的根本原因。

淨土法門說“易至”。何以故?我們打個比方,有誰能清楚的知道飛機的結構?即使造飛機的人,他也不能全都知道。因為造飛機是各自造一部分,電氣儀表、結構、應力、外觀、材料、流體力學、動力等各部份,都專業分工,各造各的。造飛機是很難,不過我們到美國去最快是坐飛機。飛機制造非常復雜,但是卻有最快的效果。你不需要知道是為什麼,也無法知道為什麼,可是卻到得最快。這個比方大概你能懂,但這只是個比方而已。

注意!淨土法門是諸佛的本源開顯出來的無盡大悲,為了攝受一切眾生,以所彰顯極致的萬德莊嚴為本,然後施設出來的無限方便,是諸佛以根本法所攝的究竟徹底的方便。為什麼究竟徹底的方便,因為它是諸佛親證的唯一了乘佛法(大乘根本原理)所攝受的方便,所以是究竟徹底的方便。

可能大家還不很懂。我們打個比方,一個剛學煮菜的人,第一次煮菜,是努力把菜做得很好吃,還是努力把菜煮熟,能夠吃就行呢?一定是煮熟能吃就行。可是一個做菜很熟練的人就會把菜做得既熟又好吃,又有營養,又色香味俱全,因為他把握的原理深,經驗豐富,他開顯出來的形貌和效果就好。同樣道理,為什麼淨土法門這樣神妙?神妙到一個殺人犯被法院宣判死刑,在槍斃前我告訴他淨土法門,只要他相信和願意,十念就能往生。這是由於諸佛證得了佛法的根本的原理——宇宙的真理,所以能徹底展現出無盡的大悲,施設徹底的方便。

各位記住,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湧現真正的慈悲。如果沒有真正的智慧,就湧現不了真正的慈悲。有人說阿羅漢跟菩薩的差別,是因為慈悲不同,不是智慧不同。這不對,我說過,只有真智慧,才有真慈悲。絕對不會有那個有慈悲沒智慧,或者有智慧沒慈悲。換句話說,菩薩跟阿羅漢的差別表面上看是慈悲的有無,因為菩薩度眾生,阿羅漢只度自己嘛!其實根本原因是因為阿羅漢只看到諸法畢竟空,沒有看到諸法的如幻有,更沒有看到諸法畢竟空有雙泯的中道了義。所以他只看到了苦空無常,他只能修聲聞乘法的無我無常觀,斷見思迷惑,斷我執而已。能了生死他就滿足了。

《法華經·信解品》中迦葉尊者說:“我年紀這麼大了,釋迦佛才教我大乘法。我覺得我歲數大了,只好樂空性的道理,我不願再學菩薩法。因為一開始釋迦佛就教我聲聞法。我就厭離生死,我只看到我的生死,我沒有發大心,我不能領受菩薩法。所以佛陀也就不教我菩薩法(大意)。”

各位,菩薩跟羅漢從來不是只在大悲心上有差別。絕對的在智慧上也有差別,所以修學的佛法有差別,亦即聲聞人修的佛法與大乘人修的佛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別的地方,既然有差別,當然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人說沒有大乘與小乘,都是佛法。這種含糊籠統的說法是不對的。

我們是這麼來了解智慧和慈悲,那麼你知道為什麼淨土法門有這麼易至的效果嗎?這是因為彌陀本願是諸佛證得徹底的原理之後,而湧現出來的無盡大悲。如果諸佛不能證得徹底的原理——中道了義,他能不能湧現徹底的大悲呢?不能!我說過了,徹底的大悲要從徹底的真理所證得。因此,佛證得中道了義的真理之後,才能湧現無緣(沒有條件)的、無盡(沒有邊際)的大悲。然後以根本徹底的原理,在無盡大悲作外緣的推動下,安立淨土法門,然後才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效果。這才叫“易至”。

“易至”是容易到,為什麼容易到?因為它是佛以無盡的大悲設下了徹底的方便法門。《華嚴經》上說“方便即是究竟”。唯有淨土法門才能夠這樣。聲聞法門就不能說是方便即是究竟。乃至別教菩薩修的“次第三觀”,也不能說是方便即是究竟。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了種種法門之後,最後要導歸極樂,因為一切方便最後都以極樂為究竟徹底的方便,當然要導歸。

如果你懂得這種道理,你只要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切的方便義、一切的究竟義、諸佛的智慧、諸佛的慈悲不就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中表現出來了嗎?法藏菩薩說:“設我得佛,以下四十八願皆當成就,否則不取正覺。”也就是說:“設我得佛,大乘的理體、大乘的無盡大悲、大乘的徹底方便,都要在四十八願當中圓滿的展現,這樣我才成佛。今天我已成佛,所以我不再叫法藏菩薩,我叫阿彌陀佛。”也就是徹底的理體我已證得,徹底的大悲已經落實,徹底的方便已經完成。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有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十方諸佛不是也要證得徹底的理體——中道了義嗎?不就是也要彰顯那無盡的大悲嗎?不是也要用徹底的方便攝受一切眾生嗎?那麼這一些阿彌陀佛已經做到了。所以說十方三世一切佛,阿彌陀第一。既然這樣,那麼三藏十二部不就是在講徹底的中道了義的理體嗎?不就是在展現諸佛的無盡大悲給予眾生嗎?不是在施設種種方便給眾生嗎?既然“南無阿彌陀佛”正意味著中道的理體已經證得,無盡的大悲已經實踐,徹底的方便已經安立,那麼, “南無阿彌陀佛”不就能橫赅三藏十二部嗎?所以祖師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橫赅(赅是具全、完備的意思)三藏十二部,是有這樣道理在內的。不是烏鴉學語,跟著說說可以服人的。——(待續)

 

第二講 淨土法門的特質(續)
諸位,你們念每句南無阿彌陀佛時是怎麼個念法?聽說你們拜佛是用錄音帶帶的,那麼也就罷了。可是你在念每一句阿彌陀佛時,心中要起怎麼樣的心哪?中道的理體、無盡的大悲、徹底的方便,這句阿彌陀佛就代表這三件事情。
中道的理體攝盡天台的教法;無盡的大悲攝盡一切諸佛的本願;徹底的方便就是淨土法門。所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橫赅一切教理,橫赅一切諸佛的本願,更是落實在淨土法門身上。所以,我常說一句阿彌陀佛重如泰山。也就是一念即重如泰山,臨終十念,如何不往生?雖說只有十念,光這十念就橫赅一切了,如何不往生?你為什麼這樣驕慢懈怠乃至毀謗它呢?

各位,淨土法門如果你用這種角度去理解,就是藕益大師所說的不為他歧所感,真心念佛,即大智慧,能夠放下身心世界,真心念佛,即是大布施,乃至即是大持戒,大忍辱、大精進、大禅定,就是六度齊修了嘛!你要真懂他的道理,則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橫赅萬法,是做得到的。可是它太難理解,所以我建議諸位在還沒有深刻理解的時候,適當學學其它法門來滋養你對淨土法門的理解是可以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麼多天台祖師都能最後念佛往生,原因在此。天台人最注重教理嘛!天台人注重禅宗與教理,所以他們最適合修如來禅,是最正統的佛教修行者。禅宗有時還會走偏,天台人不會,永遠是解、行並進。所以他們修到後來會導歸極樂,因為彌陀法門本來就具有這種特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橫赅一切,所以易至。

憑什麼說淨土法門易至呢?因為它是諸佛證得的徹底究竟的方便。還因為你我本來就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你本來可以成佛,你不過是如幻的做眾生而已。那麼,今天彌陀佛以如幻的淨土法門接引你投入真實的願海當中,然後你在願海中任運開顯你的佛性,你就不假功行,任運成佛。這是大乘了義。怎麼叫不假功行?講白一點,好像你坐在那裡就會成佛了。其實不是這樣,這是說你能跟這麼多的大乘菩薩在一起修行,你無時無刻不在受他們的熏陶,所以才自然成佛。所以祖師才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就是這個道理。

各位,把你勇猛的心提起來,你們的心不要只知道求往生這一件事情,你的心是時時刻刻在領受大乘,你的每一句佛號都重於泰山,應該這樣去領受。

接著我還要說易至的道理。剛才我講了難解,因為它是大乘的理體,所以難解。為什麼說難信?因為你我離它太遠,所以難信。另一方面因為它易至,這麼容易到,也難想相信。九品往生就是連五逆極惡之人也能下下品往生,這個也是難信。

怎麼講它“易至”呢?要分兩個方面說:第一是容易到極樂世界去,叫易至;第二是易成佛,也叫易至。我們目前最重要的是容易到極樂世界去。可是我還要告訴你,在極樂世界容易成佛。我先說明一下,有的法師說:“其實到極樂世界不容易成佛。經上不是說在娑婆世界修一天勝過在極樂世界修一百年嗎?那不是在娑婆世界修行早成佛嗎?”沒有這個道理。經文不是這個意思,這是對眾生講的。我們常說“良宵苦短”,跟好朋友在一起促膝長談,一下子東方吐白,已經清晨了。好像跟好友聊天,長夜過得特別快。時間是如幻的,對娑婆世界的眾生說,一劫是多麼長。可是法華會上當七寶塔從地湧現時,多寶如來在塔裡說:“善哉!善哉!快說此經。”釋迦佛就邀請多寶如來顯身。多寶如來說:“我曾發願若要我顯身,則釋迦佛的十方分身諸佛都要齊集現身。”要十方分身諸佛集結是表法的意思,表示一乘了義。於是十方化身諸佛集結之後,就向釋迦佛、多寶佛問詢、禮座。這一禮座就是五劫時間,光禮座就是五劫時間,光禮座就五劫,還怎麼講經啊?如果按我們的時間來說,現在靈鹫山法華會上,諸佛菩薩還正在忙著禮座呢!我們哪有法華經好聽?所以經上所說的十二劫,在蓮花中十二劫,那是對我們說的。對於真正在蓮花中的人仍然是一剎那。為什麼?太舒服了嘛!良宵當然苦短,一剎那就過去了。所以時間的長短,那是對眾生如幻說的。

所以我說“易至”,是容易往生和容易成佛兩個道理。《楞伽經》第六卷中說:“十方諸佛,皆出極樂。”【注釋:《大乘入楞伽經》第六卷中說:“十方諸剎土 眾生菩薩中 所有法報佛 化身及變化 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乃至十方諸佛剎土的無量不可數不可數的菩薩也出自極樂。極樂世界的菩薩有多少呢?如果捨利弗和盡閻浮提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都成為比捨利弗智慧高得多的緣覺佛,讓他們累劫思維較量,他們能算出來多少菩薩呢?就像用一根頭發截成一百份,用其中一份去沾海水一滴,他們能夠算出來的就像一滴毛塵水那麼多,他們算不出來的菩薩數量就像大海水那麼多。

釋迦佛講經用的比喻多麼深刻!你就可想而知,極樂世界是十方世界的頭等明星學校,大家都想要到這個學校去,去那裡准備成佛。所以有那麼多數不清的菩薩去那裡,因為在那裡容易成佛。有人說,在那裡只是不墮落而已,要成佛不容易。不對,是易成佛!不然,那麼多的數不盡的菩薩為什麼都去那裡呢?連文殊普賢等大菩薩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嘛!

我相信你們誦過《藥師經》或其它經。其它佛的世界有沒有這樣描述過像極樂世界同樣的美妙境界?我沒看過所有的經,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不可能。何以故?因為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有一個願說:“如果我成佛,我的國土不為十方諸佛贊歎,還有一分一毫比不上十方諸佛國土的話,我不成佛。”他已經成佛了,所以他的國土絕對的好,絕對不會比別的佛土差。

當然,接著你會產生疑問,佛佛相同啊!為什麼會有這樣差別?稍有理智的就會這樣懷疑。我說正因為佛佛相同,才會這樣。我們說圓教的究竟佛沒有差別,因為他們都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就沒有比他更上的了,因此十方諸佛絕對是佛佛道同,藥師佛所證得的絕對與彌陀佛沒有差別。可是為什麼明明就有淨土的差別,乃至於釋迦佛的淨土這麼糟糕?那是因為十方無盡的眾生的根基,他們還不能夠進入這最究竟圓滿的淨土世界,在他們未去極樂世界之前,要由其它諸佛示現與那些眾生根基相應的佛法世界,讓他們暫時到那裡。最究竟的淨土是在極樂世界,然而並不是所有眾生都有這種根基。不要說你我,也不要說以前哪,就看現在,有多少人在誹謗淨土,乃至有的出家人說:“念幾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修行哪有那麼簡單?”這種人你打死他也不願意念佛。那怎麼辦?彌勒菩薩接引他嘛!為什麼要彌勒菩薩接引?是阿彌陀佛請彌勒菩薩幫忙。我有這麼好的學校,可是你還不能來,你只好先到補習班補一補,因緣成熟了你就會來了。

釋迦佛也是如此啊!釋迦佛先教捨利弗這類人聲聞乘法,教到釋迦佛老的時候,才告訴他們有唯一了乘。所以諸佛絕對沒有不同,乃至於各個淨土本質上也沒有不同。所以諸佛道同,你們不要再分別這個好,那個不好啦!千萬不要再謗法啦!

以攝受的方便而言,最究竟的方便在極樂世界。不過我不能是一切方便只有究竟的方便,我還有不究竟的方便給眾生,就好像我要拿金子造佛像,但不是每個眾生都喜歡佛像,只好再造些念佛珠、茶杯送他。我送他佛像他還不一定要。我不能造個佛像送給基督徒,道理一樣,眾生的根性有差別。所以說,究竟的方便在極樂世界,但是不能只有個極樂世界,所以才會其它世界的存在,這是很合理的。由於有其它世界的存在,就更能彰顯極樂世界的特殊和它的唯一高妙。這實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如果你懂了這個道理,你就會平等的贊歎其它法門,然後你會特別的好樂你的淨土法門,同時你還能吸收其它法門,為淨土法門所用。這個時候你的心中唯一的是唯一佛乘,一切法門都成為一個法門,你就不會再懷疑是不是修這個,就要放棄那一個,修那個就要放棄這一個,心中再沒有佛法的對立了。你心中沒有對立,就會等同一切佛法。就會學習一切佛法,都歡喜信受。

如果你能夠這樣理解淨土法門,你才能成為一個坦蕩蕩的學佛者,真正成為一個出家人的淨土行者。一個出家人的淨土行者絕對不能這麼說:“什麼法門都沒有用,修淨土法門就對了。”這樣,你等於在謗法嘛!居士這樣說,隨他啦,可是作為一個出家人一天到晚這麼說,其實是在謗法。我們怎麼能說別種佛法不好呢?別種佛法都是釋迦佛說的,而釋迦佛就是彌陀佛的另一種化身。諸道同嘛!究竟的方便是淨土法門,你我應該去理解。其它法門雖說沒有那麼究竟,你應該平等的恭敬,就象恭敬淨土法門一樣。為什麼呢?你太恭敬淨土法門了,淨土法門太不可思議了,因為太不可思議,所以難以理解。所以你也歡喜其它法門存在於世間。如果你心中自然湧現這種心態的話,你心中就會充滿祥和、平等、歡喜和對於法的恭敬,念念增上。

因為你念念增上對法的恭敬,你就更能體解佛法的道理,所以你更能了解“南無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於是你念起佛來就更能得到利益,這就是修淨土法門的出家人的應有心量。

我今天要講的就是淨土法門的特質,它的易至和易成佛。剩下還有十五分鐘,我再講一下淨土法門易往生的問題。

淨土法門除了易成佛之外,對我們最重要的是易往生。我上面說它是難解、難信、易至,我不說“易往”,因為易往單獨指易往生而言。“易至”的范圍比較大,它也包含易成佛的意思,易至是容易到,容易到極樂的彼岸,這兩種都容易到。關於易成佛,前面已經講說過了。因為諸佛以無盡的徹底方便攝受我們,它不是那種不究竟的方便。《華嚴經》說:“究竟即方便。”能夠承擔究竟即方便的只有淨土法門。下面我接著說為什麼容易往生。

關於易往生,前面已經說到一些。之所以容易往生極樂世界,是因為眾生雖是眾生,不過是如幻的眾生。諸佛雖然號稱成佛,其實無佛可成,也不過是對眾生而說成佛。眾生、佛離不開一個“心”字。“心”為一切的主導,而“心”又是實無心可得,“心”其實只是展現中道了義的道理,只是一種真理的顯現而已。所以我們到最後會發現:佛、眾生都離不開一個“心”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眾生,是心作眾生,都是心在作主導。

然而“心”又是什麼呢?心沒有差別,就像虛空沒有差別一樣。我用手掌包起來,手掌包圍的裡邊有個空間。我的手從這邊移到那邊,手裡又有一個空間,你能分別這兩空間的差別嗎?不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既然是空,就沒有差別。佛與眾生都是心所作,而心是諸法當中的一個法,因而它也是“我說即是空。”換句話說,就空性的意義上說,眾生與佛沒有差別。一念愚癡是隨因緣所生,才會愚癡,因為你愚癡,才說你是眾生。可是一念覺悟,也是隨因緣所生而覺悟,這就成了佛。一念愚癡和一念覺悟的差別在於那一念心。而心也是因緣所生,所以都是空的。既然都是空性,沒有真實,因此不能說它有差別。

可是雖然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也應該給它一個假名。因為你還在迷,就假名你是凡夫或眾生。因為你已經覺悟,就假名說你成佛。所以,眾生與佛又如幻的有差別。雖然兩者在本質上沒有差別,但是他們卻又如幻的有差別。既然如幻的有差別,從佛的立場要度化眾生,他就得用如幻的差別來接引你。

有一個比喻,小孩子喜歡玩彈珠(就像眾生追求名利一樣),大人(比喻佛)看到小孩子玩彈珠沒有意義,就對小孩講,我這裡有蛋糕給你吃。這個比喻就是說佛設方便的淨土法門來接引你。彈珠也好,蛋糕也好,這兩件事其實沒有差別。眾生也好,佛也好,也沒有差別。可是眾生在迷途當中,因此佛用如幻的淨土法門來接引眾生。

既然是如幻的差別,佛接引眾生就像以空入空一樣。我問你,你是把一塊石頭溶解於海水裡容易,還是將一杯水溶於海水裡容易呢?當然是後者容易,你只要將這杯水倒下去就成了。注意!只要你願意把它倒下去就可以。道理一樣,如果諸佛用淨土法門來接引你,只要你相信,只要你願意(重點在於你要相信),你這一杯水一倒進去就溶到一起了。諸佛以淨土法門接引你,只要你願意把你那杯水倒進去,你就溶入了諸佛的大願海當中。因為眾生跟佛沒有差別,就像以水入水一樣,這麼自然。藕益大師的師伯傳燈大師,就寫了《淨土生無生論》。對呀!水和水你能說誰溶合誰呢?眾生與佛無有差別,你好像是生到那裡去,其實,當體即是,生而無生,就是這個道理。雖然淨土“如幻”,但那是由真實中開顯的,因此“如幻”也是一種真實,“實”與“幻”其實也是不可得的。

所以到極樂世界去你說你去了沒有?生是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所以,往生往生,你的肉體沒有去,你的心也沒有去,當體即是。既然是當體即是的事情,也就是你本性的事情,十萬億佛土不隔毫厘啊!中峰明本國師在他《三時系念》的開示中就說到:“十萬億佛土,不隔方寸。”你說這是不是易至?你有什麼神秘好說,摸一摸你的鼻子有什麼難的?往生就像摸鼻子一樣,只要你願意。它就是你的本體嘛!所以說易至,就怕你不能承擔,就怕你信不過,那怕你犯戒、念佛念不好。不過,我沒叫你犯戒,我是說即使你犯戒了,犯戒了是如幻如化啊!《圓覺經》上不是說:“YIN怒癡無非戒定慧。”YIN怒癡就是貪嗔癡(貪最重是YIN),如幻如化,圓覺了乘。只怕你不敢承受,只要你接受,不怕你不往生,這叫做易至。

看你們聽得愣愣的,不敢領受這道理,因為平時你們缺少思維,突然聽這個道理,感到太深了,淨土這麼難哪!不難嘛!把道理想清楚,淨土很容易,每次念佛你才會有所措心,你才知道你的心應該放在哪裡,把你們念佛的用心應該用到哪裡。

我要往生,我要往生!你真的想要往生嗎?你又不敢往生,你總覺得你不能往生。因為你覺得還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你無法往生。所以你說你要往生是騙人的。很多人參加念佛七都念到像我這樣喉嚨沙啞,就不敢承擔往生這件事。你覺得好難喲!越是這樣,你就越是無法措心,越是無法一心不亂,反過來你就越覺得無法往生。結果臨終時便“瞥爾隨他去,唯有業隨身。”念佛一輩子,就糊裡糊塗的走了。現在,你就“只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將輪到我。”

所以淨土法門讓你當生還活著的時候,就要漸漸的得到自在,得到仰信、仰承、投歸、不疑惑,先信而後行。這有點像禅宗的先悟而後修。其實淨土法門也是這樣,你先信你能往生,然後再來念佛,念一句賺一句。我們現在是不相信我能往生,然後是念一句,累計一句,念一萬句,兩萬句,……算一算,我的銀行存款已經兩萬或三萬了,我要買去極樂世界的飛機票,可是沒有一部經說要念多少萬遍,才能買得到飛機票?所以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往生?這就先行而不信,行而難以信,邊行邊不信,越行越無力,越行越散惰。現在修淨土的不就是這樣嘛?這種情況要扭轉過來,要先信而後行。

我記得願海法師,當時我給他起這個名,就叫他願如大海,弘化眾生。他說我才不干哪!他說他在佛學院時根本不念佛。可是現在他一天念很多佛。他還帶人家念佛,還帶念佛團和助念團。還設計一個活動涅槃堂,裝飾得很莊嚴。因為他會照相錄影,讓臨終將死的人放在涅槃堂裡頭,每一個人都感覺像在極樂世界念佛一樣。他們非常有信心,他是先起信心然後才願意念佛,這和念佛五、六年而一點信心都沒有的人,感覺完全不同。不但他這樣,他所帶出來的居士,到死人家去助念,都要擠著坐前頭。一般人給死人助念,都搶著坐後頭,怕死人會傳染疾病。所以有信心跟沒有信心差得很多。

其實祖師都說了,萬修萬人去。沒信心是你自己沒弄清楚,哪裡是淨土法門叫你沒信心?是你不敢領受。

明天最好不要講那麼多,可是悟光師要我講幾堂跟幾堂,我只怕我的聲音沙啞,你們聽起來難受。如果可能就在今天下午,要用經證來給你們證明它真的是易至。因為懂得易至你就信了嘛!你不理解沒關系,你能信就好了。然後用經證來說明易至的道理,你也就知道怎麼用心了。

第三講次是講淨土法門是易至的道理,到第四個講次我們就可以知道如何在念佛中修行,以何心念佛。這樣你就能修了。四個講次聽下來,你絕對能修。重點在能修,不在於講大經大論,大經大論留給別人講,你慢慢聽,回歸到我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是淨土法門的核心。我把這個鑰匙一打開,動力一加強之後,你一聽經就變成活水,就會跑起來,會讓你動得越發順當。我告訴你鑰匙孔在哪裡,怎麼扭開它,你聽的經就是加的油,越聽越喜歡,越聽越有趣味,越有信心。這樣你修起佛法來,你的疑惑就能斷,就能得佛法利益,你就不會東抓抓、西抓抓、哀哀怨怨、慌慌張張,而是信心堅固,身心安穩。這就是得佛法的利益。

所以淨土法門可以讓你現在得了生利益,當然更能得脫死的利益。你能夠了生,能夠脫死,當然就能利益他人,這樣不就是自利利他了嗎?不會枉費今生出家學佛。對淨土法門應該這樣的認識,這樣的修學,這樣的用心,這樣的自利利他。(第二講完)

 

上一篇:楊佛興居士:略論現代科學與傳統佛學
下一篇:楊佛興居士:殺生拜神者須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