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慧法師:第三屆禅七開示 人生的終極問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05年四祖寺第三屆禅七開示:人生的終極問題
  (2005年11月16日)
  各位大德:
  今天,我們在雙峰山下四祖禅堂打禅七。打禅七的目的是什麼呢?參透娘生面目。什麼叫娘生面目?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父母未生以前。父母未生以前,我們經常執著的這個我在哪裡?所謂:未生之時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這是人生的根本問題。
  人生有許多問題,每天每時每刻,都在面對各種問題,都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我們時時面對的各種問題。在這諸多問題當中,有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哲學上所說的終極關懷,禅宗所說的本來面目,一切佛典上所說的真如、法身。父母未生以前,是禅宗把終極關懷的問題,把真如法身這樣一些哲學問題、佛學的深奧問題通俗化、形象化,把它縮短到我們一個人的幾十年以前,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這樣更有利於我們直接去認識這個問題,直接去參透這個問題。我們學佛做什麼?就是要做這件事。我們許多人千裡迢迢,不辭辛苦,來到四祖禅堂,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不是為了趕熱鬧,而是為了解決這個人生的根本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有時是說要了生死,有時是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時是說即生成佛,道教說要羽化登仙,基督教說上帝蒙召。各種教義、各種宗教,都圍繞這個終極問題,展開它的教義,積累解決這一問題的經驗,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不過各有淺深不同,各有難易之別,各有徹底不徹底之分。唯有禅宗,抓到問題的根本,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最捷徑的方法,積累了許多經驗,所謂一千七百則公案。這些公案用來做什麼呢?這些公案就是解決人生根本問題的經驗、方法和案例,或者說教學的教案。實際上三藏十二部教典,沒有別的,都是在說怎麼樣解決這一根本問題。
  既然我們把一切問題,歸結到一個非常簡單、非常直接的問題上來,那麼我們就要下定決心,就要真真實實地來做功夫。功夫怎麼做?有許多的方法。好像我們要回家。家的目標是一個,家中的成員,好像游子一般,散布在天涯海角,東西南北都有。怎麼回家?各人根據自己的根基,找到適合自己根基的方法,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朝著同一目的地走,這就叫做殊途同歸。好像到了要過春節,一個父母養了好幾個子女,這些子女有的在南方工作,有的在北方工作,有的在東方,有的在西方,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地理位置,選擇一個最佳的路線,利用最佳的交通工具,回到自己的老家,去見自己的親爹娘。這是一個比喻。自己的親爹娘是什麼呢?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自己的法身真如。
  找一個什麼方法呢?最合適的方法是什麼呢?要根據自己的根機來確定。有上根利智的人,有信心堅定的人,有意志堅強的人,也有意志薄弱、善根淺薄、懷疑眾多、害怕困難的人。之所以有這種種情況,就是由於自己多生多劫的積累,由於自己當生當世學習佛法、培植善根、修行佛法各有淺深不同。盡管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並不說就不可以改變。上根利智的,如果不好好修,上根會退失,智慧會退化;善根淺薄的人,經過努力,也會迎頭趕上,也會成為修行路上的勇士。
  所以說,情況多種多樣,都要從當下開始,立志解決這個根本問題,發起勇猛精進之心,培植善根,堅持戒律,勤修加行。這樣善根深厚的人,會更加迅猛快速地達到目的地,善根淺薄的人也能迎頭趕上。一切都靠自己當下的努力,當下的努力是關鍵。
  我們是在四祖禅堂,我們是在打禅七,顧名思義,那就要求每一位參加這個活動的人,都要用禅宗的方法來解決人生這個根本問題。那就是說,在此期間,要求一師一化一方法。這樣就便於禅七期間主七人引導大家修行上路。如果每個人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引導的人沒有那個本事。引導的人,他最擅長的,他最基本的功夫,可能就只有一種。禅堂,顧名思義,它不是百貨商店,它是專賣店。我們選擇到此專賣店來找商品,這個地方的商品就只一樣——禅。這個商品賣了一千多年,從來沒有改變過。
  所以各位一定要認清目標,不能三心二意。都要在同一個目標下,修同一個法門,解決同一個問題。這樣,老師好引導。山神護法好護持。如果修雜了,不利於此一期一會。
  禅的方法修什麼呢?四祖大師告訴我們:“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就是要觀察我們當前這一念心,照管我們當前這一念心,覺照當前這一念心,要用守一不移的辦法死死盯住它,看我們當前這一念在怎樣活動。那麼最基本的方法,從初步入手,就是用數息的辦法,數呼吸的辦法。因為要觀察當前一念心,初入門的人也好,久參的人也好,都不容易下手。如果說參一個話頭,更難下手。只有用這一個最古老的方法,最簡單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數息,數呼吸。
  我們人生,沒有一刻離開呼吸,離開呼吸,人的生命就停止了。所以呼吸與人的生命真是叫做息息相關。數呼吸,從一到十,從一到十,從一到十,周而復始,息息觀照,念念分明,功夫最容易上道。觀照此心,用此方法,最直接、最便當、最穩妥。古代的禅師,都是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比參話頭早,比參話頭容易入門。
  數呼吸,就是呼吸的一出一入,包括中間短暫的停留,叫做一息。用止觀書上的術語來講,就是入、住、出。這一呼吸之間,包括這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可以數入息、可以數出息。住息由於時間太短,無法計數。這三個階段數一個數字。大家可以在聽我講的時候慢慢來訓練。年輕的人數出息,年老體衰的人數入息,不要快,一切順其自然。做到不急不緩,綿綿密密,若有若無。這是幾個基本的要求。
  數呼吸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熟練,就能如法,就能上道。因為呼吸有種種狀態。比如說,在我們一般人,根本沒有注意過它,你才靜坐下來,心裡撲通撲通地跳,呼吸粗。或者結滯,或者浮淺。息有四相。在嗓門以外呵氣,那是風。稍微進了嗓門裡面,結滯不通,那就是喘。再深入一點,氣息很粗,那就是氣。再深入一點,能夠慢慢引到胸腔以下,出入無聲,那就是息。所謂息有四相,就是風、喘、氣、息。
  守一不移守什麼呢?不守風、不守喘、不守氣,只能守息,在息上用功夫。所謂“守息則定”,守住息相就容易得定,能得定就可使妄想雜念得到澄清,就容易開智慧,有了智慧就能親見本來!
 

上一篇:郭元興教授:法琳大師
下一篇:郭元興教授:大圓滿的意義和內容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