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修學意義
——2008年秋講於廈門道次第專修班
濟 群
首先恭喜大家進入“道次第專修班”學習,同時也希望大家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真正走上解脫之路,菩提之路。無始以來,我們始終在輪回中流轉,經歷了無數的悲歡,無數的苦樂,無數的生死。雖然一直在尋求離苦得樂之道,但因為不曾皈依三寶,沒有佛法作為指導,始終無法從中出離。即使在那些已經信佛、學佛的信眾中,也往往由於缺乏善知識引領等種種原因,修學不得要領,難獲法益。於是乎,依然被習氣和輪回的力量所牽引。
輪回之所以有著巨大的力量,原因就在於我們內心的惑業。所謂惑業,就是因迷惑造作的業力。我們在掙扎,在哭嚎,也在尋求,在探索,可無論怎麼努力,都難以脫身而出。正如佛經所說,凡夫在輪回中,就像老象落入泥潭,越掙扎就陷得越深,越難全身而退。
什麼叫輪回?輪回不僅是一種現象,根本還在於,它是一種制造輪回的心理。這種輪回不在別處,就在我們的身上,在我們的身邊,在生活的每個當下。包括家庭的輪回,情感的輪回,事業的輪回,人際關系的輪回,等等。
所有這些輪回,都是代表我們內心的一種迷惑和執著。因為迷惑而執著,因為執著而追逐。在追逐執著對象的過程中,這種執著又會隨之增長,使我們進一步再去執著。從起點走向終點,又從終點走向起點,就像不斷轉動的車輪,循環往復,不曾少息。
從這個角度說,輪回就是生命的重復。而凡夫的輪回,更是生命的低級重復。所以,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輪回的過患。雖說在座的每一位可能生活處境不錯,但這種快樂是建立在無明基礎上,是短暫而微不足道的。佛經中有個比喻,就像落井的人抓住一根枯籐,雖未立即落入井底,但井上有猛獸虎視眈眈,井底有毒蛇翹首以待,而手上抓著的這根救命繩索還被老鼠不斷啃噬。在這危機四伏的時刻,井邊一個蜂窩正在往下滴蜜。這一點點甜蜜,居然就讓他忘記所有險境,忘記當務之急是從井中脫離。
我們可能不相信世間竟然會有如此愚癡不堪的人,事實上,凡夫的生命狀態正是如此。在今天這個世界,外在環境已危脆不堪,內在煩惱也日益深重。直面這種危機,正是尋求解脫的重要前提。否則,我們就會安於現狀,得過且過。因為世間有的是輪回伙伴,有的是各種讓我們暫時忘記痛苦的浮華表象,讓我們誤以為,此處就是家園,就是歸宿。
學佛,是要從生命的不良狀態中走出,走向解脫,走向菩提。這是一條需要上下求索的艱難征途,其難度就在於惑業力量太大。在這個充滿誘惑的時代,外在環境極其復雜,學佛環境同樣復雜,到處充斥著種種似是而非的說法,令人不明真偽,難辨正邪。
在林立的知見前,我們如何選擇?靠什麼標准選擇?多數人都是跟著感覺走。但我們要知道,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自我,凡夫心正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礎上。我們相信自己,事實上,我們無始以來一直都在相信自己,相信所謂的感覺。但結果卻使我們在輪回中流轉不休,沒有出頭之日。
學習《道次第》,就是幫助我們找到走向解脫的捷徑。如何才能使修學走上正軌,順利前行?首先是對這部論典生起信心,而且是堅定不移的信心。否則,我們最後還是會被感覺牽引,在不知不覺中偏離方向。
我經常強調學佛起點的重要性,因為起點就決定了你的終點。如果這個起點是以自我為中心,無論我們做的是什麼,最終都會成為凡夫心的增上緣,進而發展出輪回的結果。如果這個起點是以三寶為中心,並在前行過程中保持正確方向,才能使我們走向解脫,走向菩提。
在學佛過程中,方法、目標、態度、重心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如果在這幾個環節出現偏差,無論做什麼都是表面文章,都沒有實際力用。
大家通過之前兩年的學習,增長了不少佛法知識。但如果對學佛的重心不夠明確,也就僅僅是增長了一點知識。那樣的學習,不過是泛泛地學一學,永遠是在被動而非主動的階段。雖然學了不少課程,但生命究竟有多大改變?從佛法中究竟得到多大受用?
學佛的效果,不在於知道多少名相,背誦多少經典,關鍵還在於我們能否用得起來,這才是學修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不僅要准確理解法義,更要將法落實到心行上,切切實實地用起來。
如果法不能成為改變生命的增上緣,很可能會成為我執的增上緣,覺得我學了佛法,那些沒學佛的不如我。事實上,不少學佛者都有這種“信仰優越感”。
所以,我們需要明確學佛的重點。這個重點是在我們內心,而非書本。經教的作用,只是幫助我們了解心的種種作用和誤區,幫助我們撥開迷霧,正視生命存在的過患和缺陷。
《道次第》中,講到聞法必須具備六種想。其中之一,就是把自己當做病人,當做無明大病的患者。惟有看清這一現實,才能通過修行來解決問題,解除生命內在的輪回之因,進而成就佛菩薩那樣慈悲智慧的品質,那樣解脫自在的人生。
法在內心有一分作用,生命就會得到一分改善。這也就是佛法所說的現法樂住,你有一分實踐,內心立刻就能感受一分法喜。不必等到臨終才能檢驗,不必等到死後才能證明。所以我現在提倡的是當下因果,當下解脫。如果方法正確且真正用心,必能獲得法喜,從中受益。
溫州“《道次第》學習班”就是個成功例子。這個班學習不過半年,其中不少都是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原來雖然也跑寺院,修供養,但並沒有多少佛學基礎,對佛法內涵也沒有多少認識。通過半年來抓住重點、一門深入的學習,他們確實感受到極大法益,得到極大受用。
所以學習不在於時間長短,關鍵是方法正確且真正用心。否則的話,往往越學越沒有感覺。因為你所聽到的這一切,都不曾用得起來,都無法對治煩惱,解決問題。這就會使我們對聞法產生懷疑,產生疲倦,最終退失道心。這樣的情況,不僅在家眾有之,出家眾也不乏其人。看的書很多,聽的法很多,但最後只是一種說法,一個形式,只是給自己加上了一點佛法的包裝。解下這個包裝,內在的一切依然故我,毫無改變。 這樣的學修,即使學得時間再長,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我出家後,在佛學院呆了近三十年,學的經教不少,參訪的善知識也不少。近年來之所以特別提倡《道次第》,正是有感於大眾學修中普遍存在的弊病。
弊病主要有兩類,一是不得要領,二是偏執一端。因為法不入心,最後就學出一大堆凡夫心來。由此,我深深體會到佛法基礎建設的重要性,並將弘法重點轉向修學次第的引導,及皈依、發心、戒律、正見、止觀這五大要素。尤其是前三項,是一切法門修學繞不開的基礎,也是修學佛法的重中之重。
如果我們不了解這個重心,不了解生命的過患,學佛就不容易走上正軌。或是若有若無地學一學,或是把經教當做一種說法,或是干脆學到名聞利養中去。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因為重心沒有擺正。不曾找到切實的支點,自然會四處晃悠,沒有著落。
此外,態度必須認真。佛法要說難,確實也難,八萬四千法門怎麼會不難?古德說:難難難,十擔麻油樹上攤。學佛就像把麻油攤到樹上讓它不掉下來一樣,如何不難?我們需要面對的,一方面是無量法門,是三藏十二部典籍;一方面是內心的煩惱惑業,是無始以來所形成的輪回力量。要從這種惑業泥潭中脫身,談何容易?
但我們不要一聽到難就失去信心了。古德又說: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因為每個生命內在都具足佛菩薩那樣的潛在品質,這也就是佛陀悟道時所證得的,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所以說,佛菩薩始終在我們的六根門頭放光,只是眾生被無明所蔽,看不到生命真相而已。
如果我們認准之後,修行就不再是無從下手的難事,成佛也不再是無法企及的夢想。成佛,是生命的覺醒,是開顯我們的自家寶藏,而非成就外在的什麼,不是無中生有,不是造就全新產品。我們所要成就的,只是本然現成的東西。
所以,這項任務也難也易,關鍵是方法正確。如果沒有方法,我們要爬上屋頂困難重重,但方法正確的話,卻可以登上月球,遨游太空。所謂方法,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方便。
佛法雖然典籍眾多,但核心無非是解脫的經驗。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就是為了使眾生超越輪回,解脫自在。
其後,歷代古聖先賢遵循佛陀指引的道路,修行傳道,使佛法薪火相繼,延續至今。我們今天學修,同樣需要有傳承,有善知識指導。否則的話,凡夫總是喜歡憑個人感覺來抉擇法門,那樣學到的佛法,往往是被打上自我烙印的,是被凡夫心染污的。
所以,態度非常重要,要認真虔誠,不要自以為是,縱容個人感覺。許多信眾特別熱衷於朝聖或拜見師父,今天學這個經教,明天修那個法門,把學法當做集郵,當做收藏,當做互相攀比的資本,但哪一個都沒時間真正入門。這樣的修行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開始會有一個多方接觸和選擇的階段。一旦作出正確抉擇,需要做的就是正確重復,在重復中鞏固,在重復中加強。如果我們找到一條正確道路,就要老老實實地跟著走。走到一定階段,才可以放松地四處看看風景。
佛法以信為能入,智為能度。我曾給溫州《道次第》學習班成員說過,學修離不開四個一,那就是一個目標、一張地圖、一位導師、一群伙伴。
一個目標,就是解脫。不少人害怕解脫,以為一解脫就無法再過正常生活,就要和這個世界永別。事實上,我們所要解脫是煩惱、迷惑而非其他。解脫煩惱、迷惑之後,我們才能自由自在,不被輪回所縛,這也是學佛的真正意義所在。進一步,我們不僅要自己解脫,還要發心幫助更多的人走向解脫。
一張地圖,就是《道次第》。這是宗大師為我們提供的,從學佛到成佛的簡明套路。其中,對每個步驟解決的重點和所應達到的標准都有詳細說明。我在戒幢佛學研究所講述《菩提道次第略論》課程時,對每個步驟的用心原理和修學規則都作了展開說明。只要把那一百多講課程用心聽下來並准確理解,相信大家就能把握佛法修學的基本理路。
一位導師,就是依止修學的善知識。如果你們對我有信心,就老老實實地跟著學。不是我需要你們對我有信心,而是具備信心之後,你們才能和法相應,才能從中真正得到受益。其實,你們的信心對我也是一種責任,但從修學需要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前提。阿底峽尊者的弟子們請求尊者加持時,尊者的回答是:“弟子啊,我求你們的信心。”事實確實如此,惟有具足信心的弟子,才有能力納受上師加持。否則,就會像《道次第》所說的覆器那樣,即使法雨周遍,也是滴水不沾,空空如也。每天就在自己的感覺中轉悠,那是玩什麼呢?就是玩輪回,最後辛苦的還是自己。
一群伙伴,就是菩提道上的同修,你們要互相提攜、互相促進。我們總在說發菩提心,說要幫助天下眾生,這就必須從身邊的人做起,對身邊的人寬容、愛護、平等、慈悲。如果連周圍的人都無法相處,菩提心從何修起?
這次,專修班制定了相關公約,主要是針對以往出現的一些陋習而規定。所有的戒律和規定都是針對人性弱點而施設,當然會在某方面和我們的感覺發生沖突。但我們要知道,順著感覺就是順著凡夫心,雖然現在可能感覺很舒服,但未來後果堪憂。因為那是在給凡夫心增加養料,最終使你成就一個巨大的凡夫心。
古德講,處事不求無難,說明障礙也是修學的增上緣。比如每天都有人恭敬著我,那種感覺似乎很不錯,好像自己是佛菩薩一樣。換作你們,也會覺得舒服。但當這種恭敬變成誹謗或其他種種考驗時,內心是否會在沖擊中產生變化?是否還能如如不動,泰然處之?這時就能看出你是不是真有料,是不是當得起這份恭敬。
所以,逆緣也很重要,它更能讓我們看清內心的缺陷,看清修行的薄弱之處。我以前一直是當法師的,很單純。這些年逐步做一些辦學、弘法方面的事,希望為四眾弟子提供一個修學平台。在做事過程中,逆緣也隨之而來。這就是考驗心性的時候,是交出修行答卷的時候。我感覺自己這幾年能有一些進步,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得益於做事。這也就是古德所說的歷事練心吧,通過一些逆緣來磨煉心性,調伏習氣。
當然,學習不是靠公約。但要讓我們的不良習慣得到修正,離不開相應規范。希望專修班的學員不是來這裡豐富業余生活的,而是確實意識到輪回過患,從而主動自覺地尋求解脫,改善生命。
學佛是我們自己的事,不是誰在約束你。只是當你學法尚未走上軌道時,需要外緣的推動。一旦走上軌道,就不再需要這些,而會主動自覺地求法。就像五祖送六祖過江時說:“是我渡你嗎?”六祖的回答是:“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這個班的學習為期兩年。兩年的時間,在生命長河中非常短暫。希望你們珍惜這一因緣,不要想著走捷徑,想著還有更好的法,結果轉了一圈,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還有不少人,總在說“我很忙,沒時間,等有了時間再好好學。”其實,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所謂忙,無非是你覺得還有更重要的事,必須優先處理那些問題。那些因為忙而被擱置的,無非是我們覺得不重要的。但我要告訴大家,解脫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與此相比,你們現在追求的事業、金錢都只有暫時的、微不足道的意義。
如何才能走向解脫?《道次第》就為我們指明了一條穩健而直接的道路。整個“《菩提道次第略論》系列講座”有114講,這是我在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的講課錄音,也是我近年來向信眾大力推薦的。我看弟子的標准就是,是否用心學過這套《道次第》。凡是沒有在這上面下過功夫的,都不能算是我真正的弟子。
最後,衷心的祝願“道次第專修班”的每個成員都能認真參與,圓滿完成兩年的學習,在菩提道上打下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