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黃夏年教授: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以後的禅宗研究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以後的禅宗研究

本世紀下半葉,禅宗熱又在中國大地興起。這股禅宗熱的浪潮,與過去相比,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來勢凶猛,持續時間長。這次在中國大陸興起的禅宗熱,是以出版界開始掀起的,當時一些出版社曾經出版了有關禅宗的讀物,它們一經出現後,就迅速流行開來,於是各個出版社都囑意這方面的讀物,加速了禅宗讀物的流行,以至成為當代出版界中,特別是佛學讀物以禅宗居於榜首,而且這種熱潮至今仍然沒有衰退,仍然是出版界看好的讀物。

二、社會關心者多,影響面大。當禅宗讀物在中國大地出現時,開始是在一些大學的學生中引起了反響,許多大學生對禅宗表現了極大的興趣,關心這方面的事情。以後,波及到整個社會的層面上,關心禅宗的不僅有年青人,還有一些其它年齡段的人,禅宗在整個社會上的影響不斷增大。

三、研究領域擴大,成果不斷湧出。這次禅宗的熱潮中,對禅宗研究有興趣的人很多,除了治佛學者外,許多與佛學有關的交叉學科的學者也表現了極大的興趣,而且不光是文科類的人關心此事,連理科類的人也非常重視。在這一趨勢下,近年來大陸出版了不少的禅宗著作,涉及了佛學、哲學、歷史、文學、心理學、語言學、倫理學、宗教學、氣功學等各個學科,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此外,還譯介了一批國外的禅學著述。

禅宗熱在中國大陸興起的高潮至今仍然未退。參與學者眾多,出版書籍多,影響甚大。其原因主要和國際學界流行的禅宗熱研究有關,由是推動了國內的研究,使一批相關的著作得以出版。比較有影響的是杜繼文 、魏道儒合著的《中國禅宗通史》1,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2,潘桂明的《禅宗的歷程》3,邢東風的《禅悟之道——南宗禅學研究》4,陳兵《禅學與東方文明》5,葛兆光的《中國禅學思想史》6,麻天祥《中國禅宗思想發展史》7,葛兆光的《中國禅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8楊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9吳立民主編《禅宗宗派源流》10和一些會議的論文集,如《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論文集》11、《石頭希遷與曹洞禅》12《東山法門與禅宗》13等。此外還 有一些禅宗文學研究專著及一大批研究論文面世。這些研究雖然范圍很廣,但最重要的則表現在早期禅宗、中期禅宗研究的方面。

學者們一致認為禅宗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對其在中國社會生活中和中國佛教的發展中塌的重要作用,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任繼愈說:“禅宗對佛教其它派別自稱‘教外別傳’14,它在中國哲學史的地位比它在正統佛教中的地位重要得多,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方面”。葛兆光《禅宗與中國文化》15從文化史有角度來探討禅宗對中華民族(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的心理性格、思維方式和基本觀念的影響,認為以士大夫現和為代表的中國文化,一直深受禅宗的影響,留下了深深痕跡。此書曾經在一些青年人中有較大的影響。顧偉康的《禅宗:文化交融和歷史選擇》16專論了南宗禅,認為“事實上,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所有 佛學宗派中,真正施巨大影響於中國文化的,也就是這種以公案接機,唱評棒喝的南禅”。因此能夠把握南禅,確鑿地認識禅宗,也就根本上扣住了中國佛學史上“最重要的一環”。邢東風的士《禅悟之道——南宗禅學研究》是另一本研究南禅的專著。作者認為,如何修行成佛,覺悟解脫的宗教實踐問題,就是禅宗思想和實踐所要的解決的根本問題,為此禅宗高度地張揚宗教實踐主體地位,出現了靈活不拘,無章可循的自由思想和活潑禅風。

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從哲學史的角度簡述了禅宗。認為禅宗從達摩禅到慧能禅,經歷了一個由外境到內境,由心注一境到心境泯然的演變發展過程。般若實相說與楞伽心性的融攝是達摩系禅學思想的基本特點。禅宗的理論核心上是人的解脫問題,從中透露出唯當下現實之心的本體論預設,因此不能用主觀唯心主義或客觀唯心主義簡單概括。禅宗可以說是一個以佛教為本位而融攝了儒道思想的三教合一的佛教宗派,它上承魏晉以來佛教中國化傳統,下開宋明理學以儒家為本位的三教合一之先河,南北禅宗都起達積極的作用。張中行的《禅外說禅》17以禅外的立場來探討禅宗奧秘。把解決人行問題作為祖宗的宗旨,以禅來發揮人生的哲理,書出之後,佛教界對此評價不高。現代著名的禅僧正果法師撰寫的《祖宗大意》18是佛教僧界學者的一部有影響的著作。此書系統地介紹了祖宗的理論和實踐,特別是後一部分內容,尤為重要。因為雖然有不少學者從事於禅宗的研究,寫出了一些有影響的著作。但這些都是主要依據文字的材料而擬定的,對禅宗的實修,因條件的限制,學者們難以體會其中的三昧,將這方面內容介紹得完全,故多少有一定和局限性。法師為佛門中人,數十年來堅持習禅打坐,有深刻的體會。所以該書的撰寫和出版,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術界的為足,正由於此,該書受到了佛教徒和佛學院學生的歡迎,也引起了學術界重視。葛兆光的《中國禅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是一本有自己特色的研究著作。作者自述這是修正過去在“過分情緒化、觀念化的立場和視角”後出版的另一本禅宗思想史的書。但是此書與其它的同類書有不一樣的地方,它不同於一些禅宗學者所做描述式史書,而是著重於歷史的對比和考證,試圖“在上游百溪匯流的絲分狀態下的看主脈的形成。”19並對現有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的看法,可以看作這是一本作者在家比較冷靜的思考下撰出的著作。

早期禅宗的研究,仍以從菩提達磨到慧能時為止。這段時間事涉到禅宗的產生問題。對菩提達磨這個人,史載不清,因此學術界歷來對此有不同的看法。胡適早年撰《菩提達磨考》,認為達磨確有其人,這個觀點基本被學術界接受,潘桂明就同意這種說法。20杜繼文持比較謹慎的看法,認為“或者可能他只是一個後人穿鑿的人物,或者可能雖有影響於底層民眾,卻始終未被顯貴承認。”21對達磨的“二入四行”的禅法,學術界也沒有什麼分歧。即認為它是宗教實踐和理論的結合的一種新的達磨禅法。由於達磨所出的時代正是北朝禅學流行的時代,它為禅宗的產生准備了條件,還不象一些佛教史籍所載的達磨是禅宗的創始人。它是後來追認的初祖。

禅宗的創立,現在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是傳統的說法,唐道宣始創,認為菩提達摩是禅宗創立者。湯用彤同意此說,“菩提達摩於梁武帝時來華,是為禅宗的初祖。”22二是佛陀扇多在少林寺開創。太虛大師持此說。他認為:“禅宗所奉為初祖的事實上人物,應是先在嵩山少林寺為魏臣臣道俗奉為大禅師的佛陀扇多。”23三是認為六祖慧能創立南宗,禅宗正式形成。這一觀點占學術界的主流,任繼愈主張,“我們把惠能當作中國禅宗的真正創始人。”24石峻、方立天等也持此論,方立天提出依據說,慧能以前的禅學“還夠不上嚴格意義的宗派。”25胡適由於對神會的研究而得出神會是“新禅學的建立者”的觀點26,引起學界重視,所以有以張春波為代表的觀點,否認胡適對神會在此問題上的抬高,承認禅宗的創立是慧能和神會“共同努力的結果。”27四是認為五祖弘忍東山法門的創立是禅宗的成立,其中以杜繼文為代表。他說“應該說,中國禅宗到道信、弘忍而正式形成。他們繼承達摩以來關於眾生‘心性’即是‘佛性’的基本思想,在佛教內外多種打擊和排斥下,完成了以自信自立、自求解脫這中心教義的立宗工作,為長期流動的禅僧們創建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據點,組成了生活上比較有保障的群體。黃梅禅系是一個榜樣,不久就成為佛教內外、朝野上下注目的對象,剩下的問題,就是唐王朝的正式承認了。”28這個說法在1994年召開的“首屆禅宗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黃梅會議)得到了一些與會代表的認可。“中國禅宗並非創始於達摩,也非創始於惠能,更非創始於神會,而是初創於道信,完成於弘忍。”29楊曾文也同意此說。

關於宋代以後的禅宗研究,是近年來研究的又一個重點之一。這方面的著作主要以麻天祥的《中國禅宗思想發展史》和杜繼文、魏道儒的《中國禅宗源流》30和吳立民主編的《禅宗宗派源流》為主。麻著以禅宗史上的主要人物的思想和禅法為線索,剖析了他們的思想和背景,尤其是在文化史的背景下,從整個社會的思潮切入,來看待宋以後出現的各種禅法、文人與禅、禅學研究的方法論等問題。杜著是在禅宗史料的基礎上,從人物入手,對歷史上重要的禅師的生平和禅法來主述禅宗的發展,尤其對宋代佛教的分期,文字禅的描述,都有一定的研究。。吳著則是站在佛教的立場,按照佛教的記載來敘述禅宗的歷史,特別是在一些與禅宗有的地名和考證上有自己的特點。著名史學家陳垣的《明季滇黔佛教考》和《清初僧淨記》,都被再版。至今學術界還沒有同類的著作出現,仍居於領先的地位。田光烈的《臨濟宗克國西南的傳播及其影響》31對西南禅宗做了探究,屬於陳垣先生著述抽一類型文章,有宏觀的特點。

現在大陸對禅詩禅和公案的研究也很繁榮,搞這方面研究的人一般多為研究文學和美學的人。周裕锴的《中國祖宗與詩歌》(1992年版)對祖宗與中國詩歌的關系做了深入探討,指出“佛教的中國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佛教的詩化,祖宗發展史的種種事實正鮮明地展現了這一詩化的過程”。李澤厚認為:“禅宗同整個中國哲學一樣,其趨向和頂峰不是宗教,而是美學”。並把佛教美學列為中國古典美學四大思潮之一。劉綱紀將禅宗美學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中晚唐是准備時期,宋是完成時期,元、明、清是多方面影響和深入發展時期”。唐代禅宗對文藝與美學的影響,最早表現在詩人兼畫家王維的身上32。這些探討都是過去不多見的,因之有著積極的意義。但由於有些有對佛教本身缺乏正確理解,故發表述時難免失之於真切,造成了論述上的歧義,進而發揮有誤,容易引進誤解。

對現在出現的禅宗熱,我們應該怎樣認識或看待?究其出現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禅宗是佛教的一支,是典型的中國化的佛教。佛教是宗教,因此禅宗無疑是宗教的范疇之一。禅宗的熱,實際上反映的是一種宗教的熱。過去幾十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使得宗教在中國大陸出現了不正常和萎縮的情況,人們對宗教沒有正確的認識。當宗教重新恢復活動時,人們對宗教有了想進一步了解的願望,於是在客觀上促進了宗教的發展。而禅宗是中國宗教中影響最大的一個宗教,它又是中國人自己創立的宗教,明顯地帶有中國傳統宗教的特點,也是明清以降在中國宗教中占有主流地位的宗教,所以它的存在,無疑成為當今中國宗教復興中,作為傳統宗教中理當首選的宗教,所以禅宗熱首先應是宗教熱。

二、佛教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文化現象。禅宗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影響了很多領域,因此它具有很強的文化功能,表現了強烈地文化特點。當中國出現了文化熱時,禅宗為代表的禅文化自然也就成為人們首選的一種文化代表,於是隨著文化熱的不斷展開和深入討論,禅宗的文化現象也日益顯示出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歷史作用,事實上,不把禅宗文化說清楚,也就不能說清楚中國文化的特點和內涵,所以禅宗的熱又是一種文化熱的具體表現之一。

三、禅宗自大唐時就已經開始向域外傳布,到了有明一代,禅宗已經成為東亞佛教文化圈內最有勢力和最有影響的宗教之一,曾經影響了包括越南在內的大乘佛教文化圈的諸國。近代以後,禅宗又廣播西方諸國,對世界各國的宗教文化都有一定的影響。本世紀以來,禅宗經日本佛教徒的努力,曾經在歐美各國掀起過禅宗的熱潮,於是在整個世界范圍內,禅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視。七十年代未,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宗教界與學術界對國外的學術研究和發展走向有的更多地了解,於是禅宗在世界的影響反饋回國內,一方面使中國的學術研究與世界學術研究接軌,同時也客觀地促成了國內禅宗熱的升溫。

1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2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

4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

5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6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7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8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9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10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11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

12 岳麓書社,1997年。

13 武漢出版社,1995年。

14 見《禅宗與中國文化》,《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1期。

15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6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 中國佛教協會1989年版。

19 〈中國禅思想史——6世紀到9世紀》24頁。

20 《中國禅宗思想歷程》第2頁。楊曾文和吳立民均同意此說。

21 《中國禅宗通史》第40頁。

22 《隋唐佛教史稿》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86頁。

23 《與胡適之論菩提達摩書》,載《海潮音》1928年7期第7頁。

24任繼愈:《禅宗哲學思想略論》,《漢唐佛教思想論集》第233頁,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版。本文有關慧能的研究綜述系由董群先生提供,特此鳴謝。

25 石峻等:《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第二卷第四冊第1頁,中華書局1983年6月版。方立天:《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第272頁,中華書局1982年4月版。方立天在1994年11月黃梅“首屆禅宗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大會發言中重申此說。楊曾文也贊成此說,他說:“根據中外學者近70年來對敦煌禅宗文獻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反復思索,認為以唐初在黃梅傳法的道信、弘忍作為禅宗的正式創始人比較妥當。”《唐五代禅宗史》第70頁。

26 胡適:《荷澤大師神會傳》,《胡適學術文集·中國佛學史》第358頁,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版。

27 張春波:《慧能》,《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第2卷第675頁,齊魯書社1980年11月版。

28 《中國禅宗通史》第70頁。

29 《“東山法門”與禅宗》第2頁。

30 魏道儒另有一本《宋代禅宗文化》,但基本內容都在《中國禅宗源流》國,不另介紹。

31 《法音·學術版》,1988年。

32 以上參見王典宏《近年來佛家美學研究概述》載《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87年4期。

 

 

 

上一篇:淨界法師:攝大乘論講記 第六○卷
下一篇:淨界法師:攝大乘論講記 第六一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