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Samyuktagama-sutra)導讀
發布時間:2009年04月12日來源:不詳 作者:李安 魏道儒83 人關注 打印 轉發 投稿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諸經篇,幅短小,事多雜碎,故名。玄奘譯名為《相應阿笈摩》,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原50卷,缺2卷,後以阿育王傳補入。共收經1362部。一般認為屬化地部傳本。梵文原本現已不存。近代曾在中國新疆發現梵文殘片。據《精刻大藏經目錄》(支那內學院編)記述,現存歷代異譯本39種。都是從大部中撮要別譯。這些異譯本大多依中亞或北印度流行的傳本譯出,各出自何派,尚無定論。《雜阿含經》與南傳《相應部經典》大體相應,但後者無論在經典內容還是經文編排方面都比前更有系統性。有的學者認為此經有受大乘思想影響的痕跡。《長阿含經序》記《雜阿含經》有四分十誦,但現存刻本品目均不全,且經文我有重復,似譯出後未作系統整理。《大智度論》卷八十五有“弟子所說佛所說”、“五取蘊六處因緣相應”、“道品”、“結集”等四分之說,與現行刻本大體相同,但順序略異。現代佛學家呂澂依據《瑜伽師地論·攝事分》作《雜阿含刊不定期記》,調整後的四分十誦次第是:①五取蘊六處因緣相應分有六誦,即五取蘊誦、六處誦、緣起誦、食誦、谛誦、界誦;②佛弟子所說佛所說分有二誦,即佛弟子所說誦和佛所說誦;③道品分為念住等誦。④結集分有八眾誦。
此經主要內容可分為三部分:①聯系比丘修習禅定講述佛教教義.主張“善攝諸根”,“內寂其心,如實觀察”。闡明正確的禅思,並斥責外道(異教)的禅觀。記述修禅的步驟、方法,注意事項及其所要達到的結果等。故有人認為此經重在指示止觀道理,為修禅者所專習;②論述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首先詳釋五蘊、六處、緣起、十二順緣等學說,以闡明無常、苦、空、空、無我之思想。此外闡述了四谛、四食、八正道、四念處、七覺分、四禅、十八界、因果報應等學說;③向優婆塞、優婆夷弘揚佛法。鼓勵他們信奉佛教,皈依三寶,勤修善業。
《瑜伽師地論·攝事分》所引用的《雜阿含經本母》和《思所成地》所引用的《雜阿含經伽陀舊解》,為比較完備的注釋此經之書;而《攝異門分》則為解釋此經中異門法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