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徐文明教授:和諧世界從口開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和諧世界從口開始

  建設和諧社會、促進世界和平早已成為當代人類的共識,但如何完成這一目標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必須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在細節上做文章。要想實現人類內部與外部世界的和諧,必須從約束自身開始;而要實現自我約束,就必須首先管好自己的嘴——和諧世界,從口開始。

  人的嘴不僅是飲食器官,還有表達感情的功能。西方人相對開放,敢於在大庭廣眾之下接吻傳情。傳統的中國人比較內斂,只有和至親的人在私密場合才會有這種親密動作。如今西風壓倒東風,西方流行的就是最時髦的,年輕人缺少辨別能力,往往跟著潮流走,接吻大賽在中國也不算新鮮事了。其實中國人並不是不懂感情,古代也有舉案齊眉的佳話,只是要講場合和環境,不能只顧自己,不考慮周圍人的感受。佛教強調中道,適度運用來表達感情,增強親人的相愛並不是壞事,但要注意應著眼於情而不是欲,絕對不能濫用。更為重要的是,只有關系很近的人才可以用這種方式表達感情,必須顧及對方的感受和需要,絕對不能勉強對方接受,否則就成了嚴重的失禮,甚至是侵犯和犯罪。

  人的嘴還要用於說話,用於表達思想,這是除了吃飯之外最根本的功能。俗話說得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語不慎,實非小事。佛教強調正語,將之列入八正道,是佛教最重要的修行法門之一。正語包括很多方面,如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等。不妄語為五戒之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言為心聲,語言是思想表達的主要手段,也是人們相互交流的根本途徑。說假話,相互欺騙,就沒有辦法交流,也會使交易的成本大大增加。因此誠信,說實話,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個人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中國傳統文化既強調“誠意正心”,以誠為天道;又講“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如果能夠正確領會,把握中道,在誠信的原則上適度變通,則是最為合理的選擇。現代社會是一個重合同、守信用的社會,一方面應當慎重,不輕諾;而一旦有了承諾,就必須信守,即使因此受到損失也要咬牙接受,要做到言不輕出,出必有信,因為失去了信譽是最大的損失。

  不兩舌也是非常重要的,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就是制造矛盾、破壞和諧。有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嘴,總喜歡來回傳話,甚至添油加醋,無中生有,通過破壞別人的關系來給自己找樂甚至謀取不正當的個人利益。這種人表面上也不一定有多大問題,其內心也未必全是惡意,但所造成的危害則特別大。

  不惡口也是正語的重要內容。有些人內心可能是好意,但說話不講方式,出口必然傷人,得罪了人自己還覺得委屈,以為是好心當成驢肝肺。當然還有一部分是故意惡語傷人,對他人進行誹謗打擊,以言語殺人。俗話說人言可畏,很多人受不住流言蜚語,為此精神崩潰甚至自殺。用語言來攻擊、刺激傷害他人,同樣是一種大錯甚至犯罪,其危害十分深重。

  不绮語也是一項重要的道德要求,它包括不講沒有意義的話,也包括不傳播黃色段子等。很多人熱衷於講一些低級趣味、毫無意義的話,以此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這也等於是謀財害命。還有的人喜歡制造和傳播一些黃色段子,覺得這樣很有趣。這麼做對自己和他人都是極不尊重的一種行為,降低了自己的品味,毫無必要。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好信息壞信息傳得都快,往往是壞的傳得更快,網上到處都是垃圾信息,對人特別是青少年危害極大。

  總之,正語要求語言從內容到形式都應當純正適當,做到語言美;盡可能說大眾喜聞樂見的語言,說軟善語;即使是批評別人,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罵人,更不能惡意毀謗他人。要經常自我反省,不要輕易說人是非。

  對於口舌這一最重要、功能最多的身體器官,必須合理使用。即使獲得世界接吻大賽冠軍也算不上多大的榮譽,能夠潔身自好,富有愛心,才是真正的光榮。萬語不如一默,百動不如一靜;大音稀聲,天何言哉;以言傳意,不如以心傳心;能言,還要學會不言。

  口不嗜於味,則不貪;舌不迷於情,則不 . ;言不墮於辯,則不癡。不貪,則不為物役,不落欲界;不 . ,則不受情惑,不落色界;不癡,則不隨意轉,不落無色界。如此只要咬緊牙關,不失口風,就能去除三毒,出離三界,和諧世界的建設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證。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 哲學與社會學院教授)

 

上一篇:淨界法師:大乘起信論講記 目錄
下一篇:淨界法師:大乘起信論講記 第一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