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慈法法師: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四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十四集

非同幻觀,皆是幻故

乃至幻觀,也是幻!

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三摩缽提,過去叫三昧耶,翻譯的差別。“如土長苗”,也就是這個地方的法益是慢慢地運用的,一次一次運用才能增長的。所以三摩缽提的修持,那就要漸漸地發起,我們要多運用大悲心,但是一定要有智慧的根本。沒有清淨無染心這個智慧的根本,你就會大悲魔入心,見人就掉淚,見人受苦就更受不了,痛哭流涕,哭哭涕涕的,見人有一點苦,就趕緊就要幫助別人,這多是悲魔入心。啥悲魔呢?實際受磨難。一般呢,眾生不需,這個地方沒法發起利益。

說佛不捨眾生,那你說淨土法門,不是無問自說的嗎?佛為什麼又會這樣呢?這其實是因為大家法性成熟了,佛才無問自說,於智慧第一的人發明這個因緣。但淨土最根本的教誨還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還是因為阿難的啟教,說“世尊啊,今天何以如此殊勝的影暢表裡呢?光明顯耀呢?佛是念他方諸佛呢?還是其它特殊的因緣呢?”這樣問佛,佛方暢佛本懷,宣化教義,實際佛是先說《無量壽經》。(編注:《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曹魏康僧铠譯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如明鏡淨,影暢表裡。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常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因為《無量壽經》是淨土法門的根本教言,象《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是輔助的教言。雖然是無問自說,其實還是有問而說,因為無問自說是但顯暢佛本懷罷了,非佛無問自說。要不然,我們會墮入邪見中,何為邪見?自己沒事找別人的麻煩,給別人說法,自以為這就是暢佛本懷,不是!這不過是暢你的知見。

佛無說而說是為正說、光明之說!佛不說法,是為無問自說,是為暢佛本懷!許多人認為佛有法可說,自己感覺到給別人說法,就自己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自己有所得,有所利了,這多墮入增上慢,或邪見之中,不能徹底了解佛的教化。

有人讀《無量壽經》上說“為不請之友”,自己就沒事找事,就給別人說法,不是這樣的。我們都知道過去一些禅師、淨土法門一些祖師說法這麼說:呼兄喚朋,扣擊旁門,沒有事他就去敲別人的門,說趕緊念佛啊。這個地方是悲心,這樣的悲心他有智慧的攝護,他有智慧之體,就是無染之體,要沒有真正證得法性,這個人會瘋狂的,是個瘋子,別人一罵他會生煩惱的。

象常不輕菩薩說,“我不輕汝等,汝等皆有佛性。”這樣別人打罵捶打他還是一樣去做,真正證得法性的人,怎麼樣他不會退轉的,不會氣餒的。這樣人可以,因為什麼呢?因為他有清淨的佛性真實,親證這種智慧,才可以運用這種大悲。我們要是盲目地習仿,像許多居士、出家人一發心,一聞佛道就到處給別人說,你要好好念佛,你要學佛啊!你不要搞外道——到處都這麼搞,搞來搞去,別人說你是神經病、瘋子!這下好了,自己受到傷害了,生煩惱了,這都是一時認為自己得法了,這沒有實利啊!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人,真有實利的人,不會這麼驕狂的。

我們好好地審視,這個地方差別還是很大的。我曾遇到一個法師,到處給人講法,我說最好不要講,不是不讓你講法,因緣成熟了,可以說,就象太陽出來了,不用說放光,肯定在放光!不動之智一現前,不用放光,自然放光!你要找別人,給人說法時,一定沒有法。他不信,給別人說,受很多害,被法所害。現在人都不信這個,我們慢慢看。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掛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锽,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禅那。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

即前兩種因緣都不取,不管是奢摩他也好,三摩缽提也好,都不取。

了知身心皆為罣礙

包括淨相,包括幻化都不取。

無知覺明

這個言詞特別深刻。無知者,可判為無明,亦可判為正遍知,因為無取無染,也可以說是無知,但他有覺明,覺明遍照。所以諸佛如來無知而正遍知,是名無知!眾生的無知是一團漆黑,無明無知,自以為有所知,處處染,有知是為無知!是無明。

不依諸礙

什麼諸礙呢?寂靜也不依,諸幻也不依。

永得超過礙無礙境

礙境也超越,無礙也超越,礙與無礙皆不掛礙。有人求無礙、求智慧、則被不智慧,被有掛礙的東西所障礙。礙與不礙皆不求索,皆不留礙。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

直接地佛法現成!礙與不礙皆不掛礙,幻化境象皆不取著,直奔覺路!念佛法門是這麼用的。汝直來,吾能攝汝。——這是善導大師的話,即什麼也不顧忌,但歸無上道,直接受用現前的因緣,得安穩!礙與無礙都是直接的取用,大地皆是黃金,即所謂受用世界及與身心,這地方也是超越受用世界及與身心,也是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直接啟用了,這個地方講的是佛法現成,都超越了。何以故?無罣無礙故!

善導大師的《白道喻》寫得最明確,於諸幻化境界不作留礙,於諸淨境界亦不作留礙,無得無失,直奔覺路。象《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一樣的,但得念佛三昧,但得念佛,其它不顧、不問、不旁視、不取捨,若入境界也不作留步。這在密教中是大手印的修持,特別地簡單、明了、痛快!直取無上覺路,其它的不問,有神通也不管,有智慧也不管,有無礙因緣也不管,有解脫因緣亦不掛礙。現在的人有一點善利馬上就取了,一取就留步了,就染著了。所以覺性無住!用“覺性無住”這四個字來表達比較方便一些,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相在塵域

就象我們現在相還在這個娑婆世界,早已是淨土中人了。

如器中锽

啪!(法師擊掌)這聲音什麼東西也擋不住,遍於法界。鼓聲從空中發出來都會遍傳於法界,無住無礙,誰也留不住它。

聲出於外,煩惱涅磐不相留礙,

有礙無礙,了無所得,這個地方是最方便、最痛快的地方,叫禅那。這種修持的因緣是最善巧的,這地方也是個路子。這路子是最方便的,直歸無上道,無上覺,特別輕快。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

內發寂滅輕安它不是取證,發起這種輕安罷了。若寂滅取證,那就成二乘法了。這個地方的教化因緣還不一樣,這個地方直破無明,不留礙。

妙覺隨順寂滅境界

妙覺者,非趣於斷滅,它是妙覺隨順寂滅,這個地方是大圓滿的覺相,是不可思議的!它與二乘的教化因緣、攝護因緣都不一樣,差別極大、極大的!這三種修持跟聲聞教都差得很大的。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這個地方,用身心受覺都是不能及的。唯有到者知,唯有證者知,不可言傳。

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禅那,

禅那——我們都知道的,宗下的大德運用這種方法是最直接的。我們中國禅宗,基本上都是運用這種因緣運用得最多。我們知道很多禅堂的人說“隨他去,隨他去”這樣的教化,或者是“油壺倒了,你不能去扶”這麼個教化,直歸覺路的教化。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善男子!此三法門

這都是法,教我們的方法,我們看自己用哪種方法比較方便,可以下手。

皆是圓覺清淨隨順,

清淨圓覺,隨順圓覺的善巧。

十方如來,因此成佛

這是佛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因地,把自己的善巧、成佛的正因告訴我們了,不容易啊!佛證到這樣大的摩尼寶珠、這樣不可思議的教化、這樣的寶藏,輕而易舉都給我們打開了——不是!是我們無始以來善根成熟了,要真能聽聞者,真是善根成熟;要生疑謗者,不過是罪惡所現,盜心所生,這個地方是大威德的回施!真是不可思議。所以這要親近隨順,這無上乘的教化,善根不成熟的人聞若未聞,聽不到的。

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

一切諸佛、一切菩薩離不開這三種事業。你是不是修行人,可以從這三種事業上看,就知道了,不要用別人判。若自覺覺他,用三種法都很容易……對各個教誨,各個業流,各個因緣都不一樣的,根性也不一樣的。因為隨順幻化,三摩缽提的行持就會入勤苦三昧,特別苦,就是奔波勞累的意思。從凡夫的心性上來說,我特別喜歡禅那,每個人都有個人的因緣,不能隨順自己的凡夫心性,隨順心性反而會墮落的,不能得見法益。

隨順覺性,所謂地三種法門,不管是三摩缽提、禅那,還是奢摩他,這三類的修行方法,下面佛會講二十五種輪的修持方法,通過這三種方法,然後又分成二十五個小細類,使我們有個自己修持的下手方便。

“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前面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怎麼現在又說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呢?這是說因地之法,因地之法就是為啟發大家,給大家一個標向,這樣的法益才能使眾生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若不假這樣的方便,一切眾生成佛不得起用!一切眾生成佛因緣不能顯現!一切眾生成佛是為虛妄之語!一切眾生成佛不能表彰!

我們都知道,釋迦佛在娑婆世界示現八相成道,不光在這個世界如是,在無量的世界亦復如是,示現八相成道。為何要示現八相成道呢?沒有八相不名成道!就是成就佛道,你沒有這三種法的行持,如來也就沒有因地,沒有因地,諸佛也就沒有成佛之相,眾生沒有成佛的因循,那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就取斷滅了,沒有意義了,墮到知見上去了,因為是佛法的運作,所以眾生是無盡,佛法是無窮!這樣是運作過程。

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一切諸佛的報德也稱為願業,我們眾生是無明業,諸佛如來是願業。以前我讀這樣的名詞,我也感覺到不舒服,因為看到善導大師說,“一切眾生往生皆依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我說怎麼大願也成業力了?這業力,像這三種修法也是三種業力,干什麼呢?以感召與眾生的業緣有個掛鉤的因緣,有個發起的因緣,要不然,眾生茫然不知所歸!無依無托!所以稱為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要是在這三個法益上都能修證,那真是不可思議之人。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

我們大家是不是修聖道了呢?其實我們每個人必然要修聖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象河流必歸大海一樣,我們煩惱業習再重、差別再多,最究竟要歸向佛道,要成佛的,所以勿落人後,少受點苦惱!少受點壓迫!是佛對我們的悲憫!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

要是有人行於聲聞之教,能成就無量無邊的人,使這無量無邊的人成就阿羅漢、辟支佛。阿羅漢稱為鈍根聲聞。辟支佛叫利根聲聞,這都是教下的說法。

利者不假聽聞,也可證聖果。獨覺,觀十二緣覺(因緣)也可以證得涅槃,趣於聖道。鈍者,要聽聞,聽聞因緣,聽佛教誨,聞甚深法而法益,證聲聞果,叫鈍根。

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釋迦佛說這樣的話不是誇張的,因為我們知道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绮語者。他說的話決定不會是誇張,不是非語、绮語,這是真語。

這三種修持,都是無礙的,無礙的善巧與利益。一剎那頃,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這樣的功德有多大,有人可使百千萬億眾生成就阿羅漢與辟支佛,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我們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勝緣呢?聞者,聞信,聞者如堅信,是為聞。要不然就是耳根聽罷了。聽與聞有沒有差異呢?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上對聽聞之說,把它分析出來了。說若是能聞法者,歡喜踴躍,隨順聖教,入堅信位,是為聞。若為聽者,就是以垢染心、分別心、取捨心、求世間善法心來聽聞無上教義,不能為聽聞,只能為聽,但是一入耳根,永為道種,亦是不可思議的!所以這個聞,含有甚深的教誨。

一剎那頃隨順修習這樣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不可思議,不可贊歎,大家有這樣的因緣,我替大家歡喜,當然我也替自己歡喜!能讀這樣殊勝的因緣,特別地喜悅。這種喜悅是遍布於法界的,遍布於三世的;這種喜悅與贊歎、歸命是沒有窮盡的,也沒有起作的;這種喜悅是一種安穩;這種喜悅是一種光明;這種喜悅是一種解脫;這種喜悅是一種涅槃;這種喜悅是一種盡未來際的贊歎;盡未來際的成就,盡未來際的喜悅!的確是喜悅!

佛法沒有誇張處,的確真實不虛,世間的誇張都要做作,佛法的確是從真實心中流出來的,佛說法都是從光明藏中流出來的,佛的授記與加持都是從真實果德中實實在在的給予,真實的惠利,絕非假設!不像眾生一樣,誇耀自己,弄虛作假,故作炫耀,諸佛如來絕非如是。諸佛如來一是一,二是二。我們聽到這樣的言辭,不受震動,那可能是麻木之人吧!這個利益的確是不可思議的。

你說我看到的大乘經典都是這麼說。不是!你真正有一個大乘經典,你真正能了解它的甚深的教義,這個地方甚深的贊歎,甚深的回施,甚深的成就,的確人會昏過去。若我們無始的知見破碎時,那人真會昏過去的,就會換到一個新的生命上去,因我們知見一碎,我們這個色身也就沒有什麼東西支持了,真會昏過去的。

法益的確甚深!擊碎不了我們的時候,的確我們的法緣很弱,一定要發起向往啊!今天我們能結個勝緣也好,能發起利益也好,能結個勝緣,那叫圓教;發起真實利益叫圓頓法門,你能得入;當下能啟用叫圓頓果德回施,那你是不可思議的上上善利根性人。要是麻木不仁,可能沒有這法,以前從未種這樣的善根,或者說未發無上菩提心的人,聽這個法的確沒有影響,因為啥呢?不相干!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

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

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如幻三摩提。

如苗漸增長,禅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锽,三種妙法門。

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

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威德汝當知

威德者,是給我們威德,發起我們的威德!或者引導我們產生威德的教化!給我們自在,使我們自在,成就我們的自在,或者引導我們自在,或者說希望我們自在。這樣的說教,是各各隨類而得的因緣。

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三種類

方便說是無量的,本體實相是無有差別的。

寂靜奢摩他,

寂靜,在這個地方,他直接把奢摩他寫成寂靜了。

如鏡照諸像

像大圓滿鏡智一樣,可以照見諸相,說奢摩他的修持,可以開發這種功德。照見諸相而鏡不被染著。如近代印光大師講“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各個互不相妨,互不染著,但鏡子還是圓滿的鏡子。

如幻三摩提,

三摩提叫三昧耶。三昧有無量的幻化作業,依甚深禅定可以發起這種幻化神通自在,幻化運作,幻化正受,如是稱為三摩缽提。佛住世時,阿羅漢運用這種因緣特別多。他隨時可以進入某種狀態,象《楞嚴經》講,二十五位圓通,種種因緣,這都是游戲神通,沒啥意思,但他可以入這種方便。

像我們這個迦葉尊者,他也入一種三昧,不散壞的因緣。他一直到彌勒佛出世,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他從毗婆羅窟就是華首門中騰身湧出來,然後把十三條金鸾袈裟交給彌勒佛,彌勒佛一拿,象指甲蓋這麼大,因為釋迦佛於人壽百歲時示現成佛,所以人身量小,袈裟也就小。到彌勒佛出世進,人壽八萬歲,彼時人身量高大,彌勒佛把袈裟一摳一拉,就穿在自己身上了。這時迦葉尊者就示現散壞了,這也是一種正受。

他們這個生命入三昧,可以入無量的正受,隨意自在得很,他任務一完成,這把骨頭就沒了。富樓那說水偈、密勒日巴變老虎的種種故事,這些三昧無量無邊的,叫如幻三摩提。在我們來看,這挺神的,但這些賢聖者看來,只是如夢如幻。都是游戲!叫游戲神通。四大調柔、隨意自在,入如幻三摩提。

像我們末世凡夫,能入相似三昧就很少了。真如三昧發生以後,這生命力運用就很自在了,那象我們現在人很少能得到這種利益了,像虹化也是一種三昧的因緣。像佛在世時,可入火光三昧虹化掉,這都不算什麼,那你說釋迦佛為何不虹化呢?釋迦佛為了遺教於後人。釋迦佛是示現大涅槃相,用火燒他。若虹化了,我們連個捨利供養都沒有了。因為虹化不留渣滓,有的人留個頭發、指甲、骨頭,有的人什麼都不留,就沒有遺教了。釋迦佛為了示現遺教,有八斛捨利,一斛是十斗。

如苗漸增長

這樣的法益是功德越大的人,三昧越多,無量三昧。象我們現在只能聽到這樣的名字了,末世人,反正我感覺自己特別的可憐,佛在世想看到這樣的神變很容易,釋迦佛有半月神變,就是三昧,無量的神變,自在得很,半個月與外道顯示神變,攝護無量眾生,摧服一切邪見。這都是如幻,佛知道一切世間的贊謗都不可得的,若佛有這樣的大威德,阿羅漢都沒有這樣的忍受因緣。

 

上一篇:李利安教授:當代人間佛教所面臨的核心理論問題
下一篇:李利安教授:佛頂捨利的歷史淵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