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命中的貴人
各位法師、各位同修、各位同學:
學習佛法我們常常要談到行菩薩道。菩薩走的路同我們一般人走的路有什麼區別呢?菩薩所走的路名為菩提道。我們學習佛法的目的是為了要成佛。菩薩修行、發心、行菩薩道,其目的也是為了要成佛。那麼,我們要學佛、成佛,首先要學當菩薩,就是菩薩怎麼做的,我們也跟著怎麼做。菩薩怎麼修行的,我們也跟著怎麼修行。菩薩發菩提心,我們也跟著發菩提心。菩提心不好發,菩薩道也不好修,就是因為不好學、不好修、不好發心。所以我們要慢慢學、慢慢修,慢慢學發心:一點一滴去學,一步一個腳印去學,一天一天去學。所以到佛門裡面來,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學習這些內容。常常談到“如理修行”:根據佛的道理,佛陀告訴我們的道理去修行,而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所理解的道理;根據我們自己所理解的道理來修行,困難會很多,問題也很多。因為我們自己對佛教道理的體會還不夠,很膚淺。甚至常常還會有偏差,有錯誤。那麼只有根據佛陀告訴我們的道理才是正確的、圓滿的。過去在西藏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阿底峽尊者非常了不起,他在西藏成就很高。當時的菩提光迎請阿底峽尊者的時候,就希望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很系統、很完整的佛法來利益西藏那個地方的眾生。當時阿底峽尊者就作了《菩提道炬論》。
這部論就是告訴人們如何來修行,如何來學行菩薩道的一些道理。為什麼那個時候這部論典在西藏影響那麼大?原因就是當時的西藏經過了滅佛——郎達瑪滅佛。在這個滅佛的過程中,差不多有整百年的時間沒有出家人、也沒有佛經、佛像。只有少數的人還俗,少數的居士口口相傳,傳授一些咒語。但咒語比較簡短。西藏發生郎達瑪滅佛的時候,相當於我們唐朝的唐武滅佛的時期。漢地發生唐武滅佛之後,禅宗很盛行。也就是因為很多經典被消滅了,出家人、居士們看不到佛經,只能在山裡打坐。藏地也是一樣。很多佛教徒看不到佛經,只能天天念咒。但在念咒的過程中,摻雜了很多不是佛教的內容。所以,阿底峽尊者到的時候,作了這個論來校正當時西藏佛教的很多問題。阿底峽尊者一生非常注重修行,注重這種顯教佛法的弘揚。比如剛才我跟大家談到的《道炬論》,就是一部很好的論典。我們對菩薩道的修行,目的就是要破除我們內在的煩惱、內心的煩惱。內心的煩惱怎麼來破呢?只有靠智慧。那麼如何來認識增長我們的智慧?就需要學習佛法。
學習佛法,一個方面根據經律論的文字來學。學習經律論的經文、文字,就為了要領會經律論、經文裡面的意思、內涵。但是我們的基礎條件不太夠,需要跟善知識、出家的法師們學習。出家的法師因為學得時間比較久、比較長,對經文的體會比較深刻,理解起來比較能夠准確、深刻。剛剛學的時候,我們的理解會容易不夠。所以我們在廟裡頭,聽到學佛比較久的法師、同行善友,他們講的話很簡單,但意思很深刻。因為此時此刻,這句話對你來講很有用、很有幫助。不是說一些跟你自己當下的問題不相干的話。如果我們講的話,同你眼前的實際情況不相干,那麼這個簡單的話也就變成很簡單,甚至很沒有意義。反過來說,如果能夠用很簡單的語言,來表達佛法的內涵,我們就比較容易領會了。也就是佛法在日常生活當中,語言、文字都是載道的工具。
現在更是如此,語言非常豐富。我們也需要借助這些語言、文字來傳授佛法、弘揚佛法。透過這個語言的文字,我們能夠達到心靈交流的目的,大家才能夠體會出家法師內心對佛法體會的一種境界、感受和智慧。如果沒有透過語言,我們剛開始學的人,就很難學習。所以我們來到寺廟裡,一個方面要跟出家的法師、同行善友學;另一個方面要根據經論學。兩者都是不可以偏廢的。就是為了要破除我們內在的無明煩惱,增長我們的智慧,增長內在戒、定、慧的功夫。寺廟裡,我們常常要做一些日常性的工作。比如大家在這裡當義工、做清潔衛生。但是我們在寺廟裡清掃衛生,不同於街上那些清潔工、那些掃馬路的人。掃馬路的人,他僅僅是在乎工錢,或者給你承包了一個路段,每天到時間要把垃圾清除,他的目的也就是為了要得到工錢。
我們寺廟裡清掃垃圾,這個垃圾是外在的垃圾,更主要的是,我們透過清掃外在的垃圾,來達到清掃我們內心的垃圾,內心無明塵垢的目的。我們內心無明塵垢就是種種的煩惱、種種的我愛執著,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貪著。比如我們很主觀,對世間上的很多事很迷惑,很留戀,很貪著,非常有興趣等等。這些都是執著的一種表現。我們學習佛法的人,就是要不斷來解除這些執著、困擾。我們有那麼多的痛苦,就是因為我們那麼多的執著、想不開、放不下,所追求的都是一個同世間的我有關系的一些境界、一些事情。這些都是生死輪回的一些現象而已。我們今天雖然獲得了人身,是因為我們過去造了得到人身的業,所以能夠感到一個果報身。我們得到了一個果報身,名為人。一生當中如何做人,怎麼去做,什麼時候開始做,這些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人都是無可奈何的狀態,看到別人怎麼過,我也就怎麼過;看到過去的人怎麼過,那我們也跟著怎麼過;看到社會上面時髦的人怎麼過,我們也跟著怎麼過。
那我們學習佛法的人就不同了,必須要去跟最有成就、最有作為、最有智慧的人,作為自己做人的標准,學習模仿的對象。反過來說,我們要以怎樣的一種人作為我們一生一世學習、追隨的目標,這是很重要的。首先,我們應該了解和認識到,在世間上什麼人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麼人。因為生活不同,答案可能也會有一千種一萬種。如果是對一個佛教徒來講,出家人就是最重要的。我們佛教徒就是為了要學習佛法,為了要成佛,這是我們的目標。出家人是照佛法去實踐的人,一生一世,整個身心完全來實踐佛法。出家人對我們來講就是最重要的人。所以我們要去皈依了,如果我們不去皈依的話,我們就不容易學到佛法。我們皈依以後,出家的法師對我們來講就是我們的貴人,對我們最有作用的人。以出家的法師、以僧團作為我們學習、追隨的榜樣和目標。
然後,要看出家的法師怎麼做,我們也跟著怎麼做;出家的法師告訴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去做。那我們學習佛法,時時刻刻都是不能離開佛法。也就是要時時刻刻用佛法來淨化我們的內心,以佛法來指導我們的身、語、意的造作。我們內心當中有了佛法,才是真正的我們學到了佛法。如果我們內心當中沒有佛法,日常生活當中的所作所為,不能體現佛法,跟佛法不相干,我們就是沒有學到佛法。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就是要當下——此時此刻,發心、發願,要去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法,我自己應該怎麼學習、行持,才能把佛法學的越來越好。我們一天一天學的越來越好,一天一天在進步,自然而然我們今生今世的成就就會很高,進步就會很大。後生後世的果報、暇滿就會更好、更殊勝。如果說,我們把一生一世,非常難得的人身,依然還是用在世間上面輪回,我們自己不知不覺還會聚集在埋頭造業,不斷受苦。不僅僅現在受苦,未來還會受苦,今生今世受苦;來生來世還會受苦。如果我們對這個命題有了非常深刻的體會,佛法就不能離開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