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一 什麼是了了分明之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什麼是了了分明之境

功夫上的問題就算告訴你們了,也沒有用。只有自己走過了這個過程,才能解開疑團。在用功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出現境界。出現境界以後,越是執著境界,越難以突破。好多修行人,不知道怎樣空掉境界。心不放在上邊,不去想它,不就空了嗎?當你不再想去弄通這個問題時,身心就會逐漸空掉,進而會感覺不到身心的存在。真正的“空”,並非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這是錯誤的認識,什麼都可以空掉,惟有“覺知”不能空掉。一個人面對順境、逆境,不被境所轉,就是因為有覺知存在。為什麼常人發火以後會後悔?是因為在發火的時候,覺知走掉了,過後覺知又出現了,就後悔了。

修行本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人進入某一階段時,甚至連我們自己也會對修行感到茫然。會問自己:這樣修對嗎?我這是不是在修行?因為當進入這個境界時,已經突破了“有為法”。當進入“無為法”的時候,念經、觀想、持咒,都用不上了。因為這時妄念已基本消失了,根本用不著用一個方法去降伏妄念。動一個念頭,自然清淨。歷史上有個無門禅師,他本來叫“道修”禅師,悟道以後自己改為“無門”,問他為什麼?答曰:有門無法,無法無門。“空”是一種境界,“有”更是一種境界,就像走路,當一個人很正常、很自然地走路的時候,你們說有方法嗎?當你考慮到該邁哪一只腳的時候,已經不正常、不自然了。又如呼吸,我們平常根本感覺不到呼吸在進行,只有當你感冒的時候,呼吸不太暢通時,才會感覺到呼吸困難。就像佛陀當時在森林裡散步的時候,突然有一群大象在追阿難,阿難躲到佛的背後,佛無意伸開五指,放出五道光明,一下子就把大象分開了,阿難問佛使用的什麼功夫?佛說:什麼功夫也沒有,自然而然把手伸了。就猶如蚊子飛到眼前,或者是有人把手伸到我們眼前時,眼睑自然地會眨動一樣,根本不需要准備。當修行進入到空無階段後,任何一個起心動念,都更能助長“空無”的力量,使其更扎實。

我們現在打坐,只是產生一點輕安,誤以為是空掉了。古人講過:世間上的功名利祿不空掉,沒辦法修道;身不空掉,沒辦法悟道;心不空掉,沒辦法證道。為什麼“淨土法門”那麼受人歡迎,禅不太受人歡迎?尤其是現在,學禅的人很多,而真正用功的人卻很少。好多人認為密宗很容易上手,實際上密和淨都是有為法,也就是有個拐杖,一旦拿開拐杖,又不會走路了。你之所以會走,是因為手裡有拐杖。有的人持咒、念佛多年,突然不讓他持念了,雜念會非常非常地多。修禅,開始會感覺到很困難,因為一上手就讓你空掉身心,也就是不給你一根拐杖放在手裡,所以好多人修禅後,發現自己沒進步。實際上如果讓你轉入念佛、持咒,你會感覺到非常不習慣。如果修密、修淨土的人轉入修禅,頭一個星期感到不會用功。之後你發現自己像一棵粗大的古樹,根扎得非常非常深,再大的台風也刮不倒。

不讓亂想了還不容易嗎?你會說:我不亂想了,妄想還在自然產生。會有這種現象,但完全可以不去理它,此時的你在干什麼呢?此時的你,當下就是“了了分明”的境界。我再說一遍:當雜念產生了,不跟著它跑,也不要趕它走,如果你能做到這樣,當下你的內心就是“了了分明”。如果你趕它走,就是被境所轉,追境還是被境所轉。如能這樣用功的話,就是真正用功。是一種無上大法。我也知道,這種方法講起來容易,修起來很困難。不管從哪種方法入手,都必須要經歷這一步,否則就沒辦法成就。對於自己散亂的心不要迎接,你如果住在這個散亂中,就是迎接;你拒絕雜念,雜念反而更多。

我也知道,給你們一個有為的方法,就把你給打發了。但是當你修一段時間之後,尤其是用功多的人,會發現越修越遠(用功少,還覺得挺好)。越修越發現不是在修道,而是在修法。現在所謂的修行人,只不過是每天在例行“公事”。好多出家人也是這樣,天天念這一部經,念完了,以為今天修完了。這樣有沒有用呢?有一點用,念的時候妄念少了一點。但是力量太輕太輕!妄念減少了一點點,而費了那麼大的勁,不值得。如果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是在道中。沒有入門,再好的方法給了你,你還是在門外。通常我比較主張出家人從“無為法”入手,因為出家人沒有諸多繁瑣之事纏繞,而在家人就無法避免瑣碎的事情。比如單位裡上下級的關系、親屬朋友之間的問題、諸多的人事往來等等,出家人根本就沒有這些問題。

你如果總是注意周圍的事情,就把道心丟掉了。不用去管事情的對與錯。現在我們的頭腦過於分別,根本無法入道。尤其是當我們內在的自性光芒還沒有出現時,都會被外境所轉。換而言之,當我們內在的自性光芒出現後,就會被內境所轉。也即是說,不住外,就住內;不住內,就住外。正是因為大家的內境還沒有,所以也就不能不被外境所轉。第一步的關鍵,就是要把內在境界修出來。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能百分之百看到它,最起碼的也要看到百分之三十,一百個念頭能看到三十個,完全可以做到。在這個基礎上,再慢慢地用功,雜念會越來越少。

寧可坐在這兒胡思亂想,也不去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在開始的階段,必須有意識去做。不論哪個門、哪個法,都是從作意開始修。即便是禅宗的觀空,也同樣是從作意入手。

平常讓大家多讀書,就是不讀。另一種人整天誦經,但又不求甚解,有何用呢?用起功來不會用,就是因為基本的理論沒通,理上不通,怎麼會用功?功夫怎麼上得了手呢?我向你們推薦的《圓覺經》你們沒有看,看了怎麼不會用功呢?別人告訴了方法,為什麼又不去用功?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還不是真正渴望“道”,有時候讓你們提問題,提不出來,有問題也是修行修到某一個層次,才會有問題。剛開始的時候,都沒有問題。因為還沒有遇到問題,感覺自己什麼都明白,可就是沒辦法上路。

現在聽開示太容易了,都不往心裡記。就像是看到經書太容易了,一句也記不住。過去經書沒有那麼多,印刷的質量也沒有現在好,而且也根本到不了個人手裡,都是一個人念,大家聽。所以古人對經書非常珍惜。過去要聽一個師父的開示,要步行幾十裡、幾百裡路,聽到一句,就會打下深刻的烙印。如果問這些出家人:萬行開示講什麼了?萬行的思想是什麼?一個也答不上來,聽過沒有?聽過,還聽了好多次,正是因為聽得太多了,一句也記不住。所以古人講法是:法不重復講、理不多說,當你求道求得快發瘋時,渴望道到了極點了,一句話就把你點悟了,說得太多了,一句也記不住,得來易,易失去。

佛門裡講:“慈悲出禍患,方便出下流。”

看你們有什麼問題說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問:師父,我到別的寺院裡,大樹郁郁蔥蔥,有瀑布、有水池;來到這兒,山是禿扎扎的(沒有大樹),有個瀑布不好嗎?

師:當然好了,你說的大樹,三十年後會實現。因為過去農民每年都燒山、放牛。土地這一、二年是寺廟買下來才不燒了。山上沒有樹木,就存不住水分;越沒水,越沒有樹木。就像一個人越窮越發不了財,富了的更富,想窮也窮不了。人工湖,規劃都有,只是現在來不及做。

問:念咒為什麼要用音念?不用聲念?

師: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靠“音”。“音”微細,越微細,其滲透力也越強。粗大的“聲”,反而沒有滲透力。

念經的時候,讓身心靜下來,只有這樣,“音”的振動效果才會明顯。

* 修行真的是要靠智慧,雖然虔誠可以入門,無法辨別是非;有智慧,沒有虔誠很難入門。你可能會說:我有智慧還入不了門嗎?修行,就是要靠虔誠。因為只有“忘我”(虔誠的人才能忘我),才能入道。一旦進去了,就要靠智慧、靠判斷了。

問:光是從哪裡來的?

師:我們來的時候要經過光音天,實際上光和音還是我們的妄念。光音天是色界天的第十七層天,還是屬於二禅的功夫,仍屬凡夫一個。

問:以無體為體的存在者,是佛嗎?

師:說他是什麼就是什麼,各宗教都各有名詞。正如老子所講:一旦加個名詞,就把它縮小了。佛非佛,強名曰佛;道非道,強名曰道。無名可為萬物,無體可為萬體,有名有體,是物非道。

問:有光音,脫離不了輪回嗎?

師:還在三界之內。因為三界之外就什麼都沒有,連空都沒有。光音是修道的一個過程,過了這個階段就沒有光音了。

我看你們有的要打哈欠了,知道為什麼嗎?這是由於內在光的力量沒上來,頭腦缺氧所致。如果內在光的力量升到頭腦,永遠不會缺氧。只要動個念頭,永遠不會睏。如果把生死問題掛在心頭也不會睏,如喪考妣,豈能睏呢?

我們打坐,雜念少的時候就要睡覺;精神的時候又散亂。打坐時如果打瞌睡,就把眼睜開。實際上我們睡覺,只要一個時辰就夠了。目前大家都是散亂心太重,頭腦裡在開運動會,雜念剛少點又打瞌睡,剛清醒又散亂。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不容易,都不能不勞而獲,修行比世間法更難,所以修行的多,悟道的少,有時看到一些悟道的,他又沒有證果,即便證果,也未必能弘法,往往凡夫比聖人“教化”的眾生更多。

問:師父,我學佛只是信服佛理(而來學佛的),什麼也不想求。這樣對嗎?

師:學佛最好無所求。越求越難以上手,如果去“求”,就會和道產生一種對抗的力量。“松”、“空”,道的力量才會出現;一有所求,會產生另外一種力量。松、空是無所求而得來的。小孩子的雜念少,成年人的頭腦復雜,所以佛家講:“直心是道”,各教都講要修出“赤子之心”。好多人越修頭腦越復雜,就是因為分別太多了。對佛深信,是一種無為的無上求佛方法。

* 你如果能夠一天只想一件事,進而一事不想,就會是“明明了了”、“中秋明月”的境界。不只是學佛的人才有這種境界,無事掛心頭的人也會有,而且不一定要在秋天。

 

 

上一篇:宋智明居士:空谷的回音 目錄 序
下一篇:宋智明居士: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