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修行人與八相成道
聞到了佛法,並且也知道了修行方法,為什麼修不進去呢?好多學佛的人忽略了一個問題:即便得到法,你的資糧不夠,功夫也上不去。你們都知道學佛要先修資糧。我今天上午打坐的時候,忽然想,佛陀成道經歷了八相成道,我們學佛的人也要經歷八相成道。但今天我們要講的八相成道,和釋迦佛所經歷的是不一樣的。
平常你們不想修行時,也無人打擾,身體也很健康。當真正想修道時,周圍種種障礙都出現了,迫使你無法修行。通常大家講是福報不夠。確實沒錯。為什麼這樣說呢?你做生意要資本,修道同樣要資本。那麼修道的資本怎麼得來呢?作種種善事,修種種福田這些都是我們修道的資本。如果你資糧具備,明師你容易遇到、地方、伴侶(護法),都會有。也不愁沒有財物(法、財、侶、地具足)。不是說修行的人不需要財,每個寺廟都建的金碧輝煌,這不都需要財嗎?而且建廟比建普通大樓耗資還要多。過去創建一個叢林,有的要好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建成。別說修道的人需要資糧,即便不修道的人也需要資糧。
如果說你資糧不具備或者不夠,即便一個善知識來到你面前,你會以為還不如你。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的資糧不夠,你承受不了這個善知識。因為一個善知識方方面面都已具足了。你資糧不夠,就猶如一個容器不夠大,承受不了。回想自己學佛的不同階段,都碰到過善知識,有時當面錯過。因為自己無明太重,也可以講福報不夠,遇到善知識而不承認他。如果說你資糧夠,承認他,也可以說你福報夠了。但你要想學佛法,還必須修加行道。“加”是加固之意。你過去的福報,只夠世間享用,要出世必須修加行。具體說就是修十善。好多人都忽略了加行,按佛教的說法,要想升天,必須把十善修圓滿,(三界以內的天,超越不了三界。)千萬別忽略了十善,你天天在拜佛、念經、打坐,符合十善的哪幾條?如不能全部涵蓋十善,想要升天,乃至開悟,不可能。密宗裡有“四加行”,實際上漢傳佛教也同樣有加行法。在漢傳佛教中,禅宗幾乎取代了整個佛教,因為禅宗特別講“頓悟”,很少提到修加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不管你修禅、淨、密哪種法,修了這麼久,沒辦法見道。因為你十善功德不夠,即加行力度沒有跟上來。縱然你把加行修完,勉強進入“見道位”,這不是明心見性,只是破除了我執。當把我執破除了以後,才能產生堅定的信心。不管時間多久、環境多惡劣,也不會退道。因為這時你已明白了世界的一切是無常,但有不生不滅的一面存在。嚴格來講,現在好多學佛的人,連“見道位”都沒達到。雖然也知道娑婆世界無常,但那僅僅是看經書、聽修行人講的。自己一點也沒見到,種種我執、邪見仍牢不可破。
倘若一個人達到見道位,他做人、修道,才算像一點點樣子,對世界上的事情,執著心自然會消除很多。但無始以來的業力仍然存在,僅僅是“我執”破除了一些,但並不是一點也不存在。就像一個人明知道吸煙不好,危害身體健康,但煙瘾一上來,仍然還吸。“見道”人的業力,和這個道理一模一樣。明知娑婆世界無常,對其留戀會輕些,但關鍵時刻,還會被種種美好的景象所誘惑。這也就是為什麼好多修行人講得挺好,但在關鍵時候無法把握自己。當你“見道”後,才逐漸深入到“修道”裡邊。
在修道裡邊究竟修的又是什麼?見道後,種種習氣仍然存在,知道不好仍被習氣牽著走。那麼現在上了另外一個台階,真正上到修道層次,那就是把生生世世,貯藏在阿賴耶識中的貪、嗔、癡、慢、疑等根本煩惱消除掉。實際上八識心田裡面的根本煩惱,不是說通過打坐可以消除的。因為在靜中,根本無法發現你的煩惱,只有出去行願時,內在的習氣才會逐漸出現。實際上,在我們所講的八相成道中,最難做的就是“修道”這一位。十年、二十年的功夫,未必能超越修道這一位。縱然達到“證道”這個層次,還是要回來落在修道位上。前面的幾個,資糧道、加行道,從始至終都在修,都不能夠放棄。為什麼那些佛菩薩都已圓滿了,還在紅塵中任勞任怨?就是為了更多的資糧,讓資糧加得更深更大。
天天盤腿靜坐,坐久了就不願動。現在學佛的人,不外乎落入兩個極端:一個落入好靜,一個落入好動。善於靜的人,特別不願動,怕吵、怕動。別人吵鬧一下,就生了抱怨心。落入好動的人,整天想找點事做。即便不做事,也想找幾個人聊聊天、討論討論佛法。看到別人不出去弘揚佛法,不做善事,也會報怨。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必須是需要動時能動,需要靜時能靜。過去禅堂裡有些“禅油子”,由於坐香久了,連跑香都不願跑了。禅堂裡會拿著香板趕著他們跑香。一個人長期不動,體力就會消失。人家說力氣是干出來的,膽量是嚇出來的。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比如農村人特有力氣,城裡人力氣小,因城裡人很少有體力勞動。在過去大叢林裡,為什麼吃完早飯上午都要出坡,下午、晚上都要坐香?就是為了讓你養成有動有靜的修行規律。我記得當初出關後,有半年的時間不願意講話,不願意走路,大大小小的事都不願去介入。盤腿低於6個小時,就渾身沒一點力氣,像洩了氣的皮球,如達到6個小時,就渾身又有了力氣。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這種症狀消失了。由每天坐十幾個小時,減少到6個小時,又減少到4小時,現在保持2個小時。每天睡覺前和起床後各坐1個小時。我把它當作一種生活方式,並沒有認為是在修行。如果你們把打坐當作修道,就會當成任務;如把它當成生活方式,就像一日三餐,形成一種習慣性,就很難改變。
你越是身體勞累,越要盤腿。盤腿休息,恢復疲勞比睡覺還要快,尤其當你走路很累時,把腿一盤,半個小時後就恢復了。因為兩條腿所消耗的能量,要占去全身所消耗的一大半。把兩條腿一盤起來,整個下半身的能量基本不需要了,而且還能產生能量往上輸送。對於一個剛剛修行練盤腿的人來說,盤腿越坐越累,必須要躺下休息,才能恢復。那是因為身心不能放松,所以盤腿是一種勞累,只有通過睡覺才能休息。如果你禅定功夫深,打坐放松,比睡覺還能放松。因為睡覺雖然身體放松了,頭腦還在做夢,而打坐不僅身體放松,頭腦也放松,進入空靈狀態,達到真正的放松。所以比睡覺休息要來得快。當你的禅定功夫具備以後,你才能進入“悟道”裡面來。悟什麼呢?剛才講修道是修貪、嗔、癡、慢、疑,所要悟的就是生死無常。世界一切皆是虛幻不實,眾生僅僅是娑婆世界的真正游客。不到100年,每個人都必須要走。如果說你不修道、不悟道,你仍然會留戀娑婆世界。
因為大家讀佛經讀得太多了,隨便都可以說出“世間如幻,人生無常”的道理,可這是佛悟出來的道理,並非我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自己真正證悟的思想。你自己在學佛,為什麼沒有自己的佛學思想呢?正是因為你天天在學悉達多的思想,所以自己的佛學思想永遠也出不來。當初悉達多也在學佛,現在你也在學佛,為什麼悉達多有自己的佛學思想,而你的佛學思想出不來呢?因為悉達多學佛是向內,而現在人學佛是向外。“外”指什麼呢?一是指佛經、祖師大德的語錄。二是指世間的種種色相。如果你能把眼根、耳根關閉掉,把視、聽的力量轉向往內視、聽,很快就會有自己的佛學思想。
古人講:“深入經藏”,是否和我講的觀點不一樣呢?我說的是不是邪知邪見呢?在學佛剛開始的幾個階段,你可以多看經,當明白你自己原本就有內在的經藏後,為什麼不把它喚醒、拿出來使用呢?就像一個不愛勞動的人,一直依賴別人生活。久而久之,連自己也以為自己沒有生存能力,實際上他有生存能力。等到有一天,你通過修道,什麼經典都不看了,你內在的智慧就會逐漸、逐漸湧現出來。什麼叫智慧,什麼叫知識?把別人的思想學多了,把外邊的東西都裝進你的頭腦裡,這就是知識。正因為你裝別人的東西太多了,本有的智慧發揮不出來。一個是走進來,一個是把自己本身有的東西發揮出去。如果你會讀書的話,就不會障礙你的智慧。不會讀書,就被外界的東西轉動了。有的人很能讀書,但沒有智慧;有的人很有智慧,那是因為外界的東西接受得少。你把外面的東西搬進來的越多,內部的東西越難出現。當有了智慧,再去讀書,外面的種種會變成你的智慧,外面的東西很容易學會。
當你通過“見道”和“悟道”這一關後,你才能進到“證道”裡面來。究竟證的什麼道?何謂“證道”呢?上次講過,剛成佛和久成佛的人是有很大區別的,剛考入大學和大學畢業生,二者顯然不同。所以我說,悟道、證道以及修道,它們在本質上同樣是有區別的。有的人大學畢業後,還會繼續進修深造。這個道理和成佛後又去行菩薩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模一樣的。
當你安住在“證道”的果位上,你身心能感受到何謂“不生不滅”、何謂“萬物同一體”、何謂“同體大悲”、何謂“無緣大悲”。往往在這個層次裡邊,會逗留很久一段時間。因為在這一階段會有一個很深沉、很細微的“道悅”存在,你會以為自己功德圓滿了。這個時候,智慧會像泉水,源源不斷地流出,像火花一樣,天天會迸發出來。“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都是在這個時候證到的。如果在這個時候,你未遇到善知識,會自以為功德圓滿、大徹大悟,不須再修了,可以出去弘法、開山做祖了。古時候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壇經》中,荷澤神會見到六祖後,不禮不拜。能和六祖辯論,有問有答,看不出誰高誰低,分不出上下。但六祖最後說,你充其量是個“知解行者”。後來有人稱他為七祖。六祖知道沒辦法轉化他。在見地上勉強說得上圓滿,但還有一個“道”未達到,什麼道呢?就是“得道”。
悟道、證道、得道,有什麼區別呢?先講證道,相當於把果子摘到自己手裡,只差往嘴裡吃這一步。如果用明心見性和成佛來比喻,大家會更理解。“明心”—明白了果子;“見性”—已看到了果子;“成佛”—已把果子摘到手,吃到嘴裡邊。“悟道”是明白了果子,“證道”是摘到了果子,“得道”是吃到了果子。
你們會說,從前面的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悟道、證道、得道這七個層次,還不夠圓滿嗎?最後一步,必須再入紅塵裡面,把你吃到的果子分享給別人吃。這就叫“弘道”,也叫“揚道”。因為弘道過程中還是在修資糧、修加行,在整個修行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修資糧、修加行,才能功德圓滿。只有在弘道的過程中,借助於眾生,才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一位善知識的功德圓滿,完全有賴於眾生。我曾經說過,一位善知識就像一棵大樹,眾生像土地、水。所以我說,你們來到萬行面前,不是萬行成就了你們,而是你們成就了萬行。實際上我天天報著感激你們的心在做事情。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悟道、證道、得道、弘道(揚道),這就是一個圓滿的修道過程。最後再落實到資糧道和加行道上,終身不能放棄。
* 任勞任怨就是在修資糧,把八相成道都涵蓋了。過去講“萬行門中不捨一法”。一點點做善事的機會都不放棄。現在的眾生都想做大事,小事不放在眼裡。小事都做不好,怎麼能做大事?實際上大事都是通過小事,慢慢地積累。“功德圓滿”,不就是孜孜不倦,日積月累,最終才是所謂的功德圓滿嗎?
我是白天做廟裡的事情,晚上做自心的事情。修道就是要把自己內心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