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資糧位
何謂五位?一、資糧位。謂修大乘順解脫分,依識性相能深信解。其相雲何?頌曰:
論頌
乃至未起識 求住唯識性
於二取隨眠 猶未能伏滅
注 釋
資糧位:成唯識論釋雲:為趣入無上正等菩提,而修習種種殊勝資糧故稱為資糧位。因為菩提道遠,欲達究竟目的地之法王城,必須備辦種種資糧。如人遠行,必須籌備川資食糧一樣,因此地前的三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即大乘三賢位,都屬於資糧位。是為菩提道中入聖位前地前的准備工作,故稱為資糧位。
大乘順解脫分:順為順益、隨順、不逆之義。分,是部分、一類法聚、或一群法之義;此分字,系與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的分同義。順解脫分所修的內容為五停心觀、總相念住、及別相念住。又,順解脫分為三順分之一。三順分為:
1.順福分──為感世間可愛果之有漏善,即五戒、十善等法,皆是順福分。換言之,即為求有漏福報而修者。
2.順解脫分──解脫即指涅槃而言。此分為定能感涅槃果之有漏善根。此種善根生起之後,便可說彼有情身中已有了涅槃法之種子。例如有人一聞說人生即是苦、諸法無我、涅槃具無量德等,即身毛皆豎、悲泣墮淚,當知此人已種了順解脫分之善,故一聽正法,便與法能一念相應,而有如是強烈感受及反應。此當通教之外凡三位。成唯識論:為趣無上正等菩提,修習種種勝資糧故;為有情故,勤求解脫,由此亦名順解脫分。
3.順抉擇分──即指入聖位前的四善根暖、頂、忍、世第一法亦即是內凡四位。抉,抉斷。擇,簡擇。謂此四善根,能令行者抉斷疑惑、揀擇聖道、分別四谛,是為見道之一分;以見道系由智抉擇而得,而此四善根乃順於抉擇,令近於見道初果,故稱此四善根為順抉擇分。
聲聞乘中之修證,極速者三生便可證得解脫:於第一生中修集五停心、總相念住、別相念住等資糧,起順解脫分;第二生中,便依未至定,起順抉擇分;於第三生更依根本定,再起順抉擇分,而入於見道位。至於大乘,則順解脫分位是指三賢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三十心。大乘的順抉擇分則指地前的加行位之四善根,亦稱為﹁暖、頂、忍、世第一。大乘之見道位即是初地,以親見真如本性故。
依識性相能深信解:謂資糧位的菩薩,依於四種力:聞慧熏修的因力 善知識的緣力決定勝解的作意力善修福智的資糧力由這四種殊勝故,對於唯識性與唯識相之深義趣,都能深信解。成唯識論雲:此位菩薩,依因、善友、作意、資糧,四勝力故,於唯識義雖深信解……。
乃至未起識,求住唯識性:未起識,指未起順抉擇分識,此識即同善分別之智。求住,一心趣求住於。唯識性,即唯識真勝義之性。此謂瑜伽行者,從初發菩提心開始,於其中間,乃至到尚未生起順抉擇分的期間,都一心地想要達到求住於唯識的真勝義性。在這期間,都稱
為資糧位。
於二取隨眠,獨未能伏滅:二取,即能取與所取;能取者即是心,所取者即是境。
隨眠,即種子,或習氣。因為二取的習氣種子,隨逐有情,而眠伏於藏識,故稱為隨眠。隨眠也就是二障煩惱障及所知障的種子。此謂資糧位菩薩,雖以如上所說的四種殊勝善根力因、友、作意、資糧,而能深入地信解唯識義趣,但在修證伏斷的道力上猶不足,故對能取所
取的隨眠種子,仍不能伏、不能滅。因為於此位中之菩薩,尚未能了悟能取、所取體空,故多住於外門而修菩薩行,仍不能內觀真如,是故於二取所引生之隨眠,猶未有能伏、滅之功力,令彼不起二取之現行。
義 貫
何謂唯識修證之五位?第一、資糧位。謂修大乘之順解脫分三賢位菩薩所修者,依於唯識性及唯識相之法,皆能以善根力而起甚深之信解。此資糧位其行相雲何?以﹁頌﹂釋曰:唯識行人從初發菩提心,中經順解脫分位,乃至未起順抉擇分識四善根智之前,都一心趣求住於唯識真勝義性,在這段期間,都是資糧位所攝。行者於此資糧位中,雖於唯識性相能深信解,然而於能取所取的二取之隨眠習氣種子,猶未能伏滅之,以於此位中之菩薩,仍未能了能取所取空,故多住於外門修,尚未能內觀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