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許智銘居士:談佛陀的隨宜方便教學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談佛陀的隨宜方便教學法

智銘

釋迦牟尼佛是位生活教學家,他能寓教育於生活中,以最平常的生活事物來譬喻佛法的進德修業,使聽道的佛弟子不論其智與愚,都能很快樂知道、明道而悟道,這是最真實而有效的教育法。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捨城一位鏈金師的住處,他看了鏈金師的鏈金而有所感,就借這個機會教導隨行的比丘們:修學佛道也要像鏈金師的鏈金一樣。

鏈金師所鏈之金,本來都是混合著沙、石、泥上埋藏於地下的。鏈金師為了要取得其中的真金,必須要挖掘那些含金的泥土,放於水槽之中,然後以水來淘洗。當淘洗的時候,首先洗去較大的石塊,再冼去較粗的沙粒。這時的金子仍被細沙纏結著,最後將細沙洗去,黃金才出現。但出現的黃金中仍含有許多的雜質,必須除掉。於是將金沙置於鍛爐之中,以烈火來鍛鏈,使金沙成為溶液,將雜在黃重中的雜質除掉,黃金的粗相就出現了。但這時的黃金不輕不軟,也無光澤,還得將黃金入爐,一再地鍛鏈,才能使純金出現,這時的黃金柔軟光澤,彎折不斷,就可以用來打造钗環等等的飾物了。

佛陀認為佛弟子們的佛性,也如埋在泥土中的黃金一樣,被那矗重的煩惱塵垢所纏結著,不但有惡、不善業,還有邪見邪惑。要想使佛性彰顯,也得像鏈金師似地來鍛鏈自己。

佛陀告訴佛弟子們,首先要洗去惡、不善業的欲覺、恚覺、害覺。其次就是除去親裡覺、人家覺、生天覺的纏縛。最俊還存有一個善法覺,也要將之除去。這時的佛性仍為諸三昧有行所持,未得清靜勝妙、末得息樂、未盡諸有漏,所以還要鍛鏈。直鍛鏈到於所得三昧中不為有行所持,這才能得寂靜勝妙、得息樂道,離諸覺觀,乃至進入第二、第三、第四禅。至此,才能正受純一清靜,離除煩惱,柔軟真實,得見佛性,就如同鏈金師最俊鏈得柔軟光澤的真金一樣。凡得見佛性的人,必須成就智慧。

所以,在修行的過程之中,必須要修得智慧,成就了智慧的人才能自度而又度人,就如同煉金師煉得真金以俊,除了能自用以外,並且還能打造钗環去裝肴其他的人。然則要如何利用智慧自度度他呢?佛陀曾看見牧牛的人驅牛過河的例子。用來教育佛弟子們如何自度而又度人。

佛陀告訴弟子們:有一個牧牛的人,愚癡而沒有智慧,每當夏末初秋的時節,正是恆河水張的時候,愚癡的牧牛人,不詳細觀察恆河的此岸,也不觀察恆河的彼岸,就驅逐群牛自陡峻的此岸下水,要渡到陡峻的彼岸。滾滾的洪流,洄旋處處,牛群在那急流中,發生了很大的患難。有的牛甚至被洪流淹沒,隨波而去。

另有一個牧牛人,不愚也不癡,並且具有方便智慧。他先觀察恆河的此岸和彼岸,選擇較平坦的河床驅牛渡河。渡河的方法是:首先將身強、體壯、力大而又有領導能力的大牛做先鋒渡河,嘗牛群下了河的時候,它們阻斷了些急流的河水,然後再驅第二壯健多力的少牛隨其下方而渡;最後才驅贏瘦力弱的牛更隨其下方而渡。新生的小犢牛,因為愛戀其母,也隨母牛之後渡河,於是所有牛群,都安然地渡過恆河,沒有發生患難、流失、淹沒的現象。

佛陀認為自度度人也是如此,前面所說的愚癡無智的牧牛人,就好比是那些外道六師;那聰明智慧的牧牛人,就好此是正覺如來。

所謂外道六師,是指富蘭那迦葉、末伽黎拘賒黎,刪捨夜昆羅胝、阿耆多翅捨欽婆羅,迦羅鸠迦旃延、犍陀若提子,這六位外道與佛陀是同時的人,向的是邪道、修的是邪見,他們好像是那愚癡無智的牧牛人,不能善於觀察此岸和彼岸,所以不但自己脫離不了苦海中的洄旋,更壞的是,他們還教導其他的眾生習他們之所學,持他們之所見,使從學的眾生不但不能由此岸渡到彼岸,而要在那急流的洄旋中遭受患難。

如來正覺就如同是善於牧牛的人,他成就了智慧,不但能善觀察此岸,而且也善觀察彼岸,更能教導眾生在那急流的洄旋中,如何安全地自此岸渡到彼岸。佛陀將善根深厚的眾生首先下河,橫截急流,安然地度到生死彼岸,盡諸有漏,不受後有,得安隱之樂;次渡善根次一等的眾生,使他們在前一類善根深厚橫截急流的眾生前導下,也截流橫渡,斷五下分結,得阿那含果,安隱渡到彼岸,不還此世;最俊渡那善根薄弱的眾生,隨順更為安全的水流,斷除貪,瞋、癡三結,得斯陀含果,再來此世一次,究竟苦邊,然後是那些新生的小兒們,如小犢牛之愛其母一樣,其母既已得渡,小兒們也斷三結而得須陀洹果,不墮惡道,正向三菩提,七次往返人、天,然後究竟苦邊,斷截惡流,安隱渡到彼岸。

佛陀告訴弟子們,一個牧牛人如果具有了十一法,就不是一個善於牧牛的人。什麽是十一法呢?

一  、是不知色。

二、是不知相。

三,是不去蟲。

四、是不洽牛瘡。

五、是不能起煙。

六、是不知擇路。

七、是不知擇處。

八、是不知度處。

九,是不知含處。

十、是盡取其乳。

十一、是不善料理能領群者。

一個出家的比丘,也有十一法,如果有了這十一法,他就不能自安,當然也不能安他。什麽是比丘的十一法呢?

一,是不知色。

二、是不知相。

三,是不能除去害蟲。

四、是不能覆其瘡。

五,是不能起煙。

六、是不知正道。

七、是不止處。

八、是不知度處。

九、是不知食(放牧)處。

十、是盡取其乳。

十一、是若有上座多聞耆舊、久修梵行、大師所歎;不向

諸明智修梵行者,稱譽其德,悉令宗敬、奉事、供

養。

什麽是“不知色”呢?就是所有色都是四大所造,色即是空,不能如實知。這就是不知色。

什麼是“不知相”呢?事業是過相;事業是慧相,不能分辨,不能如實知,這就是不知相。

什麼是“不知去蟲”呢;所起的欲覺,安而不離、不覺、不滅;所起的瞋恚害覺,安而不離、不覺、不滅。

什麼是“不覆瘡”呢?是眼見色,取其形相,不守住眼根,世間貪愛,惡不善法,心隨生漏,不能防護,耳鼻舌身意根,亦復如是,這就是不覆瘡。

什麼是“不起煙”呢?凡於佛陀之處所聞、所受之法,不能分別為人顯示,這就是不起煙。

什廢是“不知正道”呢?即八正道和聖法律,是名為道,對這些道不能如實知,這就是不知正道。

什麼是“不知止處”呢?就是對如來所知之法,聽受以後,不得歡喜、悅樂、勝妙、出離、饒益,這就是不知止處。

什麼是“不知度處”呢?就是不知修羅(經)、昆尼(律),阿毗昙(論),又不隨時親近大善知識之所,谘問諸受。以致不知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有罪、什麽是無罪。依何等法修是勝非惡,於隱密法不能開發;於顯露法不能廣問,於甚深句義自己知道的不能廣宣顯示,道就是不知度處。

什麼是“不知放牧處”呢?就是四念處及賢聖法律,不能自行,也不能教他行,更不如實知,這就是不知放牧處。

什麼是“盡取其乳”呢?例如那剎利婆羅門長者,自在施與衣被、飲食、床臥、醫藥、資具,凡受施的比丘,不知限量,這就是盡取其乳。

什麼是“上座大德多聞耆舊,乃至不向諸勝智梵行者所,稱其功德,令其宗重承事供養,令得悅樂。”呢?就是比丘不稱彼上座,乃至令諸智慧梵行者,往諧其所,以隨順身、口、意業,承望奉事,這就是於上座多聞耆舊乃至令智慧梵行,往詣其所,承望奉事,令得悅樂。

一個善於牧牛的人,必須要善於成就以上所說的十一法,就是要能知色、知相、去蟲、覆瘡、起煙、擇路、擇處、知度處、知食(放牧)處。不盡取其乳、善料理能飲群者。同樣的道理,一位如法的善比丘,也要成就上說的十一法。凡是能成就上說十一法者,能自安樂,亦能令他安樂。

佛陀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采取了鏈金師和牧牛人的生活,用作修學佛道的教材,淺出而深入,使佛弟子們契入佛理,達到自度度他的目的。

(完)

(摘自《內明》190期)

 

上一篇: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結束語
下一篇:法界法師:平時我們不正確的見地有五種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