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許智銘居士:談佛陀與摩诃迦葉的法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談佛陀與摩诃迦葉的法誼

智銘

在“指月錄”中,有這樣的記載: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家。是時,家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诃迦葉。”

世尊在多子塔前,命摩诃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圍之,遂止口曰:

“吾以正法眼藏,密付與汝,汝當護持。並饬阿難副式傳化,無令斷絕。””

由這兩段話中,不但說明了佛與摩诃迦葉間的法誼很深,而且更指定阿難接替摩诃迦葉為第二祖。這些的記載,有相當的可靠性,因為在“雜阿含經”中,可以找到一些證據。

一、佛陀令迦葉負起教法的責任

當佛陀住在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的時候,摩诃迦葉去見佛。佛陀就對迦葉說:

“你應當為諸比丘們說法、教誡、教授。為什麼呢?我常如此做,你也應該如此做。”

可是,迦葉卻說:

“世尊呀!現在的比丘很難教授,他們之中是有些人不大願意聽別人教授的。”

佛陀聽了覺得有些詫異:

“你為什麼因緣而作這樣的說法呢?”

“世尊!我曾看見有兩位比丘,一名叫盤稠,他是阿難尊者的弟子;二名叫浮毗,他是摩诃目犍連的弟子。他們二人相互爭論著自己此較多聞,兩人都說:“你來與我辯論,看誰所知的較多、誰所知的較勝。””

那時,阿難正站在佛陀身俊執扇扇佛,聽迦葉尊者為此地在議論自己的弟子,忍不住地對迦葉尊者說:

“你不要說了,摩诃迦葉!你且忍耐一下,摩诃迦葉。這些

年少比丘,他們尚缺少智慧以致有這樣的惡智知見。”

摩河迦葉尊者說:

“你且少說話,莫令我在這些比丘的面前問你一些事。”

阿難尊者就悶聲不敢再說什麼了。

世尊聽了摩诃迦葉的話以後,就對一位比丘說:

“你前往盤稠比丘和阿浮昆比丘之所,告訴他們說:

“大師要跟你們說話。””

那位比丘就去到二比丘之處,傳達了世尊的話,那兩位比丘隨即來到世尊的座前。世尊問他們二人:

“你們二個人是否真的在诤論:“誰多聞、誰多勝”嗎?”

二位比丘說:  

“實在是如此的,世尊!”

世尊就教誡他們:

“你們拿我所說的修多羅、祗夜、受記、伽陀、優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閣多伽、昆富離、阿浮多達摩、優婆提捨等法,來爭多、爭勝嗎?”

二比丘說:

“不是的,世尊!”

佛陀追問他們:

“你們二人不以我所說的修多羅乃至優婆提捨而自調伏、自止息、自求涅槃嗎?”

二比丘說:

“是的,世尊!”

佛陀說:

“你們二人應該依我所說的修多羅乃至優婆提捨來互相诤論誰多聞、誰多勝才對,你們不如此地去诤,卻在意“上诤,真是愚癡的人。”

那二位比丘聽了佛陀的話,非常的慚愧,立刻在佛前悔過。

這件事,就是佛陀要摩诃迦葉負起教誡比丘們的責任。以俊如遇到同樣疑難時,就以這樣的教法而教誡比丘們。

二、摩诃迦葉述說教授比丘難

當佛陀在捨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的時候,摩诃迦葉去見佛。佛陀再次教摩诃迦葉負起教誡比丘的責任,但摩诃迦葉說:

“現在的比丘們,很難對他們說法,若是向他們說法的話,有些比丘不願聽也不喜歡聽。”

佛陀問他:

“你為什麼因緣作如此的說法呢?”

迦葉報告佛陀:

“世尊!有些的比丘;對於諸善法沒有信敬之心,若聞說法,他們就退避開了。好像那惡智的人,於諸善法,沒有精進、慚愧、智慧。他們好像那些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惑、身行傲暴、憤恨、失念、不定、無智的人一樣,一聽到說法,就退避開了。

世尊!像這樣惡人,尚不能令他們心住善法,還能希望他們增進善法嗎?那些人,隨著時日的消逝而退減了善法,不能增進。

世尊!假若有些人,能於善法信心清淨,就不會退減;於諸善法精進、慚愧、智慧,就不會退減。若更能不貪、不恚、不睡眠、掉悔、疑惑;身不弊暴,心不染污;不憤不恨、定心、正念、智慧,就不會退減了。這樣的人,於諸善法,日夜增長,常求勝進,終不退減。”

佛陀聽了迦葉的這一段話,覺得他說的很正確,認為:若諸比丘於諸善法,缺少信心的話,就會退減道心。佛有意教迦葉先建立比丘們的信心,而後施以教法。

三、佛陀為迦葉示范教法

有一次佛陀仍要迦葉負起教誡比丘的責任。迦葉請求佛陀說“世尊是法眼、法根、法依,但願佛陀先為比丘說法,比丘們聽了,一定會受持奉行的。”

佛陀就告訴迦葉:

“好吧!現在我就為你說說吧!

從前,凡住阿練若的比丘,常在阿練若比丘處所,歎說阿練若法;於乞食的比丘處所,歎說乞食的功德;於穿糞掃衣的比丘處所,歎說糞掃衣的功德。其他如專修少欲知足、修遠離塵囂、修精進方便、修正念正定、修智慧盡漏、及修身作證比丘的處所,隨他們之所行,就贊歎稱說。

凡是見到了修以上這些佛道的比丘,都要去接近並與他們說話,在說話的時候,藉機慰勞他們,並且要問他:

“你是什麼名字呀?是誰的弟子呀?”

問了以後,並將你的座位叫他同坐在一起,同時贊歎他很賢善。若有同行的比丘,就要與他隨行一起,也贊歎他的正確見解。

凡是年少的比丘若看見阿練若比丘前來贊歎阿練若法的時候,年少的比丘應該站起來出迎並恭敬、禮拜、問訊。這樣的人,就會得到許多法益。

今日有些的比丘,看見前來的是位大德,以他的功德能感得財利、衣被、飲食、床臥、湯藥。就上前恭敬問訊,並請問他的名字,是那位長老的弟子,並贊歎他的福德。這樣的比丘也能感得大利、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但是,若有些少年比丘,看見前來的是位大智、大德,親近他就能感得財利、衣被、飲食、臥具、湯藥。才很快地出迎、恭敬、問訊。有這種貪圖利養而行的少年比丘,是得不到什麼法益的。

所以,這樣的比丘,是沙門患、為梵行溺、為大映障、惡不善法,因煩惱之患而重受諸有,並熾燃生死,受未來的苦報,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因此,迦葉!你要這樣地學習,如何去為住阿練若、穿糞掃衣、乞食、少欲知足、修行遠離、精勤方便、正念正定、正智漏盡、身作證者的比丘們,去稱譽贊歎,以鼓勵的方式教誡,就會收到很大的功效。”這一段話,是世尊直接教授迦葉弘教的方法。

四、佛陀體恤摩诃迦葉佛陀有一天,看到摩诃迦葉說:“你已經年歲很老,諸根也很成熟了,穿著那補了父補的糞掃衣太重了些,我的衣比較輕而質料也好些,你可以跟我住在僧團之中,並且可以穿著居士們穿的壞色較輕的衣。”迦葉聽了說:“我已經長夜修習阿練若,贊歎阿練若、穿糞掃衣、行乞食等頭陀行很習慣了。”   佛陀說:“你觀照了幾種法義而修習阿練若,贊歎阿練若,行糞掃衣、乞食,贊歎糞掃衣、乞食呢?”迦葉答說:“世尊!我觀照二種義,現法得安樂住義;復為未來眾生而作大明。未來世的眾生當如是念:“過去上座六神通,出家日久,梵行純熟,為世尊所歎;也為智慧、梵行者之所奉事。”因為我的感染,他們也會長夜修習阿練若,贊歎阿練若;行糞掃衣、乞食,贊歎糞掃衣、乞食法。其他的比丘聽到

了這些贊歎,也會淨心隨喜,長夜皆得安樂饒益。大家如此

地輾轉學習,用以弘揚教法。”

佛陀聽了非常高興,嘉勉迦葉說:

“你以這樣的長夜多所安益法,去安樂眾生,哀愍世間;安樂天人。若有人毀訾頭陀法的人,就是毀於我。若有稱贊頭陀法的人,也即是稱贊我。為什麼呢?頭陀法者,是我所長夜稱譽,贊歎的。所以,迦葉!你好好地去修習阿練若,贊歎阿練若、糞掃衣、乞食等法吧!”

這是佛陀對迦葉行頭陀行所予的贊許,而且對迦葉以自己的實踐以為教化的典范,也非常欣賞。

五、佛陀為迦葉在諸比丘前樹立尊嚴

有一次,摩诃迦葉因久住捨衛國的阿練若,所以頭發、胡須都長得很長,沒有剃過,再穿上糞掃的百衲衣,看起來既破爛又不清潔的樣子,他從阿練若出發去見佛陀。當時佛陀正被無數的比丘圍繞著在向他們說法。那些比丘看到迦葉慢慢地走近,大家的心裡有些輕視而念著說:

“這是那一等的比丘呀!衣服這麼粗劣,又儀容不整而來。”

那時,佛陀已知道比丘們的心裡在作如何想法,於是就對迦葉說:

“善來迦葉,你坐到我這裡來,我分給你半座,我現在不知道是誰先出家,是你呢?還是我呢?”

那些在場的比丘們,看到佛陀如此地厚待迦葉,大家都心生恐怖,身毛皆豎,互相交頭接耳地說:

“這位真是一位奇怪的尊者,摩诃迦葉有大德大力,是大師的大弟子,所以才讓給他傘座。”

迦葉尊者對佛陀說:

“世尊!你是我的老師,我是你的弟子,怎麼可以坐佛陀的半座呢?”

佛陀聽了說:

“如是如是!我為大師,你是弟子,但你且坐下來,隨心之所安,不要有什麼顧慮。”

迦葉聽了,稽首佛足,非常的感激,但還是退坐一面。那時,佛陀認為這樣為迦葉樹立尊嚴還不夠,應該再給諸比丘一些警悟,就將迦葉和自己所得殊勝、廣大的功德,要告訴比丘大家。佛陀說:

“當我修得雜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初禅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從不退失。摩诃迦葉也是如此的。

當我進入第二、第三、第四禅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不退減的時候,摩诃迦葉也修得如此。

我隨所欲而行慈、悲、喜、捨、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神通境界: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不退減。迦

葉比丘也能修得如是。”

那時候,佛陀在無量比丘大家之前,如此地稱贊摩诃迦葉以俊,所有的比丘再也不敢輕視摩诃迦葉了。

由以上雜阿含經中的五則故事看來,佛陀為了要傳法給摩诃迦葉,在事前從各個角度來為迦葉施以助力。不但要將他對諸比丘難化的畏怯心理健全起來,同時還以示范的方法,叫摩诃迦葉負起教誡比丘的責任。然後對摩诃迦葉的頭陀行不但予以肯定,而且予以贊歎。最俊,在無量心存輕慢的比丘前,表示關懷·尊敬,使所有的比丘們再也不敢輕視摩诃迦葉了。

佛陀用這些的方法,來培植一位接法人,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由於這些的因緣成熟,才能在靈山會上拈花示意,而將法位傳給了摩诃迦葉,順理成章,沒有任何障礙了。

摘自《內明》第179期

 

 

上一篇: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第三十二品、應化非真分
下一篇: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結束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