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31-1)(總第100)
◎ 傅味琴 講於 2002.3.15
要有文殊菩薩的勇猛智,
才能戰勝末法眾生的煩惱
提要:
■ 勇猛表現在智慧上,慈悲是對待眾生
■ 勇是不怕,猛是迅速,一怕就後退,不猛就要拖延
■ 要有文殊菩薩的勇猛智,才能戰勝末法眾生的煩惱
■ 有智慧的老實人不干壞事,沒智慧的老實,沒有用
■ 心情要開朗,個性要豪放,放得下,煩惱就去得快
菩薩~覺有情,我們一下(覺念提起)是菩薩,一念迷,又非菩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此乃皈依三寶。法為教證正法,僧為住持正法的團體。
勇猛表現在智慧上,慈悲是對待眾生
我們今天學文殊菩薩智慧,文殊菩薩是勇猛智,具有勇敢和威猛的特性,跟煩惱打仗非常有力量,能百戰百勝。文殊法裡還有句話“大悲尊以極遍智光明”,文殊菩薩又稱為大悲尊。勇猛是表現在智慧上,斷自己煩惱非常勇猛,慈悲是對待眾生,在慈悲基礎上幫助別人斷煩惱。所以我們幫助別人斷煩惱的時候,要站在慈悲的立場上,這二者都要學,悲心跟智慧圓滿了,就成佛了。
勇是不怕,猛是迅速,
一怕就後退,不猛就要拖延
勇敢是不怕,猛是迅速。一怕就要後退,不猛就要拖延。比如常有人提醒我們什麼地方錯了,但是我們馬上就拐彎了,說了一句:我想想。就是不能馬上接受,讓我想想,我到底錯沒錯。其實人家是指出你的煩惱,起煩惱難道是一件好事情?斷煩惱還有什麼好想的呢?這麼一拖,在對付煩惱上就不猛了。
要有文殊菩薩的勇猛智,才能戰勝末法眾生的煩惱
現在末法時期,想修行成就,必須要有文殊菩薩的勇猛智,末法眾生的煩惱比從前厲害,敵人厲害了,你去打敵人的武器沒有它厲害,你打得過嗎?現在煩惱陣營裡出現了很多新式的武器:心腸谄曲、陰謀詭計、兩面派,還有各種各樣假面具,把你弄得糊裡糊塗。所以你要跟末法時期的煩惱打仗,不用文殊菩薩的智慧不行喽。
有智慧的老實人不干壞事,
沒智慧的老實,沒有用
從前有句話,“說老實話,做老實人”,如果他老實又是個好人,那麼這個老實人很有智慧,因為有智慧,所以他不做壞事,這種老實是好的。現在所謂的老實人已經成為沒用的代名詞,人家說,“這個人怎麼這麼沒用?”“他老實呀。”
心情要開朗,個性要豪放,放得下,
煩惱就去得快
勇猛的性格不大猶豫的,剛強得很,干起事情來,大刀闊斧。像這樣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粗心,還有一種心很細,他是豪放、有魄力、有頭腦。我喜歡北方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扭扭捏捏一般是肚皮裡用功夫,有意見在肚子裡嘀嘀咕咕,生一次氣四五年也很難忘。北方人有意見出去打一架,打完了大家還是朋友。
從前公交車上人很多,南方人擠車,每次都在車上吵架;北方人擠車,不愛吵架,要不就下去打一架,打完了各走各的路。吵架一句來一句去,這麼麻煩,多花時間啊。南方人吃東西也是裝模做樣,嘴巴這麼小,面條每次只吸兩三根,伸出手來像蘭花指,(眾笑)裝模作樣可厲害了。北方人一只饅頭兩口就吞完了,(眾笑)干脆得很。
北方人怄氣的時候聲音很響的,噼裡啪啦;南方人怄了氣說話陰陽怪氣的,說得你越想越氣。(眾笑)我是鼓勵大家改變一下性格,性情要開朗,個性要豪放,放得下,你煩惱就去得快。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31-2)(總第101)
◎ 傅味琴 講於 2002.3.15
所謂個性,就是習氣,
修行要改變個性,調整情緒
提要:
■ 別看煩惱難去掉,那是個性關系,仰天一笑,煩惱就站不住腳
■ 對吃虧能不計較,就不容易生病,對人能放得下,病也不容易粘上身,
對病有了感情,病也不肯走
■ 我不計較就放得下,但有人為我生隔壁氣
■ 所謂個性,就是習氣,修行要改變個性,調整情緒
■ 菩薩在降伏他人煩惱時,外雖現威德,內實懷悲心
別看煩惱難去掉,那是個性關系,
仰天一笑,煩惱就站不住腳
再比如,南方的越劇唱起來有得拖了,笑起來也是軟綿綿,像只小貓那樣。京戲是北方人唱的,唱起來豪放得很,笑是哈哈哈。所以你們起煩惱了就到樹林裡,仰天哈哈哈,這麼一笑,煩惱就笑光了嘛。別看煩惱來了樣子挺可怕,好像很難去得掉,其實那是個性關系,煩惱都是假的,你個性豪放一點,煩惱站不住腳的。
對吃虧能不計較,就不容易生病,對人能放得下,
病也不容易粘上身,對病有了感情,病也不肯走
從前人家看我很怪,我一看你這人,我就能講出,你過去什麼很吃虧,今後應該注意哪些事情,人家聽了都被我迷倒了。(眾笑)其實很簡單,如果這個人個性很開朗,很灑脫,人家說,“你多花了兩毛錢,你吃虧了。”“兩毛錢算啥呀!”換了另一個人,“兩毛錢啊,我等一會兒去跟他算賬。”你心中就有數了,這個人個性豪放,你跟他說,“你不大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好得很快。”
我不會算命看相,可我講得出道理,“人家在你身上粘不上去,即使粘上去了,你要放下就放下了,所以你身上的病也粘不上去,得了病也不長的,你一放就放掉了。”人們稱之為潇灑。如果你對病有感情了,這個病就不大肯走了,那就好得慢。
南方人有女性的感情,北方人豪放,所以北方人長得高,有人說這是因為多吃饅頭的關系,我看是個性關系。
我不計較就放得下,但有人為我生隔壁氣
有一次我坐火車,窗沿小桌上放了兩只行李箱,我是不浪費時間的,要在桌上寫東西,就把兩只箱子稍微往裡移了一下。過了一會兒,來了兩個高高大大的北方人,坐在對面。我旁邊有個小青年就說話了,“你們放東西要放在行李架上去,怎麼放在這兒呢?”我說:“沒關系,沒關系,你們放著,我仍然可以寫的。”那兩個北方人不好意思,就放上去了。
他們跟我談談,聽說我對禅定很有研究,他們感興趣了,“咱們能不能學禅定啊?”那個小青年就說,“你們火氣這麼大,怎能學禅定?”我說:“他們是北方人,個性豪放,不叫火氣大。”兩個人北方人聽了高興啊,連忙掏口袋,“這是我的名片,你到北京講課,一定要通知我啊。”這個小青年在生“隔壁”氣。(眾笑)我這兩句話也是學了北方人的豪放,一點都沒生氣。
所謂個性,就是習氣,
修行要改變個性,調整情緒
當然也不能把南方人說得這麼樣差,在照顧人方面要學南方人的體貼細致。(眾笑)北方人有點像大餅,兩口就咬完,南方人像個小胡桃,裡邊彎彎曲曲,特別細致,而且有點藝術加工。
話再說回來,世間上許多學問跟佛法是一樣的,只是名詞兩樣,世間上所謂個性就是佛法裡的習氣,所以修行就是改變個性,調整情緒。
菩薩在降伏他人煩惱時,
外雖現威德,內實懷悲心
末法時期修行更需要剛強的意志,勇敢的精神,猛然醒悟的態度。所以文殊菩薩勇猛智,在末法時期就化現大威德怖畏金剛,威勢很厲害,這是幫助斷自己煩惱。可是大威德怖畏金剛,心裡非常慈悲,所以慈悲心不到家的人,不能修大威德。現在修行人要求放得很松,也不講水平條件了。你沒有慈悲心,修了大威德,老是在人家面前現出凶相,那就錯了,文殊菩薩現大威德是降伏煩惱魔道啊。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31-3)(總第102)
◎ 傅味琴 講於 2002.3.15
勇猛智即般若智慧,菩薩在行深般若時,
照見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提要:
■ 勇猛智即般若智慧,菩薩在行深般若時,照見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 空不了先把平等心修好,即使眾生起煩惱,也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把他
幫助好
■ 我見學生退心走了,心裡總不是個味道,全想人家不好,煩惱就起來了,
一生慚愧心,即是善哉
■ 菩薩是自覺覺他,人們以為菩薩都在天上,他要救苦救難還得到人間來
■ 菩薩在你困難時幫助你,在你迷路時指點你,但你留不著他,往往也見不
到他人影
勇猛智即般若智慧,菩薩在行深般若時,
照見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文殊菩薩手裡拿的是般若劍,所以文殊菩薩的勇猛智就是般若智慧。從前把頭發稱為煩惱絲,出家要把頭發剃光,表示斷煩惱。般若智慧修到最後,就證空性,《心經》裡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你空了方才能“度一切苦厄”。
空不了先把平等心修好,即使眾生起煩惱,
也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把他幫助好
說我空不掉怎麼辦?其實般若智慧,你要從各個方面去理解,意義都是一樣的,但是各個方面有各個方面的特點。比如說平等心就是空,你空不了就先把平等心修修好,《心經》裡,“不垢不淨”,就是平等。“不一不異”,一是少數,異是多數,也平等了。看到別人起煩惱,你就想,“我跟你一樣,我也有煩惱,平等平等”,還氣什麼。只看自己的優點,專門看別人缺點,就容易傲慢。修行人要反過來做,修好慚愧心:別人的優點我沒有,別人沒有的缺點我倒有了,慚愧慚愧,這麼一想煩惱就下去了。即使別人起煩惱,也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把他幫助好。
我見學生退心走了,心裡總不是個味道,全想人家不好,
煩惱就起來了,一生慚愧心,即是善哉
我在蘇州病得很危險,全身浮腫,吃不下飯,整個晚上才睡著一兩個小時,血壓很高。我那時在想後事了,頭腦很清醒,每想起一件事,每想起一個人,都是我的錯,連走了幾個學生,也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照顧好他們。這個過失還不小呢,人家當初發心多好,來了又回去,當然我有責任。這麼一想,責怪他的念頭就沒了。
我的學生離開我,心裡總不是個味道:比方說這個人沒志氣,當初說得好,現在退心了,一定是起了世俗心了;這個人一點沒感情,咱們對他這麼好,還是要走;這個人……,全想人家不好,煩惱就起來了。說句笑話,如果那時我真的死了,臨終一刻慚愧心,這樣死了不錯嘛,善哉善哉。
菩薩是自覺覺他,人們以為菩薩都在天上,
他要救苦救難還得到人間來
菩薩,全稱叫菩提薩埵,譯成中文,叫覺有情,自覺覺他,自己能覺悟,還能夠幫助別人覺悟。有人以為菩薩都在天上,其實菩薩就在人間。有人只會向泥塑木雕撲撲拜,燒香燒給泥塑木雕。這也難怪,菩薩在人間他又沒見到,那只好向泥菩薩磕頭。
泥塑木雕只是一個形象,如果菩薩在天上,他要救苦救難還得到人間來。菩薩不會高高在天空中,像乘了一架直升飛機,看到你苦難,放下一根繩子,把你吊上來,你在直升飛機上吃飽了,再把你放下去。菩薩在人間救苦救難的故事可多了。
菩薩在你困難時幫助你,在你迷路時指點你,
但你留不著他,往往也見不到他人影
菩薩在人間咱們經常會碰到,但是咱們不認識的,等他走了,想一想這個人有點特別,可是再也找不著他了。有一年我在大連船碼頭買票,隊排得長,我想到後面去排隊。也怪,排在很前面的一個人主動跟我打招呼,我又不認得他。
他說:“你怎麼這麼晚來啊?”我說:“人家說現在船票不緊張嘛。”“哪裡,我們昨天晚上就在排隊了。”他說:“我給你買吧。”我說:“不行吧,你們昨天都編號的。”他說:“我有個證明,可以隨便買的。”我想還是小心一點:“好吧,如果你實在不能買,我那邊還是排著。”他說,“我總會給你買的,你要排就去排吧。”果然他窗口裡拿了票,看見我在旁邊,一張票就給我。
我忽然想起來,總要謝謝人家,我就過去,“謝謝你,你上海住在哪裡?我到上海來看看你。”他說:“用不著用不著。”我想上了船我總能找到你,你總要去餐廳,可怎麼也不見這個人,我覺得很奇怪。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31-4)(總第103)
◎ 傅味琴 講於 2002.3.15
菩薩自苦他安樂,菩薩廣度眾生,
就是讓眾生覺悟起來
提要:
■ 菩薩自苦他安樂,菩薩廣度眾生,就是讓眾生覺悟起來
■ 眾生稱有情,苦就苦在感情上,又很難解得開
■ 修行不是從有情修到無情,是把渺小的感情偉大起來
■ 不往內彎不往外彎,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像陽光那樣平等普照
■ 覺時菩薩,迷時眾生,人往高處走,才是我們修行人的目的
■ 菩薩愛眾生猶如愛獨生子,對眾生任勞任怨,始終不變
菩薩自苦他安樂,菩薩廣度眾生,
就是讓眾生覺悟起來
我常碰到奇怪的事,一次下五台山,半路裡迷路了,周圍一個人也沒見到,三岔路口,究竟往哪一條路走,我想不起來了,多麼希望找個人問問。忽然聽到山坡上有人說話,只聽到聲音,沒看到人,我就喊:“請問,這兩條路往哪邊走?”“你往左邊走。” 當時沒感覺的,還以為今天運氣好,所以菩薩是在人間。
我們今天是在學菩薩行,像學生那樣一點點在學起來了,怎麼學?只要做到“自苦他安樂”,寧願自己苦,要給別人安樂,這就是學菩薩了,不算菩薩,也算有菩薩精神,有菩薩心腸。
自苦他安樂,這就是覺悟。菩薩度眾生,是通過種種的語言去啟發人,讓人家覺悟起來,所以菩薩稱為覺有情。
眾生稱有情,苦就苦在感情上,又很難解得開
有情就是眾生,有情就有情感。眾生為什麼苦,就因為有情,眾生苦就苦在有情感上。誰也沒有把你綁住,是你自己把你自己綁住的,情感好像一條繩子,你是被情感的繩子綁住了,很難解開。
修行不是從有情修到無情,
是把渺小的感情偉大起來
菩薩也有感情,不過他們是覺悟的慈悲心的感情,並不包含著凡夫的痛苦。所以修行不是從有情修到無情,如果修成無情,那就大錯特錯了。感情還是要有,把這個感情洗洗干淨,轉一轉,偉大偉大,不要太渺小了,不要老是胳膊往裡彎。
不往內彎不往外彎,只有有智慧的人
才能做到像陽光那樣平等普照
大家稱幫自己人叫胳膊往裡彎,想想也有道理,如果胳膊往外彎,骨頭不要斷掉了嗎?但是胳膊總往裡彎也像得了風癱,還是伸直好,既不往裡也不往外,平等。如果我們的感情像天空的太陽,不管什麼人,包括牛羊草全都照到,那就對了。那麼誰能做得到?只有有智慧的人才做得到,在佛教裡,太陽是表智慧。
覺時菩薩,迷時眾生,人往高處走,
才是我們修行人的目的
我們一會兒是菩薩,一會兒又不是,叫做一時覺來一時迷。覺悟一提起來了,樣樣好,慈悲心、菩提心、歡喜心全都起來了,真像個菩薩;被煩惱迷住了,就變眾生了。其實眾生、菩薩,還不是一個人?就看你願意做菩薩還是願意做眾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要往高處,這是我們修行人的目的。
菩薩愛眾生猶如愛獨生子,
對眾生任勞任怨,始終不變
菩薩愛眾生,猶如媽媽愛獨生子。兒子吐奶了,媽一點不怕髒,她還覺得很香,會把他吐出來的奶糕刮下來,吃進去。(眾笑)她為什麼不怕髒?因為媽愛兒子有天性。我們學菩薩行就要培養這樣的天性,對眾生任勞任怨,始終不變。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31-5)(總第104)
◎ 傅味琴 講於 2002.3.15
僧團應主持正法,教證二法要圓滿,
佛法理論要通達,要從實修中去親證
提要:
■ 眾生一起念,菩薩就知道,因為菩薩住在眾生心裡
■ 眾生求菩薩,自心也會起慈悲,心變柔了,煩惱心就轉掉了
■ 人能認錯,就能得文殊菩薩加持,有錯不認錯,是得魔王波旬的加被
■ 有錯認錯是覺悟,沒錯認錯是妄語,有錯不認錯、沒錯認錯,這都是沒有
覺悟的表現
■ 佛是導師,法是我們應受的教育,僧是引路人
■ 僧團應主持正法,教證二法要圓滿,佛法理論要通達,要從實修中去親證
眾生一起念,菩薩就知道,
因為菩薩住在眾生心裡
自己有了苦惱,有了煩惱,總是求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求文殊菩薩麼給我智慧。磕頭是禮節,燒香是供養,嘴巴說話,人間的菩薩都聽得見,天上的菩薩只聽心音,因為他沒有皮肉的耳朵。
說“聽不見我給他通個信息”,你就是打手機也沒有號啊,其實你起個念頭菩薩就知道了嘛。
說“我起個念頭,菩薩離開我這麼遠。他會知道嗎?”心的速度比光還要快了,無論多遠,你一起念頭,菩薩就知道。
菩薩就在你心裡,你心裡一起念頭,菩薩就知道了。菩薩是住在眾生心裡的,我們的心裡就住了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當然通信息就快了。好比從前上海住房很緊張,一幢石庫門房子要住72家房客,每家之間用板隔起來,打招呼非常快,只要敲敲牆板,他就知道了。
眾生求菩薩,自心也會起慈悲,
心變柔了,煩惱心就轉掉了
心裡就有觀世音菩薩,何用千裡迢迢求觀世音菩薩,嘴巴跟心是連在一起的,嘴巴說話,心也在說話,菩薩是聽你心裡說話。你求觀世音菩薩,心裡在想,“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啊”,“大慈大悲”四個字就從你心裡冒出來了,你雖然是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可是你心裡已經有大慈大悲這個觀念了,心就慢慢在變。
“觀世音菩薩,我苦啊。”一想到自己苦,傲慢也沒有了。人在苦時都很誠懇很虛心很可憐的,心就變柔了,心想修行了。這種感應,並不是嘴巴裡聲音的感應,嘴巴的聲音也是來自心裡的聲音,心裡的聲音在轉變,慢慢你這個眾生的煩惱心、尖刁心、傲慢心就轉掉了,就出現了慈悲心。
人能認錯,就能得文殊菩薩加持,
有錯不認錯,是得魔王波旬的加被
文殊菩薩也在我們心裡,你要求文殊菩薩加被,很簡單,你只要心裡想一想,“這是我的錯”,你已經得到文殊加被了。“我沒錯”,你得到魔王波旬的加被了。認個錯有什麼難呢?
當然了,我要補充一句,不要沒錯認錯,有人沒錯也認錯,人家就要對他冒火:“這事跟你沒關系,你老說是你錯,弄得我們糊裡糊塗的,你是不是想包庇別人?”“我不是包庇人家,錯就算在我的頭上,也算是一個好事嘛。”“什麼好事?錯的人得不到教育,咱們問題也搞不清楚,還算好事!”沒錯認錯也算打妄語,我可不主張這樣。
有錯認錯是覺悟,沒錯認錯是妄語,
有錯不認錯、沒錯認錯,這都是沒有覺悟的表現
從前有人由於妒嫉,對我進行了誹謗,又代我去無錯認錯,我就告訴他:沒錯認錯,豈不是打妄語嗎?所以人一起妒嫉,各種各樣誹謗全出來。有了妒嫉怎麼辦?最好的辦法是贊歎。剛才我這些話主要是告訴大家,認錯是個覺悟。有錯不認錯、沒錯認錯,這都是沒有覺悟的表現。
佛是導師,法是我們應受的教育,僧是引路人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就是三皈依。佛是我們導師,法是我們應該受的教育、應走的路,僧是引導我們往覺悟方向走的引路人。佛說了49年法,目的就是讓我們覺悟。不要把佛當成神,也不要把學法看成沒有必要,僧也不要把眾生引錯路,引到封建迷信上去,那樣佛法就完了。
佛寶是覺;能斷除煩惱是法,有煩惱,心就不寂靜;僧是清淨,有了覺悟就懂得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清淨,什麼是不清淨,應該把不清淨的轉變為清淨。
僧團應主持正法,教證二法要圓滿,
佛法理論要通達,要從實修中去親證
初進佛門的人,當然帶著各種各樣不清淨的習氣進入佛門,怎麼樣使他們清淨呢?一方面要為他們說法,一方面自身做榜樣,那樣你才有引導的能力,所以說“僧為主持正法的團體”。
法有教證正法,就是理論跟實踐,教理要能通達,還要照佛法的指導去修,證到這樣的境界。你生活中能夠做到法上的要求,改變自己,你就在修了,這是真正的修。修到後來,功到自然成:你已經養成習慣,你的觀點、你的個性、你的一切行為全轉變了,這就是親證。靠開悟得到的親證,不夠圓滿的,開悟的人並沒有成佛。要得到圓滿的親證,身口意都要在轉變中求得親證。
今天就講到這裡。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32-1)(總第105)
◎ 傅味琴 講於 2002.3.16
皈依佛了,我們自己要發願,還要引導眾生
也能體解菩提大道、發無上菩提心
提要:
■ 皈依願是跟三皈依連在一起的
■ 皈依佛了,我們自己要發願,還要引導眾生也能體解菩提大道、發無上
菩提心
■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種種不要法的風氣,都是
人為制造的
■ 宣揚鈍根、業障重,非但成佛極為渺茫,連法都不要聽了
■ 把錯的養成了習氣,知見也要變錯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皈依佛法僧三寶頌,為華嚴淨行品文
皈依願是跟三皈依連在一起的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這三句是皈依願,是跟三皈依連在一起的,皈依佛法僧三寶頌,是《華嚴經·淨行品》裡的文字。
皈依佛了,我們自己要發願,還要引導眾生
也能體解菩提大道、發無上菩提心
“體解大道”,就是菩提大道;“發無上心”,就是發菩提心。皈依佛了我們走的路,就是菩提大道,要邁上這條道路,必須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最高,最無上,非但自己要發菩提心,還要發願,願一切眾生都發菩提心。
皈依佛了,我們非但要有這樣的認識,這樣的發願,還要對眾生這樣去引導。你認識理解了,你就會歡歡喜喜地走上去,只口上喊發菩提心,是遠遠不夠的,非但菩提心不堅固,而且很難發出歡喜心來。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種種不要法的風氣,都是人為制造的
第二句,“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我們首先自己要深入經藏,以求智慧逐漸增大,如海那樣深廣。還要願一切眾生都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現在末法時期,種種不要法的風氣都是人為制造的,受了邪師邪說的影響,就會產生種種錯見,違背皈依的原則,現在的皈依往往只是一個形式。要真正懂得皈依的原則,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
宣揚鈍根、業障重,
非但成佛極為渺茫,連法都不要聽了
現在有種風氣,已經在佛弟子心裡普遍起了陰影,種下了很不好的種子:認為自己是鈍根,業障重,即使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也輪不到自己,成佛只是說說罷了。在他看來成佛是一種非常渺茫的事,所以成佛的心很不迫切。尤其是這幾年,海外進來很多磁帶、VCD,影響很大,受那些不必深入經藏的言論影響,非但大家沒有深入經藏的勇氣,連聽法都不聽了。
把錯的養成了習氣,知見也要變錯
這種話違背了佛的教導,違反了三皈依的原則,你自己都不想“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你怎麼會“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三皈依頌在很多地方成了早晚課時的唱唸罷了,可是每天只唱唸,不去修持實踐,還反做,能叫修行嗎?
還說反話,“末法時期你想成佛,簡直在打妄想”,“我們都是鈍根,哪有條件去深入經藏?讓別人深入好了。”如果佛弟子都讓別人去深入經藏,深入經藏的佛弟子一個也沒有了。所以錯的不能一直存在下去,否則要養成習氣,知見也要變錯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32-2)(總第106)
◎ 傅味琴 講於 2002.3.16
搞壓制、物質刺激、宗派排擠,
都不可能把佛教搞好的
提要:
■ 拋棄自己的知見,全照釋迦佛的話去做,那不是合在一起了嗎?
■ 搞壓制、物質刺激、宗派排擠,都不可能把佛教搞好的
■ 應按照佛的戒律、佛的教導,才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拋棄自己的知見,全照釋迦佛的話去做,
那不是合在一起了嗎?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僧團要和合,大家要安定團結。和,要平和;合,要合得起來,所謂六和。百姓百姓一百條心,各個不同,大家都照自己一套做,怎麼合得起來的?全照釋迦佛的話做,拋棄自己的知見,那不是合在一起了嗎?
在僧團裡,我們自己首先要在大眾中鍛煉出和合的能力,還要鍛煉出統理大眾的能力,假如沒有一個人能領導大眾,僧團怎麼建立?而且在統理大眾上還要做到一切無礙,互相沒有抵觸,互相沒有障礙,這個僧團方才能夠很安定和合地過清淨的生活。
搞壓制、物質刺激、宗派排擠,
都不可能把佛教搞好的
最可怕的就是自己搞不好,又不肯跟佛學,憑自己頭腦裡想出的一套方法,可是他想出來的辦法脫離了佛教的原則,也不頂事。有的故意一層壓一層,失去了佛門平等原則;有的用條件優越,吃得好,住得好,發紅包包,搞物質刺激,想把矛盾擺擺平;還有的把十方叢林變成了子孫廟,凡是到這個廟的,都得做他的徒子徒孫;還有的,你和他親近,他就對你重視,假如你提他的意見,哪怕你是對的,他就不高興,就排擠你,不讓你留。
現在尤其是小廟,全是自己人:徒弟、師叔、師伯,要麼就是住在廟裡的在家人,是他爸媽親戚。因為他怕來一個陌生人,不聽他的話,又要鬧矛盾,好親戚、好朋友、好同學總好講話。發展到後來,只許這個宗派來,不許別的宗派來。
比如說,居士林是每個居士都可以去的,我年輕時去的上海佛教青年會,就是個居士組織,每個星期天有星期講座,各宗各派都歡迎,都有弘揚,我年輕時各個居士林都這樣。現在更應該這樣,因為一個地方只能有一個居士林,你對別的宗派排斥,叫其他宗派的居士到哪裡去?矛盾就從這兒開始。
應按照佛的戒律、佛的教導,
才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有個地方請我去講法,我講了三皈、五戒、八戒、忏悔文,他們聽得歡喜啊,就把我留下來,請我長期地講。一聽到戒定慧很重要,修禅定能止住妄念,達到一心不亂,就請我教禅定。
可是有幾個頑固的老太太,極力挑起風波,開頭說,“我們居士林是唸佛的,怎麼來一個禅宗?”把每個佛弟子都要學修的禅定說成是禅宗,就算是禅宗吧,居士林是各宗各派的居士林呀。
等到要開課了,那幾個老太太就在講堂裡唸佛、敲鼓、敲木魚,不讓大家聽法。佛教協會的領導去講,也沒用,宗教局長親自去,她們方才買一點面子,總算走了,一邊走一邊罵。馬路對面的居民聽到了,說:“喇叭裡老師講的佛法,我聽聽蠻有道理,所以我本來想改信佛教。聽到她們罵得這麼骯髒,佛教我不信了。”
那些人又說:“以後咱們居士林請法師講經,必須跟某某觀點一樣才能講,以後來唸佛的人,如果跟某某觀點不一樣,不許他進唸佛堂。”就算這樣到後來也不太平,在佛堂裡也吵架,變成一幫一幫了。
所以說應該按照佛的戒律、佛的教導才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你是皈依三寶的,總應該懂得皈依三寶的原則。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32-3)(總第107)
◎ 傅味琴 講於 2002.3.16
僧以和合為主,可現在很多
佛弟子做的事情,佛都不歡喜
提要:
■ 僧以和合為主,可現在很多佛弟子做的事情,佛都不歡喜
■ 我們今天的安定團結靠的是規章制度,“戒律即是統領大眾之方法”
■ 比丘雖不盡為方丈,而須練習馭眾之能力
■ 皈依自性三寶,要以外緣三寶來引發自性三寶
■ 對外緣三寶生起恭敬、敬仰、愛慕的心,就把自性三寶引發出來了
僧以和合為主,戒律即是統領大眾之方法,比丘雖不盡為方丈,而須練習馭眾之能力。
~以外緣三寶引發自性三寶,自皈依佛法僧乃自性三寶皈依,眾生自性乃佛,只有深信承當自性是三寶,才能信外緣三寶。
僧以和合為主,可現在很多佛弟子做的事情,佛都不歡喜
能海上師說:“僧以和合為主”。僧就是佛弟子的團體。中國的風俗一向是稱出家人為僧,其實照原來的意思,佛弟子團體裡的人,包括四眾弟子都叫僧。團體要和合,如果兄弟姐妹吵架,爸爸媽媽心裡要難過的,絕對不會說,“我最歡喜你,你吵得有道理,你應該把大哥打得半死,把二哥踢出門去,把小妹妹丟到馬桶裡。” (眾笑)可現在好多人皈依佛了,做的事情佛都不歡喜。
僧以和合為主,現在到處都是不和合。據說佛學院上課也是這樣,今天跑兩個,明天跑三個,開學時有五、六十個,學期結束,只有十幾個人。怎麼會跑的?因為不和合!兩三句話不對頭,一怄氣明天就跑,跑到別的佛學院又聽到兩三句話怄氣了,又跑。所以現在要得到和合真不容易啊!
我們今天的安定團結靠的是規章制度,
“戒律即是統領大眾之方法”
我們女眾部同學對老師很恭敬,可是老師對你們也是非常欽佩啊,欽佩你們能夠這麼樣的和合。女眾班辦學以來,第一個學期風波可厲害啦,第二學期能這樣的和合那真是稀有難得。我走的地方不多可也不少,可能還沒有碰到過這樣和合的地方。而且你們對這個和合愛護得很好。如果有一個同學對大眾有點不好的影響,你們全都會起來說話。我們有今天的安定團結付出了多少心血代價才達到的,能讓她破壞嗎?
而且你們維持團結的路線也不錯,不靠拉攏,也不靠什麼手段,完全靠規章制度、學生守則,有法可據。所以能海上師說“戒律即是統領大眾之方法”,有了戒律就有法可據,可以根據戒律或者規章制度來說話:你這個做錯了,你犯了哪一條。
比丘雖不盡為方丈,而須練習馭眾之能力
“比丘雖不盡為方丈,而須練習馭眾之能力”,一個寺院只有一個方丈,不可能每一個人都當方丈,但是你必須要具備統領大眾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你當不當方丈,都沒有關系,你在僧團照樣能起到好的作用。同學之間有矛盾,或者某些做法錯誤了,你也有能力去引導他們。
現在佛門對戒不重視,對和合不重視,很可怕,佛門鬧斗爭,完全失去了佛教的精神面貌。你們可以讀一讀能海上師早年寫的《六和合義》。聽說佛教會會長看了很歡喜,他還印了兩百份,發下去叫大家學學。
皈依自性三寶,要以外緣三寶來引發自性三寶
“自歸依佛”,自歸依佛就是講的皈依自性佛寶,自歸依法講的是皈依自性法寶,自皈依僧講的是皈依自性僧寶。
“以外緣三寶引發自性三寶”,這句話很重要,我們講自性三寶的時候,切記不能不要外緣三寶。大殿裡的佛像,我們誦的經書、聽的法,比丘僧以及修行正法的僧團,這就是外緣三寶。外緣三寶必須要有,它的作用和目的是把眾生的自性三寶引發出來。
現在末法時期有兩種偏向:一種只要外緣三寶,一種強調自性三寶,不重視外緣三寶。應該是外緣三寶、自性三寶都重要,用外緣三寶來引發自性三寶。這是真正佛教的路線。至於有人連自性三寶、外緣三寶都搞不清楚,也不重視也不尊重,盡在佛門裡搞封建迷信,這不值得一談。
對外緣三寶生起恭敬、敬仰、愛慕的心,
就把自性三寶引發出來了
環境是重要的條件,眾生的心往往是隨環境而生的。我們看見佛像,心裡就生起對佛恭敬、敬仰、愛慕的心,我們這顆心就跟佛合起來了。也就是說佛的形象引發了你對佛的恭敬愛慕,也就是把你自性的佛寶引發出來,自性佛寶就是覺悟。我們誦經、聽法,心隨著法上的意義轉,接受了法的影響,這就把自性法寶引發出來。看到僧的威儀、僧的清淨,就會發歡喜心,你既然是對清淨莊嚴發歡喜心,你心裡也往清淨莊嚴上轉了,這就把自性僧寶引發出來。古人也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面的環境影響作用很大的,所謂潛移默化。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32-4)(總第108)
◎ 傅味琴 講於 2002.3.16
佛寶是引發我們覺悟的緣,法寶是息滅
煩惱的緣,僧寶是達到清淨的緣
提要:
■ 佛寶是引發我們覺悟的緣,法寶是息滅煩惱的緣,僧寶是達到清淨的緣
■ 要以釋迦佛圓滿的教義為宗,只有釋迦佛的教導才是最最圓滿
■ 懂得佛偉大在哪裡,才是真恭敬佛
■ 只有懂佛法的道理才是恭敬法
■ 出家是以清淨心解脫生死,知道了出家的功德,對僧的恭敬心就起來了
■ 最不好就是不求懂,不講清楚,這就促使佛教很快滅掉
佛寶是引發我們覺悟的緣,法寶是息滅
煩惱的緣,僧寶是達到清淨的緣
環境在佛法裡就叫緣,從因到果全靠緣,什麼外緣就能起什麼作用。佛寶是我們覺悟的外緣,法寶是我們寂靜的外緣、息滅煩惱的外緣,僧寶是我們能達到清淨的外緣,哪可以不要呢?所以修行要成就必須要走圓滿的道路,抓片面是不行的。
要以釋迦佛圓滿的教義為宗,
只有釋迦佛的教導才是最最圓滿
佛教傳來中國分了宗派,逐漸脫離了圓滿,造成宗派之間觀點不同。有時候宗派觀點偏得太厲害了,宗派內部觀點也不同。從圓滿的角度看,很容易發現宗派的偏頗。比方從正中看,你很容易看出來這是偏左那是偏右。如果你不站在中間,你在左邊看,偏左的你以為是正中,再也看不出這是偏左了,正中的你看成偏右,還要說正中的閒話。你從偏右去看,也一樣看不准。
前幾年海外一個法師來佛協,他問我:“老師,你是哪一個宗派的?”我說:“我無宗無派。”“無宗無派就是什麼宗派都在裡面。”我說“對對”。有時候我開玩笑說:我是“釋迦宗”,以釋迦佛圓滿的教義為宗。只有釋迦佛的教導才是最最圓滿,無論什麼宗派都是從這出生的。
懂得佛偉大在哪裡,才是真恭敬佛
說得太高了,強調自性三寶,就容易否定外緣三寶。其實你真正要悟到自性三寶,也不容易呀,用外緣三寶引發引發你的自性三寶不好嗎?要求太低了,好像不懂自性三寶沒有關系,哪怕早晚功課裡有皈依自性三寶,可是唸的人也不懂,認為只要看見佛像拜就可以了,他們認為拜是最最恭敬。其實懂是最恭敬,拜佛只是一種禮節,你懂得佛偉大在哪裡,比你拜佛要恭敬得多。
只有懂佛法的道理才是恭敬法
只有懂佛法的道理才是恭敬法,可是現在人往往只知道唸,為了表示恭敬法寶,他跪著唸。假如要我跪著,我實在受不了,膝蓋痛啊。深圳有個姑娘,我的女學生到她那裡買香,她勸這個女學生,“你唸經要跪著唸,跪著唸是恭敬。”她把褲腳拉開,“你看我膝蓋都跪起一層厚厚的皮,所以佛菩薩特別喜歡我,我現在男朋友多得不得了。”這麼樣講話,可見她佛法根本不懂的。
出家是以清淨心解脫生死,知道了
出家的功德,對僧的恭敬心就起來了
要恭敬僧,就要明白出家是干什麼,出家了最重要的是什麼。出家是以清淨為體,出家是走上解脫生死的道路,是為了到達彼岸。你知道了出家人的功德,你恭敬心就起來了,這是真恭敬。
最不好就是不求懂,不講清楚,
這就促使佛教很快滅掉
講個笑話給你們聽聽,十年動亂後期,還是比較緊張。蘇州一些信佛的人到一家居士家聚一聚,也請我去講講法。時間還早,我正在桌子上寫提綱,進來了一位比丘尼,看見我端端正正坐著在寫東西,因為我是光頭,還因為那時許多出家人不再穿出家人的衣服,看我有點像出家人的樣子,她誤以為我是比丘。我看她樣子要給我頂禮了,我連忙趴在地上,口裡叫“我是居士,我是居士”,這叫自報身份,(眾笑)免得搞錯了。所以佛門最不好就是不求懂,不講清楚,糊裡糊塗過日子,這就促使佛教很快滅掉。
今天就講到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