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露意絲·海:生命的重建 第六章 停滯不改變
第六章 停滯不改變 ‘生命韻律在流動,在改變。’ 我們常常有很深的舊思想、舊信念,隱藏在我們的內心裡;我們一定要留心它、注意它。只有留心和注意,才可以改變它。 留心你有所悲怨的時候、注意你情況不妙的時候,那便是十分重要的關頭,因為這表示舊的思想信念,已經不再潛伏在內心深處,這是已經浮現到表面上來了。 我們在這個重要關頭留心注意,我們便會走近一個良師、一個益友,或尋找一些書本、得到一些知識,那會令我們看到新的方法、新的道路,能夠應付和消除自己一向的壞思想、壞信念。 我自己的醒悟,來自我的一個朋友。他告訴我有一個聚會,可以參加;我聽到以後,內心感到有所感應,於是我一個人前往。這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聚會,卻竟然成為我邁向健全道路的第一步,現在想起來,這個聚會對於我的影響真大。 人們常常在開始他們第一步的時候,會覺得那一步開始得有些傻、不合道理,又或者會覺得它太容易。他們的思想,不肯輕易的接受它,以致不想跟隨它;他們的抗拒力會很大,甚至在想到它的時候,都會發生反感。 這種反應其實都很正常。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既然有了想要改變的意圖,這第一步,就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是我們所應該走的第一步,它能改變我們、幫助我們、帶我們實現我們所期望的一切。 沒有耐性,是一種抗拒。我們抗拒的,是學習和改變;我們會希望一步登天,一下就把事情做好、完成。如果這樣,就表示我們並沒有花出適當的時間,去學習怎樣化解問題。 如果你想從這一間房間,去到另一間房間,那你一定要先從椅子上站起來,在一步一步的向著另一間房間的方向走,才能到達那裡;只坐在椅子上,口裡說要到另一間房間去,而自己卻不行動,這是沒有用處的。 我們生命上有了難題也一樣。如果我們希望解決它,而又並不開始去處理它,難題自然不能解決。人一定要一步一步走,不可以沒有耐性,沒有耐性永遠不能成事。 我們所出的問題,都應該由自己負責——這點認識也很重要。 我不是說你應該產生內疚心,或應該認為自己是個壞蛋。我是要你認識自己內在的力量,可以左右一切,它可以轉化你的思想,也可以轉化你的人生經歷,避苦趨吉;這是佛陀所鄭重教導我們的。 在過去,我們曾不自覺的用自己的力量,去制造出令我們痛苦的經歷,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做什麼?現在,我們要認識我們的責任,開始注意和學習怎樣運用自己的力量,去制造、迎接積極的、充滿善行善果的將來。 很多病人來向我要求幫助解決他們的問題,我指示他們,要怎樣從新的角度,去做一件事情;怎樣去原諒一個人,不記仇恨。我發覺,當我這樣講時,他們的嘴唇常常都禁閉著,雙臂放在腰腹之間,甚至緊握著雙拳。 從他們的這些姿勢上,我可以看出他們的抗拒力,非常之強,但我知道,我的那些話,正是他們極需要聽從的。 我們所有的人,都有課程要學習。那些最困難的課程,一定是我們最該選擇的課程;如果十分容易,那就根本不必學習,自己都會明白。 注意該學的課程 如果你明白最令你抗拒的一切,正是你最需要接受的一切,那你就能面對你目前最大的問題,加以改變了。 你應該拋開執著、放棄抗拒,讓你自己學習你需要學習的課程。一旦你這樣做到了,那會令你所走的道路,以後更容易走。千萬不要讓你的抗拒力阻礙了你的進展,終止了你的改變。 我們可以從兩個層次開始進行改變:一、看清楚自己的抗拒力;二、繼續改變你的思想。 下面的這些行為,是在表示抗拒: 當我們在談話中接觸到一個嚴重的問題時,我們會忽然改換話題。 或者離開那個地方,不再與人在一起。 又或者故意避到洗手間裡去。 在與人約會時,常常有意遲到。 以生病為理由,避免見人。 故意忙碌地工作,不理會人。 浪費時間,不去接觸應該面對的事。 雙眼不望在應該望的地方,而望去別處。 避免思考,亂翻雜志。 做什麼事都拒絕用心。 花很多時間吃東西抽煙。 編造理由,停止與人交往。 有意無意地弄壞家中的東西。 除了以上這些情形外,我們有時也用言語來抗拒,常常這樣說: ‘這是沒有用處的。’ ‘我的家人不會明白。’ ‘要改,我就把整個人都改過,最好把我的姓名也改了。’ ‘沒有瘋狂的人,不需要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電影明星所玩的玩意。’ ‘沒人對我的問題會又幫助。’ ‘人們不了解我為什麼常常要發愁或發怒。’ ‘我的情形與別人的情形不同。’ ‘我不想去麻煩別人。’ ‘事情自己會解決的。’ ‘我之所以不做,是因為沒有其他人這樣做。’ 人的抗拒力,除了常常用以上這些行為和言語表現出來以外,還會用一種堅決的意見來表現。那些意見,一般來說,都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卻胡亂給自己用上了。它們是: ‘那些不對的事,完全與我無關。’ ‘對我來說,這很不合適。’ ‘那樣做不夠偉大。’ ‘精神修養高的人,也會發怒。’ ‘人人都不會這樣做。’ ‘我不需要愛情。’ ‘那太傻了。’ ‘那地方太遠了。’ ‘又太多工作要做,這事沒法做。’ ‘要花那麼多錢,太昂貴。’ ‘花的時間太長久,不好。’ ‘我不信任它。’ ‘我不是那種人。’ 另外,我們也時常別人身上找理由,很又借口地來抗拒一切。我們會說: ‘上天都不會贊成。’ ‘這要等到上天批准才可以。’ ‘那時環境不對。’ ‘他們不讓我改變。’ ‘我沒有適當的老師和書本。’ ‘我的醫生不贊成。’ ‘我做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 ‘我不想被他人操縱。’ ‘這完全是他們的錯。’ ‘要他們先改變了,我才改變。’ ‘你們不明白我。’ ‘我並不真想傷害他們。’ ‘它和我的信仰相抵觸。’ 還有另外一些借口: ‘我太老了,改不了了。’ ‘我還年輕,要改也不急。’ ‘我太肥,沒法改變。’ ‘我太瘦,只想能夠肥一點,別的暫時都不想。’ ‘像我這樣長的太高的人,怎樣改變也不會變矮一些,改來做什麼?’ ‘我的性格,像我的身體一樣,太矮,變不了。’ ‘我太懶,不想改變。’ ‘我夠強,不必改變。’ ‘我太弱了,沒有能力改變。’ ‘我很蠢,叫我怎麼去改變。’ ‘我相信我很精明,沒有什麼需要改變的地方。’ ‘我太貧窮,生活都照顧不過來,還說什麼改變不改變!’ ‘我太沒有價值,改變了大概也差不多。’ ‘我太不重要了,改不改變都沒有關系,還是就這樣算了。’ ‘我對我自己很認真,我不會輕易就改變的。’ 拖延、推诿,也是抗拒的一種表現: ‘我遲些時候會做,現在不急。’ ‘我現在的精神不夠。’ ‘我現在沒有時間。’ ‘抽出太多時間,那會妨礙工作。’ ‘這是個好意見,讓我慢慢考慮。’ ‘我有太多其他的事情要做。’ ‘我明天再想一想。’ ‘等我做完了要做的事再說。’ ‘現在不是時候。’ ‘已經太遲了。’ 不承認自己需要改變,也是一種抗拒: ‘我沒有什麼不對。’ ‘做什麼都解決不了問題。’ ‘我一向這樣,沒什麼大不了。’ ‘改變又有什麼用處?’ ‘只要我不理會那問題,那問題便自然會。’ 抗拒力中最大的一種,是恐懼——恐懼自己不熟識的一切,恐懼這樣、恐懼那樣: ‘我還沒有准備好要改變。’ ‘我可能會失敗。’ ‘他們可能會拒絕我的要求。’ ‘不知道我的鄰居會怎樣想?’ ‘我不喜歡把自己的心事講給別人聽。’ ‘我不敢對我的家人說。’ ‘我的知識不足夠。’ ‘我可能會受到傷害。’ ‘我不想改變。’ ‘我不該花錢看醫生。’ ‘要我看心理醫生,我寧願去死。’ ‘我不想任何人知道我有問題。’ ‘我不敢表達我的感受。’ ‘我不想談論我的問題。’ ‘我沒有精力去做。’ ‘如果我做了,後果不知會怎樣。’ ‘我怕這樣會失去我的自尊。’ ‘這是很困難的。’ ‘這可能會使我失去朋友。’ ‘我不信任任何人。’ 我的職業,使我接觸到很多有問題的人,也聽慣他們常用以上的話,表示出他們的不願意改變。 有一位女士到我的診所時,大大遲過她所約定的時間,她訴說她的身體各處疼痛。因為意外,她弄傷了她的背、頸和膝。 在她訴說的時候,她完全困難,但當我對她說讓我來和她說幾句話時,她便立刻坐立不安,從一張椅子上,轉到另一張椅子上,跟著要去洗手間,又想要打電話,令我總不能在她的問題上作出討論。 最後,她說她的姊姊和母親,也都曾經因為意外,傷過兩次背,他們都沒有和人討論過問題,所以她也不想討論。 其實她不只是身體疼痛,抗拒力也很強。 另外一個來向我求助的病人,對我說他自己很精明,懂得怎麼投機,能得到很多錢。但是他也非常鬧窮,時常交不出房租,甚至沒有錢裝電話。 一個人既有投機的壞習慣,又不會善用金錢,他的生命,又怎能出現好事情?用那樣的借口來抗拒改變,無非時自欺欺人而已。 有一個人來到我的地方,和我談過話後,才知道我是一個不用藥物治療的精神治療醫生,非常吃驚。因為,他的朋友叫他來看我,這次的醫藥費,也由朋友贈送,而他卻認為自己完全沒有心理方面的問題。 又有過一個人,來請我去他的朋友處,治療他的朋友。我去了,卻發覺他的朋友,完全不知道這會事;他完全沒有這種需要。 當我們看到一本好書、一出好戲、發現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或吃到什麼美味的東西時,我們常常會想和我們的朋友一起分享。但是,我們自己需要改變,去不可以勉強別人改變。要自己改變,已經是很困難的事,又怎能強求他人去改變呢?尤其是當他人完全無意改變時,那就更不可能。如果一定要這樣做,只有徒然傷害了彼此的友情。 我也只幫助來向我求助的人。我自己的朋友不會去要他們改變。 我們常常做同一件事,形成習慣、變成需要。 這種需要來自我們的信念。需要可以分成兩種:一種屬於積極,一種屬於消極。我們因為信佛而念佛,因為念佛而定力、得到智慧,因此我們念佛的習慣事好習慣。需要念佛,屬於積極。 我們每天早起,做早操,呼吸新鮮空氣,形成一種需要、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和需要,帶給我們朝氣、健康,它也是積極的。 相反的,有些人每天的需要和習慣,事屬於消極的。例如:每天都吃肥肉、每天都抽煙、每天都揮霍金錢、每天都飲酒……甚至會需要不正常的異性關系、需要罵人、需要和不良的友人交往;更有甚者,就會連犯罪都有需要,習慣於時時都做危險和不道德的事……。 他們也許已經自己向自己說過很多遍:‘我再不這樣做了!’可是,話剛說完,又去吸煙、又去飲酒,又去做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別人的事。 盡管他們也曾一再責怪自己:‘一點意志力都沒有!一點改進心都沒有!實在太不像樣!’ 那又有什麼用?徒然知會加重已經背著的內疚包袱,仍然是老樣子。 不論他們的生命發生了那些問題,需要解決;那些問題,都只是一個表面的病征,一個結果的外露。要想消除這個病征,卻不在這個病征的發源處下手、找尋問題的根底,那是沒有用的。 一般人都認為,只要發生問題的人好好地運用他們的意志力,來應付他們自己的問題,未始不可以成功。這樣想,未免太天真了!如果他們在某一個時間,放松了他們的意志力,那他們的問題,不是要再度出現嗎? 沒有根的意志力,不會屹立不倒。 肯放棄 我對我的病人說:‘你一定有一種不良的習慣和需要,才會令你遭遇現在這樣的情境,如果你沒有,便不會如此;讓我們來合作,想出辦法對付。第一步,你要肯放棄不良的習慣與需要。當你確定它沒有做那些事的必要的時候,你就自然不會再想吸煙、再想去吃太多的油葷、再想去結交壞朋友等等那些傷害你自己的事了。’ 對人有益的箴言是:‘我願意放棄,放棄不良需要。’ 這句箴言,每一個有難題的人都可以用。既然肯放棄,便要跟著想下去,你肯放棄的是什麼?一個人有壞習慣,自己很清楚,既然原則上你肯放棄,就不能再繼續犯那種錯誤。 但假如你對上面這句箴言都有抗拒力,那你的確很難改良。這句箴言,無論如何,你都應該聽從。 我要再一次提醒大家,想轉弱為強、轉敗為勝,最大的秘訣只有一個:就是願意放棄以往的壞習慣。一定要先告訴自己:‘我願意放棄!’這在佛家來說,就是‘破執’,執著是不好的,所有不好的執著,都必須破。 人常常在自己四周,不滿蛛網;這些蛛網,阻礙人的進步,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消滅蛛網。你有無曾經用手去解一團亂線的經驗?如果有,你一定知道,如果你胡亂地拉扯線的話,就一定會使得這個線球,越家難解。你必須很仔細、很有耐性的去解那線球,不然你便越弄越糟。這和你解心上的結一樣,如果你想解開你心上的結,一定要很有耐性地去解,最好是多請一個專家幫忙。而最要緊的,是你得在整個解結得過程中,都保持愉快、充滿信心。 只要我們對自己有信心,就會開創出我們理想得將來。只看表面得征象,而不理會內心得信念,並不能對症下藥;只有發掘出生病得原因,才不會徒然浪費精力,毫無用途。 我們得每一種,不論它是心理病或是生理病,都有一個來源,這才是我們要密切注意得。 有些病人認為自己‘活著沒有什麼價值’,連生了病都不肯即時去見醫生,要拖延時日,耽擱再三。在他得下意識裡,有一種對死亡得向往,這就是他生病的根了。這個根源不除去,即使沒病,也會弄到自己有病;小病,也會拖延到變成大病,為他自己種下禍根。 如果醫生只為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對他絕對不是辦法。好比一棵植物,它的根發生了問題,你想救它,卻只在它的枝葉上做工夫,那又有什麼用處! 其實人人都可以成功 我有一個學生,做人很失敗,但他卻很喜歡人們都注意他,所以他每次上課,都要遲到,他以遲到來使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 原來他在家裡,排行最小,什麼事都由哥哥姊姊領先,他從小就眼望著哥哥姊姊們優先取得需要的東西,最末一個取到東西的,總是他。他在一旁等待、向往,成了習慣。直到現在,他也從來沒想過會比別人先占優勢,所以索性退縮,不進取;而每當他人得到成功的時候,他也不和人家一起慶祝,從不與人同樂。他會自怨自艾: ‘為什麼他們能得到,我卻從來都的不到?’ 他不去發展自己的才能,只羨慕他人的成功,他一天比一天的感覺到自己沒有價值,以至在頹喪消沉中生活,一點都不像一個年齡正當奮發有為時的青年。 和他相反的,是我的另一個病人。她是位女性,年齡已經七十九歲。 以前,她一直都以教學生唱歌維生,而她的多位學生,都一一在電視上出現,做了廣告明星。她告訴我,她也希望能在電視上出現,能做廣告明星,像她的那些學生一樣;但是因為年齡關系,她不敢想、也不敢試,深怕自己只會失敗,不會成功。 我非常高興她有這個志向,告訴她說:‘如果你想做,為什麼不試試進行?我想你覺得做電視廣告有趣味,外面有很多商人,正在尋找像你這樣的人,來替他們做廣告;你可以挺身而出,探探他們的意思,很可能你也能在電視上做成廣告明星啊!’ 她聽了我的話,有了勇氣。她打出了多個電話,和有關方面接洽,她在電話中向對方說:‘我是一個很年老的婦人,我希望能做一些電視廣告。’ 不久之後,她果然有了這樣的機會。她的廣告片,上了電視。而且,從這一次的露面,她一炮而紅,以後一直都沒有停止過這工作,她真的做成了電視廣告明星。 很多時候,我都在電視上見到她,有很多雜志,也登著她的照片。 不論你年紀多老,照樣可以成就新的事業;對做事越有趣味,成功的機會便越大。 反之,若是人永遠退縮、缺少信心,那她即使年少,也不會成功。 自我批評不可過分 自我批評,並不會改變我們的拖延和懶惰。我們不該把我們的力量,用作批評我們自己,而不去把它用作解放舊的思想習慣、培養新的思想習慣。 我們應該有這種信念:‘我願意放棄“認為自己沒有價值”的舊思想。我在這個世界上,只要行善,便自然會得到所有美好的東西。我喜愛自己,珍惜自己、接受改變,因緣會幫助我成就所向往的一切。’ 請告訴自己:‘我要花多少天的時間,來實現這些信念;不停的想佛菩薩的慈悲,那麼,我的拖延和其他壞習慣,一定會一天比一天減少。’ ‘從我的內心裡,發掘出我的佛性,不再自私萎頓;整理我的思想系統,把舊的、壞的除去,把自己的長處,發揚出來。’ 如果你果真時時反覆以上的信念,那舊一定能幫助你自己改變生命,拋棄不妥的舊思想,你的境遇自然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種善因,得善果’;這個定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何必要再浪費時間和精神,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即使我們有錯,也只是因為在我們的思想上,有不正確的意念的緣故,是那些不正確的意念,使我們做出不正確的事。所以,只要改變我們基本的思想和意念,就再不會如此。 大家務必要認清:你的問題,都來自你的思想,不過,你盡管放心,因為思想是可以改變的。 ‘學佛是改進思想的最好方法之一’,我向大家提議。 佛學告訴我們,世事無一不變,好的固然可以變壞,壞的也可以變好。學了佛,既可以變好,也不怕變壞,去除患得患失的心情,想想俗世本來一切俱空,又有什麼好緊張的? 人只要坦蕩,不急切求名求利,以‘戒’、‘定’、‘慧’的功夫,一心為善,自然會生活得一天比一天好,身體也一天比一天的健康,能夠盡情享受這一世的人生,更為下一世鋪好平坦的康莊大道。 我們不必擔心自己的成敗,以免愈想愈糊塗;我們只要以他人為借鏡。因為,別人的成敗,值得我們深思、啟發我們。多少人呼風喚雨,威震八方,到後來他又怎樣了? 多少人情場得意,不勝喜悅,到後來他又怎樣了? 多少人健康如牛,顧盼自豪,到後來他又怎樣了? 人擁有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又何必羨慕人家? 佛陀放棄王子的榮華富貴,苦修度人,赤手空拳而得大成就;他是我們最好得榜樣,能夠向佛學習,我們的生命,也會煥然一新! 對人對己要仁慈 我有一個病人,每當她不開心的時候,她不去面對令她不開心的問題,而只是去吃很多很多的食物。但在吃過以後,她又憎恨自己,恨自己為什麼又吃這麼多東西,使自己胖得那麼不可收拾! 她有一個愛吃東西得歷史,那是她得家長鼓勵出來得。當她還是小孩子得時候,她就常吃其他人吃剩下來的食物,不論甜的鹼的、正餐還是點心,她隨時都吃得下。她得家長見到這種情形,便稱贊她好胃口,由衷喜歡她吃得多、長得胖,在別人面前,很是神氣。 她就這樣由小到大,養成了大吃得習慣,終於使自己肥胖得連多走一步路都不方便。盡管她現在已經知道她不需要吃這麼多,也不可以吃這麼多,但已積習難改。她的問題和她的大吃,形成了一種惡性的循環。 三歲大的小孩子智力有限,家長所教的,不論屬於消極還是屬於積極,他們都會完全的接受,以為這些教導全部正確。一般人後來的經歷,都根據他們三歲大時候的教導展開,而且家長怎樣對待三歲大時的他,他也會怎樣對待他將來的小孩,甚至同樣對待長大後的自己。 人們責備自己,像把自己當三歲的小孩。其實,責備一個三歲的小孩子已不應該,何況自己並非小孩!大人應該仁慈地對待小孩,自己也應該仁慈地對待自己。 適當的悔悟是好事情,責備自己、憎恨自己就不對了,有人因為自小養成恐懼心,到大還這也怕、那也怕,整天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自己責備自己、憎恨自己,那是於事無補的。只要想想,如果一個小孩子在你的面前,他覺得很害怕,你會怎樣待他?你是否對他發怒?還是伸出雙手安慰他,使他得到安全感? 可能在你小時候,你家中的成年人,由於太忙太沒有時間,不知道怎樣好好來安慰你,可是現在你已經長大了,應該知道怎樣做了,你又怎麼可以再對三歲大的小孩忽略,不去安慰他?不去使得他得到安全感?那不是太無情、太使人傷心嗎?何況那三歲的小孩,就是現在的你! 以往發生的事,以成為過去。現在,你應該好好的待你自己,因為如果你不好好的待你自己,人家也不會好好的待你。 一個充滿害怕的小孩,需要的不是責備,而是安慰。責備自己,只會令自己更沒有信心,更加覺得四處都是絕路。 我們的內心,有時的確很像一個小孩,當這個小孩感到四周很不安全時,就會招來很多麻煩。 每一個小孩子都怕人家看他不順眼,被輕視的感覺是很不好受的,而每一個長大成人的人,也同樣害怕被人輕視、被人責備。 請對你自己,像對小孩一樣,充滿仁慈心吧!小孩需要愛,需要得到別人的贊賞,你也如此。只有在得到了愛和贊賞以後,你才能發展你的最高潛力。 ‘眾生皆有佛性’,佛贊賞你,你也要學佛一樣,贊賞別人、贊賞自己。
上一篇:淨界法師:佛遺教經講記 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