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40)
———————— 傅味琴 2002.1.24 ————————
信三寶的信樂,要從正信、清淨、智慧、覺悟中來
本次提要:
·有家可住,何必東南西北找旅館
·歡歡喜喜進佛門
·信三寶是真快樂,求名利不能稱正信
·釋迦佛的圓滿功德稱佛寶
·學正法,走寂滅煩惱的道路稱法寶
·僧以清淨為體,出離名利五欲,進入聖人之流稱僧寶
·信三寶的信樂,要從正信、清淨、智慧、覺悟中來
有家可住,何必東南西北找旅館
如果到外地去辦事或者旅游,你一定會考慮今天晚上住在哪裡。住旅館也得問旅館在哪裡?路遠不遠?交通方便嗎?在家裡就不會考慮這些,當然住在家裡喽。咱們是娑婆世界眾生,家就在娑婆世界,還考慮什麼呢?當然是在娑婆世界成佛喽,釋迦佛自己也是在娑婆世界成佛的。
釋迦佛的弟子學釋迦佛的榜樣,也就在娑婆世界成佛,何必再去考慮東南西北。好比有家老頭子忙著卜卦,老太婆問:“老頭子,忙什麼呀?”“我在卜卦看我今天晚上該住在東方還是南方還是西方還是北方。”老太婆說:“你老年癡呆症了,在自己家裡,還在想東南西北。”
歡歡喜喜進佛門
所以第一句:歡歡喜喜進佛門。進了佛門就要歡歡喜喜,即使一個人帶著苦惱的心情跑進佛門來,他往佛門裡跑,也是以歡喜心來的,即使來求佛菩薩保佑,也是對佛菩薩歡喜才來求的,即使是游客也是帶著歡歡喜喜進佛門的。元旦那一天咱們開展一個咨詢活動,那些游客進佛門來都是歡歡喜喜,在咨詢台上更加歡喜,因為他能聽到佛教的道理了。有兩個走過來說:“我們都是信佛的,可是佛教到底怎麼回事咱們都不懂,你們這次搞咨詢很好啊。”他們都很歡喜。
信三寶是真快樂,求名利不能稱正信
信樂才是佛弟子真正的歡喜,信要正信,信是信三寶呀,三寶偉大。信外國教的,都往教堂跑,信道教都往道觀跑,信佛教就往寺廟跑。為什麼有的寺廟裡去的人特別多,出家人想去掛單或者想住下來,據說還要開後門,否則你是擠不進去的。有的地方呢?環境挺好,很清淨,可是沒人去,去的人住幾天就跑掉了,仍然跑回到擠滿人的地方,因為他們信那兒,不信這兒。這邊是苦修行,他不信,那邊有鈔票好拿他信,而且那邊大和尚名氣大,我去拜他做師父,將來我就是某某大和尚的徒弟。那不是信佛,是信名利。能叫正信嗎?
釋迦佛的圓滿功德稱佛寶
我們要從正信上信三寶,信佛的智慧,佛寶。掛著佛教的牌子,卻沒有佛的智慧,搞的都不是佛教應該做的,能稱寶嗎?大殿的泥塑木雕的佛像,這不過給我們做一個形象化的紀念罷了。什麼稱寶?釋迦佛的圓滿的功德,釋迦太子成就如來的這種覺悟,這是寶。
學正法,走寂滅煩惱的道路稱法寶
什麼叫法寶?法寶是寂靜,寂靜煩惱。心裡的煩惱,能去掉,心就靜下來了。心裡要沒有煩惱,環境也要安靜,這就是我們應該要信的法寶。
我們學正法,就會走寂靜的道路,所以稱為“寂靜正法”。如果沒有寂靜,你到底要引導人們走到哪裡去啊?有一天,天還沒有亮,我就聽到放鞭炮。鞭炮是驅鬼的,而且老師和同學們,都在修禅定。“乒乓”一嚇,嚇出心髒病來誰負責?寺廟本來是一個寂靜的地方,在寺院裡圓形的拱門上常這邊寫“寂靜”,那邊寫“般若”,寂靜才出般若,寺院可不是游樂場所啊。
僧以清淨為體,出離名利五欲,進入聖人之流稱僧寶
僧寶呢?僧是指一個清淨的團體。僧以清淨為體,出家稱比丘比丘尼,在家稱男居士女居士,廣義的講,都是僧團的成員,四眾弟子一家。根據中國的習慣,僧往往是指出家人。所以僧人必須以清淨為體,有些假和尚,穿了如來的衣服,盡干不清淨的事情,能稱僧寶嗎?
信三寶的信樂,要從正信、清淨、智慧、覺悟中來
所以我們歸依是歸依三寶,有一個寶字。歡喜也要從清淨的正信中來,這才是真正的信樂。
出家人威儀好,也不亂說話。就憑這個威儀咱們就起了恭敬心,心裡歡喜啊,有的人就因為見到了出家人的莊嚴,他就發心出家了。如果看見有個出家人,翹起了二郎腿,威儀也沒有,叼了一支煙。你一看見就高興:“我這兒有一支好煙,給你一支。”這個歡喜就不清淨了。
所以我們信樂,是指的信三寶的樂,是指正信,是指清淨,是指覺悟,是指智慧。下課。 (第十講完)
喜(41)
———————— 傅味琴 2002.3.7 ————————
真正的快樂,是不包含任何痛苦
本次提要:
·學習修行,就是求一個無苦之樂
·世上快樂包含痛苦成份
·嘻嘻哈哈,這是表面現象
·佛法的快樂是去掉煩惱以後產生的
·信仰能產生快樂,也能產生力量
·聽法能起歡喜心
·長久的歡喜要從覺悟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學習修行,就是求一個無苦之樂
上次我們講到無苦之樂,世間上也有快樂,那是有苦之樂,快樂裡邊有苦惱,所以世間上人一會高興,一會哭。如何擺脫這種局面?我們這些跟佛有緣,有善根有覺悟的年輕一代,該怎麼辦?那只有靠佛法才能解決。我們進佛門來學習修行,就是為了求一個無苦之樂。真正的快樂是不包含任何痛苦的。
世上快樂包含痛苦成份
世間上的快樂,裡邊包含著痛苦的成份,快樂過去了,痛苦就來了,有時候快樂還沒有過去,痛苦就發生了,結果把快樂破壞了。上小學時寫作文,常有這句話:“高興而去,掃興而回。”這還是指的旅游,很多人出去旅游,挺高興的,等到旅游回來大說煩惱話,好像是發牢騷訴苦那樣。
嘻嘻哈哈,這是表面現象
連旅游都不能保證快樂,但是不去旅游,這樣過日子又太無聊了,想想總要玩玩。你們男眾部,經常看到游客來來往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嘻嘻哈哈,這是表面現象,也可能他們一回去又起煩惱了。有時候我到樹林裡去走走,經常看見兩三個人,坐在石頭凳子上,看看他們的臉都沒有笑容,我就明白他們在起煩惱了。
佛法的快樂是去掉煩惱以後產生的
有覺悟的人能通過現象看到實質,那才是智慧的眼光。往裡邊看,世間上一切快樂都是有苦之樂。如果我們學佛法,能夠天天法喜充滿,覺悟提高,由此而出生的快樂,那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佛法的快樂是去掉煩惱以後產生的,這是沒有煩惱的快樂,也就是沒有苦的快樂。苦就是從煩惱來。煩惱表現在哪裡?就是壞的習氣,壞的脾氣,這些不好的心態。
歡歡喜喜進佛門
信仰能產生快樂,也能產生力量
我們今天講,“歡歡喜喜進佛門”,如果你進了佛門以後歡歡喜喜的話,你會得到一種快樂,什麼快樂?信佛的快樂,也就是信仰的快樂,信仰的快樂能夠維持很長時候,信仰也能使人產生力量。比如說社會上的人,他對某一個人產生信仰,他看見這個人就歡喜,想起這個人就歡喜,為這個人做一點事情也歡喜。而且他會意志很堅定,乃至於全部身心都投入進去。例如解放後,信仰馬列主義辯證法,能使人們產生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既然信仰能產生快樂,這種快樂又能使你度過一輩子,我們信佛也應該這樣,應該歡歡喜喜進佛門。
聽法能起歡喜心
有很多的佛弟子,由於偶然的機會,碰巧有講經說法的地方,他去坐在旁邊聽聽,一聽就聽出歡喜心來了,就進佛門了,這就是歡歡喜喜進佛門。
長久的歡喜要從覺悟來
還有各種各樣進佛門的,有的因為家人信佛,鄰居信佛,一起到寺院裡來走走看看,自己有什麼苦惱,求觀世音菩薩保佑,結果事情很順利,他高興了,就信了,這也算進佛門了,但沒有第一類由聞法而信來得好。這一類人進了佛門以後,如果不好好聽法學習,這個快樂是不長久的。世間上人都是這樣,得到一個特殊的突然而來的喜事,高興得不得了,幾天一過,這個高興也平淡了,再過幾天覺得已經過去了,也沒什麼好高興的了,如果他下一次求不到順利,他就不高興了,所以這種歡喜是不長久的。我們要一個長久的歡喜,就要從佛法的覺悟來,你覺悟了,這個歡喜就長久了。
喜(42)
———————— 傅味琴 2002.3.7 ————————
不從學法中提高,信仰也會變
本次提要:
·不從學法中提高,信仰也會變
·不學佛法,只會唸觀音,不知修行
·進佛門不受管教,快樂會被自己破壞了
·散漫成性,能叫學佛嗎?
·怕死怕苦,進佛門為了去極樂世界
·要有理想,要改變快,就得要認真學法
·父母叫他來學唱唸,可以賺死人的錢
不從學法中提高,信仰也會變
還有一種人,心地很善良,是社會上一個好人,也沒有什麼偏見,也不固執,人很平和,知道佛教精神很偉大,他起了一個崇敬心,可進了佛門以後,就是不肯學習。他沒有學佛法的要求,還自認為佛法勸人為善,我這為人一向挺好。這種人也差勁,他不想再提高,也沒有辦法提高,不學佛法怎麼提高呢?而且這種信仰的快樂也不一定牢固。假如有一天,他見到信佛的人表現得很差勁,他就會不高興:在人們心目中佛教很偉大,怎麼我今天看見這種現象,他就失望了,他這種信仰的歡喜,以及心態就要變。
不學佛法,只會唸觀音,不知修行
有位信佛的中年人,他每天唸觀世音菩薩大悲咒,為人挺好,很真實,慈祥,能尊敬人。我請他來聽法,他總說:“我太忙實在沒空。”如今大多數人進了佛門,到老還是佛法不懂,那修行咋修得起來呢?
進佛門不受管教,快樂會被自己破壞了
還有一種情況,本來每個寺院叢林規矩都很嚴,後來因為年輕人不好管理,就放松了。最近一年來,我們在培養人才上嚴了一點,有的學生心裡就不高興了:我進佛門是來讀書的,怎麼這樣也要管那樣也要管,挺不自在的。歡喜心沒了,煩惱就起來了,老習慣一來,自己就隨隨便便,還有嚴重的,調皮搗蛋了,勸導他,管管他,就怄氣,快樂全破壞了,那是你自己破壞自己呀,多可惜。
散漫成性,能叫學佛嗎?
怎麼辦呢?唯有一個辦法,天天學習,天天向上,趕快學佛法提高覺悟。那樣子你會轉變的。要不然的話,你剛進佛門時轉變過來了,很快又轉回去了。在我眼裡,每一個學生都很好,看見他的時候,他也不罵人也不打人。怎麼後來又變過去了,成了自由散漫,這就是原來的老脾氣出來了。照他們的意思:我是來讀書的,你不要管我,別的佛學苑也不管,經常請假也可以,聽課打瞌睡,跟別的同學講話,做做小動作,坐累了,伸個懶腰打個哈欠也沒關系,要想出去走一走,就讓我出去走一走,我喜歡怎麼樣就怎麼樣,那樣就沒有矛盾了。那還叫學佛嗎?那還是修行嗎?
怕死怕苦,進佛門為了去極樂世界
你們過去有善根,今天願意進佛門,是個寶啊。人間這麼多的人,今天有善根進佛門的有幾個?一般都是老太太,老太太為什麼肯進佛門?因為她們心裡在著急,我快要死了,從來沒有死過,死了以後到底啥個樣子的?她有點害怕,聽說要做鬼,做鬼很苦,連飯都吃不飽,所以每年家裡要供一次飯給她吃,聽說極樂世界挺好,趕快進佛門到極樂世界去。她們就這樣很自然的進佛門了。
要有理想,要改變快,就得要認真學法
你們不是老太太啊,你們是年輕人啊,像你們這樣年輕,總不至於怕死、怕苦。你們應該要有一個偉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標,要在人世間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情,要以這樣心態進佛門。壞就壞在脾氣不好,但脾氣不好可以改變的呀,要改變快,學習就得要認真。
父母叫他來學唱唸,可以賺死人的錢
還有一種人進佛門,說得不客氣一點,糟透了。那是好多年以前,由我主持的一個僧伽培訓班,來學習的都非常年輕。我就非常歡喜,這麼年輕,將來可以培養成佛門人才,有一天我帶著歡喜心,跟當家師聊了一下,我說:“真不錯啊,這麼小都歡喜來學佛法出家。這些孩子這麼有覺悟,有這麼厚的善根,了不起!”他朝我笑笑,“老師,現在的情況你怎麼不知道?”我說啥情況?(眾笑)“是他們的父母叫他們來的呀。”據我所知,一般父母是捨不得的,我說:“他們父母肯定信佛信了很久,覺悟高。”“哪裡啊,他們父母佛法不懂的啦。父母叫他來出家,還一定要他們學會唱唸,一定要頭上燙香洞,然後回去趕經忏賺錢。”這樣進佛門簡直糟透了。進佛門來學唱唸,回家去為死人干事賺錢,這是罪過啊。
喜(43)
———————— 傅味琴 2002.3.7 ————————
出家是為了成就人天師表,證果成道
本次提要:
·出家是為了成就人天師表,證果成道
·“天下叢林飯如山”何用你再賺錢
·從古以來,沒見過和尚老板
·佛弟子托缽,就能保證生活
·出家人的缽是“聚寶盆”
·真假和尚不根據“香洞”
出家是為了成就人天師表,證果成道
釋迦佛把佛法交給我們,是要我們修行證果成道,並不是叫我們拿到了他的佛法去賺錢。在《佛遺教經》裡說,出家人不得貿易,不允許賺錢,連做一般的生意都不許可,何況拿佛法去賺錢。出家以後,生活都有保障,還要拿佛法去賺錢!這真使我大吃一驚。他進佛門不是要把佛教搞好,也不是要把自己培養成人天師表,卻去學敲敲打打做佛事。以佛法教育眾生才是佛的事業呀。
從前釋迦佛在人間的時候,從沒有去給死人敲敲打打過,這種事情哪是佛教的事情啊,現在卻叫佛事,真像道士做道場。
“天下叢林飯如山”何用你再賺錢
釋迦佛早就把弟子的生活解決了,何用你這麼辛苦去賺錢?在家居士要養家糊口,所以必須在社會上工作,做生意,賺點錢。從古到今,沒有一個出家人沒飯吃,而且吃也吃不完。從前有個皇帝,寫了一篇東西,“天下叢林飯如山”,叢林,就是寺廟,飯多得像山那樣高,人跟山相比,小得就像一只螞蟻,要啃完一座山那樣高的飯,我看你下一輩子再來當和尚也吃不完。
從古以來,沒見過和尚老板
你們身上穿的衣服,是福州一個寺廟供養的。福州有寺廟,廣州也有寺廟,你們穿得完啊?又不要你們錢。哪會說:“這件衣服我供養你,你付一百塊錢(眾笑)。”飯吃不光,衣服穿不完,還要去賺錢?你是不是想當老板啦?從古以來沒見過一個和尚老板。
佛弟子托缽,就能保證生活
釋迦佛給出家弟子一只缽,就能保證不餓肚子。我們中國佛教的出家弟子從古到今基本上沒有遵照釋迦佛的教導,實行托缽乞食,托缽乞食就能保證出家弟子的生活,除非世間上的人全餓死了,那你去托缽當然托不到了,會有這種事情嗎?就算歷史上某個地區鬧饑荒,連老百姓都沒有飯吃,可那個時候你做佛事賺鈔票也不頂事,鈔票買不到米啊。
出家人的缽是“聚寶盆”
有些年輕出家人,心裡很想實行佛規定的托缽制,托缽很自在,很灑脫,可是中國佛教都是叢林制,由在家居士到叢林裡來作供養,這樣雖然方便,在後世就出現了不少的弊端。我想起有一個年輕出家人,他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我說:“你這樣三步一拜,又不帶錢,你怎麼住旅館啊?”他說:“晚上就在農村稻草堆裡一鑽,又舒服又暖和。”等到天亮了,他又鑽出來,繼續三步一拜。我說“吃飯也要錢呀”,他說:“我是托缽的。”他跟我說起一件苦惱的事情,他去托缽,威儀很好,人又很秀氣,沿途的老百姓不懂啥個意思,以為他總是想要一點錢吧,大家就在他缽裡丟錢,一下子錢就滿了,他阻擋不了,只能連說:“我不要錢,我不要錢。”奇怪,你不要錢要什麼?“我要吃飯。”當然,錢都肯給,要吃飯哪有吃不到飯?所以我稱這個缽是聚寶盆,你只要一托缽,就會有人往裡丟的(眾笑)。你再想賺鈔票,那是貪欲,釋迦佛說,“人間妙五欲”,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地獄裡你的根已經生了。
真假和尚不根據“香洞”
有些農村人叫孩子出家當和尚,學會唱唸回家趕經忏賺錢,還一定要頭上燙幾個香洞,表示是正規和尚,真和尚假和尚又不是從香洞來看的,《水浒傳》裡的魯智深,一揮大刀就說,“灑家要開殺戒了”,要殺人了,他頭上也有香洞的(眾笑)。是真和尚假和尚要看他的行為符合不符合佛的教導。
喜(44)
———————— 傅味琴 2002.3.7 ————————
僧以清淨為體
本次提要:
·用佛法賺錢,罪過很重
·臨終受報,就夠痛苦的了
·吹吹打打,是大方向錯誤
·違法、違戒必有苦報
·僧以清淨為體
·男女YIN欲最不清淨
·豬八戒竟然不遵守八戒
·出家人不觸女體
用佛法賺錢,罪過很重
佛沒說出家弟子要靠經忏賺錢養活自己。釋迦佛在人間時是度活人的,要度死人,何必這麼花時間,你把修行功德回向就行了。更不能作為賺錢的手段啊,否則就不清淨了。把佛法作為賺錢的手段,罪過是很重的,辦佛學苑不是為了賺錢,你們學會了佛法,也不應該賺錢,那就對了。假如你們將來利用佛教去賺錢,就太卑鄙了吧?父母無知,因為他們不懂佛法,不明因果,你們可不能弄錯呢,錯了因果,要受報的呢。
臨終受報,就夠痛苦的了
前幾年我在莫干山,有一個我從前佛學院的學生來看我,他是出家人,就在附近一個廟裡掛單,他告訴我,“我這兩天跟寺廟的當家說,你們廟專做佛事,可是廟裡的老一輩,死的時候情況都很不好,差不多都是得癌症死的,痛苦得很。我跟當家說‘你現在身體又不好,你還不醒悟啊,’當家就說:‘我也知道啊,做佛事要背因果,造業要受報,我也看得多了,可是不做也不行啊。’”這一句話還是沒醒過來(眾笑)。當然他有他的苦衷,但是說到底,他信因果還不是信得很真切,受起報來多痛苦啊,且不說死後下三惡道,就是你臨死的時候就夠痛苦的了。
吹吹打打,是大方向錯誤
以前趙樸初曾經說過:“吹吹打打是打不出水平來的,大方向錯誤。”但是那個時候誰也不聽他的,不聽,你有什麼辦法。說了也沒用,反而做得更厲害。傳到我耳朵裡,我聽到的,那些人老死的時候,有的老年癡呆症,有的昏迷狀態,有的癌症,都是挺可怕的。
違法、違戒必有苦報
為什麼一個修行人會得到這樣的報呢?肯定是做了很多違背法、違背戒的事情。假如你父母以前這麼關心你,“你學會唱唸,回來可以做佛事,賺了大錢可以娶老婆嘛。”現在你懂了佛法,就知道哪有和尚娶老婆的?
出家人既不能娶老婆又不能穿西裝皮鞋,更不能喝酒吃肉,連卡拉OK這種地方,出家人也不能去,一去就爛掉了,那要錢干嗎呀?何必再去趕經忏。
僧以清淨為體
僧以清淨為體,居士信了佛法以後,也要修清淨,行為要清淨,語言要清淨,心要清淨。河裡一只鴨子,它洗澡還在清水裡洗,它在河裡搖搖晃晃,“啪啪啪”拍水,這就是它洗澡。豬洗澡在髒水裡滾來滾去的,它還得意“你們看,我有多干淨。”一站起來,滿身髒水往下滴,所以豬是又骯髒又愚蠢。
男女YIN欲最不清淨
在修行人看來男女YIN欲是最不清淨的,所以,男女的愛心不斷,生死就了不脫。按照出家人的威儀,看到女的,眼睛就往下,最多看到她鞋子,你不能從鞋子再往上看。我以前在佛學院講課時常有年青女的來燒香,誰看女的,我就提醒他:“看什麼,你出家了還看(眾笑)。”但是總不見得馬上把眼睛閉起來,這副樣子也不莊嚴吧,那麼你就往下看。現在年青女的打扮都是妖形怪狀的,能看嗎?妖怪誰都不喜歡,可現在女妖怪男人都喜歡。怪了!真的像個妖怪,嘴唇塗黑,手指甲長,黑頭發也變成紅頭發,誰對她起了愛慕心就糟了。
豬八戒竟然不遵守八戒
《西游記》裡取經的師徒四人除了唐僧都是假和尚,沙僧是鲨魚精,這個沙僧倒還老實一點,豬八戒(眾笑),最骯髒的就是他了,唐僧拿他沒辦法,叫他受八戒,硬是想用八戒去管住他,可是他一點不遵守八戒,還看中一個員外的女兒,搖身一變,變了一個清秀的小伙子,惹人喜歡。其實是豬妖精,懶得不得了,你看他扛著一個鋤田的釘耙,做做樣子,從來沒看見他去耕過田。他假裝在員外家打工,每天耕田,那個老頭兒也糊塗,竟把女兒許配給他,等到他把老員外的女兒騙到手,每天去抱女人,日子一長,他的功夫不到家,慢慢這個豬耳朵又大起來了,老頭子一看,怎麼變相了,鼻子也大起來了,一個豬的樣子就出來了,才知道他是妖怪。
出家人不觸女體
佛規定,出家人不觸女體,不能單獨跟女的同行,如果與女居士有事情要辦,也得幾個人一起走。連女的衣服都不准碰,自己的衣服也不能讓女的碰,真和尚哪有抱女人的?抱女人的就是豬八戒,那是假和尚了,所以你們出家了,要做真和尚,千萬不要做豬八戒。今天下課。
喜(45)
———————— 傅味琴 2002.3.14 ————————
佛學是一門高級的心理學
本次提要:
·佛學是一門高級的心理學
·佛法是具有圓滿智慧的學問
·不學智慧,解脫就談不上了
·哪能有不學佛法的佛弟子
·享清福,忙名利,會影響年青一代不知佛法的重要性
·思想上裝不下佛法,會使釋迦佛很失望
佛學是一門高級的心理學
我們講佛教心理學,其實佛學本身就是一門高級的心理學,心理學如果能夠充實佛法的智慧,那麼這個心理學就會更加的殊勝。心理學這門科學無非是研究人的心理、情緒、個性、思維活動這些內容,它的作用和目的,一個是調整人的心理情緒。我們的心理情緒總是經常在發生變化,在變化中常失去平衡,必須要經過調整使之平衡起來,才能解決情緒中的苦惱。還有一個呢,研究心理學,能改造我們的個性。世間上的心理學也在研究怎麼樣使人去掉煩惱。一個人在個性上的轉變,在煩惱上的消除,很自然地就促使這個人聰明起來,人能夠去掉煩惱,獲得聰明,幸福就自然會來臨。所以整個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促使人開發自己聰明才智的科學。
佛法是具有圓滿智慧的學問
我們認為佛法是一門最高的,有圓滿智慧的學問。佛法無非是使人離開痛苦,獲得幸福,佛法總的目標是要我們斷除煩惱,像這樣的內容,都是屬於心理學的范圍。但是它又不同於世間上的心理學,世間上的心理學沒有像佛法講得那麼透徹圓滿。佛法調整人心理上的矛盾,促進人的心理活動,使眾生獲得聰明才智,所有這些都是源自於佛的智慧。
不學智慧,解脫就談不上了
我們的同學都聽了不少課,應該明白進了佛門,第一步就是學佛法,就好像一個學生,領到了學生證,首先要上課,學生唯一的工作就是學習。有時候配合一點勞動,這是鍛煉鍛煉身體,就像學校有體育活動一樣。學生總要有一個好的身體來學習,免得經常生病。對我們來說勞動也是一種培福,體育運動只是自我運動罷了,勞動就能夠增長福氣,但我們還是以學佛法智慧為主,以前毛澤東說過:“學生以學為主。”其實作為一個佛弟子本身就是佛的學生,不論你是誰,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只要你是佛弟子,就應該以學為主,你不學怎麼會去做呢?你不去實踐怎麼會獲得智慧呢?又怎麼會證果解脫呢?什麼都談不上了。
哪能有不學佛法的佛弟子
有的修行人素質還算不錯,生活簡單樸素,也不貪財,也不貪名,就是不肯學法,那樣就不是在當釋迦佛的學生了,出了家就享清福,他也不做壞事,因為他是出家人,人們也恭敬他。還有的平時忙種菜,領著居士去朝山,實際上成了導游,種菜、導游跟修行有啥關系?要知道不論是出家在家,四眾弟子都是佛的學生,哪有學生不上課的道理?
享清福,忙名利,會影響年青一代不知佛法的重要性
還有比這個更糟糕的,佛法嘛不學,卻忙著把寺廟搞成獲取名利的場所,盡搞宣傳和營利。其實把名利放下,出家人的生活也不會有什麼困難,你多多講法,自有人來供養三寶,又何必你去忙名忙利呢?這種風氣在中國佛門裡也不知道持續了多少朝代,要麼享清福,要麼忙名利,生命的時光就這麼一天天過去,而且還影響年輕一代,導致佛門一代不如一代。現在,就連老一輩,有的連出家的目的都搞不清楚,學佛法在他們看來是沒有必要的,也沒有多大用處,當法師才學佛法,我又不當法師,學什麼佛法?就不知道學佛法是為了修行,為了解脫。
思想上裝不下佛法,會使釋迦佛很失望
如今還好一點,很多地方都在辦佛學院,否則就更加一代不如一代了。思想上裝不下佛法,成了一片空白,會使釋迦佛很失望。出家人是非常崇高的,稱為人天師表,是人間和天上的老師啊,老師不懂佛法,不能教育學生,豈不是大笑話。所以辦佛學院是一件好事情,佛學院總要學習,佛弟子能懂得學習,應該是一個好風氣吧。
喜(46)
———————— 傅味琴 2002.3.14 ————————
沒有智慧眼,常會做蠢事
本次提要:
·不願學智慧的人,還不是糊裡糊塗過日子
·離苦得樂的方法就在佛經裡
·聽聞佛法就能得到佛法的快樂
·懂了才有味道,不懂成了苦惱人
·不懂佛法的學生當老師,他的學生更不懂
·沒有智慧眼,常會做蠢事
·不懂佛法,路都看不清,好比瞎子穿了流行衣服去相親
不願學智慧的人,還不是糊裡糊塗過日子
佛法裡充滿著智慧,學佛法就是學智慧。哪有一個佛的學生,不願意學智慧的?你就是不做壞事,平平穩穩過一輩子,沒有智慧,還不是糊裡糊塗過日子?白白浪費了自己生命的時光!給你個極好的修行的條件,你為什麼不修不學呢。
離苦得樂的方法就在佛經裡
智慧到底起什麼作用?智慧的作用就是使我們離苦得樂,離苦得樂不是口頭上喊喊,要確實能離苦得樂,方法就在佛經裡,所以稱佛法。
聽聞佛法就能得到佛法的快樂
好比你們學書法,學到了你也高興,這是學書法的快樂。那麼聽佛學課呢,你會得到智慧的快樂,這是佛法的快樂。
懂了才有味道,不懂成了苦惱人
佛法課聽得懂,蠻有味道,你也會很快樂。聽不懂,聽的時候就苦惱,只好抄板書背筆記,抄板書時也苦惱,因為不懂啥個意思。考試嘛只好背,把這些不懂的法相名詞背來背去,背的時候也不懂。既產生不了智慧,又產生不了快樂,變成苦惱人了。
你不懂,即使你去背,利益也不大的,一個老太太唸《心經》,每天唸兩遍,一年念個700遍,十年念個7000遍夠多的哩,你看她《心經》懂不懂,有的還把《心經》燒了當冥錢,真是罪過。
還有的有文化,看《心經》就產生懷疑,因為有文化不一定懂法義啊。有一年有人請我去做報告,辦公室的一個人,跟我談幾句,“我現在也在看《心經》,《心經》裡說沒有眼睛、沒有耳朵、沒有鼻子、沒有……不對啊,明明有眼睛耳朵……”。他的誤解就是由於他不懂佛法造成的,“無眼耳鼻舌身意”哪有這麼解說的!
隨便你唸多少遍,不論你有文化沒文化,你不懂仍然是苦惱,智慧也不會產生。
不懂佛法的學生當老師,他的學生更不懂
聽說有的佛學院,一堂課大部分時間是叫學生抄黑板,抄完黑板差不多到下課時間了,再稍微照文字講幾句,等於在唸第二遍。等到學生當老師了,也去搬一點古時候法師寫的解說,抄在黑板上叫大家抄,老師同學忙著抄。等到他的學生再當老師,連抄都抄不懂了,這樣出不了智慧,也生不起快樂,也就是佛法的甘露你還沒有嘗到它的甜。老師在當學生的時候,沒有把學的東西搞懂,當了老師又把沒有搞懂的去教學生,那學生就更加沒搞懂。
沒有智慧眼,常會做蠢事
你們來報到上學,我看都是歡歡喜喜來的吧?所以進佛門第一步就是要歡歡喜喜學佛法,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我們產生快樂,得到智慧。智慧好比兩只眼睛,你光有兩條腿還不頂事,沒有眼睛你路走錯了咋辦?你有嘴巴能吃東西,最多你不會餓死。可是你沒有眼睛,別說文化很難學,還常會做蠢事。
不懂佛法,路都看不清,好比瞎子穿了流行衣服去相親
講個笑話,很多年前,我住在上海。鄰居有一家是瞎子,瞎子的女兒並不瞎,跟我的女兒是同學,所以瞎子家裡的情況,我們也知道。瞎子的老婆也是瞎子,後來瞎子跟老婆離婚了,這個瞎子又想找對象,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對象也是瞎子(眾笑)。去相親的那一天,瞎子的朋友來幫他穿衣服說:“這件衣服是給你新買的,是現在最流行的。”瞎子問,“什麼顏色啊?”“咖啡色”,“什麼式樣啊?”“茄克衫,很流行”,瞎子臉上就笑了,還以為我今天打扮多漂亮,對方看見我一定會高興的。他忘了對方也是個瞎子。(眾笑)佛弟子是個修行人,不懂佛法就等於沒眼睛,路都看不清,是非好壞全都搞不清楚。
喜(47)
———————— 傅味琴 2002.3.14 ————————
無慧之人多苦惱
提要:
·進佛門不該成苦惱人,知慚愧就該多求智慧
·社會上聽課花好幾萬,比不上這裡聽課發大歡喜心
·慚愧而不改,寧做“老慚愧”
·十年無知成慚愧,廿年無知成愚人
·瞎子名再高財再大,也見不到光明世界
·得解脫,能放下全靠智慧
進佛門不該成苦惱人,知慚愧就該多求智慧
我們這一次講“喜”,一開頭就講,人身難得今已得,應該高興啊;佛法難聞今已聞,當然更應該高興;而且善知識難遇,今天佛學苑有這麼多老師培養你,就更應該高興了。
如今有的初進佛門還好一點,燒燒香,磕磕頭,求菩薩保佑,心理上得到一些安慰。有些信佛好多年了,也算是一個老居士,你說他不懂嘛,好像懂一點,你說真懂吧,真正的佛法他又不懂的,那種人經常會說“苦惱”,而且“苦惱人”這句話很時髦,有的來信,落款是“苦惱人,某某”。如果你問他,“苦惱什麼?”他會回答你,“我煩惱重啊,業障重啊。”難道你沒有辦法啊?“我是沒得法呀。”所以進了佛門,不學釋迦佛的法,不肯聽法,沒得到法,就變成苦惱人了。如果普遍地不想學佛法,進了佛門普遍地都變成了苦惱人,那就不好了。自稱“慚愧人”的也很多,有的信上就是寫“慚愧人,某某”,出家人也喜歡寫“慚愧僧,某某”,既然慚愧那為什麼不多學點智慧呢。
社會上聽課花好幾萬,比不上這裡聽課發大歡喜心
前幾天過春節時,有客人從蘇州來,是我上海的一個學生介紹來的,據說她為了學習一點怎麼樣做個好人,在蘇州的一個學習班聽講怎樣提高人的修養品德。她帶了公司裡幾個人一起去聽,學費一共付了好幾萬。你們在這兒學習也是教你們學習做好人啊,而且智慧更大,又不要你學費,還不高興?所以她春節來聽了幾天,就發大歡喜心。“在這兒聽了幾堂課卻遠遠超過社會上所講的”。她現在整天想到我們這裡來,因為歡喜啊。
慚愧而不改,寧做“老慚愧”
其中有這麼件事情,我說:“我上海這個學生跟你做生意,他怎麼春節不到我這兒來?”我就向她訴苦:“我辦學苦啊。來跟我學的人,聰明能干一點的脾氣壞;有脾氣好的,卻沒能力;那些能力好脾氣又好的,全給老板抓走了,我抓不著,這個辦學多難啊!”有一次在車上,忽然她手機響了,她拿起來聽,是我上海這個學生打來的,她說,“老師盼望你來,你怎麼不來?”對方說:“我真慚愧。”“老師說光慚愧不解決問題的。”你既然知道慚愧了,你把毛病改一改呢,不改,寧願做個老慚愧。
十年無知成慚愧,廿年無知成愚人
十年前無知得很,因為沒有學多少佛法,“慚愧、慚愧”,十年後仍然無知,結果成了一個愚人。而且愚者還會養成愚者的習氣,這更可怕。從前我寫了一句,“無慧之人多苦惱”,愚者猶如盲人,從來也沒有一個人說,“我真正的快樂是從昨天開始的,因為昨天我眼睛瞎了。”總是說:“我從眼睛瞎了這一天起我是夠苦的了。”
瞎子名再高財再大,也見不到光明世界
沒有眼睛的人,前面是一片黑暗,好像進入了幽冥世界,還會養成對黑暗挺適應的習氣。如果在佛門裡不懂佛法,嘴上說度眾生,也不知道是度了活人還是度了死人。沒有佛法的智慧,也會養成習氣,喜歡跟幽冥世界來往,習氣一養成,死了就很容易到幽冥世界去,因為你不親近智慧,不親近解脫。即使你名氣再大錢再多,你沒有智慧,修行也修不起來,哪來解脫?連煩惱都解脫不了,還解脫生死?
得解脫,能放下全靠智慧
“有慧之人自解脫。”要想解脫,要想放得下,全靠智慧。佛是以法度眾生,解脫眾生的方法就是智慧的法。放不下,到最後思想上鬧矛盾,慢慢會變成一個瘋子。我年輕時在上海,聽說淮海路上有一個父親,已經瘋了,看見一個年輕人走過來,就跟他說,“你是我兒子”。因為他兒子死了,他心裡的悲痛放不下,總以為兒子還沒有死,所以盡到外面去找兒子,瘋瘋癫癫的。
有的人煩惱放不下,心裡怄氣,會氣個好幾天。從佛法方面給他開導開導,勸說勸說,他慢慢想通了,心情開朗了,就放得下了,就從煩惱中解放出來了。我的學生中常有人告訴我,“在起煩惱的時候,拿出聽經的筆記看一會煩惱就沒了。”那是靠什麼?是靠智慧的語言。
喜(48)
———————— 傅味琴 2002.3.14 ————————
有慧之人自解脫
提要:
·佛叫我們求智慧,並沒有要我們去學愚
·智者一個小小的指點,也會給愚者一個啟發,一個開朗
·丟棄樹根搞枝葉,豈不大愚也
·圓滿的智慧是從圓滿的佛法中產生的
·可不能提倡愚,愚者容易受騙上當
·愚者天天自得其樂,也不會變聰明人
佛叫我們求智慧,並沒有要我們去學愚
佛叫我們求智慧,可佛門裡很多很多年來,有人扯起了一面“愚”字大旗,“愚”字旗下的人整天講愚,而且愚字第一號的人物從不講經,也不主張學佛法。這個風一刮,所以佛門受了很大的影響。如今稍微有點好轉,總算各地在辦佛學院。但有的還是辦不長,因為大家受了影響都不想學了,也不想聽法,以為愚才頂事。而且有的人只想學愚不想學智,看見愚字就歡喜,聽得進去,看見智字就害怕,唯恐自己得到了智慧丟掉了愚,“丟掉了愚我不是變了一個可憐蟲了嗎?”你看看這種知見顛倒不顛倒,所以如今釋迦佛在他們那裡只能靠邊站。
智者一個小小的指點,也會給愚者一個啟發,一個開朗
人們遇到了困難去求人,總是說,“我實在沒辦法,實在苦惱,希望你給我想想辦法,因為你智慧比我大嘛。”總不會這麼說。“因為我沒智慧,苦得很,所以求你替我想想辦法,因為你比我更沒智慧。”有這種事情嗎?
所以這兩句就是,“無慧之人多苦惱,有慧之人自解脫”。非但自己能夠解脫,還能夠幫助別人解脫,有智慧的人哪怕一個小小的指點,也會給愚者思想上一個啟發、一個開朗。
丟棄樹根搞枝葉,豈不大愚也
“有愚者自得其樂,知見顛倒成大愚。”小愚已經不好了,大愚不是更糟糕了嘛。從前有個出家人在練只站不坐的功夫,後來遍體水腫昏倒了。因為他的名字叫“大愚”,所以有位法師提起他的時候就說,“大愚者可真是大愚也。”佛弟子不學禅定,去練什麼站功,好比一棵樹最最寶貴的是樹根,你丟棄了樹根,專門搞一個樹葉,那豈不是大愚嗎?
圓滿的智慧是從圓滿的佛法中產生的
我們講的智慧,是要從圓滿的佛法中產生的智慧。學佛法不能光抓一點枝葉,就以為可以了。現在很多人都是這麼說:“我學了這麼一點,夠了,可以了。”佛法猶如大海,你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學了這麼一點點就認為可以了,那佛何必講那麼多?即使你學不了那麼多,49年的法歸納在戒定慧裡,那你戒定慧總要好好地學。他連戒定慧也只學了一點點,就認為“可以了”。不求提高,不求深入,不求廣大,得到一點點就自得其樂,滿足了,這不是愚又是什麼?
可不能提倡愚,愚者容易受騙上當
佛門裡可不能提倡愚啊,如果愚普及了,那可不得了啊,就會有人就在這個愚的基礎上來行騙,因為你愚,騙騙你容易,愚者容易上當。我們進佛門是學智慧,可不是學愚呢。
愚者天天自得其樂,也不會變聰明人
國外有“愚人節”,那一天大家都做一件愚蠢的事情,引人發笑,但是開玩笑也得有分寸啊,總不能超過范圍,把大便當飯吃。(眾笑)也不會這麼愚吧。“愚人節”也只不過一天呀,花了錢做一件愚事,哈哈笑笑,調劑調劑精神。可是現在,有的人天天過愚人節,天天花錢,盡做愚事,他靠這種愚事來快樂快樂。就算是你每天自得其樂,你也不會變聰明人。
喜(49)
———————— 傅味琴 2002.3.14 ————————
不能學愚者的快樂,也不能學愚者的苦惱
提要:
·抽煙是愚者所為,是無聊人干無聊事
·吸煙者不知慚愧,供煙於人令生肺癌
·愚人做了不該做的事還特別高興
·喝酒的人說酒的好處,結果因酒中風的特別多
·不能學愚者的快樂,也不能學愚者的苦惱
·常與愚者在一起,不學也會受感染
·見釋迦佛不歡喜不親近,像釋迦佛弟子嗎
·寺院大殿把釋迦佛供在當中,他家小佛堂讓釋迦佛靠邊站
·要從佛法的覺悟中,把偏見、倒見糾正過來
抽煙是愚者所為,是無聊人干無聊事
以前廠裡有個師傅不許徒弟抽煙,年輕人心不服,“你自己怎麼抽煙?”師傅說,“因為我抽煙,所以我不許你抽煙。”這啥個道理啊?“因為我年輕時候干了一件愚事,就是抽煙,到現在累計起來抽煙花的錢少說也有好幾千元,現在知道抽煙有害身體健康,要戒都很困難,養成習慣了。”
我年輕時在上海醫院裡講心理課,聽課的都是病人。有一次休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病人學生在抽煙,我過去問他,“你為什麼要抽煙啊?”“無聊呗。”“那麼抽煙有什麼好處?”“哎呀,抽煙還有什麼好處?無聊呗。”我就在講台上講,“抽煙的人自己說,抽煙是無聊的人干無聊的事。”佛門裡就更不能抽煙了,居士尚且不能抽煙,何況出家人。
吸煙者不知慚愧,供煙於人令生肺癌
出家人為什麼要剃頭啊,因為釋迦佛剃頭,所以出家人也剃頭,為什麼要披袈裟啊?因為如來披袈裟,所以出家人也披袈裟,代表如來的身相。每個寺院的大雄寶殿,供的釋迦佛有沒有叼支煙啊?(眾笑)有的居士實在不像話,自己抽煙不知慚愧,看見出家師父,“師父,你也抽一支。”意思是說,我供養你煙,祝你快快生肺癌。
愚人做了不該做的事還特別高興
有一年我到杭州,那是我第二次到靈隱寺,靈隱寺的路上有一尊石刻的彌勒菩薩。我看到彌勒菩薩的嘴巴裡有一根白乎乎的東西,我好奇心過去一看,彌勒菩薩嘴裡不知誰給他插了一支煙(眾笑)。你們想想看,是誰插的?肯定是社會上這些流裡流氣的人干的,自己抽煙還給別人抽!錢花在不正當的地方就是愚癡,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也是愚癡,而做的人還特別高興。
喝酒的人說酒的好處,結果因酒中風的特別多
還有一次我去飯館吃飯,那一年在講艱苦樸素,我跟同桌的人講喝酒的壞處:喝酒使血輪暴轉,容易中風,容易車禍,容易做壞事。旁邊小桌子上,兩個人卻在大講特講喝酒的好處(眾笑),我一看,原來他們兩個人都在喝酒。說喝酒可以活血,你要活血嘛,那你做做操喝喝茶不是更好嘛,喝茶還能防止癌症,還可以提精神,還不會中風呢。
不能學愚者的快樂,也不能學愚者的苦惱
愚人干愚事,有的越愚越是苦惱,有的越愚越自得其樂。有智慧的人要有判斷,這個人的快樂來自愚就不能學,這個人的苦惱來自愚,自己就應該警惕,可別讓自己從小愚變成中愚,中愚變成大愚,高等愚學校畢業的人,會把一切都顛倒了(眾笑)。
常與愚者在一起,不學也會受感染
愚的心態,愚的行為可不能多做,多做了養成習慣,人們看起來,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顛顛倒倒的。有的人不想學愚,但常與愚人在一起,要不了多少天,也會變成愚的,這在心理學上,叫精神感染。有這麼一件好笑的事,兩個朋友,其中一個有個毫無意義的習慣,他每說幾句話,就要縮一下鼻子,他不是因為流鼻涕縮鼻子,是因為習慣了就這麼來一下子(眾笑)。他一點不討厭自己的習慣,好像這麼來一下子還很痛快似的(眾笑)。這二個朋友相處在一起要不了兩三天,另一個說,“哎,怎麼我也來了?我沒學嘛。”沒學也要感染的,這就叫精神感染。
所以愚人的地方可別去親近。佛告訴我們要親近善知識,可沒有叫我們親近愚知識,愚還有什麼知識,就是有知識也是愚的知識,這種習氣養成了不得了。
見釋迦佛不歡喜不親近,像釋迦佛弟子嗎
唸佛的人,心中對阿彌陀佛歡喜,這很好,可是愚人往往會引出不好的一面來,他們看見釋迦佛就不喜歡,看見藥師佛也不喜歡,也親近不起來。有個初進佛門的老太太,被一個進佛門很久的老太太帶著進寺廟去,那個初進佛門的看見大殿裡的釋迦佛剛要拜,另一個拖拖她袖子,“走走走。阿彌陀佛在那邊,先拜阿彌陀佛。”看見釋迦佛不喜歡,親也親不起來。像釋迦佛的弟子嗎?
寺院大殿把釋迦佛供在當中,他家小佛堂讓釋迦佛靠邊站
每個寺院的大殿都把釋迦佛供在當中,有的居士請我到他家裡去看他家的小佛堂,我一看,看不到釋迦佛,我說:“你忘了供釋迦佛。”他說:“我供的供的,在那邊。”我頭伸進去,哦,靠邊站了。(眾笑)
要從佛法的覺悟中,把偏見、倒見糾正過來
愚人不聽佛法,不學戒定慧,發不起菩提心,煩惱重,妄想多,在佛門盡做錯事,即使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樣子進蓮花也是下品下生,要過12大劫才開花,也就是說要一百六十一億七千萬年才開花見佛。從心理學上來說愚人的心態屬於心理病態(眾笑)。所以希望大家要學佛法的智慧,要從智慧中產生覺悟,把過去的偏見,倒見,全都糾正過來,那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今天講到這兒。(第12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