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法概述
方倫 居士著
緒言
淨土法門,既廣大微妙,而又平易簡捷,雖深地菩薩,莫測高深;即逆惡罪人,亦蒙解脫。熟讀萬卷之文人,不能出六字之外;不識一丁之老媪,亦得預九品之中。所以諸佛失之,則無法度生;行人失之,則無從出世。如阿伽陀藥,得之則百病皆瘳;如轉輪王寶,乘之則遠方可到。可惜因其太容易故,遂為人所輕視,尤其知識階級及科學家,既無五眼四智,偏要說現實,求兌現,如蛆蟲在糞窖中,聞人說九州萬國,堅不肯信,是為極可憐憫者。自身既無通慧,佛語又不接受,貢高自誤,成為絕物,尚自命為智,寧不可悲!
不信念佛者,亦不信有極樂國,獨不思:虛空中既能生吾人之世界,何以不許復生其他世界?既有穢土,何以不許有比此較淨潔之國土?既有痛苦處,何以不許有安樂處?既有丑陋夭病之身體,何以不許有尊嚴長壽之身體?既能生在此方,何以不許能生他方?既見吾人之智慧才能,較蚯蚓、蝸牛高得多,既見諸葛亮之智慧才能,較阿斗高得多,何以不許佛、菩薩、羅漢智慧才能,較吾人高得多?既見此方有化生之動物,何以不許彼方有化生之人?既見此土雪花六出,從天而下,何以不許彼土曼陀羅花從天而下?既見此土有木質之樹,何以不許彼土有金質銀質等樹?既見此土風吹樹林,作松濤竹籁聲,何以不許彼土風吹樹林,作音樂聲?既見此土到處發出臭味,何以不許彼土到處發出香味?既見此方水污濁淡澀,何以不許彼方水清芬甘美?只要這樣一設想,就可知說此土事事皆有,彼土事事皆無者,亦如貧人在陋屋中,見破扉敗絮,堅不信富人有高樓大廈,金玉錦繡,未免太於武斷和短視。
還有一類人,凡事必限於親眼所見者,方信為有,非眼見者,則謂為無。如此則可問彼:君還相信,自君以上,還有第五十八代祖宗否?此人必答為信。問曰:此事君亦不曾眼見,何以知其有?彼必答曰:由理推之,因知其有。如是便可以再問曰:既如此,君何以不以理推想有極樂國呢?推想之後,若還不信其為有,這是知識淺陋,如井蛙不信有海,不信由你不信,海總是有海也。並且還可以再問他:君還相信,南美洲有個阿根廷國否?其人必答為信。問曰:此國君亦不曾親往,何以知其有?答曰:我雖不曾去過,有人已經去過,或回來說有此國,或著書說有此國,所以相信。問曰:然則釋迦、文殊、普賢、大勢至、彌勒、觀音、阿難、韋提希及佛諸大弟子,皆曾去過,或親眼見過極樂國,他們對你說,或著經書對你說,你為何又不相信呢?他必定又答曰:南美洲可以坐船或乘機前往,證實是有,樂國是無法證實,是以不信。問曰:君坐船坐機而去,是將來事,而今日在未去之前,竟先信其有;生樂國也是將來事,而今日在未生之前,何以竟又不先信其有?此人必又答言:欲去阿根廷,只要一月路程;欲去極樂,實無辦法。答曰:若君今夜三更命終,四更即在極樂國,豈不比去阿根廷更近耶?諸如此類,都可以一一據理證實。總之,眾生既無神通,又不信有神通人所說之話,既不明理,又不信明理人所說之話,有如自己不曾到過阿根廷,而又不相信曾到過見過阿根廷國之人所說的話,但死板板地,坐在家裡,堅不承認有此一國,這真所謂‘事理不明,氣煞旁人’了。世界上任何宗教,都有一個終極的目標,如天國天堂之類,他們信眾亦多,假如他能夠把天國天堂拿出來給人看,佛教當然也能把諸佛淨土拿出來給人看。
今世有一班人,智慧不及前人,然而我慢貢高、世智辯聰卻突過前人,他們瞧不起念佛,瞧不起極樂國。其意以為:像我這樣具有高深學識之人,若修佛法,起碼也要禅或唯識,才有些分量,若此淨土小法,只好對老太婆說說。他們這種見解,大是自誤,獨不思:大勢至他是等覺菩薩,《無量壽經》裡,說他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觀經》裡,說他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音、分身勢至,皆悉雲集,其威神福德,可想而知。可是他在楞嚴會上,卻自述是由念佛出身,生於極樂。
復不思:普賢他也是等覺菩薩,身白玉色,乘六牙象,《華嚴經》載:他為善財說十大願王,普令善財和華藏海眾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更不思:龍樹菩薩,他能入龍宮,取《華嚴經》,開鐵塔,傳秘密藏。造過《大智度論》、《回诤論》、《六十如理論》、《中論》、《十二門論》、《七十空性論》、《十住毗婆沙論》、《大乘二十論》、《資糧論》等,其學問造詣,可想而知。可是《入楞伽經》中,釋尊懸記雲:“大慧汝應知,善逝涅槃後,未來世當有,持於我法者,南天竺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更不思:世親菩薩,他造過五百部小乘論、五百部大乘論,號為千部論師,其學識之淵博可想,但他於其所造《往生淨土論》中,一開頭便說:‘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量光如來,願生安樂國。’像這樣的大菩薩,卻都願生極樂國,我們自問不能及他們身上一根汗毛,卻又自高到不特淨土法不在眼裡,並且連極樂國都不足生,愚而好自用,豈不可異!
我嘗見有一班學佛人,只是一天到晚在經論中鑽,竭畢生精力,以求一“博”字。還有一班人,好的只是理論,滿口馬鳴、龍樹、無著、世親,談空說有,研相究性,但是要他到佛寺磕一個頭,對佛像燒一根香,或是要從他口裡聽到“南無”二字,卻比登天還難,其他佛事更不用說了。彼實不知:心不孤起,仗境方生,染淨諸法,鹹歸一例。當初既逐染境而生染心,流轉三界,今後亦宜隨淨境而生淨心,超越三界,當其假借三寶尊嚴,生起誠敬之念時,其回薰力,一面能使八識田中雜染種子停滯不行,一面便能促使淨種子早熟,沖破無明?,生於諸佛淨土。所以舉手低頭,燒香念佛,如是等六根所生淨用,看似事事都在外,其實事事都在內。
今若不知此義,但一味執理廢事,這好像餓急了的人,卻拼命的研究各種菜肴的烹調法,把館子裡的菜單背誦得滾瓜爛熟,但是見了現成的食物排在面前,卻又不肯食,這在佛門叫做說食不飽。此類人就讓他能記得經律論三藏的全文,我說他是一個字也不曾理會得,只等於藏經樓裡的一個蠹魚而已,所以我近來對於此一類人,背後只是歎一口氣搖搖頭。但是若看到一個對佛像會痛哭流涕,五體投地的忏悔者,或是在熱鬧場中,連理也不理,只是自我的拼命念佛者,都非常贊歎敬重,認為是我之師,值得效法。並且懸知此人正念將漸漸純熟,惑業將漸漸消失,不久當得漏盡,入無學位。彼目前雖與我等相處一處,只要眨眨眼便是極樂國的阿羅漢,他化天王給他比一比,都好像乞丐在帝王邊,何況我等。最好的辦法,只是我也趕緊念佛,將來和他生在一起,豈不爽利?絕不可學說食不飽之流,立志只想做一個藏經樓的蠹魚。
總而言之,信解行證是修行四階段,求解所以導行,若不願行,何必求解,有如既不願旅行,何必天天看地圖找路線。並且髦發已斑,還在求解,這行和證,大約要待來生再談實踐了。讀“勸君早辦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和“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少少年人”之句,難道都無所儆於中嗎?
禅宗只是悟的問題,沒話可說;若不悟,則一切皆不相涉。淨土宗只是行的問題,也沒話可說;若不行,則一切皆不相涉。倘能老老實實地,把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像吃飯穿衣一樣,每日必行,可以擔保戒定慧具足,經律論俱全,看教也好,不看教也好,都不成問題,命終之後,也可以擔保生於極樂國。像這樣重大的責任,我是沒資格擔保,阿彌陀佛他攝取極樂國,發過四十八願,稱為接引導師,是第一個保人,也是第一個負責者。釋迦牟尼佛,他說過淨土三經,普勸往生,是第二個保人,也是第二個負責者。六方恆河沙數諸佛,都稱贊過淨土法門,護念《阿彌陀經》,他們可算全是保人,也全是負責者。有了這許多佛做保人,負責任,若再信不過,那真要令人發一聲悲天憫人的長歎,而沒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