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頭更進步 萬刊叢中現峥嵘
辦好一個刊物不容易,辦好一個佛教刊物就更不容易。《法音》創刊以來,克服了重重困難,辦得很有生氣,不僅刊期從季刊、雙月刊發展到月刊,而且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很大改觀,發行量穩定地達到一萬八千份左右,這是過去眾多的佛教刊物無法企及的,說明《法音》受到了教內外廣大讀者的歡迎。如今《法音》欣欣向榮地走過十二個年頭,迎來了百期誕辰,實在是可喜可賀。
《法音》之所以辦得比較好,辦得比較成功,我看有以下三大因素:
1。國家政治穩定,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日益深入人心,佛教事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2。《法音》有一個得力的編輯、發行班子,辦出了良好的刊風。
3。《法音》建立了一個較穩定的作者隊伍和發行渠道,獲得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經濟的支持。
說到《法音》編輯部,可以說最具特色,因為它基本上由出家人(法師)組成,他們擅長佛學,並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了解佛教歷史和現狀,這就使《法音》的文章、語言比較符合教徒的心理,能適應現實,具有指導意義;其次,他們有一種緣於信仰的奉獻精神,在工作上認真負責,埋頭苦干,在經濟上精打細算,厲行節約,這就使《法音》文字錯誤減少,各種成本降低;此外,他們有一種開拓精神,勇於進取,勤於學習,不保守,這就使《法音》圖文並茂,能兼顧教內外初中高各種層次讀者的需要。
《法音》能獨具特色,尤其與主編淨慧法師的學識為人分不開。我曾有幸從他求學並共事,獲益良多。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平易近人,有一種學者、長者的風度,對青年學子尤為關心;他很有文才,吟詩撰文,出口成章,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依然孜孜於廣學多聞;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有一種為著佛教,為了事業的獻身精神,因而特別能吃苦。目前他除了主編《法音》、《禅》、《法音文庫》以外,還承擔了中國佛協許多外事、教務工作,主持著河北省佛教協會會務及柏林寺等道場的復興工作,為了能干好,他常超負荷地工作,從不計較得失。這一切使他贏得了領導和群眾以及廣大讀者的信任和支持。
十二年來,在趙樸老的關懷下,在淨慧法師等編輯和廣大作者、讀者的努力下,《法音》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刊風,具體表現在:1、方針明確,始終以人間佛教思想和農禅並重,重視學術研究、重視國際文化交流三個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為弘揚宗旨;2、能於教義和學術並重,各宗兼弘;3、文風樸實,文字流暢,注重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總而言之,《法音》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對各方面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不過,隨著我國佛教事業的深入發展,隨著地方眾多佛教刊物的出現和競爭,廣大讀者對《法音》的要求和希望也會越來越高。因此,當我們紀念《法音》出刊百期時,應該把它看成一個新的起跑線,努力促使《法音》辦得更好。我一直是《法音》的熱心讀者、作者,甚至還作過它的編者,對《法音》有著特殊的感情。當《法音》出刊百期之際,請允許我對《法音》提出一點希望和建議:
一、作為中國佛協的會刊,《法音》應充分發揮機關刊物的喉舌作用、指導作用,注意保持自己的辦刊宗旨和獨有風格。除了正面引導外,還應針對教內存在的各種弊端和不合理的現象有的放矢地作出反應。同時應發揚佛教醒世濟人的精神,用佛教的觀點和事例針貶時弊、指導人生。當然這還有賴於廣大作者熱心寫作,積極投稿。我以為過去《法音》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
二、盡量刊登一些短小精悍、能深入淺出地弘揚教義的通俗文章,論文太長或過於深奧,容易失去讀者。此外,在文體形式上可以更活潑些,適當增加些文學性、藝術性。如短評、書林漫步、游記、回憶錄、人物通訊、小小說、公案故事、配文漫畫等,都能增加刊物的可讀性,豐富佛教文化。
三、應注意節省版面。“助刊鳴謝”作為對施主的一種表彰和交待,有它的必要性,但占版面太多,則會引起讀者的反感。建議改用小五號或六號字定期匯總刊出。此外,“佛言祖語”刊出已有好幾年了,起到了它應起的作用。今後是否可轉換一下形式,如在某一頁每期刊登一則“佛教寓言故事”(可附注釋)或“禅宗公案故事”、“禅宗詩話”(可附注釋和評論)等等。
四、佛教傳播時間長,地域廣,影響深。因此《法音》可以象《文史知識》雜志那樣辦若干期專號。如“法相宗專號”、“天台宗專號”、“隋唐佛教專號”、“近代佛教專號”、“江浙佛教專號”等等。當然平時各期也盡量能在內容上有所側重。
五、有條件時可購置電子計算機進行編輯排版、送膠印廠激光照相制版膠印,這樣可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印刷時間,提高消息的時效性。
以上提的要求也許過高了一些,不一定符合實際,聊供參考吧。總之是希望《法音》能百尺竿頭更進步,萬刊叢中現峥嵘。
(原載《法音》199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