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張秉全居士:讀印祖文鈔(正)印施極樂圖序筆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讀印祖文鈔(正)印施極樂圖序筆記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歷劫修證者,益宜挹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禅宗。如時雨之潤物,如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此一段文極贊淨土法門之殊勝超絕也。大矣哉,贊淨土法門至極廣大,為統攝一切法,普攝一切機,至圓頓、至直捷之教法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語出觀經。全文“為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法佛時,是心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想生。”由於法界圓融之體,即我現前一念心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想佛界時,則佛界現前,想九界中任何一界,則相應一界現前。而此本具之離念靈知,仍舊是不變的。今既是心想佛,則佛界現前,故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等直捷!圓融!,較比宗門直指人心,見性成成佛之修法高超直捷多多矣,何以故,見性成佛,須離心意識參究,必須參到根塵迥脫,靈光獨耀,不見根身世界,連空相也不可得,所謂徹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是也。但欲達此造詣境地,談何容易!往往看話頭一生,尚未明心見性的十居八九,真能大悟的實為鳳毛麟角。而淨宗不必離念,正念(作)佛時,則佛界現,是心即是佛,所謂全妄即真,多麼干脆,多麼直截!所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者,當遜讓淨土修法之奇特要妙也。就是說,念佛一法,勝於宗門參禅來得圓頓直截。即念念佛,即念成佛二句,是說能念的心,即是佛。正念佛時,當下就是佛。(若不念佛時,則不是佛)才一念提起,就即是佛,較比歷劫修證從信、住、行、向、地,次第行進的通途修行,要圓頓直捷得多。然則修行通途法門者,宜應抑止其自認為高超之素風矣。就是說,念佛一法,勝於其余唯仗自力的通途多多矣。淨土法門。普被上中下三根,“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至其域”。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逆惡凡夫,均在收攝范圍之內。所以能統攝律、教、禅宗諸門一切機,也就是說,律教禅一切機,皆能修習淨土法門,而不屈您的根性。猶如及時雨滋潤萬物,大海之吸納百川。又淨土者,唯心淨土也。所以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法界即心性異名,亦即生佛同禀寂照圓融真如性海也)就是說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自性中流出。大、小、權、實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既淨土即是唯心,則大小權實一切行門,皆是淨土念佛法門,不過是念他佛,念自佛,自他俱念而已,豈非一切行門皆是念佛法門也。縱使你說,我非心非佛,一切俱不念,也還在念毗盧遮那法身佛啊!也還是離不開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是特別法門,可以不斷見思煩惱的惑業,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經往生,可不歷異生,得預補處高位(如此土彌勒,後補釋尊而成佛)以壽命同佛無量故,可不歷異生,就此一生,圓滿菩提。由是之故,印祖贊曰: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是以華嚴海眾,盡遵十大願王。法華一稱,悉證諸法實相。最勝方便之行,馬鳴示於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龍樹闡於婆沙。釋迦後身之智者,說十疑論而專志西方。彌陀示現之永明,著四料簡而終身念佛。

此幾句是引經論作證,華嚴一經,王於三藏,稱性直談界外大法,純說佛自證境界,小機絕分,經末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財童子及華藏海眾,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可見善財等已階等覺高位,尚須通過往生西方,才圓成佛果,淨土一門,豈非成佛之捷徑也哉!法華一經,開權顯實,會三歸一,普授三乘成佛之記,大暢如來出世本懷,夫成佛者,乃徹證諸法實相也。乃至“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豈非淨土一門,亦是法華一經之結穴所在也。最勝方便之行,馬鳴示於起信者,馬鳴菩薩作《大乘起信論》開一心為二門,一真如門,二生滅門(即緣起門)是論為佛法綱要,示從起信以迄修因證果,此為通途教道修行軌轍也。末後說,佛道長遠,須經多劫熏修,始克有成,若有行人懼信心難以成就,再一受生,或致退失,諸佛如來有異方便,“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原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易行疾至之道,龍樹闡於婆沙者,龍樹菩薩造毗婆沙論,論中說,“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難行久乃可得,……易行疾至,應當念佛,稱其名號,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必定得阿耨菩提。”釋迦後身之智者,說十疑論而專志西方者,天台智者大師,世傳乃釋迦化身,實創台宗,以五時八教判釋東土一代聖教,罄無不盡,號東土小釋迦,曾造《淨土十疑論》,中略雲:“欲決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種行,一者厭離行,二者欣求行”雲雲。臨終唱無量壽經及觀經名,親見觀音大士來迎,往生西方。彌陀示現之永明,著四料簡而終身念佛者,宋永明延壽禅禅師,法眼宗第三代祖師,宗門大匠,著《宗鏡錄》凡一百卷,以一心為鏡,和會各宗異說,言言見谛,語語超宗。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嘗作四料簡,偈雲:“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禅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大徹以後,日課十萬聲佛號,求生淨土,臨終上品上生,敬及冥府。

匯三乘五性,總證真常。導上聖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鹹歸,十方共贊,千經並闡,萬論均宣。誠可謂一代時教之極談,一乘無上之大教也。(正印施極樂圖序)

此乃總結淨土一門為殊勝超絕也,匯三乘五性,總證真常者,三乘,指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五性,指闡提性、凡夫性、聲聞性、緣覺性、菩薩性。真常,指常住真心。此句是說淨土法門,無機不被,匯集三乘五性,均得以念佛一法,而證常樂我淨涅槃之果。導上聖下凡,同登彼岸者,此句是說,引導上聖如等覺菩薩,下凡如逆惡凡夫,以念佛故,同登極樂彼岸。總之,淨土法門,其大無外,無機不被,有求皆遂。故得九界同歸,十方(諸佛)共贊。千經萬論,並皆闡揚,實在是一代時教之稱性極談,一乘無上之圓頓大教也。如此殊勝法門,若非宿植德本,雖歷多劫,也難遭逢。今生既獲見聞,當精勤修習,幸勿入寶山空手而回也。

 

上一篇:開願法師:心態的穩定是參學的基礎
下一篇:開願法師:日益增多的“災難”前,我們應該怎麼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