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開解生命的無量意義(二)
佛法可以說是高級的科學,自然科學,沒有加一絲毫的勉強,也沒有加一絲毫的扭曲現象。他只是把這個大自然的規律、宇宙之間的這個現象,給我們一五一十、細細地分析清楚,這就符合科學精神。自然會達到登峰造極。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生命的意義、價值無量無邊;佛告訴我們眾生和佛一樣,有無量的相好、有無量的福報、還有無量的能力,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為什麼我們現在沒有了呢?為什麼現在我們只有一個相,結果還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相好呢?原因在什麼地方?不是你沒有,是有。凡夫的相也是剎那在變化。你歡喜的時候這個相變的是歡喜相,你痛苦的時候是個痛苦相,你苦惱的時候是個苦惱相。它也每天在變,每一個思想波動都會直接影響到你的這個相貌的變化,所以你也是無量的相貌。為什麼有的人長得像佛菩薩一樣?因為他天天在想佛菩薩相,所以就像佛菩薩一樣莊嚴慈悲。
我們一切眾生明白了這個事實真相以後才知道,原來我們生活的意義是多麼的偉大!不是像一般人所講的:人生只有一次,好好珍惜,死了就沒有了。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如果真正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人死如燈滅的話,那倒很好辦了。那你遇到一點不高興、遇到一點痛苦,死掉就行了,死掉不就解脫了嘛!關鍵是,佛告訴我們死了也不得了,死了死了,死了就不得了了。
人是不死的。佛是無量壽,一切眾生也是無量壽。只不過是一切眾生不明白這個道理。隨著業力,隨著自己的善因果報、惡因惡報不停地在輪轉。遇到順利的環境,很歡樂,很幸福,總有一天會過去;遇到逆境,又很苦惱,很上火。在變化,變化不代表讓我們這個生命消滅。
歡樂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是多麼幸福,多麼美好!忽然間遇到一件壞事,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你就痛苦了。那就意味著剛剛歡樂的你已經死了,痛苦的這個你又生了。再過一段時間,痛苦消除掉了,又遇到快樂的事情了,你又快樂了。痛苦的你死了,那個歡樂的你又生了。是不斷地生、不斷地死、不斷地消、不斷地滅,生長了又滅掉了,在轉變。不是我們從出生到長大,然後慢慢變老,老化了這個人死了,這太粗了。有沒有死呢?我們感覺這個人死了,是因為和我們的頻率不相應了。
我們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人死了,我們感覺這人已經過世不在了,就好比這個人在青島,明天就去了深圳。那就意味著他在青島已經死了,在深圳出生了。因為我們在青島看不到他了。看不到他,就意味著他在青島已經死了。他去深圳辦事去了,在深圳跟這個事情相應了。他去辦什麼事,就在辦事的環境裡面出生了。以我們人的思維感覺這個人去深圳了,知道他走了。
一個人離開人間了,我們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所以認為他死了。如果我們想這個人是成佛了,死了沒有?沒有,成佛去了;那個人造那麼多惡業,他下地獄受苦去了,死了沒有?沒死,轉變了。我們人的思維方式達不到,沒有聽佛菩薩說,又沒有達到智慧的人給我們指明,所以我們沒這個認識。
比如一個三歲的小孩,父母出去打工了幾年不回來,別人說你父母已經不在了,他有可能就會認為是真的。因為他是小孩不知道,所以有可能認為這是真的不在了。這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呢?他的思維達不到這個程度。所以他不知道父母是在另一個城市工作,沒有去世。
我們人也是這樣,看到這個人晚年離開人間,有可能他生天了,有可能他又來到這個人間了,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千萬不要以為死了就沒有了,死不掉的。那怎麼辦呢?我們要想過快樂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從覺悟的那一刻起,每天做善事、每天想好事、每天想善事,讓我們的善因、善果更多。更殊勝的是我們學佛,把佛的智慧變成我們自己的智慧,進而把我們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引發出來,讓我們每個眾生都能像佛菩薩一樣,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覺悟。
佛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所有的執著是錯誤的。你現在的執著是真正不實在的。有的人說你們學佛的人不現實、不實在。仔細想一想,學佛的人才是最實在、最現實的。他們所追求的實在一點、現實一點,其實都不現實。他真的不知道什麼叫現實,才造成了他的錯誤認識。
人生就好像我們在看天上飄的一朵雲。你坐到飛機上面看,前面有一朵雲很漂亮,結果飛機飛到旁邊,進去以後一看,這個雲沒有了。然後一看不遠的前方又有一朵很美的雲,你這個飛機再飛過去,又沒有了。無量的這種美好憧憬,把你牽引著往前走,這就是業力牽引。強者先牽,就是這個道理。得不到。
人的一生,無論很富貴、很幸福,到80歲、90歲躺在病床上,都有這一天,就要走了,再問問你得到什麼了?什麼也沒有得到。你失去什麼了?什麼也沒有失去。佛告訴我們,“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什麼能帶去?你的心想能帶去,你一生所作所為烙在你八識田中的印象能帶去。其它這些事物帶不去。
你說這個花是你栽的你種的,再辛苦,這個花你帶不去。但是你種花,這個成果的過程能帶得去。業力,你這個心境能帶過去。我幫助別人我的心很快樂。你幫助的這個人你能帶過去嗎?帶不去。但你這個快樂能帶得去,就會存在你的八識田中。
我們去幫助別人,我們去做,在我們的意識裡面所種的,就是美好的善業。善的這方面的環境、境界保存在了我們的大腦裡面。遇到緣分以後,自自然然地這個善的果報就現前了,你就幸福了。為什麼我們這個人間有痛苦也有歡樂,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的心不定性。有的時候看這個人很可憐,你的慈悲心現前了,你會做善事,這是有意義的。有的時候看到這人很可惡,你的嗔恨心動了,煩惱心動了,也存在你的意識裡面去了。所以你就會一會兒痛苦,一會兒歡喜,一會兒憂愁,一會兒自在,總是不定。自己造作引起來的。
我們學佛了以後,這些迷信狀態都打消了,沒有迷信。實實在在地佛菩薩把道理、把事情都給我們剖析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徹,我們這個人生過得才有意義,你才能有價值,你才能夠真正地離苦得樂!
有人天天追神通,天天裝神弄鬼,只能夠是自誤誤他,迷惑眾生,迷惑自己。結果完全是兩樣的。歷代的祖師大德,歷代這些正修的無論是出家、在家,都是以佛理、正理教化眾生。即使顯神通,也是特別特別少,特別特別地針對幾個人的一種增信。但是一定要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只是接引你的一個善巧方便而已。如果讓你住在上面的話,這就叫自誤誤他。終歸的目的是讓一切眾生都能夠接受到佛菩薩的教育,都能夠把我們的心轉化成正知正見。
所謂的正知正見,就是讓我們對於人生,對於我們目前所處的狀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佛無定法可說,佛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件事情,都是有針對哪一個人特定的。這個人適合哪個法門,那個人需要給他講什麼,特定。為什麼特定呢?每個人心想不同,但是大方向、大原則一定是相同的。
八萬四千法門殊途同歸。方法不相同,歸路是一個,佛理是一個。你違背了佛理,就把眾生帶上一個不歸路,這樣的話是南轅北轍。表面上看你很精進,看你很用功在修行,結果恰恰相反了。你是越用功,將來越糟糕,離得越來越遠了,這就進入了歧途。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再明白一點講,我們有求誰來應?佛菩薩來應。佛菩薩是誰?佛菩薩是一切眾生的真身,叫法身。不是別人,佛菩薩是你的真身。真身是什麼樣子的?真身沒有現象。真身是無所不在的,沒有現象。他怎麼能夠應啊?你想什麼他就應什麼。我們所想的和感應的是成正比。我們想的是正知正見,得到的必然是正知正見。
我們在佛門裡面,一生的努力如果就想生天,就把你這一生所積累的功德,轉化成天人;你說我這一生苦苦地修行,用同樣的功夫,我來生就想在人間做一個富人,做一個富貴之人,這是可以的。說我這一生中看明白了,也想清楚了,我來生要去作佛,作菩薩。你的方向、所願不同,雖然努力是相同的,但結果截然不同。
你用十分的力量,他也是用十分的力量,別人也是用十分的力量,所求的不一樣,方向不一樣,得到的結果完全不一樣。人家用十分的力量,人家就成佛成菩薩去了;你用十分的力量,有可能就生天了;有的人連生天都不願意,也用了十分的力量,有可能來生做富貴之人。所以我們的行持是平等的,我們的願求是不一樣的。
你在佛門裡想求得什麼,默默地去耕耘,佛教你的方法,你默默地去做,自自然然就得到了。是佛給你的嗎?不是佛給你的。是佛把這個宇宙真相告訴你,把這個事實真相給你說清楚了以後,你自己去做,把你的福報引發出來而已。福報你自性裡面本來具足。
你自性裡面具足本來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報,不能顯現,開發不出來。怎麼辦呢?佛用種種的善巧方便,種種的引導,讓你布施、讓你持戒、讓你忍辱、讓你精進,然後讓你得禅定,最後開智慧。智慧開了,裡面的般若智慧現前,無量的福報都在裡面。
菩薩行菩薩道,教我們什麼?教我們六度。也稱為六波羅蜜。布施就是叫我們放下,放下貪嗔癡慢,放下是非人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從布施我們最難捨的下手。持戒,就是消除我們的煩惱,消除我們的習氣,讓我們的生活規律化,讓我們真正能夠趨利避凶,戒掉貪嗔癡。忍辱,我們持戒、布施是有福報的,有福報但如果沒有忍辱,這個福存不住。
比如你本來做一件好事,去幫助別人,但是你沒有忍辱的心,沒有忍耐的心,剛剛幫助別人就大發一頓火,結果把你的福報全燒了,等於沒有了。所以你沒有忍辱的時候,就會邊修邊燒,邊修邊消,都消除掉了,你不能忍耐。忍辱是保布施和持戒修來的福報,忍辱能保持,把你修來的福報保住。
你能夠去布施,也能夠去持戒,就是不能去忍辱。有沒有福報呢?有。因為你布施、持戒本身就具足福報。佛門裡多數講的阿修羅,就是這樣修來的。他也能修布施,有的時候也能夠持規矩,但是就是脾氣暴,不能夠忍辱,火一點就著。火燒功德林,把功德給燒了,有漏的福報在,有福,但是脾氣暴。
在六道裡面,阿修羅雖然是其中的一道,但是有很多經典裡面,叫五趣輪回,五趣輪回就不說阿修羅。如果單單講六道輪回,這個阿修羅是天阿修羅。佛告訴我們,除了地獄裡面沒有阿修羅,人間有人間阿修羅。這個人有福報,很爽快但是脾氣特別暴,聽到一點兒事情、遇到一點兒不如意,馬上就暴跳如雷,這是人間的阿修羅。畜生道的獅子猛獸是畜生道的阿修羅。餓鬼道有餓鬼道的阿修羅。如果單說六道裡面的阿修羅,就是天阿修羅。
天阿修羅的福報非常大,有天人之福,他的福報和天人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沒有天人之德,經常跟玉皇大帝打仗,所以天上也不太平。他感覺我的福報也不比你差,我修的功德也不比你少,那你為什麼在天上,我為什麼在地下呢?這個不平。佛經裡有記載,他的德行不夠。
他在地上種了一個果樹,那個果實結出來非常好吃,非常甜美。結果這個樹長得非常高,樹根樹干在地上,枝葉花果都長到天上去了。那天人可以享受了。他們種的樹,卻吃不到這個甜美的果實。所以他拼命地要把這個樹砍掉。砍掉這個樹又長出來了。他心裡不平衡,我們種的為什麼你們吃?就是因為心不平。人家天人是心平氣和,道德深厚,所以自然感應了這種果實。他們不明白這個道理,就天天跟天人打仗。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不平衡,自以為自己修的福報很大,結果就變成了阿修羅道。
我們明白以後才知道,忍辱是非常重要。忍辱了以後,能夠成就善根,能夠保持我們的善根。在我們道場裡也同樣,大家那麼多人聚在一起,難免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者難免有一些摩擦。因為大家來源於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忽然間聚在一起,哪有不摩擦的道理?怎麼樣化解?就是我們彼此的心量要擴大,要互相地包容。
我們是來學佛的,就是來改造的,就是來提升我們的,所以我們處處都能夠忍耐一下,處處我們都能夠體諒別人一點,這事情就解決了,就沒有矛盾了。來了以後,我們把所有的不愉快、所有的不習慣都淡化了,這就對了。這樣你的人生在進步,在修行。不能來了以後說天氣那麼熱,感覺到很煩躁。這是自己這一個關口沒突破。你要突破以後,你才感覺到,原來每天都是那麼的清涼自在。
-----2010年7月24日開願法師在“彌陀大願菩薩往生九周年紀念法會”上的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