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開願法師:孝道的真實意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孝道的真實意義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這個因緣非常殊勝,因為這一天意義不一般,稱為“佛歡喜日”,“諸佛歡喜日”。我們有所耳聞,都知道這一天的來歷,非常重要,非常有價值,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來源於報母恩,來源於我們佛門弟子對父母的孝道,大孝感動天地。父母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恩德都非常大。一個普通人,父母對你的恩德很大;一個聖人、一個很有作為的人,即使與父母的關系很平淡,或者父母是很平凡的人,如果沒有父母,你的豐功偉業從哪裡來?根源在於父母。所以佛門當中第一條教導我們孝養父母。

真正的孝是分為很多種的,父母沒有了吃、沒有了穿,我們盡能力供應父母吃、穿、用,這叫孝心,這叫養父母之身,養父母的身體,有這個條件就能做得到。我們踏上社會,進入了生活的角色,不讓父母操心,能夠讓父母因為有你心裡非常安穩,你在任何一個地方父母都非常放心,知道你會對社會有貢獻,你的人生充滿了價值和意義,你說你父母的心多麼愉悅!這叫養父母的心。還有一個養父母的志,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這是父母對兒女的期望,志向。我們能夠按照父母的教誨去學習,去做人,完成志向,這叫養父母之志。

在我們佛門當中講大孝,就像我們常常讀誦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一樣,婆羅門女、光目女。她知道母親生前不信因果造了種種的孽,宇宙本來有一個自然的規矩,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逃越得掉。她深知母親的所作所為一定感應了業果,很痛苦,所以她能夠虔誠地念佛,虔誠地修行,最終把她母親從苦難當中超越出來,這叫大孝。不但做到了養父母的身,養父母的心,養父母的志,而且拯救了父母的法身慧命,這是佛門裡的大孝。包括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哪裡講的?在忉利天宮,為誰講的?為他母親,“為母說法”。佛門也同樣非常注重孝道。

佛降生到我們這個世間,佛的母親非常偉大,她能生一個佛子來教化普度天下一切眾生,這個功德福報太大了,人間這個福報沒有辦法來享受,因為福報太大了,超越人間,就被忉利天主----我們中國民間所講的玉皇大帝迎請到天上享天福去,生天了。當佛陀在我們這個世間弘法將要圓滿的時候,帝釋天主來祈請佛陀說:過去的五佛弘法圓滿,都要上升天空,為母說法,報母恩,你也不能例外。因此釋迦如來到忉利天宮的善法堂,為末法眾生宣講了《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部經就是告誡我們如何孝養父母,告訴我們在這個世間,如何真正的趨吉避凶,所以意義非常的殊勝。

我們要明了,孝道無處不在,佛以身作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經典《佛說盂蘭盆經》,同樣是佛門裡的一部孝經。教導我們作為佛弟子,如何盡到我們對父母的感恩之心,甚至擴大到對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這種懷念、報恩之情。我們今天要學習《盂蘭盆經》,拯救七世的父母。七不是數字,是代表我們有多大的真誠心。你有多大的願力就可以與你累生累世的家親眷屬感應道交,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才是真的。

佛當年在祗樹給孤獨園講經弘法,度無量眾生,講了許多經典,最著名的《佛說阿彌陀經》,也是在祗樹園講的。佛法在我們這個世間,不過於讓一切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來解決大家的苦難,解決大家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世間都是苦難重重,障緣多多,需要無量的智慧來解決我們無量的煩惱。

佛為我們開啟無量的智慧,沒有別的意思,就是來對治我們的業障。所謂的業障,是我們對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錯誤了,起心動念扭曲了,所以很痛苦。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沒有覺悟,執著很多,那生活的環境、境界就非常痛苦。唯有佛法為我們的生命注入了無量的智慧,注入了無量的覺悟,恢復到我們本來的面目,我們才沒有痛苦。否則,好日子雖然有,不多,煩心事太多了。煩心事來源於什麼地方?來源於我們不覺悟,來源於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現象沒有看清楚,所以造成每一個人在這個生命的循環當中,遭遇許許多多不應該有的苦難和障礙。

當年佛陀在我們這個世間的時候,身邊弟子都是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能力。其中目犍連尊者,是佛的十大弟子當中神通第一,度化無量的眾生,功德不可思議。在《佛陀傳記》裡我們可以看到,佛弟子不僅僅看待他現前的父母有一顆真誠的孝心,而且他用這個心感化無量無邊的眾生走上覺悟的道路,功德很大。但是看到了自己的母親,這一世的生身父母,由於生前造作了種種的障礙,種種的業力,失掉人身以後,墮入到餓鬼道沒有東西吃,非常痛苦,於心不忍,就想辦法來幫助自己的母親。目犍連用自己的缽,盛飯的這個器具,盛了一缽飯來供養他的母親。他母親拿著這個飯往嘴裡吃,還沒有到嘴邊,飯食就變成了灰炭,被燒焦了沒辦法吃。我們看這是一缽飯,到她業力變現的過程當中就變成了火炭,這是眾業所感。所謂眾業所感,是由於她的嗔恨,由於她生前這種貪婪,凝聚成業果感應到餓鬼道,沒東西吃。嗔恨是火,就把這個飯食全燒了。目犍連尊者看到這個現象很痛苦,回去到祗樹給孤獨園精捨,問釋迦牟尼佛什麼原因造成的,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才有了我們今天這個目犍連救母的盂蘭盆法會。大家的力量,三寶的力量來拯救他的母親,讓他母親能夠超越到善道,離開苦難。

佛告訴我們,即使目犍連尊者修了如此大的功德和福報,但還是不能給他的母親,各人修各人得,因果絲毫不爽。能給的是福報,借著佛陀的力量,把他母親超升到善道,這是福報。能不能超越六道輪回呢?要他母親自己覺悟、自己修才可以的。由此我們就要明白,佛菩薩的功德是給我們指引方向,給我們在修行的路上做鋪墊的基礎。至於道路,所謂的菩提大道,誰走出來的呢?自己走出來的。

佛是一步一步修成的,我們眾生之所以是眾生,是我們自身的修為、自身的境界沒有提升上去而已。佛能不能幫我們提升呢?能。怎麼提升呢?佛教導我們的方法,佛教導我們的理論,我們能夠依教奉行,就提升了,就超越了,這是佛對我們無量的加持,佛對我們慈悲的佛光普照。如果我們是一個逆反的心理,對佛菩薩的教誨不能接受,反而有對立,那就很不容易成就。

佛法是探討我們人生的真相,是探討一切萬事萬物的真相,每一個人都應該明白的真相。我們為什麼不明白?佛告訴我們有無明,無明把我們障住了。無明是什麼呢?業障。業障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這顆妄動的心,把我們給害慘了。心一動,緊跟著就是分別,這個是好的,那個是壞的,這個是我喜歡的,那個是我討厭的。討厭的遇到了,就痛苦起來了,非常痛苦;歡喜的遇到了,卻不能長久。萬事萬物遵循成住壞空的規律,你的歡喜越大,將來的痛苦是成正比的,執著心把我們給害苦了。

那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呢?佛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如是因如是果。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我們默默地去付出,默默地去面對,默默地去做,那將來的果報會越來越好。有的人很憤恨地說,自己一生沒有做壞事,也是個好人,還做了許多好事,一生怎麼那麼不順?那麼痛苦?這種抱怨的人很多。有這個抱怨心就說明你已經被外界轉了,你做善事是有企圖有目的的,這是錯誤的!我們去做善事命運會不會變好呢?一定會變好的!會不會有障礙呢?會不會還有不順的事呢?一定也會有。為什麼會有呢?因為從今天開始我們斷惡修善了,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了,但是過去種的惡因還沒有消除,不能說現在剛做三天的善事就把過去無量劫的業障,無量劫的業緣果報都化解了,哪有那麼簡單的道理!

過去種種的惡因、惡果不要去理會,我們從今天開始想善的、做善的,幫助別人,惡業、逆緣來了報掉了,一次比一次少,一次比一次輕,久而久之把我們善的一面、善的因補足了,人生就美滿了,就幸福了。你如果還怨天尤人下去就不行,會苦難當中再加上苦難,把自己封閉起來;或者是自己的妄念錯悟了宇宙真相,感覺沒有因果,自己做善事沒得好報嘛!你看那個人做惡事了運氣還挺好的?我們的眼光太短了,我們所能看到的這個頻率太短。這個人現在在做惡事卻福報很大,我們不知道他過去做多少好事啊!就好象我們今天同聚在一起都在念佛,都在修行,每一個人的感受不一樣,每一個人的受用不一樣。為什麼呢?我們在沒有進佛堂念佛之前,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做法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的,如果平時有修行功底的,對佛教有正確認識的,那得到的就很受用;一些剛剛入佛門的,摸不清楚到底在干什麼,對佛教不了解的,這個受用就很少了。每個人的受用不一樣,這叫共業裡面有別業。別業就是我們平時積累的這個因不相同。今天我們聚在一起,他念一個小時的佛,你也念一個小時的佛,你們得到的受用決定不一樣。這個人念一個小時的佛很受用,人家過去就種這個因了,這個因很好;那個人念了佛了還生煩惱,還很痛苦,也是有因果,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就明了了,因果也就是這個道理!

這些現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明白以後如何來面對自己的人生,如何來面對我們的言語思想,這個就重要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提升。通過佛菩薩的教誨和經典為我們開示,這些故事明確地告訴我們,人的生命不止一次,循環不斷的。

“死了,死了,一死百了!”這句話是不負責任的,是不對的。如果死了就沒有事了的話,那遇到一點痛苦都去死了,這完全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人決定不會死。今天我們讀《盂蘭盆經》知道了,目犍連的母親身體沒有了,只是人身體沒有了而已,又變成另外一個身體了。根據自己的生前所做的善惡,感應將來的生活環境。

《盂蘭盆經》裡面沒有提到目犍連的母親生前做了哪些違背因果的惡業,但是我們看看《地藏經》,婆羅門女的母親毀謗三寶、不信因果,果報是地獄!佛經告訴我們悭貪是餓鬼,目犍連的母親在餓鬼道,就是吝啬加嗔恨的業果,所以沒有東西吃。即使東西到她面前了,被一把火燒焦了。這把火哪來的?無明之火。不是別人給她放的火,是自己的業力感召。就好象我們看這一盆花似的,當我們的心情很好很順的時候,看到的總是那麼美,總是那麼喜悅;當你的心很煩惱、遇到很多不順的時候,平時看到喜歡的東西忽然間失去了那種喜悅,變成了痛苦,甚至於變成了仇恨。

難道這個物質有變化了嗎?物質沒有變化,誰在變?我們自己這個反復無常的心在變。它的變化造成了我們人生的喜怒哀樂,循環不定。哪一天是個頭呢?如果不覺悟,就沒有頭沒有尾,繼續輪轉下去。樂的時候很開心、很自在,衣食豐足,真的像天人一般的生活;痛苦的時候真痛苦!因為沒有遇到佛法,沒有覺悟之前,一切的行為,一切的思想都沒有一個規范,隨著你的妄想,隨著你的業力在轉變,佛經裡面叫“隨波逐流”。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每個人忙忙碌碌,老年以後得到了什麼?得到一些妄念:哎呀,我一生多麼輝煌!我一生多麼成就!這些輝煌成就在哪裡呢?太空洞,太迷茫!

既然知道這些是虛妄的,是空洞的,我們要不要去做呢?要去做,我們要用一個超越的心去做就對了。即使在這個世間生活,我們要以佛菩薩的心量來看人生看世界,看生活的環境,這才正確。佛告訴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別人跟你有障礙,別人跟你有沖突,在自己內心深處先把這個沖突、這個障礙給化解掉,你就自在了,別人的沖突就傷害不到你了。如果別人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你就難過好幾天,這等於你接受人家的傷害了。不應該接受啊!為什麼要接受呢?自己不覺悟,自己也有煩惱,是這個道理。

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都明了了,一天一天在進步,每一天的覺悟程度不一樣。進步雖然慢,也能夠體悟到自己的境界在提升。提升了以後感覺很受用,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不要得少為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認真地去體悟。現前的這種生活環境大家都很忙,沒有時間去修行,沒有時間去念佛。有這種忙碌的生活方式,按佛經來講可以說這是大家沒有福報,像機器一樣,沒有時間把自己靜下來,高負荷地在輪回,在運作。在這種大的共業當中,你不去工作不去做事,又害怕會被社會淘汰,在這種生活環境中我們應該怎麼辦?佛告訴我們,要把心量放大,要把我們的覺性提升,這是最主要的。

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不離世間覺。在世間照樣可以覺悟,我們每天能夠不生煩惱,有煩惱了自己能夠覺悟到,這就說明你很有進步了。有時候雖然有了煩惱自己控制不了,還會發脾氣,但是現在,你感覺到發脾氣不對,這也是一個認識,說明你已經進步了,不斷地往上提升,至於提升多少是自己的事情。

問你什麼時候能成佛,這個答案不在別人那裡,也不在佛菩薩那裡,佛菩薩沒辦法來預料你什麼時候成佛。那你什麼時候能成佛?你自己想成佛的那一天,就離成佛不遠了,我們還不想成佛,佛拿我們也沒有辦法,佛也不能把我們給硬拉上去。為什麼呢?成佛是我們自己恢復本來的面目而已,我們本來面目是覺悟的、是智慧的,現在迷了被障礙住了,把這些障礙去除掉以後你就成就了,你就沒有那麼多的磨難,所以種種的形式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心,同時真正的利益法界一切眾生。就像周五去放生,培養了我們的慈悲心,同時又救了多少眾生的性命!它們獲救了。佛告訴我們,它們也有圓滿的佛心,它們也有靈魂,只不過它們的迷,比我們人重得太多了,所以感應在這個大自然裡,感應的身體,感應的生活環境和我們不一樣而已。

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得很清楚,龍王問釋迦牟尼佛,龍宮裡面有很大的動物,有大的海龜,有大的哺乳動物像鯨、海豚,但是還有蝦等很小的動物,這是什麼原因呢?佛告訴我們“心想異故,造業亦異”,每一個眾生的心想不相同,造業不相同,所以感應的身體不相同。

身體是自己造的,至於怎麼造的,自己過去的業因感應的。你投胎到哪一家,誰是你的父母,這都是注定的。怎麼注定的?你過去的業力感應的,你和這家很有緣分,很投緣,因緣和合了,就來投胎了。投胎了以後因為有先天的緣分,後天又朝思暮想天天在一起,結果就不能離開了。這個是我的父母,那個是我的兒女,沒有辦法分開。佛告訴我們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呢?他沒有到你家來之前,又是一個什麼狀態呢?到你家來了,十月懷胎出世了,你給他起個名字,他就一生執著我叫某某某,我是某某某的兒子或女兒。我們幾千年的傳統都是這個定位,但是深思一下才知道佛太偉大了!說的不僅僅是我們這一生的現狀,生活的環境、生活的方式給我們說清楚了,把我們過去怎麼一回事,將來怎麼一回事,也都說得很清楚。其實老祖宗也說過這些事情,只是我們沒有接觸到而已,民間還流傳著有投胎的這些現象,口頭流傳都在說這些事情,但是不把它當回事,忽略、淡忘。是不是真的呢?確實是真的,真是這種現象。

今天,我們雖然來自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我們所探討的這個話題,是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的,每一個人都應該觸及這個層面,這是生命的意義!你從哪裡來,現在是一個什麼狀況,將來又是一個什麼狀況,跟我們說清楚。我們這一生很短暫,非常短暫,不知不覺春夏秋冬在更替,一年一年地過去了。過去了不要緊,重要的是過去了以後你有沒有把自己提升上去?你有沒有進步?你覺悟了沒有?這個是非常要緊的!我們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的時候,再接受不到聖賢教育,這個心就會越來越小,這個心就會越變越來越糟糕,將來的生活范圍會越來越痛苦。

我們要清楚盂蘭盆法會,當年佛陀在世開這個殊勝的法會,是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講清楚。今天我們來慶祝這個日子,多數同修都是第一次參加,甚至對這個事情還不了解,所以我們有必要把這個事情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匯報,這才知道佛門裡面不是像一般人所說的很消極、沒有積極上進的思想,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菩薩六波羅蜜,告訴我們就是精進波羅蜜,不斷讓你進步。精進,就是讓你不要學雜了,不要學亂了,專精才能進步,有這個思想才能夠學到真正的東西。

我們現在出現一個很糟糕的現象,就是以前沒有學佛的時候執著世間的萬事萬物,遇到一點事情刨根問底,真的是難以放下,現在學佛了,對佛法產生了興趣了,也執著這個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個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天天執著,天天在這些事相上去分別,結果把自己寶貴的時間給浪費了,不能成就。

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只是八萬四千種方法。我們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好像八萬四千只度我們登彼岸的船一樣。八萬四千只慈船,你坐任何一只慈船,只要對你的路,對你的機,你都能夠登到彼岸。現在的眾生他迷了,堅固地執著,他不是選擇要登彼岸的這個船我應該坐哪一只,而會在這個世間看,這個船有多麼漂亮,那個船有什麼功能,他來研究。研究的結果是把壽命都給浪費光了,八萬四千個法門還沒有研究明白,船一艘一艘全開走了,自己只能在對岸後悔。這麻煩了!不如你真正認准一條船,直接坐過去,不管船是什麼顏色的,不管它多麼的豪華,能把你載到彼岸就正確了!這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用這個船度我們的煩惱,度我們的障礙,把我們度到清淨的本來面目的彼岸!結果我們產生障礙了,不學佛還沒有那麼多煩惱,只有一些世間的煩惱。家庭環境還很小,每天遇到的人還有限。學佛了,生活圈子就廣,交的人就多了,這個佛友那個佛友,今天他說這個法門,明天他又說另一個法門,你跟著轉來轉去把自己給轉迷了,轉蒙了,就出狀況了。

前幾天有一個菩薩來問我說:這個時代,這個人講這個法門,那個人又講那個法門,我們到底要學哪個法門呢?我說很簡單,佛讓我們學哪個法門,我們就學哪個法門,我們跟佛學就對了。很容易解決,所有的開示,所有的教誡,與佛相應的我們可以參考,佛說的是絕對地正確,與佛不相應的我們聽聽而已。所以歷代的祖師,歷代的這些弘法的善知識所講的,決定不敢狂言我比佛還厲害,不可以的,都是傳承佛菩薩的教法,老老實實地去修,老老實實去做就對了。

我們在這個環境當中,學習非常重要,一定要多親近經典,很重要。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信息量太大了,過去交通沒有那麼便捷,網絡、電視根本就沒有,那個時候的人,心多麼清淨,所以容易得禅定,容易得清淨心。我們現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天打開電視,一大堆的信息來了;打開網絡,一大堆的信息來了,甚至馬路上走一圈,一大堆雜亂的信息都來了。你定不下來,這個時候很容易隨波逐流,很容易就被外境轉了。怎麼辦呢?讀佛經。每天讀經,佛菩薩說的我們現在努力去做,那是對的,是我們生活、修行的標准,是起這個目的的。

讀經是每時每刻為我們在菩提道上認清坐標、認清我們修行的一個方向,很重要。佛法是來源於清淨本性,再通俗一點,來源於清淨心。我們用一個煩惱的心,用一個分別的心來研究佛法,只能夠了解一些常識,懂一些皮毛而已。怎麼才能得到呢?放下自己的成見,你就得到佛的精髓。因為佛沒有成見,佛告訴我們,他一生沒有講過一句法,誰要說佛說法了那叫謗佛。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在佛的份兒上沒有法。那為什麼又說了八萬四千個法門呢?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病,有八萬四千個煩惱,佛是為了熄滅你的貪嗔癡,熄滅你的煩惱才說的。如果我們在這個法上起了分歧,起了執著,那不是成了笑話?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明了,放下自己的成見,認真地去修行,去轉自己的煩惱,這是正確的。像我們念佛人就用一句“阿彌陀佛”來化解一切煩惱,妄念起來了,煩惱要生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這個煩惱轉變了,化解了,時間久了煩惱就沒有了,它是個方法。我們要明了,念佛不是目的,念佛只是方法。真正的目的是什麼?真正的目的是降伏我們的煩惱,最後達到融化我們的煩惱。沒有煩惱了就進步了,你就沒問題了,是這個道理。所以任何一個方法都不是目的,都是我們菩提道上的一個助緣,一定要認識清楚。

今天我們學習《盂蘭盆經》,也是一法,這個法是什麼?救母親,表孝道之法,這也是八萬四千法門其中一個法門,我們用真誠心來學習,用一顆無比的孝心來觀想,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生死輪回不知道在哪裡,有的可能成佛菩薩圓滿了;也有很多沒有遇到佛法,到了三惡道了。佛告訴我們真話,一切眾生和我們什麼關系?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無量劫以來,輪回所能夠接觸到的一切的現象、一切的物質,都和我們有非常親密的緣分,沒這個緣分,你看不到也聽不到。今天你遇到了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與我們有緣,沒有緣分你根本遇不到。在這個時候怎麼辦?灑脫,敢於面對,就正確了。用一個平常心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沒問題了。

全世界有70億人,整個宇宙有多少生命?但是你這一生當中能夠接觸到的、見到的,有多少呢?還是不成比例。你能夠見到,能和你有關系,無論是惡緣、善緣,前世都是有緣的,而且肯定一點,善緣會變成惡緣,惡緣也會變成善緣。這一生是惡緣,有可能過去的前幾世有很深的善緣,決定是。

中國有句話講,愛得越深,恨得越深,刻骨銘心。為什麼有些人看到某一個人,這一生沒什麼交往卻非常恨他?不是沒有原因的,都有原因的,決定不是偶然的。那為什麼恨呢?平白無故在馬路上遇到一個你從來不認識的人,肯定對他就很淡,不會產生太多愛意也不會產生太多的仇恨,因為沒有這個緣分。我們所有的愛,到極處就是恨。你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這裡,等哪天發現結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美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個成果時,你的嗔恨心就起來了,這個恨就種到你的潛意識裡面,所以見面就恨他。有障礙那也是正常的,過去結的這個緣坦然去面對,就沒有事情,就能過去,這種事情每一個人都要承受的。

當時佛陀為我們示現的,天天普度眾生,有那麼多的弟子跟他學習,偏偏還有提婆達多天天給他搗蛋,天天給他唱反調,這就是緣分。因為過去生中結的有善緣有法緣,同時也難免有點惡緣,所以有點障緣正常的。關鍵是你用什麼樣的心去面對,這個是比什麼都重要的。用一顆清靜心、一顆平常心,還是用一顆怨恨的心、嗔恨的心,來對待你的修法,來對待你的學習,來對待你的生活。了解了這個緣分說不定過去是善緣造成的,不一定是過去的惡緣造成今天的嗔恨,所以你想明白了原來是這個樣子,自自然然就沒有脾氣了,自然就化解了。你說你有何等的自在!為什麼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把自己搞得那麼狼狽!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相,佛陀太慈悲了!太偉大了!我們眾生很不容易能夠冷靜下來思考這些問題,來想一想生命當中不能不想的問題。但是我們恰恰忽略了,佛陀給我們點明,給我們開示出來,這個太不可思議了。

佛法在我們人間,是我們人類無比的福報。你能夠真正遇到佛法,遇到正知正見,比你擁有多大的金山金元寶都殊勝!物質的東西不屬於任何一個人,只是你心理滿足一下而已,我有多少的金錢,我有多少棟房子,心理上滿足一下而已。是你的嗎?難說,不知道是誰的,變化太快了。即使落到你名下了,你踏實了以為是你的。實際上是誰的?你沒去住,即使你去住了也不是你的。即使你到了一個最豪華的地方去住了,時間過得非常快速,是你的嗎?你得到了沒有?也沒得到,被這些妄想妄念迷惑了自己而已。

真正地明了以後,我們對一切境界,一切環境,不執著就對了。佛法告訴我們最高的指導原則,同時也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具體應該怎樣去做,不是消極的,既然都是空的,既然得不到,大家天天呆著,什麼也不去做了,那也是錯誤的,不對。目犍連還救她的母親,這是佛的弟子給我們作示現,如果想一切都是空的,餓鬼道也是空的,他母親在那受苦,他要不去救,那就錯誤了。所以我們要明了佛教都是積極的。

覺悟了以後稱為菩薩,“菩薩”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覺悟了成為菩薩,覺悟了以後干什麼?幫助那些沒有覺悟的,幫助那些在受苦的。我們還沒有成菩薩,我們在學習菩薩,一定要明了,我們要有菩提心才行,沒有菩提心不能成菩薩。沒有菩提心,你這一生很難擺脫業力的糾纏。佛講得很清楚,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的業力和佛的願力,這個力量是相等的。唯有大的願力,大的菩提心,能夠轉變你的業力,你有多大的願力就可以扭轉多大的業力。

如果我們的菩提心發不出來,修行都是表面的,都是膚淺的,不能夠深入。因為你不了解,佛說得很清楚,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是同一個體。既然同一個體,眾生有難你會不會不去幫?古德有個比喻說,像我們人的身體一樣,左手忽然間疼痛了,受傷了,右手很自然地要去幫忙,自然的。誰讓去幫助了?沒有啊。大腦自然反應,這個地方受到創傷了,很自然,因為同體,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沒有條件的,不是我們一般世間人講我去幫你談條件,佛沒有談條件。為什麼呢?左手和右手互相幫助一下,還互相談條件?沒這個道理。為什麼世人談條件?因為世人都在不覺悟的狀態下,心量都沒有打開。你真正想開了以後,沒有什麼,哪有事情,煩惱都沒有了,大家都在這個游戲當中。那麼執著,堅固地執著,拋開了以後沒有了,一切煩惱都沒有了,這是佛菩薩的心境,這是菩提心圓滿的一個展現。

我們還做不到這個圓滿,但是一定要清楚,只有這樣子我們才能像諸佛如來一樣,千百億化身。那時候你的身相化身無數,就像我們念的《贊佛偈》一樣“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都是你的身。你有永恆,你有自在,你想干什麼事情,不用動,一個化身就過去了,同時可以干很多事情,那你就沒有那麼辛苦。

有人問:“你們那麼多人念‘阿彌陀佛’,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你說阿彌陀佛每天工作有多累嘛!那麼多人念,每天要去接太辛苦啦!做阿彌陀佛真不容易啊!”實質是什麼一個道理呢?感應道交。是我們的真誠心、清淨心,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同時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他那個化身就來了。到底是化身還是真身呢?也是真身也是化身。怎麼這樣說呢?看你的心清淨到什麼程度。如果你真的到“理一心不亂”,達到煩惱、業障消除了,報身佛就在你眼前。這個報身佛有沒有來呢?沒來。那怎麼又跑你面前去了呢?也沒去。那為什麼是這個樣子?佛告訴我們:“不可思議”!這就是佛的神通、道力非常廣大!不是佛從西方極樂世界踩著蓮花來了你看到了,不是這個樣子,是你的心地清淨了,以程度來決定你見的是化身佛還是報身佛,完全是眾生的心量來感應的。

佛經告訴我們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著眾生的心來展現佛菩薩的智慧、能力。佛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本來具足的能力。那我們多麼羨慕佛菩薩的智慧,我們多麼羨慕佛菩薩的能力啊!佛告訴我們不用羨慕,你也有,每個人都有,只是佛菩薩把這些障礙、煩惱清除掉了,而我們每一天在這種有限的范圍裡面,這種狹小的生活空間裡面,放不下,執著,不能夠開脫出來而已。

有人說:“你看這世界煩惱的事情那麼多,真的是不如意的事情那麼多,惡人也挺多的!”我說:“不是這個道理啊!我看善人還蠻多的,這個世界蠻好的。”為什麼蠻好的?每個人的遇境不一樣,業力是不一樣的。極樂世界很好,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一個惡人也沒有,一點惡事也沒有,你怎麼不去呢?你為什麼還天天看著這個人很惡,那個人讓你很煩?你天天去執著這些東西的話你說能不煩嗎?你這個心能夠靜的下來嗎?能夠和淨土感應道交嗎?你的心不淨,就有那麼多惡!所以一定要把這都化解掉。佛很高明啊!告訴我們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就對了。我們不要去看別人的缺點,要去贊歎別人的優點,把自己的心量逐漸放大,自己的生活就逐漸逐漸地陽光起來了,每天都佛光普照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敦倫盡分,老實念佛”,這是我們修行的宗旨,這是很重要的。每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都有自己的責任,有自己的任務,這叫“敦倫”,人倫、本分如此,要去做。要知道這些事情是過去的因緣和合,產生了這個果報的現象,盡到自己的本分。你是不願意離開也要離開,願意離開也是要離開的,百年有幾個人能夠過得去?都會離開這個世界的。痛苦著也是走,歡樂著也是走。念佛人到西方淨土去成佛去了;痛苦的人到下面去了,煩惱的人也到下面去了,那你願意到哪裡去呢?都要離開的,無論捨得捨不得誰都避免不了。所謂“黃泉路上無老少”,誰也不敢說他明天會怎麼樣,這一生能活多大誰能預料呢?沒人能預料。那怎麼辦呢?覺悟了念“阿彌陀佛”,這是最好的榜樣啊!

我們能有機緣同聚一堂,佛法因緣生,諸緣和合。感恩誰呢?感恩彌陀大願菩薩!如果沒有彌陀大願菩薩慈悲的接引我也不會出家,所以說都是菩薩慈悲啊!一步一步地為我們把這個事情開解明白,才有我們大家同聚一起學習佛法的機會。彌陀大願菩薩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證明!告訴我們敦倫盡分,在任何一個崗位上認真修行,堅固你的願力,堅定你的信心都能成就。

當年佛陀在世的時候,同時示現成佛的還有維摩诘居士,他示現的是在家人成佛了,和佛是同一個時代。目犍連、阿難、文殊、普賢都要去聽經聞法的,這是一個最好的實例。這是告訴我們,在我們生活當中,在我們人生的崗位上,只要你有正知正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哪怕你的生活環境再惡劣,沒有關系,你能成就。

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種種不同的身份,告訴我們同樣的目的,就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一樣,你應以什麼因緣得度,佛菩薩就會現這個身來給你增加信心、增加願力。你能不能成就?這不是佛菩薩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有多少的信心,自己發多大的願力和佛菩薩感應道交,這個感應道交就決定你自身的成就。

我們在護持彌陀大願菩薩,反過來是彌陀大願菩薩為我們建立這個平台,為我們成就這麼一個學習佛法的機會!沒有彌陀大願菩薩這個因緣,大家沒有機會遇在一起,都會隨波逐流,不知道流到哪裡去了,包括我在內都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恩德太大了!我們遇到了就應該要珍惜這個緣分。這是整個人類的福報,也是增加一切眾生無比信願的一個最好的機會!被我們趕上了,被我們這個時代趕上了,我們聽到了,可見得我們有多大的福報啊!這福報太大了!

我相信咱們能夠有這個機緣聽聞彌陀大願菩薩念佛成佛,示現那麼殊勝的全身捨利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個事情不僅僅會利益我們當代的有緣眾生,而且會延續下去,會幫助更多未來一切有緣人。我們太幸運了!太有福報了!所以說每一個人都不能夠小瞧自己,每一個人都是有圓滿的福報,圓滿的智慧,你本來都具足的。多少人因為遇到了佛法從苦難中解脫了出來。我們本來苦惱的心現在祥和了、和諧了,同時會給這個社會帶來無限的祥和、無限的光明,這就是佛教幾千年來對人類、對一切眾生不可思議的貢獻!整個佛教為大家傳遞的是什麼?傳遞的是福音,福音來源於我們的信心,來源於我們的願力,來源於我們對於人生正確的認識——正知正見。所以我們聚在一起因緣非常難得。

同時學習目犍連尊者的這種示現,也是給我們一個深深的反省。我們從哪裡入手?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做起,然後“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基礎。《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在忉利天宮講的,我們民間稱為玉皇大帝,教導天人修的是十善,十善圓滿生天。光讓我們去信,這個力量很弱的,我們還要去依教奉行,真正把我們思想行為轉變過來非常地重要,所以根是相同的。

佛法裡面對於一切現象、一切事物是沒有對立的,對其它宗教也沒有對立,何況佛門裡面自己的宗派,更沒有對立,都是圓滿的,同一個生命的整體。只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環境不一樣,認識不一樣,造成我們種種的差距。

一定要清楚,痛苦是來源於自己的對立,自己的煩惱,不是來源於外在的。本身的現象它只是起到一個緣——助緣。你很順利,說明你善的緣分現前了,它是這個助緣,惡的果報也只是短暫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在受惡報的時候會覺悟,覺悟了以後會反思,這就是自己提升的一個機會,不是壞事情。

佛告訴我們,地獄是干什麼用的?消業用的。不是壞地方,好地方。有業障了到這個地方去消,把它消掉了以後你就上升,你的問題就解決了,這個地方是對治毛病的地方。如果沒有這個業因的話,決定不會感得這個果報。所以我們明了了,遇到以後不消極,認認真真地去對待,非常重要!

在我們學習當中,談論了這麼多現實的事情,和我們生活都息息相關。因為今天我們所講的是目犍連尊者救他母親,這個事情雖然講的是世間法,義理卻非常深廣。我們要清楚,尊者是為我們表法,為我們做個表率的。我們在自身修行當中要真正地落實在現實當中,所謂“上報四重恩”就是這個道理。佛法完完整整地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為我們的生活更加圓滿,不至於將來有苦報!佛法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真正地去掉災難,回歸到清淨,回歸到祥和。

今天佛的歡喜日,其中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目犍連請他母親吃飯,同時供養十方諸佛,以這個威神之力、供養三寶的力量加持他母親能夠得到飯食,能夠得到安樂,所以有了這個儀軌。我們要用一顆真誠心,用一個報生生世世父母恩的心來做這個儀式,真誠心非常重要。

選自開願法師在2010年陰歷7月15盂蘭盆法會中的開示

 

 

上一篇:張秉全居士:淨土生無生論會集輯要1
下一篇:張秉全居士:淨土生無生論會集輯要2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