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張秉全居士: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淺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淺釋

 “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是台宗基本教義之一。《摩诃止觀》卷五中說:“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世間,百法界即具三千世間。此三千在一念心”同書又設問雲:問:“一念具十法界,為作念具?為任運具?答:諸性自爾,非所作成。”這段話譯成白話就是:我們現前一念心性,具十法界。每一界又互具十法界,便成百法界,界界各具十如是,則成千如是。此千如是中又各具五陰、世間、眾生三種世間,則成三千如是。所以說:“心具十界,一念三千。”設使有人問:這一念具足十法界,是作意才具足呢?還是天然而然具足?答:本來心中自具,並非作意才有的。

此一念心具三千的理論,是智者大師解釋《法華經》中提出來的,此前,無人道及。“義蘊佛經,名出智者。”一念心具三千之理,佛經中原有此義,非智者大師自創其說。如《華嚴經》中說:“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無法不造作,心如佛亦爾,佛如眾生然,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又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說明一念具十法界,皆唯心造。十界之外,更無一法可得。

何謂十法界?即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此為四聖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羅法界,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此為六凡法界)。

如上所說界界各具十如是,,此十如是內容是什麼?十如是出於《法華經方便品》:“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簡釋如下:一、如是相。相指相狀、相貌,相在外邊,一望可知。即十界依正大小妍丑等諸相。二、如是性。性表內在,不可改移。如畜生以愚癡為性,修羅以嫉妒為性。三、如是體。主質名體,眾相的體質,各有不同。四、如是力。功能名力,眾相各有其功能力用。五、如是作。構造為作,眾相各有造作。六、如是因。習因為因,眾相生起,各有本因。七、如是緣。眾相生起,皆仗眾緣助成。八、如是果。習果為果,眾相善惡大小,皆是隨因成果。九、如是報。酬果為報,果分好丑不同,稱為報。十、如是本末究竟等。初相為本,後報為末。眾相各有事理歸趣為究竟。

上述解釋,比較抽象,以人法界為例而說明之。一、如是相。人之形相為相,妍丑不同。二、如是性。人之性分,就是人,不可改作他物。三、如是體。人以骨肉之質為體。四、如是力。人有善惡力用。換言之,人既能作善,也能作惡為力。五、如是作。人能起造善惡之事為作。六、如是因。造善是習善因,造惡是習惡因,故名因。七、如是緣。習善必須有善緣相助,習惡必須有惡緣相助。八、如是果。習善之因,則結善果。習惡之因,則結惡果,故名果。九、如是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雖俱是人,報分勝劣,故名報。十、如是本末究竟等。人相為造因之本,受報為招果之末。究竟為歸趣,即綱常五戒為人道所歸之理也。其他九界,可類推而知。

此十如是,皆是如實中道實相,故名十如是。所謂一色

一香,無非中道是也。

大抵一期報身,皆有三報。三報即三世間。一、正報五

陰世間。十法界四聖六凡,正報之五陰色身,勝劣懸殊。三惡道為有漏惡五陰,唯受苦報。三善道為有漏善五陰,受報苦樂相間。四聖之正報五陰,隨其證果,勝妙有等差。二、依報國土世間,為正報五陰所依止。十法界依報國土也是勝劣懸殊。地獄眾生唯住獄城,是銅是鐵是石是火。畜生依水陸空,阿修羅居住海底、海邊、或空中。人唯地居,天住天宮。羅漢住方便有馀土,菩薩若破無明,則居實報。唯佛居常寂光淨土。所以《仁王經》雲:“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三、假名眾生世間。攬五陰而成身,故稱眾生,約一期報身而有十界差別。攬三途五陰為受苦眾生,攬人天善五陰為受樂眾生,攬無漏五陰為二乘眾生,攬慈悲心五陰為大士眾生,攬微塵相好五陰為無上眾生,即佛也。但此僅是假名分別,離五陰實法,了不可得,故稱假名眾生世間也。

此三千諸法,理具事造,同居一念。未起念時,僅名理

具。才起心念,即名事造。介爾心起,(介爾,極短促之一念)必落於一界,即有十法界生起業因。當人若起十惡五逆之心,即是地獄業因。若起貪欲悭貪之心,即餓鬼業因。若起愛見癡想之心,即畜生業因。若起爭勝嗔斗之心,即修羅業因。若起綱常五戒之心,即人道業因。若起十善五戒之心,即天道業因。若起厭苦入滅之心,即聲聞業因。若起因緣性空之心,即緣覺業因。若起六度化人之心,即菩薩業因。若起平等法界圓融無礙之心,即是佛不思議功德業因。

此一念心,不起則已,一起即法界全體而起,非是少份,

故幽溪大師說:“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

智者大師的《十乘觀法》,教人但觀現前一念,當體即

空即假即中之心,即是不思議妙境。此乃台宗圓頓觀法,苟能從此一門深入,直階聖地無疑。

 

上一篇:菩提法師:人間佛教發微
下一篇:菩提法師:佛陀——永恆的懷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