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門禅師:慧門禅師談“放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慧門禅師談“放下”

──摘錄自《禅觀有情世界》


要“放下”就要先捨自我,不然自我愈強,就愈不容易放下。愈無執著者,自我就會漸漸減少,當自我減少了,才是真正的放下。

放不下就擔起來

放不下是因為擔得不夠,擔得太輕。如果你擔得不夠,不願意放下,只有繼續擔,擔到擔不動時,自然就會放下。譬如,今天讓你擔50公斤,你能做得到,要是讓你擔100公斤、200斤,恐怕走不了幾步,你就擔不動,自然而然就放下了。

人活在世間,到底在擔些什麼?世俗人要擔的有眷屬、父母、夫妻、子女等。為了讓家庭生活更好,求工作、房子、車子、然後再求社會地位、名譽、財勢。每個人自出世就一直在求。愈求愈多,包袱愈來愈重,煩惱跟著也愈來愈多,不知如何是好。

如來禅蓬剛成立時,一位國中的注冊組長來參加禅修,在禅修期間考上國中主任,去接受在職培訓。結束前一星期,因為部分理念與研習中心不同,內心漸感有壓力。於是,請了一個星期的“病假”來禅蓬,故意不繼續參加主任培訓,她認為當主任會束縳她的修行。她剛來的時候,我和她小參,看出她是放不下的心態,但為了一口氣,又不願屈就研習中心的要求,所以借口生病而請假,以逃避心中的壓力。開始時,我先附和她的觀點,認同她的看法;等到結束前兩天,研習中心打電話來,要她回去考試,起先她仍是拒絕,不願意回去。到了最後一天的緊要關頭,我轉變話鋒,用話點她,要她回去考試,不要為難研習中心。最後,她改變心意,回去參加考試,順利取得結業證書,現在已經在國中當上教務主任。

不久後又再來禅修,當我講到“放不下就直下承擔”時,以她的故事當例子,她才了悟地說:“當初師父要我回去參加考試,以便拿到結業證書,好當主任。我還以為師父勢利眼,還看重世俗。我好不容易經過內心的掙扎,決定不參加考試,不拿結業證書,為的就是要放下。放下世俗,好專心修行,可是師父不但不讓我放下,反而叫我繼續在世俗法中追逐,當時心中覺得很納悶,可是一時也不好言說。現在聽了師父的開示,才明白原來師父的意思是‘該承擔的時候還是要承擔’。原來師父早就穿透到我內心潛意識的放不下,所以教我放不下時趕快擔起來;然後在日常的實修中驗證佛法,在工作中自自然然地將佛法與禅修的益處闡揚出來,度更多人前來修持善法,現在我終於明白‘放不下,就直下承擔’的禅意了。”

眼、耳、鼻、舌、身的放下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代替佛陀去一個偏僻的地方說法;臨別時,弟子請教佛陀:“我出外傳播佛法,信徒中有許多女眾,眼見了,怕起心動念,犯戒律,要如何是好呢?”佛陀說:“不要看就好!”真的那麼簡單嗎?不單是肉眼不要看,還包括心眼不要看。弟子又問:“不要看就好,很難!若碰到女眾跌入水中,必須要救,該怎麼辦?”佛陀說:“不要摸就好!”佛陀所謂的“不要摸”,並不是不要用手去觸摸,而是不要用心去摸。凡夫往往是:手雖然沒去摸,心卻透過眼睛走出去摸,自己迷失了本心仍不自覺。

弟子又問佛陀:“當必須要用眼看,也要用手觸摸才能救她時,又該怎麼辦呢?”佛陀說:“保持覺知,保持警覺。”佛陀的意思是指每一剎那,都要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要知到自己在做什麼?雖然在看、在救,只要保持覺知,就不會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就不會有欲望,就不會犯戒。真正放下外緣,放下內心的罣礙,這樣才是真正的放下。

要放下,首先必須敞開心胸,全然接受動靜一如的參禅打坐修行法門。要放下,就要修無對立、無分別心。這要如何修呢?就是修“三法印”中的“諸法無我”。“諸法無我”相對的就是“諸法有我”。修行要拋掉自我,才能進入無我,進入無分別、無對立的心。放下之後,才能進入較深的禅定,定力愈深,愈能開悟,悟境愈大,愈能打開開闊的智慧,才能將本來就具足的般若智慧顯現出來。透過“禅”的修持,用參禅打坐法門,經歷自己的實踐力行,才能明心見性,這才是參禅打坐的真正目的。

如來禅蓬有一只狗,名叫“放下”

1994年禅七時,行禅到外雙溪的聖人瀑布;回程時,有一只癞皮狗跟著大眾回到禅蓬。這只狗全身長滿了膿瘡,全身毛掉光光了,露出血水的皮膚,又髒又臭,惡心極了。大家見到牠,都退避三捨,不但不給東西吃,連門也不讓進,可是卻也趕不走。每次行禅,總是跟著,甚至在隊伍的前面領路。回程,如有人走得比較慢,它就在隊伍的後面等待照顧落單的人,一直到大家都安全回到禅蓬為止。

走在路上,要過馬路時,為了保護行者的安全,它會守在路口,對著飛馳而過的車子猛吠。如果汽車或機車因而減速,它就搖搖尾巴,靜靜地站在路旁,默默看著行禅的隊伍通過。如果汽車或機車不減速,或是面露不悅神色,它就對著汽車狂吠不止;有時還會用自己的身體擋在車前,一副為了保護行者,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架勢。我看了很感動,不忍心再趕牠走,就把牠送到動物醫院住院醫治,前後醫了45天,痊愈後,才把牠接回來安住。此後,行禅時,牠一定在隊伍的最前面領眾帶路;看到“飛車”仍猛吠不已,俨然“大護法”的樣子。

有人認為這狗自不量力,難道不怕被車輾死?但在我看來,並非自不量力,而是牠心中這麼想:“若能以我的性命來照顧修行者,保護修行者,讓修行者能安心修行,我就心滿意足了!”狗兒連性命都能放下,豈不是全然的放下嗎?

每當行禅時,一旦“放下”在前頭吠叫,就有學員擔心“放下”的安全而大叫:“‘放下’過來!‘放下’過來!”,我就問他們:“是你放不下,還是‘放下’放不下?你有沒有好好照顧好你的腳步?照顧好你的心?你為何分心叫別人放下,自己卻放不下呢?”如來禅蓬的“放下”,都懂得放下生命,保護行者的性命,而我們修行的人呢?

啟動生命蛻變的機器

很多家長對小孩很嚴格,都說:“我是要你好,才叫你這樣??”但是他們往往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想象:“我認為你應該怎樣,你就要怎樣。”而從未試過站在孩子的立場去了解,孩子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才會真正有快樂、喜悅?很少有家長能做到這一點,都一直以自己的標准、自己過去走的路來要求孩子要如何如何,這樣一來,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試想,假定你的孩子跟你一樣,按照你安排的軌道繼續走,他會變得怎麼樣?從出生到現在,你喜悅的時間比煩惱的時間多的?請合掌!只有一位;從出生到現在,不靠外在因素就有喜悅的?請合掌!一個也沒有。這就表示,我們的生命,從出生以來都處在煩惱、生氣、憤怒、痛苦的狀況比較多。如果連你自己都煩惱痛苦不堪,一點喜悅、快樂都沒有,還要小孩步上你的後塵,那不是硬要把他推落和你一模一樣的生命模式嗎?想想,我們哪有資格把我們的小孩往火坑裡推?自己走過的路都無法得到生命的喜悅,硬要小孩照我們的路走,他仍然和我們一樣不會有喜悅的。假定對這個問題加以深入探討,我們就不會因為孩子不聽使喚而生氣。做父母的,應該發掘孩子的興趣,專長,幫助他把潛在能力開發出來。

 

上一篇:張秉全居士:法華經品題略解—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下一篇:張秉全居士:法華經品題略解—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