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學與生活和工作的關系
今天是我第二次來到重慶講學啊,我是一個出家人,出家人還是人,照樣跟大家一樣,食人間煙火。今天有緣來到重慶,共同商討《禅學與生活和工作的關系》這個課題,大概需要兩個小時。
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呢,首先要講到什麼叫禅學?禅學事實上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昨天我跟重慶的有些學者在一起商討的時候,就說今天來聽課的人哪,主要是商界的和社會各界的學者,因為這個關系呢,我們就必須講一下禅學跟我們生活究竟有什麼關系,那麼怎麼又牽涉到這個佛教上面來呢?因為今天來的是,恐怕是五大宗教的人都有:有學道的,有學佛的,有伊斯蘭教,天主教的,還有基督教的。事實上這個佛教本身就是智慧和覺悟的教育,它是梵語,不是我們中國的語言,把它翻譯成中國話,就是智慧和覺悟的代言詞。那麼智慧和覺悟,它本身就不牽涉我們哪一個信仰,也不產生什麼沖突。
今天要跟大家講呢,主要是講禅修、禅學。禅是什麼東西?我們在座的有學佛的人,也有學道的人。就說參禅哪,禅是建立在佛學基礎上的一種學修方法。事實上,佛教,它是一種理智、情感和能力都能夠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也就是覺悟圓滿的人,才能稱為佛。佛法,它主要是成就智慧,覺悟圓滿的方法,那過去好多人一談到佛,天上飛的那種,手一指就可以點石成金,手一揮就可以呼風喚雨,不是那一種。事實上佛法是教人要自尊自信,把自己從生死痛苦中解脫出來,以開顯我們本具的佛性,使人人成佛,完善理智、情感、能力之最圓滿人格的一種修行方法。
今天我們先講一下禅的概念啊,事實上禅就是指心,參禅就是修心。佛法“一切唯心造”,關鍵還是要把我們這個心,它的境界打開。禅是個什麼呢?禅是一種心態,像我們佛教、道教都有修禅的這種修行的方法。我先講一下我自己修禅的過程。我是66年學道術,到78年皈依佛門,就學了12年道術,皈依佛門過後呢,又去讀書,證道後出家的。所以在今天講到這個《禅修與生活和工作的關系》的問題上,就牽涉到我們生活工作要牽涉的氣數問題。
禅是證悟到本性的一種狀態。用禅修的方法,也就是修心的方法,來闡釋我們自心,展現出清靜的覺悟心態。如果要把我們的心要清淨起來,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的身心,我們大家可以想一想啊,我們身心當中所展現出來的煩惱和痛苦,無時不在,我們每天忙於工作、生活、身家利事,外勞其形,內傷其心,無時不在煩惱當中。自從我們懂事那一天起,我們就受到了社會、環境、生活的干擾,對我們這顆心的干擾,就產生了心識的感覺。由於我們的心要去受、想、行、識,對一切事件都感興趣,要想這個心真正的清淨,那麼佛教有一種說法,首先就要生起出離心,發菩提心,才能夠得到清淨的見解。說起這個出離心,誰願意生起啊,我們大家活得好好的。那我有些弟子,他們家庭條件都好,工作環境都好,甚至還有不少的都是億萬富翁,他們生活得這麼好,他們出離什麼?還美得不行。出離不是要去出離這種生活環境和我們現實當中的具體內容,而是要去出離這種煩惱的狀況。我們要懂得我們的煩惱從哪裡來的,從哪裡去消除,煩惱從心上所生,那麼就要從心上去消除。
我們佛教當中所闡釋的“八苦”,人生的八苦,我們在座的哪怕你有萬貫家財,名貫環宇,你擺不脫,首先是生老病死這四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你擺不掉啊,誰擺得掉啊?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嗔恚苦、五蘊熾盛苦,這個四苦也是誰都擺不脫的。我們要擺脫這八苦,我們首先要了解這八苦的起因在哪裡?今天我既然要講到這個問題,那麼就要告訴大家怎樣來擺脫這八苦的方法,就是因為人生有這些,生老病死、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嗔恚苦、五蘊熾盛苦。哪怕就是帝王,你縱有天下,你也改變不了,你也擺不脫。所以說呢,釋迦牟尼,他就發現自己沉浸在痛苦當中去尋找真理,才去出家修道。我是皇帝我都解決不了這些,生老病死,我照樣是受什麼呢,很多問題達不到要求,不能圓滿,想要的得不到,至少是不能滿足,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嗔恚苦,互相的怨嗔,愛恨,還有五蘊熾盛苦。所謂“五蘊”,色、受、想、行、識這五蘊,這是誰都擺不掉的,他就尋找真理。
事實上呢,要把心靜起來,首先就要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後才能擺好我們自己的位置。你都不明白,你連什麼都不明白,你怎麼去修啊?那就是盲修瞎練。昨天我跟有些學者在一起研究,我提一個問題,我說:“你們說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破除迷信的人是誰呀?”歷史上,世界上最早的是誰呀?第一個提出的,你們有沒有知道的啊?第一個提出破除迷信的人是誰?(答: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是他呀?因為釋迦牟尼佛他看到世間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假象,他去悟道才明白了,他通過了修行,他就明白了世間的真相,原來這整個世間的一切真相,都是緣起性空的一種規律,而緣起性空又建立在因果這個基礎上。所以我們想問題,我們做事,無論是誰,你離開了“因果”這兩個字,你什麼事情,你都說不全的,你無話可說。你沒得因,哪去找果呢?那麼我們要把我們這顆心要靜下來。
禅是一種心態,就是要提到把我們這個身心,達到清淨的狀態,明其自心,照見本性這種狀態,你才能夠發現你的真實。我們要擺脫我們的煩惱障礙,離開這顆假心不受它的牽制,那麼我們就要生起出離心,我們知道這是苦啊,我們就不要去產生苦因。事實上佛教要達到覺悟圓滿的境界,要從煩惱痛苦當中走出來,我們才能把工作搞好。如果你從煩惱痛苦中走不出來,我們的智慧就開發不出來。我們要生起出離心、菩提心,才能得到清淨見。我們上面的圖啊,就是佛教的十法界。今天就不講這個了,講這個不要說兩個小時,兩天都講不完。今天就是點到為止,就講菩提心,我都要講一個禮拜,還不要說是講這個出離心,清淨見,特別是最難講的清淨見。那麼今天就是點到為止,大家的時間也很寶貴,有這個機會那就是緣分,有這個緣分那就要珍惜,我們就不繞圈子,直截了當地講。我們如果沒有生起出離心,沒有發菩提心,不要說是居士,就是出家人,你的修行都是假的,都是在裝模作樣,做給別人看,這是我修行四十多年總結起來的經驗。沒有生起出離心的人,就不可能發菩提心,沒有發菩提心的人,你的修行是建立在沙灘上的,不牢固。出離心是我們學修佛法的關鍵。如果我們學佛的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沒有生起出離心,那麼我們任何的習修,都只能是一種善行,吸取一點人天的福報,你不可能究竟,得不到正果,就得點人天福報。你種了好因,得點好果,種點善因,得點善果,你不能夠得到正果,你不能夠跳出煩惱痛苦的圈子,你跳不出去。我們仍然沉浸在六道輪回當中,這十法界當中就有六道輪回。參禅、學佛、靜養,並不是一種消極,而是積極進取的一種精神。只有我們把身心理順了,我們的勇氣才能提起來。我經常跟我的同修說:“如果我們人在這一生工作當中,不管你發展得很成功,如果你沒健康長壽,那你是不可能太平的。”健康、長壽、平安才是福。健康、長壽、平安,那麼首先要建立在哪裡?還是在我們的心性上。那麼禅主要是一個心性,主要是一個心態,是心在體驗它的痛苦。我們肉的本身,這個肉能不能夠體驗痛苦啊?不能,他是種物質啊,他曉得什麼痛苦啊?他不知道,要我們這個意識,我們這個心性和意識才能夠了解他,才能夠體會它。
禅是一種思想,釋迦牟尼佛,他在修行的時候,在悟道的時候,他就在想這個問題。禅宗的緣起,他本身就是一種佛教的精華,比如說緣生性空這個問題,宋朝的釋普濟《五燈會元》,他曾經這樣說:“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禅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心態,那麼我在這裡跟大家講話,我這麼舉一個手,拳頭舉起來,大家知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啊?能領會嗎?就是把這右手舉起來,你們能不能領會啊?佛教的禅宗,在領會這個問題的時候,它主要是以默契,互相溝通,來達到追本達源的目的。禅宗,它是不立文字的正法眼藏,它是一種涅槃妙心、實相無相的微妙法門。我們在參禅的時候,按照平常的學禅宗的,什麼質問哪,直指人心哪,去問哪,“我是誰啊?”去追話頭哪,這樣去問,有些人坐著坐著追著追著就打瞌睡了。在很多時候,我在才學法的時候,才學道的時候,一坐到起,參禅打坐,眼睛一閉,前三十年的,後三十年的都想起,就打瞌睡。要麼就妄想,甚至妄想非非,要麼就打瞌睡,要麼就精神不好,所以禅修在修證的時候,你首先要明白它的緣起性空的道理,它是一種什麼哪?它是一種微妙的法門,它靠自己去領悟,要追根到底的去領悟才行。在我們現在佛教來說,要達到這個心靜下來,有很多方法來完成這個事情。
現在我說這個禅,你們沒有參禅的人,聽到淡而無味,你那個跟我的生活,跟我今天做生意,跟我的企業,是很遙遠的。我先跟大家放個話題在這裡,鬧熱的在後頭。你先都不把這個問題講清楚,後頭的事情你就聽不懂了。禅,通過參禅,他能夠明悟自身,能夠使自己的身心清淨,能夠開發自己的智慧,能夠使自己的心態平和,能夠正確對待我們面臨的所有事情。你心都不平,你能做什麼?一點事情就煩躁,一點事情就暴躁,一點事情就著急,這樣子能處理好什麼事情?禅定工夫深的,那麼什麼事情,他都能夠沉得住氣。沉得住氣的人,你才能成氣。你看過去有成就的人,凡是遇到困難,遇到障礙他能沉得住氣,還有人呢,我沒有參禅嘛,我生來,我就沉得住氣。這個東西呢,也不盡然,有的人心情本身就暴躁,有的人心情本身就能沉得住氣,這是與他的根基是有很大的區別。佛教呢,要講根基,什麼叫根基呢?就是我們累生累劫,積養起來的慧命。如果我沒得這一點,累生累劫積養的福德慧命,你沉得住啥子氣啊?你聽到什麼,一聽,聽得起你就跳起來,一點小事都會蹦起來。你看城府深的人,能沉得住氣的人,一般都是福報比較大的人。你看有成功的人,大的企業家,那些領導,他們工作方法是有條理性,就沉得住氣,當然有福報。沒有福報的人,他是輕浮的,一天到晚都在跳,累死了都找不到一分錢,你們去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啊?所以要沉得住氣,他關鍵在心性要清淨起來,我們還要把它在清淨的基礎上更清淨,那就要修證,修證我們的心性,要參究我們的這顆心,要怎樣才能平靜?所以說生活當中參禅是很重要的,在參禅的時候,就要想到很多問題呀。
我剛才說到這個福報問題,我們現在來到這個地方,聽我講課,作這個報告,我們的緣分是非常特殊的,哪怕就是這麼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這世界上有幾十億人,為啥能夠我們在一起呢?那就講緣分,按照我們佛教來講,這種緣分要講十二因緣,前世、今生和將來,那你沒得這個不得行。所有的事情,都是諸法因緣生的,緣去法還滅,過去的因,現在的果,現在的因,將來的果。我們過去的因,一個是無明,二個是行。無明、行,就產生了惑業。後面的現在五支果,行識名,一切都是叫苦,惑業苦,過去二支,現在的五果,現在的三支因,未來的二果,把它加起來,就叫十二因緣。我們在參究這個因果規律的時候,比如說,我們在參禅打坐的時候,去想,去靜想,在冥想的時候,煩惱生起來的時候,我們要懂得一切煩惱的產生,都是有因果,都是有來因的,那麼我們知道這是因果關系了,我們就可以去正確對待了。我們如果不知道因果關系,我們在參禅的時候,煩惱的時候,我們老是怨天怨地,要不是怨父母,要不是怨環境,要不是怨別人。所以知道因果關系的人,知道十二因緣的人,他在參禅當中,就能夠正確對待現在所出現的一切問題。如果不知道這些因果的關系,在參禅的時候,靜想的時候,冥想的時候,出現的一些景象,就跟著境走了,被境所轉,這樣轉來轉去,煩惱就越來越多。有的就說,“我不參禅我還好一點,我一參禅,咋個煩惱越來越多?”這個很簡單嘛,不參禅你眼前是黑的,你看到啥子障礙呢?看不到灰塵。比如像一間屋子是黑的,看不到灰塵,天晴的時候,你把瓦揭掉兩甓,那太陽光射下來,你看那很多灰塵,是不是這個道理呀?你們說是不是啊?(答:是。)對了。那麼我們用一種方法,對我們自己的心性進行修證的時候,就好像是陽光照見了我們的心內的一些障礙。所以在參禅的時候,看到障礙,看到這些現象,是很正常的,這並不是參禅的時候,才有障礙,沒參禅就沒得。你沒參禅,你沒看到嘛,一參禅就看到了。禅是一種修養,在參禅的時候呢,道家、佛家和其它修心,都有這個參禅、打坐的這種方法。那麼佛教的參禅,它又不同了。還有淨土宗的參禅,有禅宗的,有一般的禅宗的參禅,還有密宗的參禅叫金剛禅定。
那麼佛教的修養,它有一個特點就是:佛教它佩帶了一把寶劍,那就是智慧,所以佛教稱之為智慧的寶劍。佛教的方法,智慧的寶劍,可以斬斷我們的無明,可以斬斷我們的煩惱和斬斷我們的痛苦。佛教思想,只認得一個敵人,那就是無明,無明就是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就是聖人,戰勝不了自己的,那就是凡人。凡和聖,他主要是能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戰勝自己,這就是凡和聖的區別。你看那個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他的區別在哪裡呢?人們往往都是只注重自己。
過去有個公案,寒山問拾得的公案,大家好多都見到過,見到過就並不一定能夠參照自己去面對,比如寒山問:“世間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就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你們有這個耐心嗎?沒得。多少人是你罵一句,我必還一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懂得這一點,這個我們禅宗的思想,參禅的思想,你毀謗我,你欺騙我,你侮辱了我,笑我,輕視我,賤我,惡毒的攻擊我,或者是騙我,哪麼辦?就說明他還沒得智慧。如果他是個有智慧的人,他是個明智的人,他就不會做出這些事情來。既然他都沒得智慧,你就不要跟他一般見識,你跟他一般見識,你就跟他一樣,所以我們就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佛教把忍辱當成一種智慧,忍辱是種智慧哦,忍辱是有福報的。你們現在在座的好多都是企業家,你們想想在工作當中,有好多事情是需要忍讓的,忍讓過後,在忍讓過程當中,你們就醞釀出一些方法來對付了,你們就可以產生很多辦法,所以說有佛法就有辦法呢。如果人家一罵你,你還在罵他,你連思維的境界都還沒得,兩個就抵消了,本來你都有點功德,一下都抵消了。還有一種呢,還有一種辦法是啥子?有的人就說,人家罵你的時候,嗔恨你的時候,你最好的辦法就是笑。笑,對人家來說,就無法對付你,還能讓你有啥子,有空間去想問題,所以笑啊,能夠解決很多,柔克鋼嘛,我們不要去管他的,任何事情都有個因果報應,你管那麼多去做啥子?你不要把自己,他一句,你一句,兩個扯平。在我們世間有兩種方法,能夠對治我們自己的煩惱、痛苦,一種就是世間法,一種就是出世間法,世間人一般都是爭強好勝,追名逐利,只論他非,心隨境轉,身不由已,跟著感覺走,跟著現象走。那麼有智慧的人呢,就是謙和忍讓、得失不擾、常思己過、如如不動、隨緣自在,世間法就是煩惱,出世間法就是菩提、智慧,我們如果能面對這些,那麼我們這顆心就會清淨。如果心都不清淨,還辦得好什麼呢?你好像大海的水一樣,你心越動,就好像是風越動,海浪就越大,要風平才浪盡。連李世民都有這樣一個名言,他好像是船,民眾好像是水,它船要壓平水是不可能的,水要推翻船是可能的。那麼要水不起波浪,首先就要風平,要平靜下來。處事、治國、治家、治企業都是這樣。我們少刮點風,波浪就少一些,我們的船就要穩一些。那風為啥子,要怎麼去少刮,將來我要講到這些問題上來啊。禅是一種文化,通過禅修,我們懂得了我們人生,來到這個世間上,有很多事情是自己不能辦到的,是需要社會,需要他人來共同維持你這個生命,和維持你這個工作。所以修行的人,一個有智慧的人,首先要懂得報恩,佛教把上報四恩,下濟三途苦,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作為種善因的基礎。特別是我們現在所提出的慈悲喜捨、五戒十善、四攝六度,這一系列,前面都是種善因。佛教這四句話,好多學佛的人就知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惡莫作,只能說是你沒做壞事,你斷了惡因,沒得壞因,果報;眾善奉行,就是你積了些福報,種了些善因,具足了些資糧,但是這個並不能斷煩惱,並不能減痛苦。佛教要斷煩惱,解脫痛苦,最關鍵的一句話,還是第三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基礎,要自淨其意才是根本。所以佛教文化,最關鍵的話,就是要自己淨自己的意,自己革自己的命,自己戰勝自己的無明和煩惱痛苦,靠別人不行,在三藏十二經典上,根本就找不到一個神仙皇帝來保佑我們,沒有的,這個我們要弄清楚,不然的話,我們就要把佛教引入一個迷信的框架上來。
佛教是一種文化,它既包含了哲學、文學、音樂、藝術、雕刻、印刷、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包括這一切在內,所以我們佛教講“五明”呢。因明,就是要懂得一切邏輯,邏輯學啊這些;工巧明要懂科學啊;醫方明,要懂醫學啊;聲明,要懂語言文學,要懂得我們自己的語言,還要懂得國外的語言,各民族的語言,就我們在重慶市各個地方的語言都不一樣,那些郊區都不一樣,縣區也不一樣。像我們像在四川省來說,我們經過統計,就有將近一千種語言,它的差別很大呀,你光去說四川話,你四川話是什麼話?四川有廣東人的嘛,那重慶話也不全,那重慶話是什麼話?那只能是重慶最主要的,最主體的語言,那麼要懂得語言文學,才能溝通。
學佛的人,並不是念幾句阿彌陀佛,眼睛閉到念阿彌陀佛,那就往生了?那就斷煩惱?如果我們不懂得知因識果,不去修證自己的心量,不去掃除自己的障礙,你往什麼生?有業障,業障重重,念一輩子還等於零。我認識一個居士念了六十年了阿彌陀佛,最後念得是越念越亂,念佛三天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天邊,你念得到嗎?那只能說是一種修心的方法,通過念佛號,使亂心不得不佛,事實上,還要能把心靜下來,修證自己。所以我們這裡很多弟子,碰到學醫的,我就跟他講醫學方面的事情,聽到講科學的,我就跟他講科學方面的問題。我去年4月份在河南雲台山授菩薩戒的時候,清華大學的物理系的教授,就跟我兩個談科學,我就提出了幾個問題,他就回答不出來,最後我把它解釋了。我寫了一篇文章,你們可以在網上看。不是我們要發個名片給你們,上面有個網站,他專門談到這個問題,把它談清楚了的,他也認可了,就專門談到這個六道輪回這個問題,六道輪回呀,事實上是我們大家都最關心的一件事情,也是最難講清楚的一件問題,就是六道輪回。他們都不相信,只相信我們現在,我們現在過得好好的,人死如燈滅,死了啥都不曉得,不相信今後,不相信這個,所以我這篇文章是把它講清楚了的。所以今天講的這個禅學這個問題呢,只能是點到為止。
如果要具體去了解呢,你們就把我的網站打開,上面有很多闡釋這方面的事情,禅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事實上,我們凡是有心,有思想的人,那麼有生命有思想的人,都與禅學有關。如果沒得思想,沒得生命了,那禅就不跟我們產生關系。首先是我們身體的健康,需要禅修。如果我們身體通過禅修,能夠自己調整的話,我們這一生基本上是會抵制疾病的侵害。我經常跟他們說,我今年64歲了,還沒得過大病,好多年輕人,在精神上還抵不過我。我昨天跟我的弟子開玩笑,我說:“我今年是六十歲的年齡,是十六歲的心態。”你們相信嗎?相不相信啊?(答:相信。)按原則上講啊,我們這個出家人哪,不嬉戲,不唱歌,不跳舞,但是我們要早晚課誦,要唱贊子。你們重慶市提倡要唱紅歌,“那你們和尚唱不唱得來?”我說:“我還是唱得來。”我不但唱得來,好多人跟我試了一下,你們不相信,哪個跟我來挑戰一下,我可以一口氣五個鐘頭唱下去,不停,而且是越唱越精神,你們辦得到嗎?聲音越唱越大,還越來越不跑調。這是什麼?那就是精神,要通過習修。我就是因為要修三個寺院,勞心費力,臉上就布滿了皺紋。如果我不修三個寺院,那我跟二十歲差不多,真的他們以前見過我的人,知道這些情況。所以說,我們的生命本來就是無量的,無限的,就是因為我們的煩惱、障礙和我們的痛苦,天天由於這些事情,對我們進行慢性自殺。所以我們好多事情,可以不去想那麼多,你辦不到哇。所以好多事情是不該想的,想了一大堆,該想的不去想,成天的就去煩惱。我們能不能把握哪些是該想,哪些是不該想,你辦不到。因為啥子啊?你要受環境的影響,要受社會的影響,家庭的影響,工作的影響,你不可能不工作,不吃飯哪。要不受到這些影響,那我們就要用參禅的這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第一個問題,是身體健康,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們說對不對呀?(答:對。)好多,我有好多弟子都知道,通過這個幾十年哪,在我名下確實有好多癌症病人,通過修練、習修,好了。那北京都有不少抗癌的名星,他就是通過自己的調理,就解決好了。我在同濟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北濟寺干修所,跟他們做報告的時候,講到這個問題,我們的煩惱是從哪裡來的?我們就從哪裡去把它克服。我們的疾病從哪裡來的,就從哪裡去解決它。治病哪,要治本。解決問題要解決這個根本問題。
我今天還在我們這個會上說,94年的12月8號在同濟大學這次報告會,是7300多人,今天才十分之一的人。那個時候跟他們講《怎樣做一個健康的人》,首先是要把握住我們這顆心,心呢,管什麼?把心管住了,就把神管住,神管住了,氣管住了,氣管住了,精管住了,精氣神都通了,你說我們這個身體還好不好?(答:好。)你心都沒管住,神咋管住,你神管不住,氣也管不住,血也管不住。你氣血不調,你奇經八脈不通,成天被煩惱障礙所蒙蔽。但是煩惱障礙,我們是不是不去面對呢?你要工作,要吃飯,工作當中有很多事情要去處理。聖人跟凡人的區別,就是能夠正確對待和處理我們面前的事情,凡人就不知道了。凡人他就是跟著感覺走,跟著現象走,隨緣自在,但是他不能隨緣自在,能隨緣自在還好哇,跟著感覺走,就是讓現象、煩惱牽著我們的鼻子走,不能自主。聖人和凡人的區別就是一個是能夠把握自心,不受環境現象的干擾,凡夫就把握不住自心,它又受外界干擾,能夠轉自己,能夠用智慧把它轉過來,煩惱為菩提,轉煩惱為菩提才是屬於智慧,就是一個轉換問題。實際上修心這個問題,參禅這個問題,要解決第一問題,就是我們身體的健康需要禅修。
如果我們用貪嗔癡慢疑,對待人生境遇,則神亂、氣散、精耗、傷身敗神。你們可以慢慢的去細想這個問題,比如說遇到啥子問題,著急有什麼用?一急,既傷神,也傷身,你冷靜下來去面對,既不傷神,也不傷身,而問題也解決了,這是個修養問題。通過禅修,可以固精、養氣、化神。氣隨心行、心隨氣轉、陰陽平衡、氣血通達、生精養神、精氣神的聚合、身心就融通了,就可以健康長壽。實際上精氣神,他是個物質啊。我們血能不能動?心髒為啥子能跳呢?血本身是沒得力量,它靠什麼在動?靠一種氣去推,氣靠什麼?靠神,神運其氣,氣推其血,那麼我們神清就氣爽了,我們血液循環就正常了,所以處理神和氣這個關系,是最重要的,人生最寶貴的並不是物質,而是精神,這句話,有些聽到有點不大舒服。我們可以三天不吃飯,你們可不可以三天不呼吸啊?誰辦得到?辦不到吧?那這一呼一吸之間這要不要錢啊?一呼一吸之間是不要錢的。不要錢的,是不是就不珍貴?那最珍貴。我們人活就這一口氣,能夠把握住它,能夠正常的把握住它,那麼我們身體就會好,就會健康。那要怎樣來把握呢?那就要對我們的心性進行修證,就要用參禅來達到調整心性的這個目的。
我們今天聽了這場課,我們能夠把握自己的心性,能夠正確處理很多問題,能夠知因識果,你們的千萬富翁,會變成億萬富翁,你們的病體可以自己把它調整好,你們能夠正確對待一切事情,你們說這個還比啥子重要?精神是最重要的,精神可以改變一切,所以說參禅是很重要的。
修禅修心,第一是身體健康。我們身體不健康了,你們還能修啥子,你們還能做啥子。所以第一要健康才能長壽,健康長壽,我們才能干好更多的事情。我在北京開會的時候,陳光標,在大會上說,“海空法師啊,今天能夠見到你來開會呀,我太高興了。”我說:“啥子啊。”“嗯,有你們這些高僧大德保佑我,我好找更多的錢,積更多的善。”我說:“好啊。”陳光標不是中國的首善嗎?大家都知道,北京陳光標,他還是我們傑出華商協會的副會長,我們倆個都是副會長,經常在一起討論,“我這個不是我來保佑你,是你本身累生累劫積來的福報,你有這個福報,而且根據你現在發的心,你具備了你的功德。”你有福德的人,有功德的人,善緣他就會來幫助你,沒得福德,沒得功德的人,干啥啥不行,干啥啥障礙,所以積福積德也是我們參禅當中一個重要范疇,這一點要慎重。
我有一個徒弟叫薛永新,那薛永新是恩威集團老總,他原來是個干啥的?原來就是個拉泥巴的,找草草藥,他通過修道、學佛,懂得了一些如何養生,如何積善積德,他現在是每年是幾個億的收入,他一家人都跟我皈依了。現在呢,就說我們很多企業家,懂得了如何做企業,更要懂得如何把這個企業永遠搞下去。珍惜這個因緣,珍惜這個福報,那還是要從修心,修身,積善、積德開始,這樣才能永遠富下去。不然的話,你富不下去。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會,我提出了這個富不過三代,那林老頭,林總,尼泊爾的林總,他還是外事華商,他不服氣還跟我兩個爭起來了,他在大會上唱起歌來了,愛拼就會贏。第二次去開會,他就跟我認錯了,忏悔了,“當時我太激動了。”是,如果我們就吃老本,你最多三代。如果我們不吃老本,在我們現有的福報的基礎上,能夠知因識果,繼續找下去,你就越搞越大,三代,你五代、八代都行,是吧?你好多都不注意這個問題,有點錢就不知天高地厚,又是奢侈,又是浪費,又什麼都干,要不了好久就完了。那還是個心性問題。所以我們談到這個身心健康,首先就要身體健康。
我們不要有貪心來對待人生,我們要把我們的平等心,把心平起來對待一切事物,我們的富貴就會長久哪,就不是三代了。如果你的精神能夠傳播下去,三十代也難說,你還可以繼續呀,事在人為哪。所以佛教的思想,不是有個神仙來保佑我們,老佛爺他也是,他並不是在保佑我們,實際上,他老佛爺講的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那些道理,讓我們去修行,因為他要保佑我們,就沒有必須去講經49年。老佛爺這麼大的本事,十方三界了如指掌,那麼大的本事,他吹一口氣,大家就成仙了,手一招,就到西方去了,還念啥子佛呢?你哪個不順,腦殼上拍一下,你都變成金了,你那就對了。我們佛教從來都不去宣揚這些,要靠自己去修養,要靠自己去證,自己去悟,自己去修行才行。我們的身體,我們有這個身體,還是要靠自己去保養,自己去修養,自己去調整才會健康,明白了這個道理了嗎?(答:明白了。)還不鼓掌。
智慧的開發需要禅修。智慧是我們本具的無漏的正知正見,知識是我們用來,用我們本能的這種意識狀態所知道的東西。這兩個東西都是要兼並起來的,智慧的開發需要參禅,知識需要我們去培養,我在95年的時候,在川大歷史系幾個老教授,我提出來智慧跟知識是兩個概念的時候,爭了一個小時,他們最後認輸了,最後慢慢的通過什麼陳兵啊,他們寫的文章,都在提這個問題啊。智慧跟知識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知識是我們後天所學來的,所知,所識這種狀態。智慧是我們本具的,我們人本身就具備的這種光明覺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無量的智慧,佛教還要做得更多一些。所以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的所有過程,它要所達到的目的,就是兩句話,要我們開發智慧、覺悟人生。我們的智慧是本具的,每個人都是充滿的,關鍵是要去開發呀。如果我們不去開發,我們就被我們的煩惱、障礙、痛苦、所有的業力,把它蒙蔽在裡面,好像是黃金一樣裹在山裡頭,你要去把它開發出來才有噻。所以佛教說啊,眾生具有佛性。佛性就是覺悟和圓滿的自性,我們要去開發它。開發智慧就是要用佛的精神、佛的思想和佛給我們指出來的方法,用來進行學修,用來掃除我們的障礙,讓我們的光明覺性展現出來,這樣呢,我們就得到智慧和覺悟的圓滿境界。
要開發我們的智慧,首先就要建立一個基礎。什麼基礎?那就是在知因識果的基礎上,讓我們的真正智慧展現出來,我們才能覺悟。我們還被現象蒙蔽了,我們怎麼覺悟啊?我們看到的是真相,有些是現象,我們看到的都是現象,所以正如《心經》上所說的,大家有些讀書的人,學佛的人曉得《心經》講了這麼幾句話,“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什麼叫觀世音哪?所以社會上說的好多,觀世音菩薩,拿著蚊刷在雲裡面飄著,蚊刷一掃,拂塵一掃,那一片就怎麼樣,風調雨順了,那不是那種。觀世音菩薩是能觀察世間一切眾生聲音的一種大士、智者。觀世音菩薩有千千萬萬的,我們在座的也有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你們如果你們的智慧開啟了,你們覺悟了,你們證得了同樣的功德,你們也就是觀世音。這觀世音,那是一個符號的嘛,他沒得具體的東西。你看那廟子裡塑的觀世音菩薩,有男的,也有女的。那千手千眼,他第一個像是慈眉善目,他頭上現的都是威猛相,哪裡有個標准的像啊?心裡面生起是個啥子樣子,就是啥子樣子,他沒得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實際上是一種形容和比較,他用他的智慧照見五蘊皆空,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在行深中他最大的力量、智慧來照見世間一切真相的時候,五蘊皆空,什麼叫“五蘊”?色、受、想、行、識。我們要講這個東西,智慧開發,不講這個不行哪。
色,就是一切物質世界,對物質世界的想象,感受、想象、行為、識別,就產生了這個色的真實,我們如果不去對它進行感受、想象、行為、識別,他跟我們就沒得關系,沒得關系並不是不存在啊。所以最後呢,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要受想行識,才亦復如是。你不受想行識,那就不亦復如是了,就是這個道理。那麼我們的煩惱、痛苦,你自己不去種,你自己不去生,那就沒得,很多煩惱、痛苦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東西,還是我們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所以,要開發智慧、覺悟人生,就是要我們用一種正確的方法,來把我們自己的智慧開發出來,來明白我們這一生的真相。佛教是要叫我們通過這些方法,這些手段來讓我們明白他的真相,讓我們過一種隨順真理的生活,這就是佛教思想。
通過參禅以後,禅修能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有質量,通過禅修建立佛法的人生觀,找准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那麼要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有質量,我們就要培福,就要積累定道資糧。像我們好多學佛的人,學了一輩子,他越學他的煩惱越多,越學障礙越多。有的不學佛還好點,一學咋個還學得霉沖沖的呢?啥原因呢?換句話就是說,你雖然在學佛,但是你累生累劫,你沒得資糧的嘛,你沒得福報。如果沒得福報,你是不能定道的,那麼我們沒得福報的人,今天有啥子,哪個還有,你們就可以說,你們沒有條件在這裡來聽講課啊,聽講經。那就是說,我們在座的有這個緣,而且具足了這個資糧,有這個福報。你們有這個福報,那就要惜福。你聽得一句算一句,你懂得一句算一句,你運用得一句算一句,你得到一分得到一分實益。如果你把它當成耳邊風,這裡進去,那裡出來,聽了跟沒聽是兩回事情,那就白來了,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個緣分。我們變個人,都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能懂得佛法是更難。一萬個動物當中還沒得一個人,一萬個人當中,還沒得一個真正懂佛法的,一萬個學佛法的,沒得一個成就的。我是希望大家都成就,都在這一生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成為聖人,那麼你們才活得有質量。你都是個糊塗蟲,你還活得有啥子質量呢?糊裡糊塗的。活得有質量,就是我們的生活要有秩序,工作要有秩序,我們的心理狀態也要有秩序,這才有質量噻。你知道得多,天上地下你都知道,講到《三國》,《三國》知道,《西游記》,《西游記》知道,但對你自己不知道,有啥用呢?我在82年的時候,西藏佛學院的院長,他才開始,才跟他安工作的時候,我在文殊院碰到他,喊我講了兩個小時滔滔不絕的,他說他能把藏文翻譯成中文,中文翻譯成英文,我說:“你還行呢。”他說見了好多高僧大德,見了好多法師,見了好多經典。我說,“那你得到好多啊?”他說,“我就是還沒得到。”我就跟他說,“我呢,也沒見那麼多法師,也不能把藏文翻譯成中文,我更不能把中文翻譯成英文。但是我知道你前五十年,你知不知道我前幾十年啊?我們兩個見第一面。”他馬上眼睛就綠了,那到請道來,我說:“好啊。”因為我學了十二年道術,懂得點相法,我上下跟他一撥騰,服了。我一看,就把他幾十年來的遭遇跟他講了。他說:“我眼睛都大了。”我說:“你講我呢,我幾十年在做啥子?我還可以講你後頭幾十年。”所以學佛也是這樣子,不能光是去誇誇其談,要真正學到東西呀,用到自己的身上,三藏十二部經典,講得這麼好,跟你有關系嗎?沒有關系。你能背得又如何,你能念得又如何,你能講得又如何?跟你沒得關系,你要把它運用到你自己的生活、工作當中來,產生作用,念好你自己這本經,什麼經呢?你們說《西游記》上講的,其它書上面講的無字真經是啥子東西啊?學佛的人,念經、講經、聽經,都是掌握一個方法,讓自己覺悟,關鍵就是念好我們自己這本經,那才是無字真經。別人有智慧跟你有啥子關系啊?沒得關系。別人講得再好,跟你也沒得關系,你學佛你還沒成佛嘛,你自己開發了,你才成佛啊,你自己沒開發,你成啥子佛啊?所以學佛關鍵在於啥子?要自己要把自己這些方法運用起來,對照修行,修改自己的行為,運用到自己的行動當中去。我們自己能覺悟了,我們本身就是有佛性,我們能夠斷除我們的煩惱,通過參禅,能夠讓生活更有質量,思想更有次序,我們的心安了,心平了,明其自心,照見本性了,我們跟佛還有啥子區別呢?那當然沒區別了,那我們生活是不是就更有質量了?所以說我們的生活要有質量,我們就必須要我們的身心清淨,那麼身心清淨要干什麼?那就要通過自己心性的修證,要經常的觀照。我們在平常生活當中,我們多去培福,福培多了,資糧多了,我們的障礙就少了。比如說,我們就舉個例啊,我們本身沒得錢,你光是去說好話,說得再多,人家不相信你。你拿點錢去跟他解決具體問題,他一下就相信你了。是不是這個道理呀?對了,資糧就等於一種自己培福學佛的基礎,你沒得這個東西不行,你資糧培好了過後,你障礙,冤親債主就沒得了。你冤親債主,你光是去請個端公道士去收鬼,一天去放焰口,一天去打普佛,一天去消災,沒有用的。還不如你多去積點善,積點德,你跟他一回向功德,那些鬼都跑干淨了。你相不相信?(答:相信。)是不是?所以說天天去做那個東西沒有用,不如發個心,起個念頭,多做點好事,人們就接受到你的功德,資糧的滋潤,這個才是最關鍵的。我還經常跟他們有些說:“那我們現在窮光蛋啥子都沒得,又不積福,又不定道資糧,成天一張嘴,東說西說,又是放焰口,又是水陸法會,那鬼還是來找他。”憑我這幾十年的經驗,道家也好,佛家也好,能夠見到鬼的法師有幾個?連鬼都沒見到,你怎麼把鬼門打得開呢?你鬼門關打不開,怎麼把你的冤親債主在鬼裡頭拉出來,給他皈依,給他說法,再讓他往生到好的地方去?你沒得功德,你沒得資糧,你沒得定力,你沒得力量,你根本就看不到這些,只能是做個儀式。所以我們好多企業家,特別是廣州一帶,要放個焰口,動不動就是幾萬元錢,動不動好多幾十萬這些。我說這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因為他修人民幣的廟子再多,他都沒得作用,那不起作用。廟子是來教育人的,佛教是一種教育,要大家明白真相,你自己都鬼攆起跑了,何況他來攆呢?我這個話呢,有些內行聽到起,同行聽到也不高興,不高興你也拉倒,本身你也只有那點本事。
我在北京講法,我們中國的歷史上第一次講經法會,48位法師,兩岸四地,台灣、香港、澳門、大陸,48位法師講法,我專門提到這個問題,我這說法,就直截了當。那傳印法師,當時是佛學院的副院長,現在的中國佛教協會的會長,在總結的時候,“哎,你說的那個是對的。”我說,“你還是終於有個說公道話的人,不然我還要大家都要攻擊我了。”說實在的,放焰口的金剛上師你不能認鬼,你怎麼能夠打開鐵圍城,打不開的嘛,你怎麼能夠把裡面的焰口放得了哇,和關得起來?你還辦水陸法會,天上的,地下的,水裡面鬼,你都能收,我說你不行,真的。所以我們大家要學點實在的,學佛一定要正信,不要去走彎路,人就那麼幾十年。你敲梆梆敲幾十年,敲铛铛幾十年,敲到最後什麼都沒有,有什麼用?所以說要培福,要奠定我們自己的資糧道路,我們修行方向要正確,方向要明確,動機要正確,你這個才能修得好。包括我們作企業一樣,我在跟他們那些企業家少帥派,第一派成功了,你們說是元老派嘛,兒女第二代嘛,就是少帥,要跟他們培養這些,講點這些道理。不然的話,我們這個江山咋個守得住呢?你前頭在找攤攤,找錢,都在敗家,幾下就敗光了。首先是我們思想上的基礎要打牢,我們搞企業也是這樣的。像我們現在在看《三國演義》,三國的劉備為什麼沒有繼承下來,諸葛亮這麼能干,為什麼沒把天下統一?也在講這個事情。沒有培養好後人,沒有培養好下一代,要培養什麼?培養後代一種思想,還有種方向要指清楚,你不指清楚,他還一樣的糊塗蟲。如果諸葛亮把阿斗帶著到處打場,天天帶在身邊,學到跟他一樣的本事,那將來就不可能是魏滅蜀了。所以將來你們做生意也是這樣,我原來是研究過《孫子兵法》的,那有些做生意,就要用到孫子用兵的方法來管企業,用西方的制度來管企業,你管得了嘛?只能說是有那個福報,你管得順,你沒有福報,你管到哪裡,哪裡冒包包起來。你管個企業算啥,劉邦管天下,都只管三個人,治其世不如治其人,治其人不如治其人心,你要把人心抓住了,你這個企業者才是永遠存在。對不對啊?(答:對。)沒抓住人心,你紅也是一時,治其世不如治其人,治其人不如治其人心,我們學會管企業,就是學會管理好人和人心,把大家的力量積極的調動起來,把自己的企業當成自己的家,每一個人都是智星,都是智多星,你才掃除問題哪。你有問題大家都來幫你,大家出主意,那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所以說,培福這個問題要牽涉到很多方面,你一句話就可以培很多福,你一個思想就可以培很多福,一個念頭要培很多福,所以說我們佛教把發願看得很重要。願力,願是一種力量,這個不能輕視。
禅宗,修禅跟我們工作的關系,凡是歷史上,有作為的,有成就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企業家,他們都有一個養生之法,他有他自己的養生之法,他首先沒得自己的養生之道,他就適應不了繁重的工作,那適應不了這些,他支持不過來,在精力上就支持不過來,那麼就有養生之法,那有的就是走路,有的是跑步,有的是洗澡,什麼樣的都有,有的是打太極拳,有的是舞刀、舞劍,這都是養生之道。事實上呢,這一系列的養生之道,莫過於我們的禅修,要禅修是最好的。參禅打坐,既能調其身,也能調其心,讓精氣神都能聚為一體。像我們好多武術家,到老的時候,兩個手都顫抖,四肢都失調、麻木,典型的就是,我講幾個典型的,像海燈法師你們該知道吧,到老的時候,那兩根筷子挾菜都挾不起,這麼拿著抖,就是年輕的時候學武功,爆發力用多了過後,他沒注意自己內身自己的精氣神的調整,過後爆發力用多了大傷神氣。氣通不入血,起碼血通不了,血管就要堵塞。我們神足氣通,那血液就循環正常噻。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來說,我們這個禅修,對我們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一切調理身心,鍛煉身體的方法,把禅修看得很重要,禅就是心,參禅即是修心,參禅不拘形式。有的說,“我工作忙哦,你要喊他每天兩個小時去參禅打坐咋個辦得到呢?”像我們這些老總,特別是搞連鎖的老總,你這個很多個企業,很多個他要管這麼多,還有這麼多人,又要應付上面政策,又要下面群眾,又要應付商機,又要應付變化,特別是我們這個2010年在世界經濟最復雜的時候,要應付這麼多。我哪裡有時間去參禅?你不去參禅,你不去修養自己,你身體垮了又怎麼辦呢?越是繁忙越需要參禅,那參禅並不是要你每天去坐兩小時。禅定,行、住、坐、臥都可以,走路也可以參禅哪,坐到也可以禅哪,睡覺也可以呀,行、住、坐、臥都可以。可以把禅修這些方法運用起來,放到我們生活工作當中去,這叫常持,經常用。如果有機會空了,你不想正事了,你休息之前,坐一下調整一下,你坐上一個小時,相當於睡一個晚上的覺,就把你調整得舒舒服服的。你看我好多弟子熬夜熬不過我,我睡上三四五個小時就夠了,個個都弄得筋疲力盡,眼睛都紅紅的,你看我第二天早上起來又精神飽滿,那啥原因?那就是調整一下就好了。你精氣神一通了,陰陽平衡,氣血相通,奇經八脈一通,你身上的病哪,慢慢的通過自己調整就好了。我們身體不外乎就是按照這個佛教的說法,就是氫氧氮鈉鐵碘這幾種元素構成的,我們這些物質現象,通過我們這些身體形象的組合,他就是精神和合,精神和物質的組合。這個精神和物質怎麼組合?你精神是亂的,物質它,就不通。那人死了過後,就沒得精神,物質都是死的嘛,人是活的,他就可以調整的嘛。我可以用我們自己現有的精神力量,可以調整好我們的身體。我們有胃病的也好,像我以前有胃病的,胃癌的,肝癌的好多都好了。還有抬到我們廟子裡來的,兩三個人抬起來的,幾天他就走回去了,還跑到山上去唱歌那裡紀念,什麼力量?那就是精神力量,但是我不宣傳不吃藥啊,那藥還是要吃,老佛爺,釋迦牟尼都要吃,要把它配合調整。因為我們身體是個物質,那物質一產生定業,我們是以物對物,以神對神,你配合起來不就對了。所以可以把它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去,工作當中去,不影響生活工作。像我跟他們教的這些方法,去觀想一個方法,念幾個字,我前幾次在重慶圖書館跟他們講的,今天我就不全部跟大家傳授,講一下,這觀想簡單得很。那福氣好的人去念,都說,“還對耶。”我說:“這個簡單嘛。”你們有些是共產黨員,有的是干部,有的是信這個教,有的是信那個教,我不相信你那個,我說:“這個好辦。”我說,白天觀太陽,晚上觀月亮,共產黨員也可以觀嘛,干部可以觀嘛,基督教、伊斯蘭教也都可以想嘛。白天觀太陽,晚上觀月亮,你作為一個觀想對象,一個念頭一想就采納日光月華,然後跟你的精氣神一配合,再念咒語一加持,那不就通了。很簡單,念幾個字。我念書上的咒語,“哎,你那個都是迷信。”我說:“我不講書上的咒語,我今天講大家都行得通的,都接受的。”我南無如意自然這個可以了吧,“如意自然”這幾個字不是迷信吧,“南無”這兩個字就是頂禮的意思嘛。好多回去一念了那對呀,“我念還好呢,病都好了。”“那對,病好了,我這說法就沒白說。”所以凡是任何方法,只要我們運用得好,所以佛教有這麼一句話,“諸法因緣生,緣去法還滅。”任何方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解決問題設立的,問題解決了,法就不存在了。所以說還要諸事無常,還諸法無常呢,法是因緣而生的嘛。所以我們大家你不信這樣,你不信那樣,干脆都可以,你這樣不信那樣不信都行,只要解決你的問題,另外教個方法,這該可以了。因為我呢,是升了方丈的,是經過淨土宗、禅宗、密宗都有傳承的,我說啥子就能起作用,修行幾十年,那就算是傳承了,他們不相信這點,結果好多去念都對了。今天大家有這個緣分,還是這麼講。所以我們在參禅修行的過程當中,行住坐臥都可以用,並不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你們說對不對呀?(答:對。)你們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平安,你們工作是不是搞得更好哇?(答:是。)對了,這樣搞得好過後,那就說你們今天是不是沒有白來啊?(答:沒白來。)關鍵是要靈活運用,不要偷懶嘛,那個修行幾十年才修得到,我這幾句話,不可能把每個人臉上頭上都冒著金光,五彩十色的,那不可能。就靠大家去調整,師父引進門修行靠個人,自己去調整,那麼就對了。
通過這個參禅,就是我剛才念的,早上爬起來,在你屋裡坐到也行,板凳上坐到也行,床上坐到也行,兩個掌一合,晚上你把月亮想到起,和它相對,就念南無如意自然,越念越快,你煩惱也沒得了。一會兒有的要冒汗,有的要一身都在調整,要不到好久啥子病都好了,白天有空把太陽望著,想到起,天地人和哇,可以采納日月之精華,精氣神天地都可以融通。我雖然南無如意自然,他是種真言,這是無道理可講的,因為我這麼講了就叫傳承。那傳承過後就起作用了噻,這就相應了噻,這就叫緣分。你們有這機緣,是大家修來的,共同修來的一種緣分,希望大家珍惜,但願大家通過這種方法,都能得到好處,還不拍掌啊,得到好處不拍掌就占我便宜了。通過這樣子的方法,我們還可以把我們的伏藏智慧調起來。
什麼叫伏藏智慧?我們每一個人,都通過我們眼識、耳識、鼻識、舌識的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就叫八識,前面這幾個是能夠體會得到,後面的末那識和阿賴耶識,就叫深層次意識,又叫伏藏智慧,這個我們是體會不到的。我們通過參禅,通過念咒,通過我們的修行,通過我們的發願,解除了我們的煩惱和障礙,就可以把我們累生累劫藏在心裡面修行積聚起來的伏藏智慧喚醒。喚醒了我們的伏藏智慧,我們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神通,將來你們個個都是聖人,那點不好哇。就是你們的伏藏智慧沒有喚醒。你看我們佛教裡面有很多高僧大德,就沒學好多,沒教好多,他天天修行,他的煩惱障礙排了過後,他的伏藏智慧喚醒了過後,變得聰明了。別人還有不會認字的,好多經書他都背得,好多經書他都能念,還能教,不認字還能教,哪麼產生?產生出來的伏藏智慧。伏藏智慧是我們人的根本智慧,我們能夠用我們的伏藏智慧,去出處理世間的所有一切事情,能夠把握我們自己的煩惱、痛苦,把握我們的身體,而且還能夠懂得了伏藏智慧,就知道我們的前世今生,以前是怎麼樣的?吸取以前的教訓、經驗,把握現在,走向將來的光明覺性,所以說佛法的修證,在自己明心見性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把我們本具的光明覺性調出來,那就是伏藏智慧。伏藏智慧調出來,我們就是,就得到神通了。我們的精神和物質就通達了,就沒得障礙了,就叫神通了,那就可以心想事成。你們將來,如果說是有那個本事,可以點石成金了,企業就不消搞了。所以,世上有很多事情,你們不是想不到,而是你沒有具備那個想到的機會和條件,還沒形成那個狀況。
這個參禅呢,就談到我們,跟工作的關系問題,禅,參禅明白了,開發了我們的伏藏智慧,明確了自心,我們就能抓住一些機會,抓住了一些機緣,懂得了一些因緣,這禅機、時機和因緣,懂得了這些,方便善巧,就可以什麼呢?就可以把我們的企業搞得更好。有的就說,有的現在香港和台灣最盛行,有的企業家拿好多萬去請個陰陽給他看地,看他辦公室怎麼設計,坐宅是怎麼安置?禅修思想與生活和自然規律運行之氣之間的發展關系,就牽涉到這個問題。我學道術,我學了陰陽的,我也去看過地,我看地不看小地,看大地,是你那些香港、台灣一般的陰陽跟我講這些,我還沒得精神跟他兩個講,包括了邵偉華,邵偉華大家都知道,他的書到處都有。
我講點事情跟你們聽,你們可以受到啟發,中國的道教的發源地,在四川的大邑縣鶴鳴山,鶴鳴山要建立他的道源聖城,也就是他道家的,整個中國的道家,要把他的祖庭啊,要把他修繕起來,他們就請了台灣的,香港的,澳門的,大陸的什麼陰陽,易學專家,去給他們看地,去選址看地怎麼弄,還請了邵偉華去了兩次,他們成都市規劃局都在場。最後薛永新又是我的弟子,他出錢,花了幾個億來修,請我也去看,那邵偉華去了兩次都沒沾到邊,那書上講得那是頭頭是道,車是車道,馬是馬道,在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講不清楚了。比如說,道家為什麼要選址到鶴鳴山?那麼道家什麼時候興旺?什麼時候衰敗?因為什麼衰敗?那麼跟地理有什麼關系?你要講個道子來。我去看了以後,鶴鳴山因為道家嘛,就是三花聚鼎,把精氣神納入中宮,胎盤,就是納入丹田,練氣化神,循游大小周天,元神出竅,達到乘鶴而去,道家都乘鶴而去,所以你們在座的有學道的,你們就懂這些。但是你們不能踏罡布斗,我會啊,你們曉不曉得啊,不相信我們哪天來試一試。最後請我去看了,我跟他講了,在規劃會上,這個是政府開的規劃會,這是不能兒戲。我說鶴鳴山選址在這個地方,因為道家發現這個地方是天地之靈氣,聚為一體,成了一個鶴形,在那發展道術,成立了道教,就在那裡成立。原來雖然老子在潼關,在陝西臨潼關那個地方寫了老子《道德經》,但是他沒有成教,他只能說是道教的一種理論,成立了道術,張道陵建立道教。在成立過後,現在把它重新修起來,然後就跟他看中軸線,中軸線,坐南朝北,我跟他看好了,道家坐南朝北,你要向右邊偏20度。因為你道家的第一個祖師爺不是皇帝的嘛,你不是帝王之相,你還不敢拿到子午當中去,偏了20度。然後說要修一個大殿,要安個奠基石,我弄好過後,通過禅定工夫一看,我就畫在那個地方,一個十字架畫在那個地方,然後我們就走了。四川省宗教局的局長王增建,楊伯明,我們就走了。第二天我們又去參加奠基典禮,我跟四川省宗教局的局長王增建局長,還有楊伯明局長,我們幾個一路,還沒走攏,就來了一幫人,就說,“哎呀,挖到東西了。”“挖到啥東西啊?那不就坨石頭嘛。”“你怎麼曉得是石頭呢?”“我咋個不曉得,那是我看的,我咋個不曉得。”那挖到石頭邊,是個曬壩,一個坪哪,水泥打的,挖到一公尺下去過後,就挖到一個張道陵的奠基石,道家就服氣了,那麼道家的道源聖城祖庭,一個和尚去看,有點失面子,好在我學了12年道術,當然面子也失得不多,都認可了。這個要靠啥子啊?這就要靠禅定工夫。山形,地形,運行之氣那是死的,山是那個山,地是那個地,那是死的嘛,運行之氣才是活的,所以挖到了過後,大家都認可。因為他們請了那麼多人都沒看到那個地方,都認可了。
我們就舉一個例,大家都是搞企業的,你們都希望發達,也希望今後搞得更好,不但要這次搞得好,又要講求政策,又要講究運氣,有的想去看下陰地,看下陽地。這個東西啊,我跟你們講個道理,我們中國的第一人,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席毛澤東,那個地方去看了,毛澤東那個韶山那個地方,他那個山,幾千年來沒出毛澤東嘛?他山是不是還是原來那個樣,水還是那個水,山還是那個山,石頭還是那個石頭,他原來咋個沒出毛澤東呢?毛澤東咋個走了過後,又才成呢?我去看了項羽的墓,也去看了劉邦的墓,也去看了很多現在領導人的墓,包括我們,我的老家鄉,陳老總那個地方的墓,我也去看了,為什麼他在那一個時代,那個時期,他出了這麼一個偉人?就說毛澤東那個像,那個地,是因為他那個地形,通過每一個時期地震變化過後,形成了地形,幾千年的日光月華的靈氣呀,慢慢形成,形成流動運行之氣過後,它跟毛澤東這一家人的功德相符合,進入了同一軌道,所以他一葬進去,就活了,明白了吧?搞企業你們要懂得這個,不要請些陰陽花些錢,弄到背背上,不起作用,每一個地都是這樣的,地氣的變化,是在運行的。
像孫子說的,天有五,地有五,人有五,道有五,法有五,此五者,天之重,國之存亡,治國之事,治家之事,治世之事,要知這五者,都能成功。比如說只說天,天時,天氣,天運你們知道吧?這些天文學家都知道,天時嘛,時間嘛,運行嘛;氣嘛,氣候嘛;天運嗎,星座的運行嘛。但是他們就不知道天心和天意,你們在座有些研究《易經》的,你們知不知道,什麼叫天心?什麼叫天意?怎麼看?這個也要禅定工夫了,要有本事。你沒得禅定工夫,你光看到假相,不知道來因去脈。那麼天有五、地有五、人有五,道有五,你執此五者,軍之大事,國之存亡,不可不察,那麼搞個企業,你可以察噻。所以我們對待陰地和陽地的觀察,不要去太迷信了。你的功德到了位,你的福報到了位,你積聚了那個位置了,天要順你,地要順你,氣要順你,你就甩到那個地方,要生起來,沒得水要生水,沒得包包要長包包。你沒得福報的人,你吃那個地方,放到哪個地方等於零,好像你身體不好吃了拉肚子一樣,沒得作用,明白了吧?有那精神去看地,有那精神去選地,你不如多培點福,福報一到了位,什麼都會順你,天遂人意。你要說懂,我把你帶出去看,說哪個山是個什麼山,哪裡當個師長,哪個當個連長,哪個當個營長,我都跟你指得出來,左青龍右白虎那有啥子用?什麼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還用沙水盤子,沙水法,天星盤子,沙水法,我都可以看,那不起作用。因為啥子呢?你看到形狀在,他氣運不到,跟你所培養的福報不同,不成同一軌道,所以有些埋到也沒起作用。你就辦公室搌了還是沒發財,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我要跟你看啊,你的辦公室搌哪個方向,要跟你氣運相合,那麼搌起才對,不然的話,你還是不對。所以我要去跟他們那個陰陽專家講課,我就跟他講,要懂得胎型相法,氣型相法,運行相法,我要講跟你們講活的,不講死的。那活的才是運行,死的不是運行,死的擺在那不起作用,所以不要去花冤枉錢。所以講這個禅修,讓我們明悟自心,照見本性,我們可以抓住時機,我們明白因緣,我們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智慧,去明白我們企業的真相,社會發展的真相,宇宙空間,人生的真相,把這個配合起來一想,整個規律我們就把握得有分寸,這樣才好擺好我們自己的位置,實現我們自己的價值,那麼我們這一生就沒白活,我們就活得有質量,活得有志氣。這個是你們今後,你的企業培養下來,你就不要擔心後頭沒得人,那就不是三代了,三代以後,十代以後不愁。那我們首先要把握好這個方法,還要把你們這個思想教下去,要你的後人都去把握才對。
說了這麼長的時間,還是要歸轉來,參禅也好,修心也好,練身體也好,搞企業也好,我們還是要集善積德,知因識果,這樣呢,我們的福德智慧,才能充滿,我們才能夠健康,才能夠長壽,才能平安,這樣子我們才生活得有質量,工作得有質量,不然就沒得質量,那就是糊糊塗塗的一生,懵懂一生,來過這個日子,就憑我們的小聰明,憑我們的運氣,找到幾個錢,碰到幾個好運氣,拿點啥名譽,那都是暫時的,昙花一現,不能長久。所以我們要認認真真去積福德智慧,把我們的福德智慧,運用到我們的工作生活當中去,只有這樣,那麼我們的生活、工作,才能夠吉祥如意,阿彌陀佛!
---------------以下是海空上師答問錄---------------
主持人:海空法師今天上午的講法就暫告一個段落,下面的時間就是我們台上和台下互動的時間。下面所有的弟子,還有很多來賓朋友們,如果你們有什麼自己的想法,現在可以與我們的法師提出來。(我來。)哦,舉手了。
問:我想問法師,關於伏藏智慧,它是不是無邊無際?是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它的能量,它的作用是不是無邊無際的?主要是這些。謝謝啊!
法師:這個所謂的伏藏智慧,就是我們累生累劫聚集在我們第八意識,阿賴耶識當中的根本智慧。這種智慧,他是屬於光明覺性的顯現,闡釋出來的一種智慧。伏藏智慧要根據每一個人的原本的佛性智慧基礎來決定,也就是說根據你每一個人,累生累劫所積累的功德來決定你的伏藏智慧的多少。如果你的伏藏智慧已經達到覺悟圓滿的境界的話,那麼三千大千世界,十方佛土,你就可以境現心地,了如指掌,明白他是無量無礙的。有量有礙,只是限於你累生累劫功德的多少,和你伏藏智慧所儲藏的清淨程度來決定他的這個狀況,回答完畢。
主持人:不知道滿不滿意?
答:滿意。
主持人:肯定滿意,很滿意啊。下面還有一點時間交給大家,哪一位朋友,都可以舉手,這裡,好。
問:法師,請問我們在生活當中,哪些是屬於無相修行?如何做到無相修行?
法師:這個修行,你還提得高啊,還有無相、有相。有相修行就是對著我們現有的,存在的,能夠看見的,能夠想得到的這些困難和障礙,去進行修證,就叫有相修行。無相修行,就是沒有貪著,沒有追求,擺開一切現象,去尋找自己的真知灼見,達到最終究竟圓滿的智慧覺悟的境界的修行,就叫無相修行。無相修行,如果按照佛教的修行方法呢,密宗的三密相應,它達到的境界,就是無相。念佛是有相而成就無相,參禅是由有相開始而證到無相。無相,他的境界是:究竟覺悟無礙、無漏,就是無相修行,回答完畢。
主持人:今天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啊,和我們大師這樣面對面的交流,這個機會真是不容易,時間只有半個小時,我們抓緊時間。還有哪位朋友?
問:你好,我想問一下,因為我是第一次聽這種佛學,就是想,為一個我現在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家小孩嘛,他的椎管裡長了一個脂肪瘤,西醫、中醫都沒有這個辦法,聽了海空法師的課程之後,我覺得有沒有一種讓氣血讓它通。比如說像海空法師,如果是你自己的小孩的話,你會怎樣教他去,讓氣血運行,然後怎麼樣來有一點改善?
法師:你這個問題很尖銳啊。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你小孩身體裡面長了一個氣血不通的這麼一種障礙,是由於他的定業所造成的。那麼通過吃藥打針,和很多方法沒有解決,吃藥打針,他要解決的方法,是物質本身運行的一種方法。氣血,氣和血,氣推行於血,它是由於氣形成的一種定業所產生的一種障礙,你娃娃有好大了?
答:現在12歲。
法師:12歲,產生這種障礙呢,人的身體按照中醫的說法呢,他氣血的調整,除了物質藥物可以調整物質改變,和身體改變而外。氣血本身的調整,靠自己的精神來支柱,和對精神的調整,來處理這個問題。比如人身體的奇經八脈,他就跟我的五髒六腑毫無關系,你吃什麼東西,他都不可能不產生關系,那就要靠調整,有兩種辦法,一種辦法,他自己能夠把握自己,能夠自身調養為更好,自身不能調養,那麼你就要用一種方法去引導他去調理,通過吃藥配合還有自身調養,他這個精氣神可以運行,精氣神可以運行,陰陽相合,氣血就可以相調了。如果光靠吃藥去解決呢,去調氣血這個問題呢,一般都達不到最佳效果,有很多人得了病,醫院根本檢查不出問題來,檢查不出問題來,就是因為按照物理現象和機械方法去檢查,檢查不出。那是一種氣血和心識的問題,他是檢查不出來的,那就要靠自己去調整。如果你是緣分比較好,發心比較大的話,也可能出現奇跡,這個就要看你自己的緣分。
問:針對緣分的問題要怎樣去做?怎麼樣去把握。
法師:緣分靠培養嘛,怎麼樣去做?發心嘛,一個是培福,二個是你自己等待有機會的時候,找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用種方法去調整嘛,就解決問題。
問:不好意思,搶話筒,沒辦法,人太多了,我想問一下人的一生,他有低谷也有高潮,就是說,我們要怎樣度過一個低谷時期和一個高潮時期。還有就是怎樣通過一個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思想,謝謝!
法師:自然的發展和人的生命的發展,和人的工作和生活當中的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有低谷和高潮的狀況發生,要怎樣來對待低谷和高潮的發生呢?我用佛教的思想,用平等心去對待一切,什麼樣的問題都會克服。
主持人:下面我們繼續一個問題啊。繼續我們的問題,我們暢所欲言,今天我們希望我們法師說的一樣,快樂和諧的氣氛中進行,來下一位朋友。
問:海空法師,我就是一個初學佛教的初學者,我接觸這個東西時間也不長,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台灣的證嚴法師的書,而我對這個佛學是深信不疑的,但是我有一個疑惑就是說,我們要怎樣的才能夠真正的皈依佛門,因為我們對他們說,要隨緣,還是我們在生活中是刻意去尋找一個我的老師嗎?或者順其自然,就是一個發心。你培福,在你日常的生活中做你自己該做的事?
答:這個學佛這個問題呢,諸法因緣生,緣是由心生,一切隨緣,當你的緣分具足的時候,那麼你就可以按照你緣分具足的這種模式去完成你的皈依儀式,和皈依的身心。如果你不能達到你緣分具足的情況下,你就心皈依,自己在家裡面學修也是一樣的,因為佛教要講究開發智慧、覺悟人生的根本問題,主要是開發智慧,皈依的依,就是有一個導師來指導你。如果沒有一個導師指導你,你沒有具足這個緣分。釋迦牟尼佛在滅度的時候說,他滅度以後以法為師。回答完畢。
主持人:回答滿意嗎?很滿意。
問:請法師指點一個問題,請法師指點目前我身體狀況怎麼修行?身體狀況怎麼修行,就是這個病檢查,到處去檢查,完了也檢查不出來什麼病,現在的狀況是什麼?每天喉嚨,胃口,這下面堵痛,特別難受,經常有死的感覺,請法師指點一下,我怎麼修行?
主持人:這個問題尖銳啊。
法師:這個問題尖銳啊,本來是該醫院解決的包袱,甩到我這裡來了。發此病有兩種,一種是身病,一種是心病。身病呢,通過治療和調整,自己去修行可以解決。心病呢,外人幫不了忙,要靠自己,心外求玄,心病別人只能勸導、開導,要解決問題還是靠自己。身體上的病,一個是治療,二個是調整,哪個地方的病,從哪裡產生,從哪裡去調整。這調整的方法,就有很多,一個念咒,有念佛,有參禅,有自己進行調整,自己鍛煉各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要是你找到一個根本幫助你的人,你就可以讓他去引導你解決這個問題。
答:謝謝法師。
主持人:我們的很多朋友在提問的時候,很緊張啊,我們的海空法師不威嚴吧,慈目善眉的。好,下面我們繼續我們的提問。
問:尊敬的上海下空法師,我想提個問題啊,今天聽了你的《禅學與生活和工作的關系》,我覺得非常的受用,我就想請問一下,作為居士的話,怎麼在禅學方面,就是在參禅方面,讓自己進步快一點。希望你幫我們指明一條路,怎樣來學啊,進步快一點,這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剛才說的那個福報這個方面,就是那個次第方面怎麼來快一點,就是這個問題,謝謝!
法師:都已經是居士了,只要放下,就如意自然,何必去提起呢?不提起自然就沒得了,就這麼簡單。
主持人:好,繼續我們的問題,我覺得現在我們的氣氛是越來越好了,越來越快樂。我們一直這邊的朋友,那邊的朋友,那位男士好嗎?
問:怎樣對待信則有,不信則無?
法師:這個問題太普遍了,好多人都說,那個宗教嘛,佛教、道教都是信則有,不信則無,這種說法本身就是一種無奈的說法,為啥叫無奈呢?這個話說了等於沒說。你信就有不信就無,事實上我可以肯定的回答,存在的東西,你信也有,你不信還是有;不存在的東西,你信也沒得,不信還是沒得。我說這個杯子是圓的,你不信它是圓的,因為它本身就是存在,馬列主義的根本原理和科學態度是什麼?就是存在決定意識,我所要講的佛教的道理,道教的道理,儒教的道理和人生這些原理,他本身就是存在,你信和不信他都存在,只能說,你還沒對他,這種方法,這種理論,這種信仰,進入狀態,還沒產生這個。但是我還要告訴你的是,存在的東西,你承認也存在,你不承認也存在,並不是我們看不到的就不存在,沒看到的就不存在嗎?比如說,現在世界上的很多東西你就看不到,它是不是就不存在?它存在,像我們這電,我們看不到,它不存在呀?但是電燈你把它導引出來,燈泡亮了,我們這個麥克風有聲音了,你該承認了吧。所以有些事情哪,不是信者有,不信者無,要通過實踐來證實了有他才有,證實了沒得就沒得,實踐出真知,你們說對不對?(答:對。)
主持人:下面,這位大姐已經等很久了,請你。
問:海空法師好!
主持人:話筒拿高點,沒關系。
問:今天我是首次來聽這種講座,今天我聽了你的講座,受益非淺。
法師:話筒拿近點,我都聽不清楚。
問:但是我想請你一下,你說了多次的有病的人怎麼調養?精氣神的調養,怎麼調養?
法師:精氣神,神聚而成形,神散而太虛,你只要把精神集中起來,用一種方法,就可以調理了。
答:謝謝!
主持人:我們的很多朋友都關心身體啊,特別是年齡大一點的都關心身體,下面我們還有幾個問題可以提問。
問:法師,你好,我一直有這個搞不懂,就是學佛以來,不管是上廟也好,是念佛也好,燒香也好,我的反應就是打呵欠和打嗝,有時還要流眼淚水,現在不流眼淚水,現在就是,反應特別大的就是打呵欠和打嗝,我搞不清楚是什麼原因?
法師:如果用中醫的說法叫中氣不足,氣血不調所產生的。如果你用念佛的方法,和修練的方法調整一下,問題就解決了。精氣神一調理,也不存在啥原因。
主持人:好,這位男士。
問:我想請問,真亦是妄,妄亦是真,請問如何不去執妄為真,破迷開悟,共證無上菩提?
法師:你還文绉绉的呀。真即是真,是真非真,如若見性,真自見真。明白嗎?因為你用文言文跟我提問題嘛,我還這樣回答你。
答:好。
主持人:不知道你滿不滿意。
法師:這算你撞到我槍口上了。
問:師父,我在網上看了一些咒語,比如說加持咒,還有就是有些緣起咒這些,那我就把它抄下來,然後自己讀誦,那有些師兄說,那些咒語是密宗的,必須經過師父的傳承,對不對?這樣的話,就屬於一個偷竊的行為,我想證實一下這種行為,這種沒有傳承,可不可以念那種緣起咒和加持咒這些。
法師:按照密宗的要求,咒是需要口傳心授的,因為咒本身就是真言陀羅尼,真實語言的總持法門,不但要傳承,傳授,而且還要有傳承。網上所公布的,既然都在網上公布了,那就叫顯了,你去念它,抄它,寫它,不算偷盜。念它可以種善根,種善因,但是不能成就,可以作為一種加持,也不算盜法,因為在網上已經公布了,因為佛教“無顯不成道,無密不通法”。你要明白了這個問題過後呢,如果真正你要學修,要按照這種方法來學修,那就要通過傳承了。如果你只能是把它作為一種加持,來念一念咒,關心一下,那是可以的。
答:謝謝師父,那我還想請問一個問題,平時打坐的時候,如何的觀想,是觀想自己的內心,還是觀想菩薩在外面呢。如何正確的觀想?
法師:如果按照佛教密宗的方法呢,是觀想本尊,觀想上師,觀想種子字,如果按照禅宗的方法呢,就是觀想自身,你能觀想自身,你本身是顆亂心,用亂心去觀想不就越觀越亂嗎?所以說呢,一般在你自己的身心還不清淨的時候,越觀越亂,要用佛力的加持,自力、他力配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問:師父,我有個問題想請問師父,就是那個五蘊皆空,不是有個色受想行識嗎?對於色、受、想、行、識,這個業啊,人都沒得了,都已經消滅了,但是識究竟還在不在,如果識還在的話,那有時我又在想啊,那麼像吃了一顆安眠藥的時候,這個識還有沒有,你看有沒有?肯定啥都不知道了,都沒有了,比如痛啊,啥子都不曉得,包括你在醫院去開刀,醫生打一支麻藥,這個時候,你的識還存不存在?這個識究竟是怎麼回事?法師請你指點,阿彌陀佛!
法師:對於“五蘊”這個問題呀,我已經是講清楚了,不過你那牛角尖呢,又把自己鑽到裡頭去了。五蘊皆空,“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色是一切物質世界,我們要去感受,要去想象,要去識別,要去行為,那麼它就產生關系,你不去亦復如是,不去感受,不去想象,那麼它不跟你產生關系,它並不是等於不存在,還是存在。你就算你有啥子病,你處理一下,藥吃了,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它那個物質反應,它還是存在噻,怎麼不存在?你識別它就存在,你不識別它就不存在,任何物質世界都是如此。知道吧?
問:尊敬的海空法師,我想請問,我們怎樣學啊,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居士?
法師:這個話有點寬廣啊,要怎樣真正的學,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居士,一個是以戒為師,二個是以法為師,三個是依教奉行,只要做到了這三點,就是一個合格的居士。
主持人:好,我們現在最後兩個問題啊,因為時間的關系啊,最後兩個問題,來請。
問:海空法師,你好,我想問一下,我的小孩,這段時間,長期,先都在吃藥,這幾天開始,出現了一種,有人在背後,長期要害他,不曉得怎麼回事,我想哪種呢,我想問一下,我也說不出個啥子,等於要害他,要殺他,追他那種感覺,始終有一種陰影在他背後,始終他放不下去,就是那種。
法師:這種現象,是一種陰性物質的信息,和他自己的意識產生了反應。凡所有相,必是虛妄,你根本就不理他,跟你就沒得任何影響。
問:海空法師,你好,我呢,是重慶中小企業會展單位的代表之一,通過今天對您的《禅學與生活和工作的關系》的講解,我受益非淺,一直以來,我認為佛學就是與世無爭嘛,忍讓啊,之前我對道教也有一點了解,我今天想問的問題,就是佛教與道教,它的真正的區別在哪裡?因為我們家裡的人嘛,也比較信佛啊,給我們一家老老小小,全部都辦了佛教的皈依證,我就不知道,我接下來我該怎麼做?之前了解道教,他們灌輸的一些理論,就是無為而為,上善如水的一種境界,我們年輕人覺得那個觀念比較好,積極上進。所以說,今天我在這裡,就是想請教海空大師,給我指點一下佛教和道教,它的區別在哪裡?今後我們該怎麼處理好,佛教與生活的很多關系,我心裡頭支持佛教,也不反對那些,我們會把佛教的一些好的東西,一種文化,一種修養,讓他作為讓我們生活和工作很愉快的一種方法,就是這樣請教你,謝謝!
法師:好,這個問題呢,是這樣的,道教呢,是屬於入世間法,佛教呢,是屬於出世間法。我們中國呢,儒釋道三教,就好像是這一個凳子的三個腳,缺一不可,缺一個都是跛的。道教所說的,上善如水這些,他是屬於一個問題的對待。實際上道教,他講的理論,老子《道德經》,所說的這一切,他還是講到人生的一些真理現象,佛教同道教的關系,一個是出世,一個是入世。我們作為學佛的人,佛法,釋迦牟尼佛在在世的時候說過,“世間一切善法,無不佛法。”佛,他是智慧和覺悟的方法和教法。道教,它只是一種行之有道,是一種處世,對待事物和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我們對待這道教也好,佛教也好,儒教也好,伊斯蘭教,基督教,還有什麼,天主教,用平等心去對待一切,用大悲心去對待一切,我認為什麼事情都不存在分別。我們對事,我有三句話:事無分別,法無分別,人無分別,既無分別,何來計較呢?所以這個問題就解決好了。你說對不對?
問:尊敬的老法師,你好,我今天呢,也可以說,耽擱大家一下,對不起。我曾經自殺過,那麼我請問老法師,現在我念《地藏經》,我發心念《地藏經》兩年,但是現在不斷有人跟我說,念《無量壽經》,念別的啥子經,我不曉得,因為我的腦袋裡面,好像覺得,我其實發心,我既然發了心,我就要繼續念下去,剛才好多人說了,我好像心裡面又起了妄念,請老法師開示。
法師:你這個問題,社會上普通存在,好多就提倡念《地藏經》。《地藏經》是地藏王菩薩,為了慈悲眾生,在臨命終時,和冤親債主,解除這些冤親債主的障礙所說的一部經。他說得比較全面,但是呢,《地藏經》一般都是在七月份才念,長期念《地藏經》,主要是解決這個問題,念《地藏經》是好,但是還是沒得比我們發心積福德,回向功德眾生好。因為念《地藏經》,你老去念,你跟這個冤親債主說好話,跟那個菩薩說好話,你不如你自己有功德回向給他們,他們得到實益,比你說好話來得快,這是第一點。念《地藏經》也好,念《無量壽經》也好,都是在念別人的經,我認為呢,你的身體上,生理上,和你的工作上,生活上有些障礙,你才會去自殺,這都是因為你沒念好你自己這本經。如果你念好了你自己這本經,凡事不去分別,凡事放得開,提得起,放得下去,念好自己這本經,生起這個菩提心,你發了大願,把你的功德回向給眾生,回向給那些冤親債主,我認為這個功德還更大,還能解決問題,比你念那些經還強。因為我是和尚,原則上應該念經,但是我也念了幾十年經,有些越念越糊塗,越念障礙越多,啥子原因呢?就是沒掌握好方法,學佛的目的不是念經,是人家的經驗來教育我們如何來認識人生?我們把握了這一點,把握了自己的命運,你念什麼經都是一樣的,沒得分別。不要去這個好,那個不好,念的每個經都是好的,好吧?
主持人:今天我們就暫告一個段落,朋友們,我提議讓我們用最熱情的掌聲,感謝我們的海空法師,給我們帶來精彩的演講,謝謝他,謝謝!
法師:祝大家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