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蘇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經講錄 第四十二章 達事知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第四十二章 達事知幻
佛言: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纨素之服,如敝帛,視大千界,如一诃子。視阿耨池水,如塗足油。視方便門,如化寶聚。視無上乘,如夢金帛。視佛道,如眼前華。視禅定,如須彌柱。視涅槃,如晝夕寤。視倒正,如六龍舞。視平等,如一真地。視興化,如四時木。
(解)佛說:我看一個人,得到封王封侯的地位,好像清早時,射過門隙的陽光裡,浮游著微細的灰塵,一樣的不足輕重。因為人的生命,不過是幾十寒暑,就說活到一百歲,也只是忉利天的一日一夜,時間是多麼短促,一切的事業功名地位也只是過隙塵一樣的渺小。這樣說來,王侯的光榮,富貴,一霎眼完了,有什麼真的可留戀處?諸佛淨土,都是美麗到很難用語言敘述。譬如彌陀經所述的極樂國土,是何等莊嚴,華貴!反看我們這個世界上的金玉只如此斷瓦破礫了。一個人身上所穿的衣服,其目的是在保持體溫和社會上的禮儀;依據這原則而評論,整潔的舊布衣是和綢緞有同樣的價值。我們的太陽系,在佛學叫小世界,積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現代天文學,叫它為一個銀河系。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積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就是三界裡色界的四禅天。一個大千世界,在我們這種凡夫的想像裡,已經是大得很了;但在佛眼裡,卻是如一诃子大。原來“诃子”,是印度的一種果子,名叫“诃梨勒”,形如一種玉蜀黍,每一子,叫一诃子,其大如棗。阿耨池即是阿耨達池,又名瑪那薩羅華湖。這個湖有四流:一產金,一產鑽石,一產紅寶石,一產琉璃,在今西藏阿裡部之岡底湖,湖水潛流成恆河,為供人民飲用。以人民的眼光看起來,這條河水,當然是重要的。但以佛眼看來,世界上的河水,哪一條不是對那流域的人民很重要?但有哪一條,能比得上蘊育佛性的八功德水重要?所以佛看恆河水,卻與印度人用以塗足的油,一樣平常。諸佛說法度生,有多門方便,都是要適合根器不同的眾生,各有成道的機會。所以眾生看佛法,當然是法寶。但在佛眼所看,卻是本宜的以引渡眾生;如幻術家所聚化的寶物。無上乘,是佛法的最崇高處,世間無有其他宗教的教理,可與比擬;佛法雖然是這樣好,但只要化導眾生本有的佛性,使起覺悟,而進行修持,以達成佛;在眾生看起來,是像何等寶貴的金帛;但在佛眼看起來,無上乘佛法,眾生都可以得到,其平常,如任何人在夢中就可以有的金帛。佛所教的種種修持法,其中有不少是對治眾生的迷妄,倘眾生漸漸減少他們的迷妄,而漸漸接近成佛的路,這樣一來,佛道就漸漸減少它的應用;如一朵花開了就漸漸地凋謝,而結成果。學禅定,是要使心不逐物,最後才能見到個人的本性。心不逐物,如安定的須彌山,不為何等風暴所動搖。人們不懂人生真理生與死,在他們的腦子裡,如長夜的昏暗。學道而能了悟者,曉得這肉體,遲早總有一天會死亡;所以不為死亡著意。最著意的卻是每日勤謹修持,使生時,入於有余涅槃;世壽盡時,入於無余涅槃。所以他們的心地,永是日夜安樂光明。凡夫不懂生死的真理,日在世情流俗中,盲目亂鑽;生盡則死,死後轉世重生;死死生生,在這生死流轉裡跳不出,永在塵勞,不能覺悟,謂之迷,謂之倒。淨行沙門,了悟生死,所以不與世俗為伍,是為覺,是為正。凡迷戀著五濁惡世,認我、法、為實有,其實背覺合塵,所受的苦,是住在六根的八識。悟道者,心境解脫,邪正分明,故能背塵合覺,而受惠的,也是六根八識。迷悟分野,如舞龍,時見首,時見尾;首尾雖異,都是同一龍身;淨行之悟道者,於是為可敬。佛法平等,法法皆是導人成佛,入於不生不滅的一真如地,無二無別。但眾生之根器不同,只得依不同之品性,施以不同之化導法;恰如大地因有四時之不同,而發不同之草木,但開花結果,使地上繁榮之目的則一。
諸大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解)上來經文四十二章,是佛成道後,有四十二位外道發疑問,而一一為之解答,隨機引度,使成為比丘。其余未曾發疑問者,聽到佛所說,都感著很喜歡,而遵從佛所教的實行去。
七個多月來,每星期講一次,算將佛說四十二章經解完了。因為講稿都是勉強抽課外的時間預備的,所以有好幾個地方,自己感到所解的,不滿意;沒有用更淺白的話闡明出來,有負諸位善友盛意。但希望所解的,不離佛的真實義太遠。願諸位善友,亦能將佛所說的,奉行起來,早日成大道。
|
|
|
|
|
|
上一篇:明奘法師: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下一篇:明奘法師:企業家的心靈環保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