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淨法師: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經》講記 第四講 擇友與交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四講  擇友與交友

  前面所講的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從煩惱和善惡業的角度講世間罪福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講作為一個佛弟子如法求財的原則有哪些。所謂如法求財,就是通過正當的手段來謀取生活資源。只有把生活問題解決了,修行才有保證,修善才有物質基礎,人間淨土才能夠成為現實。所以,儒家說:“衣食足,禮義興。”衣食豐足了,仁義道德才有基礎。又說:“饑寒起盜心。”佛教講“身安道隆”、“*輪未轉,食輪先轉”,都是這個意思。不管是儒家還是佛家,都講究要解決物質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佛告訴善生子,要如法求財,一共有四十二件事。

  接下來講如何選擇朋友。在選擇朋友、選擇善知識的過程中,反面要注意二十條,正面也是二十條,一共四十件事。

  1

  丙四四似親

  丁一總標

  “居士子!有四不親而似親。雲何為四?一者知事非親似如親;二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三者言語非親似如親;四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

  這是告訴我們要認清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什麼樣的人才是可以親近的人,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一者知事非親似如親。

  這裡所說的知事,在另外的譯本上叫畏服,因為害怕才服從。有一種人想要跟你做朋友,把你的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經歷如何、有什麼朋友、家裡有多少錢,都打聽得清清楚楚,再跟你交朋友,看你喜歡什麼,他就說什麼,曲意奉承你。奉承你的目的,不是跟你真正友好而是另有企圖。當然,交朋友要了解情況,這也是正常的,但是目的要純潔。如果有人抱著不純的目的來了解你,你也可以誠意地拒絕。如果你看准那個人可以做你的朋友,你也可以說些交心的話,否則你就容易上當。

  二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

  有人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這樣的人自古都有。我們交朋友,一定要找那些誠實的人,當面怎麼說,背後也怎麼說,表裡一致。如果當面說一些美言來打動你的心,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一定要警惕。

  三者言語非親似如親。

  “言語”一詞翻譯得不是很准確,大概與第二條的“愛言”多少有一點聯系。可能是說在言語上給予種種許諾,但不能兌現。在生活中這種言而無信的人有的是。我們交朋友一定要交言而有信的人。

  四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

  “趣”就是愛好,把你朝不好的地方引導,專門引誘人們在生活上放蕩,不務正業,專門喜歡走街串巷,茶館進,酒館出,唱了卡拉OK,又去桑拿浴,引人為非作歹。

  2

  丁二別釋,分別把上面非親似如親的人一一加以剖析,畫一個像,看值不值得我們結交。

  戊一釋知事非親

  丁二別釋

  “居士子!因四事故,知事非親似如親。雲何為四?一者以知事奪財;二者以少取多;三者或以恐怖;四者或為利狎習。”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人以知為事,言語至柔軟,

  怖為利狎習,知非親似親,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上面從四個方面來剖析那知事非親似如親的人。知事的目的,第一,就是為了奪取你的財產,騙取你的錢物。第二,就是少給你,他多得。第三,如果達不到目的,就要對你恐嚇,原形畢露了。第四,如果恐嚇還達不到目的,就軟硬兼施,把你向不正當的途徑引誘,使你染上惡習,這樣想得到你的錢財就容易了。這樣的事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說吸毒,他為了發展組織,就把小伙子叫到一邊:“來吸一口吧,不要你的錢。”今天吸一口,明天吸一口,吸了三天,就不理你了,你就要找他了,因為你上瘾了,你離開他就不能生活了。這就是以壞的習慣引誘人,使人走上不正當的途徑,奪走錢財。因為種種不正當的行為傾家蕩產的有的是,所以要警惕。佛為了能使世人能真正明白“知事非親似如親”這種人不可親近,又以頌文的形式,要我們遠離這樣的人。遠離這樣的人,就好像要避開險道一樣,“如道有恐怖”。“道”就是道路,知道道路有危險就要避開,不要碰運氣。到處都有車匪路霸,這就是恐怖。晚上走小胡同,想到那個地方有壞人就避開。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我們知道在道路上應該有這個警惕,在結交人的時候也應該如是。

  3

  戊二釋面前愛言

  “居士子!因四事故,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雲何為四?一者制妙事;二者教作惡;三者面前稱譽;四者背說其惡。”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若制妙善法,教作惡不善,

  對面前稱譽,背後說其惡。

  若知妙及惡,亦復覺二說,

  是親不可親,知彼人如是,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制妙事”,“制”就是制止,阻攔,“妙事”就是善事,做好事就阻攔你、制止你,不讓你去做。這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比如,為希望工程捐點錢,有的人就說,你捐什麼呢?捐的錢都到當官的那兒去了,都被人貪污了。但不見得都如此,捐了錢也還是有好處。比如說,見到討飯的,想給幾個錢,旁邊的人說,你別給他,他是百萬富翁,故意裝窮叫苦。不管他是百萬富翁裝窮叫苦,畢竟是現了乞丐相,多少給他一點,不要考慮那麼多。別考慮他得了錢會到茶館裡去,到酒館裡去,去吃喝嫖賭,去做不好的事,你要考慮那麼多,世上就沒有好事可做了。

  好事制止做,壞事叫你去做。你這個人了不起,又聰明又智慧,長相又不錯,用種種好話來稱贊你,背後卻說壞話,這個人可不怎麼樣。或從長相上來說,或從衣著上來說,或從為人上無中生有地給你一些誹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得到你的錢財。世尊說這種人一定要遠離。“若知妙及惡”,如果知道了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而且也知道這種人不要你做好事、專門教你做壞事,也覺察到他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知道這種人是不可親近的,那麼就一定要遠離他,就像避開險路一樣。

  4

  戊三釋言語非親

  “居士子!因四事故,言語非親似如親。雲何為四?一者認過去事;二者必辯當來事;三者虛不真說;四者現事必滅,我當作不作認說。”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認過及未來,虛論現滅事,

  當作不作說,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這就是給當面說好話的人畫了像。假惺惺的人為了要得到利益,或者達到某種目的,可以說是無孔不入。想要了解你過去的事就千方百計打聽你,目的是找到你致命的弱點,使你能信服他、信他的話。比如相面的,見到你的時候很親熱,拉住你非要給你算一卦,看看相。本來你的運氣不怎麼樣,但說你一定有好運,一定會發財。他會看相說話,看你是二十幾歲的小伙子就探聽你是否結婚了,如果知道你沒有結婚,就告訴你一定會有心滿意足的對象;看你是當干部的還是做生意的,當干部的就說你會升官,小官會升大官;是做生意的,就說你會發大財。所以,看相算命你們不要信,要曉得自求多福,要曉得命運是自己掌握的。如果相貌可以決定命運,你就不會努力,你就會憑著長相,認為將來就有好運氣。有長相,還要經過誠實的勞動,才能有好運氣。不勞動,不工作,可能你會一輩子潦倒。這是認過去事。

  二是必辯當來事。知道你過去的就指出你的未來,因為像這種非親如親的人,都是有一套的。如果沒有一套就不會使人輕信。知道你的過去,就能推測你的未來。掌握你的過去,就知道你思維的規律性、欲望的規律性;知道你過去做什麼,就知道你未來希望做什麼;你過去得到了什麼,你一定還不滿足,他就指出你未來一定如何如何。這是必辯當來事。

  三者虛不真說。說假話不說真話,明明看到你有缺點卻不指出來,為了討得你喜歡,說那些虛情假意的話。

  四者現事必滅,我當作不作認說。現事必滅是一層意思,滅是消滅、結束、告一段落。現在做的事情要結束了,比如說到哪裡打工。對於未來事究竟如何選擇呢?我當作不作,我是否繼續做或另有選擇?這時非親似如親會起很大作用,他會左右你努力的方向。所以要特別地提高警惕,就像避開路上有恐怖的地方。


  5
  戊四釋惡趣伴

  “居士子!因四事故,惡趣伴非親似如親。雲何為四?一者教種種戲;二者教非時行;三者教令飲酒;四者教親近惡知識。”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若干種戲,飲酒犯他妻,

  習下不習勝,彼滅如月盡。

  常當遠離彼,如道有恐怖。”

  有一種人就專門不教你學習正當的知識技術、謀生手段,而是教你種種游戲、種種玩耍,如唱流行歌曲、跳舞、玩牌等。非時行,深更半夜就要休息了,還有人叫你出去玩。教你飲酒,教你親近惡知識,遠離善知識,如此種種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也就是一個,誘騙你的錢財。所以,世尊就說一個人不要學習那些下流的東西,不要去學那些順生死的游戲,不要學習那些殊勝的事業。

  如果說根據惡知識的教導,根據非親如親的人的誘惑,去學種種戲,去飲酒,去犯邪YIN戒,去習下不習勝,就像十六的月亮一樣,一天天地失去光明。

  上面對惡知識的種種表現畫了像,一共是二十條,這些都可以在生活中對照檢驗的。

  6

  丙五四善親

  丁一總標

  “居士子!善親當知有四種。雲何為四?一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二者愍念,當知是善親;三者求利,當知是善親;四者饒益,當知是善親。”

  善知識有這四方面的功德。有福同享,有禍同當,榮辱與共,肝膽相照,這就是好朋友。

  “愍念”就是高度的同情心,看你有困難了,處境不好了,完全是一種同情心。

  “求利”就是共同用誠實的勞動謀求生活資源。比如說,共同來做一筆生意,賺來的錢二一添作五,甚至會多給你一點,因為你生活困難,這是好朋友。但是,人家多給你,你不能說馬上就要,你也應謙讓,也應多給對方一些才好,多給你了你馬上就要,你就不夠朋友。最合理的是二一添作五,或看誰付出的勞動多,就多拿一點,這樣的處理方法才符合人倫道德的標准。

  “饒益”是個很巧妙的詞,彈性非常大,覆蓋面很寬廣,意思就是捨己為人,多把好處讓給別人,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有布施的意思。

  這四項是總標,可以從這四個方面來衡量在朋友之中是否有這樣一種人。如果有這四個方面都具足的朋友,很好。一個朋友在四個方面都具足,不是很容易,只要在我們交往的朋友之中能具備一條,那也就夠朋友了。

  丁二別釋逐條給好朋友畫像,看看好朋友是個什麼樣子。

  7

  丁二別釋

  戊一釋同苦樂

  “居士子!因四事故,同苦樂當知是善親。雲何為四?一者為彼捨己;二者為彼捨財;三者為彼捨妻子;四者所說堪忍。”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捨欲財妻子,所說能堪忍,

  知親同苦樂,慧者當狎習。”

  同苦樂的朋友有四個標志,或者說有四個方面的德行。

  一者為彼捨己。就是捨己為他。為了別人得到好處、得到方便,往往把自己的好處讓給別人。

  二者為彼捨財。為幫助朋友,拿出錢財來也在所不惜。因為在人的生活中一切都依賴物質,如果說某位朋友、親戚或平常比較相知的人,見到人家有困難就應該及時、量力而行地給予幫助。因為人生在世,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不是生病就是有種種不幸的遭遇,我們應該及時給人以幫助。

  三者為彼捨妻子。在古代是有的,佛經上也有這樣的例子。這是對朋友的忠實,對善法真摯的追求,對理想的追求,即使捨了妻兒也在所不惜。從古到今這樣的例子不少。

  四者所說堪忍。朋友之間有時會說兩句不好聽的話,這時要能忍耐,要難忍能忍,理解包容,只有這樣才能夠維持長久的友誼。你今天聽到對方有兩句不中聽的話,明天你也可能說兩句不中聽的話,彼此都能互相忍耐,不僅僅是單方面的。上面所說的幾條都是雙方面的,你教人家難與能與,你自己一毛不拔,那是不行的。你教人家捨掉妻兒,你自己卻財迷心竅,處處都為自己著想,那也不會有好結果。你說句不中聽的話,希望人家難忍能忍,人家說句不中聽的話,你卻火冒三丈,這種人能有好朋友嗎?不會有。“知親同苦樂,慧者當狎習。”像這樣同苦樂的朋友,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接近,跟他保持友誼。狎就是親近的意思。

  8

  戊二釋愍然

  “居士子!因四事故,愍念當知是善親。雲何為四?一者教妙法;二者制惡法;三者面前稱說;四者卻怨家。”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教妙善制惡,面稱卻怨家,

  知善親愍念,慧者當狎習。”

  “愍念”,就是關心朋友,希望朋友遠離惡法,親近善法,希望朋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才叫好朋友。

  “教妙法”就是教他眾善奉行,“制惡法”就是諸惡莫作。能夠有這麼好的朋友時時刻刻規勸自己,廣行眾善,不作諸惡,就時時刻刻走向善。“面前稱說”,在別人、在大眾面前稱贊朋友種種優點、種種為人的功德善舉,這是誠意的贊美,不是阿谀奉承。誠意的贊美,每個人都應該那麼做,而虛偽的奉承,既不接受也不要那麼做。“卻怨家”,每個人都有幾個要好的朋友,也有幾個冤家對頭,因為眾生眾業而生,眾惡而生,在這個環境中,不可能跟一切人都友善,一切人都對你那麼好。如果說人間沒有怨家,那麼八苦就少掉了怨憎會苦。冤家對頭你不想和他見面,卻總是在你面前晃,你想見面的人卻又經常離別,所以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這正是人間的真實寫照。可是你的好朋友能替你化解這些怨家。怨家是種種條件構成的,有時張三和李四不見得有多少深仇大恨,由於一星半點的誤會,彼此之間沒有好好溝通,誤會就越來越深,仇恨也就越來越深。如果有一個好朋友在中間進行疏通化解,彼此之間的誤會就會逐步消除。這是講沒有惡意的誤會。另外一種是對你有敵意,非要制你於死地不可。這樣的冤家對頭,好朋友為你把他拒之門外,讓他遠離你,使你不至於遭到冤家對頭的危害,保證你人身財產的安全。

  9

  戊三釋求利

  “居士子!因四事故,求利當知是善親。雲何為四?一者密事發露;二者密不覆藏;三者得利為喜;四者不得利不憂。”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密事露不藏,利喜無不憂;

  知善親求利,慧者當狎習。”

  一者密事發露。每個人都有不可預測的吉凶禍福。如果在生活當中有不可預測的禍事要來臨,可是當事人不知道,但周圍已有預謀,好朋友知道了要告訴他,讓他遠離這種危險,保證人身財產的安全。“發露”就是公布,把秘密的事情告訴你。

  二者密不覆藏。密指的是好事。好事不覆藏,比如說做生意的人有什麼信息能掙一筆錢應及時告訴你的朋友,機不可失,應該合理地謀取財利。

  三者得利為喜。做了生意賺了錢,莊稼長得好,某個人長了工資,得了獎勵,要有同喜的布施。或者是說,某個朋友做生意賺了錢,也能夠把所得的利潤分一部分給他的朋友,這也是一種得利。

  四者不得利不憂。沒有得到好處利益、錢財,在朋友之間也不能煩惱、憂傷。“憂”就是煩惱、憂傷。

  “密事露不藏,利喜無不憂”,像這樣的好朋友,能夠在一起求財利,有智慧的人應當親近他。

  10

  戊四釋饒益

  “居士子!因四事故,饒益當知是善親。雲何為四?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便給與物;三者見放逸教诃;四者常以愍念。”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知財盡與物,放逸教愍念,

  知善親饒益,慧者當狎習。”

  能夠饒益的就是好朋友。你這個月的工資三百塊錢到二十五號就沒有了,朋友知道了,幫助你解決困難。把自己的財物與你分享,這是從財上面幫助你。下面就是從法上面來幫助你,“見放逸教诃”,見你不務正業、親近惡人了就規勸你。“常以愍念”,經常給你以關懷。這些屬於法布施。像這樣的朋友,有智慧的人應該長久地親近他。

  選擇朋友的原則和具體做法,以上一共說了四十條,非親二十件,善親二十件,可以在生活當中作為參照。

  《善生經》好就好在操作性很強,可以一條一條地落實兌現,不是空洞的。如何斷煩惱似乎很空洞、不好操作,如果按照《善生經》的要求但要把它來落實,就可以操作了。比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哪些是善呢?不好操作,落實到《善生經》上就可操作了,有具體的條目可以把握,很具體。抽象的道理要去體會,具體的條目就要落實,就是要照著去做,依教奉行。


 

 

上一篇:蘇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經講錄 序 題解
下一篇:蘇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經講錄 第一章 出家證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