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楊維中教授:經典诠釋與中國佛學 後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後記 在校對這部書稿的過程中,我時時在感歎因緣的神奇。在大學畢業之時,當時在計劃經濟下的強制分配以及背後的某些交易,使得我沒有能去家鄉所在城市的大煙廠編廠報,而被迫去一座新建的博物館工作。我做夢也不會想到,這一去竟然改變了我的人生道路,或者准確地說,改變了我的人生設計。 在仍然是小小少年的時候,我就夢想著成為作家、詩人。而中學的學習成績和業余愛好,也使得我自己以及周圍的師長都以為我以後一定會成為作家。高中畢業,在填報高考自願的時候,便義無反顧地填寫了中文系。大學期間,寫過詩,也寫過小說,也積極地參加學生文學社團活動。可我漸漸地發現,自己寫的東西詩不像詩,小說不像小說。很慚愧,大學四年竟然不如中學,沒有一個字見諸於報章。這樣,作家之夢便破滅了。於是,我又對文學理論、美學感興趣,暗暗立志作研究工作。可惜,大學期間的渾渾噩噩,使我失去了進入這一目標的門徑。遙想當年,我在一位中學好友陪伴下,前去報到。先是汽車,後是手扶拖拉機,在黃昏時分,將我們送到農捨。原來,我將要加入的所謂的博物館,還是一片工地。而這未來的博物館,卻也距離破舊的縣城達十公裡之多。 在那個“工地”度過了幾個月後,我逐漸地被這座博物館之文物所顯示的佛教文化所吸引,竟然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了這份工作。想當初,我們一同分配去的幾位大學生在各自確定以後的“學術”方向時,我脫口而出報了在此之前未曾有多少好感、更談不上了解的佛教。因為我當時已經意識到,要進入此處保藏的文物研究,了解佛教是關鍵。此後數月,我找到了當時能夠找到的現代人的佛教著作,如饑似渴地讀著。1990年9月初,在這座被稱為“佛骨聖地”的地方舉行了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黃心川、杜繼文、楊曾文、郭朋、張新鷹、王志遠等先生,中國人民大學的方立天先生,北京大學的湯一介先生,還有許多歷史學、考古學等方面的著名教授專家與會。有緣向這麼多的先生請教,真是三生有幸。諸位先生的鼓勵與指點,使我堅定了走向問學之道的決心。此後,我便開始新的問學求學時期。我的求學之路,也算是好事多磨。幸運的是,在若干磨難發生之時,或者之後,總是有長者伸出援助之手,將我從泥潭中拖出來。這些,我常常心存感激。 在此,我特別要感謝我的碩士導師張孝評先生和博士導師賴永海先生。在我想離開工作單位外出求學而時間緊迫、學力不逮的情形下,承蒙張先生不棄,想法設法將我引入母校西北大學校門。而在校期間,先生多次寬容我對學術方向的抉擇,並且為我因興趣的轉移而對文藝學學習的懈怠,給以最大限度的理解。尤其是,在我所確定的未來的學術方向已經越出了先生的治學領域的情形下,先生仍然鼓勵有加。這一幕幕情景,現在想起來,仍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1995年南下,投奔賴永海先生門下,由此正式開始了嚴格的佛學研究的訓練。尤為幸運,畢業後留在母校任教,仍然時時得到先生的指點、照顧。先生常常於靜默良久之後的一句點撥,不僅僅是學術,還有為人處世之道等等,往往需要我琢磨許久方才領悟其中三昧。而一旦領悟,往往也立見改變觀念、改造心靈之效。跟從先生十年有余,這樣的事例也不勝枚舉。 在寧問學、工作數年,得到了哲學系郭廣銀、張異賓、李書有、洪修平、徐小躍、伍玲玲、孫亦平等等先生多方面的指點和幫助。特別要指出的是,南京大學哲學系諸位師長以及諸位學兄,在市場經濟泛化幾乎侵蝕到一切精神領域的大背景下,仍然固守學術之道,以學術為立身之本。這樣的氛圍時時感染著我,使我不斷地克服松懈和畏難情緒,在學術之道上踯躅前行。處於這樣的環境,我自然應該感到幸運。 最後,應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她的自願犧牲和忍耐精神是我堅守問學之道的重要支柱。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恩和殷切期望是另一重要動力,自當銘記於心,時時報之。 收入此著中的十九篇論文,是我十年來所寫的佛學論文的主要部分。其中,第一篇論文寫於1996年攻博期間,內容與我工作時所獲得的資料有關,收於此著以作紀念。其它的論文大致反映了我近十年來研究的范圍:佛教經典诠釋、佛教心性論、佛道思想比較等等,由於參加學術活動等原因也略微涉及到近現代佛教。 依照學術界的“潛規則”,現在的我出論文集多少有些“越位”的嫌疑。但考慮到我的博士論文和《佛國記》、《華嚴經·入法界品》、《華嚴經·十地品》譯注等著述,都未能出版簡體字版,所以,有機會列入《寶慶叢書》之中出版我的論文集,我仍然禁不住心向往之。在此,非常感謝本叢書的主編朗宇法師、副主編聖凱法師、道堅法師、黃夏年老師以及親自擔任本書責任編輯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副社長戴晨京先生。沒有他們的提攜、幫助,這本論文集是根本不可能問世的。在我還在原單位的時候,就有幸認識了黃夏年先生,此後就一直得到他的照拂。作為同門,聖凱法師對我的幫助也是數不勝數,我的若干論著的問世,都與他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在此,謹向二位致以特別的感謝。 楊維中謹識 2006年7月22日於南京清涼窟
 

上一篇:明一法師:戒定慧學有門入
下一篇:明一法師:四祖的五個法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