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黃忏華居士:第三能變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能變識

黃忏華

一、能變差別門

第三能變之差別,總有六種。此隨不共所依眼耳鼻舌身義六根,所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境,各有分別,依之緣之能依能緣之識體,亦有六數。此六種識之立名,有隨根得名隨境得名兩種。一隨根得名者,隨所依根,立能依識名。即隨所依根有眼耳鼻舌身意六種,名依眼耳鼻舌身五根起作用之心性,即前五識,為眼識乃至身識。名以意根即第七識為不共所依起作用之心性,即第六識,為意識。此隨所依立名,有依發屬助如五義,謂依於根,根之所發,屬於根,助於根。如於根,有以上五義故,隨所依立名。然如前五識,亦依於意,非不共依故,不名意識。第六識以意為不共依,故獨得意識名。又如第七第八,雖有所依,是恆續識故,當體立名。第六是間斷識故。如前五識,隨所依立名。二隨境得名者,隨所緣境,立能緣識名。即隨所緣境,有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名於此六境起了別用之心性為色識乃至法識。此隨所緣立名,順前六識名識之義。何則,心意識三名中,前六識別名為識者,依於六境了別故。如前五識亦了色等,第六識通能了一切法,或能了法處別法故,獨得法識名。雖有以上二種得名,然隨根得名,通自在位。隨境得名,局未自在位。故諸經論多依通一切位具五義之隨根得名,名眼識乃至意識。

此六種識中,前五識,如前所述,如次以五根為所依,以五境為所緣,俱依色根,同緣色境,俱但緣現在,俱現量得,俱有間斷,五事同故,總稱之為前五識。

第六意識者,遍緣有為無為一切諸法思惟了別之心作用也。此有五俱不俱二種。五俱意識者,與前五識俱起並生之意識。此意識明了取所緣境故,亦名明了意識。不俱意識者,不與前五識俱起,單獨發生之意識,五俱意識,更有五同緣不同緣二種。五同緣意識者,與前五識俱起,同緣一境之意識。不同緣意識者,雖與前五識俱起,而緣他異境之意識。不俱意識,亦有五後獨頭二種。五後意識者,雖不與前五識俱起並生,然非截然與前五識相離,前五識緣境後相續現行之意識。獨頭意識者,不與前五識俱起,孤獨現起之意識。此復有獨散夢中定中三種,獨散意識者。單獨發生,追憶過去,豫想將來,或比較推度作種種想像分別之意識。夢中意識者,於夢中現起之意識。定中意識者,收心色無色界一切禅定中,五識悉不起,僅意識緣前境之意識。茲列表如下。  

  ┌五同緣意識

    ┌五俱意識─明了意識┴不同緣意識

第六意識┤    ┌五後意識

    └不俱意識┤    ┌獨散意識

└獨頭意識┼夢中意識

  └定中意識

二、自性行相門

此六識,依六根,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粗相顯著各自之境界。以此了境為自性,即復以之為行相。此了境亦識體之作用,但是見分行相。然體性難知,故舉作用以顯。

三、三性分別門

此六轉識通善惡無記三性,即與信慚愧無貪無嗔無癡勤輕安不放逸捨不害十一心所相應位,善性攝。與無慚無愧嗔忿恨覆惱嫉悭害十心所相應位,不善性攝。其與信等不相應與無慚等亦不相應位,無記性攝。於中第六意識,是作意分別之識故,自成三性。前五識是任運生起之識故,其成善染,必由第六意識導引。即由與前五識俱起並生之第六意識是善或染,五識為所導引成善或染。雖有自力他力之別,然六識俱通三性。

四、相應門

此六轉識,總與六位五十一心所相應。若約識體別論,則前五識,各與遍行五別境五善十一根本煩惱貪嗔癡三大隨煩惱八中隨煩惱二三十四心所相應。第六意識,通與一切心所相應。

又此六轉識易脫不定故,即有間斷轉變故,欣戚捨行互起故,皆與苦樂捨三受相應。即皆領納順違非二之境相故,於順情境起樂受,於違情境起苦受,於非順違境起捨受。

五、所依門

此六轉識之生起,皆以根本第八識為所依止。即以種子賴耶為親因緣,得有前六識之現行。易言之,即前六識,依第八識中生果功能即各自種子而生起。故根本識者,此六識之因緣依也。然前五識以五根為不共依,而五根由現行第八執受得有,故前五識得雲以現行第八為所依。此根本依義,即共依也。又第六識亦以第七識為所依,而第七識以現行第八為不共依,故第六識得雲以第八識為根本共依。此增上緣依即俱有依義也。總說此義曰,依止根本識。要之前,前六識,以現行賴耶為共依,即增上緣依。以種子賴耶為親依,即因緣依。

六、俱不俱轉門

俱不俱轉者,俱時轉不俱時轉。前五識之現起,必藉內外多緣。內緣者,第八識中所具有五識自種子。此種子為親因緣,生現行五識。外緣者,一空,謂空隙。二明,謂光明。三根,謂所依色根。四境,謂所緣色境。五作意,謂作意心所。六根本識,謂現行第八。七染淨依,謂第七識。八分別依,謂第六識。五識中,眼識之現起,總依九緣。耳識除明,依余八緣。鼻舌身三識,除空明,依余七緣。故前五識隨具九緣或八緣七緣而現起。第六識依五緣,一根(不共依第七,)二境(一切法,)三作意(作意心所,)四根本依(第八識,)五種子。第七識依四緣,一俱有依(第八識,)二所緣(第八見分,)三作意,四種子。一說第七依三,即以所依為所緣故。第八識依四緣,一俱有依(第七識,)二所緣(種根器三,)三作意,四種子。若加等無間緣於前八識上,更各添一緣,即如次依十九八六五四緣。前五識待多緣和合,方得現起,故由生緣之具足不具足,或二識乃至五識同時並起,或不並起。如濤波依水,或一浪起,或多浪起。然前五識或多或一現起時,第六識必俱起。

總以上諸八識而言之,則二識恆生起俱有。所謂二識者,七八二識也。除五位無心,三識俱起。所謂三識者,六七八三識也,於此前五識若干俱起時,四識乃至八識俱起。

七、起滅分位門

起滅分位者,轉起分位與不起分位。前段前五識之俱不俱轉,即起滅分位,今但明第六意識。前五識與尋伺不相應故識與不能思慮。藉他引故,不能自起。緣粗事故,唯緣外境。所以必藉多緣,方得現起。藉緣多,故具緣難。具緣難,故現行時少。第六意識反之,與尋伺相應故,自能思慮。不藉他引故,能自起。總緣理事等故,藉緣少,故具緣易,具緣易,故現行時多。但遇違緣,有間斷時。所謂違緣者,生無想天時,入無想定時,入滅盡定時,及極睡眠時,極悶絕時。是曰五位無心。五無心外,意識一切時常起。

 

上一篇:夢參法師:念阿彌陀佛要這樣念
下一篇: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與靈鹫山法師居士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