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夢參法師:占察善惡業報經 1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占察善惡業報經18-13
夢參老和尚

【又守記內心者。則知貪想瞋想及愚癡邪見想。知善。知不善。知無記。知心勞慮種種諸苦。】

  在我們修習當中,應當知道我們心,先要知心相,心在思惟什麼,心在想記什麼,在我們心裡頭的貪瞋癡,這個心裡頭怎麼樣去掉它,怎麼樣轉變它,這個就要修唯心識觀。地藏菩薩教我們,你要知道你這個心、認識這個心,所有外邊一切境界相,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些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境界相,而這些境界相離心無相,離開你的心沒有境界相,你認知它,所有境界相都是你的心,離開心外境界相也沒有了。因為我們隨境界相而轉,心向外馳攀緣,隨念而感覺著起的覺知,但我們都要止心不起,不可能。我們能做得到的,當你心一感覺所想的不對,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不讓它相續。剛你一發覺起的念頭不對,當下就制止它不再繼續想下去了。因為我們這個想心,就我們心的思惟一天想,跟善法相應的少,跟六塵境界跟惡法相應的多。所以你覺到了貪瞋癡這個念頭一起了,能夠馬上截止。

  這段經文就告訴我們,能夠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這個功力已經很強了,使它不相續。我們現在沒有修到起心動念都是善念,這個還做不到。但是你能夠做到的,你發覺我這念頭不對,不再想了,馬上能制止它。因為我們這個心所想的都是不善業,以我們眾生心現在沒有修,修的功夫不到家的時候,知道你一心起心動念不對,離開三寶,離開法了,那你能夠把它止住,這個力量就是你聞到佛法之後的功力產生力度。一般我們說覺知前念起惡、能止其後念不起者,則為發心的菩薩。我們自己感覺我們平常的修行是不是這樣子呢?能不能夠止心不起呢?不可能。惡業感果的時候得有事實,沒有造成惡業的事實不會感果的。你剛一起念,你就把它止住了,那不會感果的。

【若於坐時隨心所緣。念念觀知。唯心生滅。譬如水流燈焰。無暫時住。從是當得色寂三昧。】

  我們打坐的時候、修行的時候,你那個心想修定,想坐下來,定下來,但是你觀照你的心定不下來,隨你心所緣念的境界相,不論什麼境界相,乃至緣念善的也好,惡念也好,都是由心裡所起的,屬於生滅法。若於坐時,隨心所緣,念念觀知,唯心生滅。你不坐下來妄念紛飛,你不知道。等你靜下來想要用功夫了,這個時候你一起觀照,觀照你的心念頭全是生滅法,像水流燈焰一樣。能不能住下來無念呢?要能夠暫住使心靜定,心靜靜的不生念頭,如能夠做到這樣的功夫,你就得到一種色寂三昧。

  地藏菩薩所教授我們的色寂三昧,就是你在一切處一切時,當你修行的時候,修觀力的時候,一般說修入定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你行住坐臥,行動的、臥的沒有,只是坐的時候,行住坐臥四種行動你都可以修觀,都可以入寂定。但是坐著時候最好,觀照力強。臥的時候,漸漸就入睡眠狀態了。行動的時候,心裡容易散漫。坐下來,自己觀照它,觀照你這個心怎麼樣生起的?緣念境界。心本無生因境有,你這心念本來是無生的,因為境界。內心境界,或緣念過去、緣念未來的境界,心裡想的,心本無生因境有,心裡本來沒生,你緣念境界就有了。你能夠這個時候使你心靜下來,什麼念頭都沒有,既不緣念過去,也不緣念現在,更不緣念未來了,一念不覺,一個念頭念念的都感覺著定下來,就沒有一念不覺的心了,就不起那個不覺的心了。

  同時這時就思惟了,靜坐時候就觀想了,觀什麼呢?觀一切有形有相的東西都是心識所變的。這個時候是觀一切色唯是心,只有心的生滅。在其他的大乘教義裡頭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一切種種法生起也好、滅的時候也好,全是你的心念。觀就是照的意思,你坐下來就要修行,修行用你的智慧,就是心念觀照,觀照使這一切動作的全停下來,不想了。觀照讓心不起念,這就寂靜下來了。念念觀照這個心,它盡是一念起一念滅、一念起一念滅,觀你這個心的生滅,你把它截止了,這個觀念截止下來了,不念了。這就是禅宗經常講那句話,“打得妄想死,許汝法身活”,念靜,念的寂靜下來,你就悟得念本來是寂靜的。能夠這樣定下來時候,定的時間愈長愈好,不起心動念了,地藏菩薩教授我們,你就得到色寂三昧。初步的得,你能靜下來了,你漸漸的就能修了。

【得此三昧已。次應學習信奢摩他觀心。及信毗婆捨那觀心。】

  得著這個三昧之後,就該學信奢摩他觀心。我們經常問有信心沒有?信心是沒有的,這都是教我們修習信心。當你能定下來之後,你才觀,這個觀心漸漸就能靜止下來。這是觀的時候有止,止的時候有觀,就叫止觀雙運,咱們說定慧雙修就這個含義。習信奢摩他的觀心,同時也信毗婆捨那的觀心,這就含著慧跟定雙運。地藏王菩薩教授我們修奢摩他止、毗婆捨那觀的時候,就是修止觀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我們修習的是什麼呢?信心。我們經常認為我們對三寶產生信力了,有力量了,生信心了。其實我們的信力還沒有,信還沒入位。信還沒入位,力量又怎麼能產生呢?所以要修習。

【習信奢摩他觀心者。思惟內心不可見相。圓滿不動。無來無去。本性不生不滅。離分別故。】

  習信奢摩他的觀心者,思惟內心不可見相,圓滿不動,無來無去,本來的性、本來的體是不生不滅的,離分別故。這個就是我們修初步修的唯心識觀,了達了一切外境沒有,唯心識所現,只有內心,沒有外境。我們觀察內心的相是什麼樣子?大家觀一觀內心相是什麼樣子?了不可得,不可見相的,內心相是見不到的。在你修行時候,你才感覺到這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咱們經常說修空觀,不是那麼容易的。這有很長的經文,地藏菩薩教授我們就是修空觀。修空觀,這僅僅是開始,應該要有這樣的信力,信心產生力量。有信力了,你想你的自心見不到,它是不可見相的,但是它是圓滿的,沒有欠缺的,這是本心。原來我們那真心跟佛是無二無別的,圓滿不動的,也沒有來去相,也沒有生滅相,也沒有分別相。我們信嗎?地藏王菩薩教我們修行信,信這個心。經常說有信心沒有?沒有一位道友答覆說我沒信心的,沒有。沒信心怎麼會入三寶呢?有信心。實際上沒入位,我們那個信是毛道,風一吹就跑了。信不定,像個毛一樣的,禁不起風吹,一吹就跑了。要先修習信定信慧,觀你這個心。

【習信毗婆捨那觀心者。想見內外色。隨心生。隨心滅。乃至習想見佛色身。亦復如是。隨心生。隨心滅。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非心不離心。非來非不來。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習信毗婆捨那觀心者,想見內外色;見內外色,內的色相是什麼?外的色相是什麼?隨心生,隨心滅,這個相不可得,心起了就生起,心滅了也就沒有了。還要修習想見佛的色身,佛的色身跟眾生的色身是一樣的,也是隨你心的生起,隨你心的消失,隨心而起,隨心而滅。我們如果觀佛的色相,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是這樣子隨生隨滅,心生相生,心滅相滅,都是幻化的。水中的月亮看似有,撈不著,實際上是沒有。鏡中的相有嗎?鏡裡的相是真的嗎?這個誰都知道不是真的。一切法都如是,隨你心生法生,隨你心滅法滅,都是幻化的,不是真實的。所以就像水中的月亮一樣,像鏡中的相一樣,照鏡子裡頭現的相,非心不離心,非來非不來,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一切法皆如是。有嗎?非有。無嗎?又非無。所以舉這麼多例子,說這一切法唯是心的境界相,心裡所緣的境界,唯心的,心外無法。地藏菩薩教我們,當你修一切法,知道一切法空、一切法假。空是修空觀,假是修假觀,這個空假當中有個不空不假,那叫中觀。這個說的空假是事,事皆因理上而起的,沒有空,沒有假,顯不出中,中觀是理。因為中觀能成假觀、能成空觀,沒有中觀,成不了假,也成不了空,理能成一切事,事能顯理。

  我們所執著的內裡頭的色相,這都叫內色。這一段講的是境界唯心,內色沒有,就是心現的。色法是事,但是它能顯理,沒有事不能顯理。你所執著的受想識,這即是事也是理,又能成事,事能顯理,這只是在內色,這叫內色。那什麼是外色呢?外色就是見內色所生起的。內色是隨心生的,內的色相是心生則法生,心滅這個色也就滅了,內色隨著心滅也就滅了。外色不是這樣子,外色你不想那色還在。這是因為執著,它不管你執著與不執著,你執著的受和色,或你不執著的受和色,色受想行識這個受是領納的意思,不管你執著、不執著,它依然存在,這叫外色。內色,隨心生滅。外色,你的心生它也在,心滅它也在。

  我們要想見這個外色的生滅相,舉個例子吧!佛的色身,我們觀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說我心滅了,沒有佛相。佛相的相仍然在,你想不想相仍然在,他不隨你心的生滅。乃至於佛、菩薩、羅漢、聲聞,乃至於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這十法界所有一切的色相,十界所有一切相樣,誰造作的?是造作而有的、是不假造作的也有的?那麼十法界的色相是有、是沒有?是有、是無,是非有、非無,都不對。怎麼樣才是對的呢?因為一切諸法無性,沒有體性的,緣起,因因緣而生起。那因緣消失了呢?法也不存在了。它不是造作義,沒有體性,是緣起諸法。

  心這樣的生觀想來觀這一切法,這個叫一心三觀。心內法,心外法,乃至於所有生起的法,空觀、假觀、中觀,空觀也是心,假觀也是心,中觀還是心,心生種種法生,心要滅種種法滅,所以叫一心三觀,止不離於心,觀不離於心,唯心而已。這一段毗婆捨那也好,乃至於修止修觀的時候,盧捨那性,毗婆捨那、奢摩他兩個都是的,止和觀平等平等。又者說觀即是止,就是我們動中即是靜,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止時有觀,觀時有止,止觀雙運。這是觀空,觀一切法空,觀一切法是假的,但是不離開於中道義,因中而顯現,這樣來理解。

【善男子。若能習信此二觀心者。速得趣會一乘之道。】

  同時地藏菩薩還再作解釋,善男子,若能習信此二觀心者,速得趣會一乘之道。現在我們講的經文全是信,地藏菩薩只是讓我們信大乘法義,並沒說證入,距離很遠。我們平常都認為我們有信心,地藏王菩薩說我們沒信心,給我們講怎麼樣算有信心。你得修行,要修行好長時間?講教義的人知道要一萬劫。一般說我們皈依三寶了,信仰佛法了,我們有了信心了。這個信心沒得根,沒入位。信進念定慧,有了信心就精進不懈的修行,時時念三寶,不失念,慧心常照了,不讓念頭錯,剛一覺得念起就把它糾正過來了,念念的住在三寶上。所以地藏菩薩在這個問題上翻來覆去跟我們講,讓我們進入。進入什麼呢?信心。善男子,若能習信此二觀心者,要相信,相信二種觀道一實境界。只是讓我們信,信完了才跟我們講怎麼樣進入、怎麼樣修。要進入二種觀道,才能趣會一乘之道,才能進入一乘之法。

【當知如是唯心識觀。名為最上智慧之門。所謂能令其心猛利。長信解力。疾入空義得發無上大菩提心故。】

  這個叫什麼觀呢?唯心識觀。當知如是唯心識觀,萬法唯心,萬法唯識,你要用你觀照力量認識什麼叫萬法唯識,什麼叫萬法唯心,這是最上的智慧法門。因為學習此智慧法門,能夠令我們的心猛利。猛利的意思,就像我們做什麼事情很猛利,不怕危難。有這個信心了,你在佛法修行上才能猛利,才能夠增長你信解力。為什麼我們信得不深?你不理解,你不理解信的就不深;等你明白了、理解了,信力增長。達到什麼呢?疾入空義。這僅僅是空觀的前奏,修空觀的前方便,沒有這個前方便,你修空觀修不成的。地藏菩薩又告訴我們這是智慧之門,最上的智慧之門。人人想得智慧,沒有,門還沒有。你還沒門可入,你怎麼進入智慧?我們所學的叫世智辯聰,不是智慧。智慧是了生死的、證涅槃的,我們都是世間的世智辯聰。因為有了信心了,智慧增長了,你有力量了,你對佛所說的法,你能理解,叫信解力。不信,怎麼能理解?你得先有信力才能理解。

  我們所這個理解的叫相似。有了理解力了,以這個信解力量理解夠了,才能進入空進;入空義,才能發起無上大菩提心。咱們每位道友都知道發菩提心是根本,你要批評哪位說他沒發菩提心,他絕對不接受。但是你要深入研究一下,什麼樣才算發菩提心?得十信位,有了信解力量證得空義了。發菩提心,菩提心不是有,是空,空裡頭產生的有。真正的發了大菩提心,經過分析我們理解到,這才叫發了大菩提心,知道心外無法,這樣來修定修慧叫圓頓止觀,這才圓教頓教。我們大家都知道智者大師,創立天台宗的四教智者大師,他的智慧是我們所有的僧人都承認的,在家弟子、出家弟子都承認的智者大師的智慧。在他圓寂時候,他弟子問他說:師父,你現在證到什麼位子?他說:我不為修廟,弘法利益眾生,我可以登到初住。因為弘法利生,我僅能達到五品位。就是圓教的信圓教五品位。大家知道,以智者大師的功力修圓頓止觀,達到圓頓止觀的五品位,還沒到六根清淨,到六根清淨位才入圓初住位;換句話說,還沒入初住位。入了初住位的菩薩能夠示現佛身,十方法界去供養一切諸佛。十信圓滿,登了圓初住位,他入得第一義空。空者就無障礙,十方法界無障礙。他永遠不會墮到凡夫,也不會墮到二乘。這個義跟《華嚴經》上的意義完全相符的,華嚴就是如此講,六根清淨第一義空,空才清淨。咱們所說清淨要證入空義,證入空義那就究竟清淨了。咱們一聽說信位,感覺信位很低。信位也很高,圓信不容易!圓信,你要信滿了時候,永遠不墮到凡夫,也不墮到二乘。這個時候進入圓初住位了,這才是發大菩提心。圓的初住位就是發心住,所以叫發菩提心。

【若學習真如實觀者。思惟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離一切分別之想。】

  學習真如實觀,觀一切法皆是真如、皆是實相,這叫真如實觀。思惟的一切法性,就是心性無生無滅,一切法皆無生無滅,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遠沒有分別的念頭。分別想都沒有,當然沒有分別事實了,這是真實性門。怎麼樣觀呢?就觀真實性,思惟想心性無生無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我們讀《心經》的時候,觀自在菩薩就修這個觀,他照見五蘊皆空,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就是現在這種境界相,沒有一切分別想。就是你觀想真如實性當中,不住見聞覺知。

【漸漸能過空處識處。無少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

  這個時候漸漸能過空處、識處、無少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定境界相,這個定就高了。得相似空三昧,不是真空相似三昧,還是相似空三昧。

【得相似空三昧時。識想受行粗分別相不現在前。從此修學。為善知識大慈悲者守護長養。是故離諸障礙。勤修不廢。展轉能入心寂三昧。】

  得相似空三昧時,識想受行粗分別相不現在前了,對一切法不起分別相了。但是這個粗分別,從此開始修學。在這個時候你修習時間,能夠得到善知識的大慈悲守護長養。這個大善知識指著大菩薩,一切大菩薩能夠守護你,使你善根能夠長養,不再退墮。這個時候你修行障礙就少了,能夠不間斷的勇猛精勤修習。這個時候能入定,什麼定呢?這個定的名字叫心寂三昧。前頭是色寂三昧,這個是心寂三昧。怎麼得到的呢?因為你觀心性,心性不生不滅,入了三昧了,所以叫心寂三昧。

【得是三昧已。即復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見佛無數。發深廣行心。住堅信位。所謂於奢摩他毗婆捨那二種觀道。決定信解。能決定向。】

  得此三昧已,復能入一行三昧。由於得了心寂三昧了,就能入到一行三昧。入了一行三昧,能夠見無數佛,十方諸佛都能見,發深廣心,住堅信位。堅信什麼呢?奢摩他、毗婆捨那二種觀道。不但信而後能解,這時候就決定向佛,決定向就是決定向佛道。什麼位子?十信滿了,這才叫有信心。這是信心滿的人,有信心人所證得的。信什麼?信這一行三昧。這一行三昧是由奢摩他的觀心、毗婆捨那的止,這個時候能夠見無數佛,發了廣大的行心,這時候開始起修。信毗婆捨那的觀,信奢摩他的止,叫止觀雙運,這叫圓頓止觀。六根清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的堅信位,這時候你的信仰不退了,解力也不退了,成為堅定的堅位。什麼位子?圓初住位。這時候再住定菩提心上,行菩薩道。發的一乘大菩提心等圓住位,信解力滿足了。

【隨所修學世間諸禅三昧之業。無所樂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於生死中無所怯畏。不樂二乘。】

  這個時候他信得進入的真如實見,十住、十行、十回向這三十個位子。雖然有三十個位子,進入初住跟最後的十回向,雖然位子有三十,其實都進入了,六根清淨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清淨了。

【以依能習向二觀心。最妙巧便。眾智所依行根本故。】

  修二種觀道的時候,他的善巧方便智慧增長,所行的這會是依著相似菩提心,相似的真心,這三十位都叫相似菩提心。什麼才真實的?登了初地,菩薩真正證得了菩提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叫相似位。雖然是初住,乃至到第十的十回向,位子雖然有三十,但理上說是相同的,不過略有淺深的差別。這個時候一住的信心成滿了,等於成正覺一樣的,但是相似的,不是真實的。登了初地的時候,那是真實的了,證得一分法身。在登了初住的時候,相似證法身,不是真正證得的。

【復次。修學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利根。二者鈍根。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諸境界。唯心所作。虛诳不實。如夢如幻等。決定無有疑慮。陰蓋輕微。散亂心少。如是等人。即應學習真如實觀。其鈍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諸境界。悉唯是心。虛诳不實。故染著情厚。蓋障數起。心難調伏。應當先學唯心識觀。】

  大概人有兩種,哪兩種呢?何者為二,一者是利根的人,一者是鈍根的人。同在學一法,有利根,有鈍根。利根是什麼情況呢?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諸境界唯心所現。利根人在修法的時候,他就知道一切法是心所所現的,一切法都是虛妄不實的,沒有真實的,是心所顯現的,他能知道一切諸法虛妄不實,唯心所作。一切法是什麼境界相?就像我們作夢跟耍戲法變幻,這個時候沒有疑惑、沒有思慮。咱們對一切法都有疑、都有慮,有疑慮,讀經的時候,經上所說的話都有懷疑,微細的你不能認知。一切法離開心外無法,唯心所作,都是虛妄不實的,像你作夢一樣虛幻不實的。剛一證得這個位子,十信滿的人,信解滿心的人,他沒有疑惑了,一切法都沒疑惑了。

  陰蓋輕故,散亂心少。蔭有五種,五蔭,五蘊,五蓋。五蘊,一般的我們說色受想行識,這叫五蘊境界。蘊是什麼?蘊蓋的意思,障蔽了,把真如的實性給你障蔽起來,這個惑業給你障蔽起來了。因為你起了很多的煩惱,這煩惱就把你真心障住了。蓋是五蓋,貪欲蓋、瞋恚蓋、睡眠、掉、悔、疑法,這些總說就是煩惱,疑和蓋都是煩惱的別名而已,就是煩惱。你煩惱了,把你心給你蓋縛住了,真心顯現不了;顯現不了,所以你修行就不能得力。一蓋都沒有了,修行就容易得力量了。在這個時候修習向二觀,修你的心,能習向二觀的心最巧妙,能有善巧方便;一切智慧所依,能夠行根本行了。當然他信解力滿了入了住了,雖然沒有真正明心見性,相似明心見性,相似位他懂得了。

  復次修學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種,一種是利根,二種是鈍根,利根的人知道一切外邊所有境界相都是心所做的,離開心,外頭無法,心外無法,一切法皆是心,法外無心,一切法都是心,心生一切法,法外沒有心,利根人當時就能明白、理解、信解。鈍根的就不能信解。利根的人沒有疑惑,他這個五蓋五蘊都輕了,他的心經常不散亂,心總在定中。定能生慧,這些利根的人就進一步修行真如實觀。為什麼初住的菩薩相似見真如?因為他能開始修真如實觀了。他沒證得,雖然沒證得他相信。他那信心跟我們這個信不一樣的了,他是依著實際理地相信的正知,他知道一切法唯心所現,一切法就是心,這是利根的人。鈍根的人就不行了,鈍根人他對一切外邊境界信心不那麼足,沒有這個信。因為他染著的世間習氣很重,五蓋五障經常起,心裡不好調伏。大概就指著我們大眾說的吧!我們現在心裡頭就調伏不好,經常起蓋起障,那應該怎麼辦?學唯心識觀。地藏菩薩又跟我們說一種方法,修學唯心識觀。但是信解一實境界,我們要修行信和解力,就修唯心識觀,達到了時候真正的進入,這個叫圓教的名字位。信一實境界,修信修解,這是圓教的名字位。所以分一個鈍根、一個利根,利根就是修得快一點,鈍根修得慢一點,方法上略有出入的。

【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不得漸伏。其心疑怯。畏墮三惡道。生八難處。畏不常值佛菩薩等。不得供養聽受正法。畏菩提行難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種種障礙等者。】

  地藏王菩薩說若是有人雖學如是信解,學信學解,你雖然學信解,但是善根不夠,惡業很多,善根薄弱,向前進趣修道的時候,進度就慢得很,就不快,沒有利根的快,所以煩惱起了,你降伏不住。我們現在對我們的心裡起的煩惱降伏不了,而且還不認識煩惱。連煩惱還不認識,怎麼去降伏它?例如說我們覺到了這個不對,前念起惡,別再起念頭了,把它斷了吧!要能斷的是利根,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這是有善根的。覺知前念起惡而相續不能斷,或者是覺了我前頭念頭不對,離了生死道遠,我馬上能得止住,這是不錯的了;就怕隨著業轉,隨著下去。類似這樣子,應該怎麼樣修習呢?漸漸降伏,漸漸降伏它。但是他的心懷疑膽怯,怯就是不勇猛。同時怕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很畏懼三惡道。假使這生墮落下去,墮落三惡道裡頭又怎麼辦?或者生到八難處,生到八個沒有佛法的地方。沒有佛法地方,你生去了遇不到佛法了,遇不到佛法了前途就困難了。

  什麼叫八障礙呢?生到地獄道,墮落地獄道還能修行嗎?法也聞不到。餓鬼、畜生、北俱盧洲聞不到佛法,長壽天、盲聾喑啞,盲聾喑啞怎麼樣學佛法?學不了。還一種很聰明,世智辯聰,自作聰明,不相信佛法。還有生在佛前、生在佛後。那叫八難。咱們現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了,釋迦牟尼佛之後,彌勒佛還沒降生,彌勒佛之前,咱們都在八難之一,佛前佛後。但是我們又有佛法可聞,我們能現在還能學習《地藏經》,這是特殊法門,這個難我們算免了一半,有佛法可聞。在這種情況之下,叫末法,我們的心不是那麼純淨的了,很難得降伏,入道修道比較障礙多,很困難。我們不能相信一實境界,信解心起不來。在圓教的名字位,我們也入不了,不能稱為圓人。信圓教法的人就叫圓人,圓人無所不圓。咱們這個知見簡直圓不了,別別扭扭的。最主要的障礙是什麼呢?看人家都不對,總覺著自己不錯,這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障礙不虛心,不能尊重一切法,也不能尊重一切人,我們那個圓的解悟怎麼能生起?就是知道一切境界都是心,心外無法,要能這個信仰力就不得了了,這叫圓解圓聞。那麼染情很厚,又怎麼辦呢?

【應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之名字。】

  地藏菩薩最後教授我們,你什麼都學不成,什麼都沒辦法,那好了,你就念我的名字就好了,就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就行了,先把災難消了,完了就進入了。在最後說,若人雖學如是信解,善根業薄,善業薄,不能向前進趣,諸惡煩惱不能漸漸消失,降伏不住;懷疑心很重,哎呀!佛道長遠,一看入個信心都要修那麼長時間,生退心了,膽怯;但是又害怕,怕墮到三惡道,又害怕墮到八難。說菩提道長遠成就不了,有這些種種恐怖、種種障礙,要對這樣人該怎麼辦?應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的名字。沒別的辦法,這是地藏菩薩提出一個方便法門,修什麼也修不進去,那好了,你就念我的名字好了。還不會念嗎?應於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的名字,但是不要間斷,念我的名號念久了,地藏王菩薩加持你,能可讓你心不散亂,能夠得定,先把心定下來,再說再說第二步。

【若得一心。善根增長。其意猛利。當觀我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

  這個時候若得一心,這心念純熟了,念地藏菩薩名號,假地藏菩薩加持力,你心妄想少了,正念多了,善根增長了,那意念就猛利了。意念猛利了,就不光稱我的名號了,還進一步修,當觀我法身。我的法身就是一切諸佛的法身,也是你自己修行人的法身。法身無二,沒差別,十方諸佛、十方一切眾生法身是同的。因為體性是平等的,無二無別的,不生不滅的,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這個大家都懂了。就是常勤念我的名字,能把你惛沉散亂消除。因為你念名號念久了,你的意根增長力量了,那個跟一實境界漸漸就相應了,可能信得進去了。但是你要常時思念觀察地藏菩薩,觀察地藏菩薩就是觀察一切十方諸佛,因為地藏菩薩的心是如來的體性,跟十方諸佛無二無別,十方一切諸佛跟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一個心,沒有兩個心。心是一個,只是迷悟,迷了、悟的這就差別大了。一切眾生是迷了,十方諸佛是悟了,但是本性沒差別,迷也是這個性,悟也是這個性。這個體性從無始來就不生,也不生也不滅,是永遠常住的,永遠常住就不滅。我們也具足,永遠不會滅。是常法,沒有對待的,沒有什麼苦受樂受。永遠是樂的,眾生的體跟諸佛的體是常樂我淨的。差別呢?兩個字,一個迷,一個悟。因為我們迷了,把這都失掉了,悟得就恢復了。

【又復觀察己身心相。無常苦無我不淨。如幻如化。是可厭離。】

  再進一步觀察自己的身或心,本來是沒有苦樂的。但是我們現在成了眾生,迷了這個心就不同了。迷了是什麼樣子呢?無常常想。在苦難當中,這裡頭還有樂嗎?無我、不淨、無常,把這個當成了真的。沒把這些苦、空、無常、無我,當成是如幻如化的。要生厭離心,生厭離心就有生希求心,求受清淨。

【若能修學如是觀者。速得增長淨信之心。所有諸障漸漸損減。何以故。此人名為學習聞我名者。亦能學習聞十方諸佛名者。名為學至心禮拜供養我者。亦能學至心禮拜供養十方諸佛者。名為學聞大乘深經者。名為學執持書寫供養恭敬大乘深經者。名為學受持讀誦大乘深經者。名為學遠離邪見。於深正義中不墮謗者。名為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學信解者。名為能除諸罪障者。名為當得無量功德聚者。此人捨身終不墮惡道八難之處。還聞正法。習信修行。亦能隨願往生他方淨佛國土。】

  但是淨法也是一念心生,染法也是由你心生,都是你現前的體性。這就鼓勵我們,我們跟一切諸佛菩薩跟地藏王菩薩,乃至我們常念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體同,法身的本體是一樣,迷悟不同,我們要能夠棄迷,把迷棄掉,要歸於悟,那就好了。那你就應當修行止觀。業障重修習不了,地藏菩薩特殊的方便,念我名號,把我名號一念,業障消了,淨信增長了,再修學止觀。這樣子念我名號,一切障礙漸漸就消滅了、就損減了。

  要像這樣的修學的人,什麼原因教他這樣做?何以故,此人名為學習聞我名者。因為他感覺著別的都學不下去,那麼就修行修行吧!聽我的名字,念我的名字,這叫學習聞我名號。為什麼聞地藏菩薩的名號還要學習,這個含義就深了。如果是理解地是心、藏含藏,我們一切眾生心含藏著就是地藏,地藏即是眾生心,心地含藏無漏性功德,跟諸佛同一體無二無別的,跟地藏同一體無二無別的,我們的心地含藏了就是地藏,地藏即是我們的心。這是依著大乘教義、依著華嚴教義都如是說。這個人,念我名號這個人,就叫學習聞我名者。我想我們大家都聞著了南無地藏王菩薩,也都能念。二種觀道你修不成,念“南無地藏王菩薩”該會念吧?念念的念久了,業障消失了,再修二種觀道,那一學就修成了。

  何以故,此人名為學習聞我名者,亦能學習聞十方諸佛名者。學習聞我的名就是聞十方諸佛的名,地藏即是十方諸佛,十方諸佛即是地藏。我們修行《占察善惡業報經》,現在有很多人批評我們說大乘教義不學,學小乘法。大家聽聽,大家學到了知道,這是小乘法嗎?這跟華嚴意義、跟法華意義一樣的,平等平等的,不過說得很淺;乃至於包括打卦、算命好像很淺,那都是地藏王菩薩善巧方便,引入我們能達到一心。這個雖然學聞我名字,也學習十方諸佛名,名為學至心禮拜供養我者。念我名號的這個叫學習什麼呢?學習至心。學習聞我名號,念我名號就是供養我,不必再供養,就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就是皈依地藏王菩薩,南無就是皈依。

  亦能學至心禮拜供養十方諸佛。供養禮拜我就是供養十方諸佛。名為學聞大乘深經者,只念地藏王菩薩名號就是學聞大乘深經者。又名為學執持書寫供養恭敬大乘深經者。地藏王菩薩教授我們,告訴我們就念地藏菩薩名號,你就是供養十方諸佛了,也就是學聞大乘深經了,也就是學執持書寫供養恭敬大乘深經,名為學受持讀誦大乘深經者,名為學遠離邪見,於甚深正義中不墮落不墮謗者,名為於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學信解者,名為能除諸罪障者,名為當得無量功德聚者。此人捨身,念我名號這個人他這個報身盡了死了,終不墮惡道八難之處。死之後了,不會墮三惡道,也不會墮八難。還能夠聽聞正法習信修行,亦能隨願往生他方淨佛國土。就念地藏王菩薩名號,隨你願生哪個淨佛國土都可以。那不止西方極樂世界了,十方無量淨佛國土,你念地藏王菩薩聖號,地藏王菩薩就把你送去了。但是你得一心稱名,也得要念一心。

  稱名時候觀察地藏王菩薩的法身,法身是一樣的。但是不要虛妄執著,要厭離你的執著,不然你怎麼能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我們所有在座的道友應當慶幸,不是那麼輕容易聞到地藏名號的。你能聞到地藏菩薩的聖號,所有災難都消失了。你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難題,別的法門你不會修,你就念地藏王菩薩就行了。這段經文就是告訴我們這樣子,地藏菩薩自己說的。不是哪尊佛說的,地藏菩薩自己說。但是念我名號也不容易,也要善學,善學地藏名號。誦地藏名號能離一切障緣,所有的障緣全部都消失了。

【復次。若人欲生他方現在淨國者。應當隨彼世界佛之名字。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如上觀察者。決定得生彼佛淨國。善根增長。速獲不退。】

  復次,若人欲生他方現在淨國者。有些人發心要想生其他的現在十方淨佛國土,那你就念那個彼佛世界之名字。這就分開來說,你要想生他方淨佛國土,那個世界的佛是什麼聖號,你就念那個佛的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念那個佛就接引你了。如上觀察者,決定得生彼淨佛國土,善根增長,速獲不退。善根很快增長了,決定不會退墮的。

  地藏王菩薩怕我們不放心,怕我們信不及,信心生不起來,一再告訴我們決定不退。求生淨土的人,若得欲生他方現在淨國者,若是有人欲望想生到現在其他方淨佛國土;所有佛國土,西方極樂世界,東方藥師琉璃光世界,上方不動世界,都是淨佛國土;隨彼世界佛之名字要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如上觀察,決定得生彼佛淨土,絕對得生那個佛的清淨國土;善根增長,速獲不退,決定增長善根,決定能生。

【當知如上一心系念思惟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業最勝。所謂勤修習者。漸漸能向一行三昧。若到一行三昧者。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

  當知如上一心系念思惟諸佛平等法身,有個要求的,地藏菩薩要我們,你要想生哪個地方去,得念佛那個平等法身。這個法身本來是平等的,求生者跟所生淨土那個佛色身就天淵之別了。法身是平等平等無二無別的,在一切修行的行業當中,在一切積累善根當中,念佛法門最殊勝,其業最勝。你求生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有些人要行醫,想給人治病,那你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那是琉璃世界,也是清淨的,也是殊勝的。但是你要專心,一心不亂,還得觀察那個佛國土,決定能生。

  我們念《地藏經》,或是念地藏王菩薩,你要想生極樂世界,要想生藥師琉璃光世界,地藏王菩薩把你送去。前文說了,十方淨佛國土,你想生哪個國土,地藏菩薩都能送你去。為什麼?法身同體。你的法身跟諸佛的法身平等平等,但是因為你有分別,你必須得專念你要生那個佛的國土,就得念那個佛的名字,晝夜念,一心不離,一心不亂,念念想生,這叫一心。當知如上一心系念思惟諸佛平等的法身,這個告訴我們,地藏菩薩告訴我們,你必須得一心,注重在一心系念。你三心二意的念念又不念了,口裡念著阿彌陀,心想著娑婆世界,一會兒想到台中去了,又想到高雄去了,麻煩了,去不了,哪也去不了,你還在台灣吧!這讓你一心系念,沒有雜念,這一點很難做到。

  念的可是諸佛平等法身,這個觀想我們很多道友很少做。口裡念阿彌陀佛,他沒觀想阿彌陀佛。口裡念不行,要心裡觀。觀不是念,觀是想,思惟,心裡頭想這是平等法身。當你念阿彌陀佛時候,我們很多念阿彌陀佛的道友們,很少想到我跟佛跟阿彌陀佛平等平等,這個念頭沒有。平等還生那干啥,就在這就好了。不是這個意思。這念佛的色身跟念佛的法身不一樣的,這個道理明白嗎?所以地藏菩薩特別提出來,系念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其業最勝,只有念佛法門最殊勝。如勤修習,這就叫一行三昧,念佛法門是地藏王菩薩所說的一行三昧。行這個三昧者,成就了你廣大的微妙的心,這叫心行,名得相似無生法忍。
 

 

上一篇:蔣維喬居士:因是子靜坐衛生實驗談 第四章 靜坐的方法
下一篇:蔣維喬居士:因是子靜坐衛生實驗談 第五章 止觀法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