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靈魂
從出家到現在,我已經走過了十一個年頭了,這幾年一直呆在佛學院,對佛教現狀不算是很了解,但也發現不少問題。我開始思考佛教界的種種問題最終根源於哪裡?我覺得還是戒律問題,這是出家人的防腐劑,更是出家人的靈魂,如果沒有戒律,不但個人的修持上有問題,也會倒致整個佛教一盤散沙,烏煙瘴氣。
我們為什麼要有戒律?這要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時代,最初捨利弗請佛陀制戒,但是佛陀以無犯不制的態度回答了捨利弗。如《五分律》卷一中說:“捨利弗,我此眾淨,未有未曾有法;我此眾中,最小者得須陀洹。諸佛如來,不以未有漏法而為弟子結戒。”由此可知,戒律是針對有漏的凡夫弟子,對於清淨弟子是不起作用的。一直到佛陀成道後的第五年,才有比丘由於俗家母親的逼迫,與其原來的太太犯了YIN戒。佛教的戒律,也就從此陸續制定起來。可想佛陀制戒的目的在於清淨僧團,維護每個比丘能夠安心的修行而制的,如果從長遠的角度看,更是為了佛教正法的久住,佛教的靈魂才能繼續存在於世間。
看看我們眼前的佛教,更是烏煙瘴氣,就是因為沒有戒律的保護,就像沒有了“靈魂”的人,跟一具僵屍有什麼不同。民國的太虛大師為了解決佛教現狀問題,辦起了佛學院,一直到我們現在的佛學院,一方面可說是失敗的,但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佛學院維持了佛教將近一個世紀了,相信未來的佛教也會以佛學院的模式在繼續維持。這就有必要對現有的佛學院進行思考,如何將這烏煙瘴氣的現狀轉變為清淨和樂的狀態。
首先要重視戒律的教育,各佛學院也在開戒律課程,但對此沒有系統化。要麼開一門《沙彌律儀》,要麼開一門《四分律》,要麼開一門《菩薩戒》,這樣是不夠的,我們須要系統化的教學,應該對整個戒律學內容有個全面的了解之後,再慢慢的在細節上做研究,這是我一直以來最為理想的學習方法,但是很遺憾,我還沒遇到有這樣的教學方式。
佛學院的教育只是出家人的一個開始而已,那就更應當重視戒律學的教育,在我看來,二年預科,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的九年學習,都應當重視戒律的教學。每個層次都須要開設戒律課,但絕對不是傳統式的開設《沙彌律儀》等的課程。九年時間除了其他課,完全可以將律藏讀下來,為何就不提倡讀律藏呢?這些問題希望能引起佛教教育者的重視,並能夠真正付之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