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前言
東漢永平十年,明帝夜夢金人,於是派使者西行求法,天竺僧人迦葉摩騰、竺法蘭尊者以白馬馱經東來,在洛陽翻譯了中國的第一部佛經——《佛說四十二章經》,又繪畫釋迦牟尼佛像供養,由是東土佛法僧三寶具足,是為佛教傳入中國之始。
《佛說四十二章經》集結了佛陀關於持戒、忍辱、斷欲、精進、觀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語錄。通篇言簡義豐,明了易懂,通攝大小乘一切教義,涵諸法要,無待外求,是古今出家在家二眾弟子奉持的重要經典之一。這部經典反復強調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訴我等後世弟子應該如何修行。如第三十七章“念戒近道”中佛言:“佛子離吾數千裡,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因此之故,祖師大德將此經和《佛遺教經》、《八大人覺經》合稱之為《佛遺教三經》,是我們修行必須遵循的准則,解脫的根本。
二〇〇一年至二〇〇三年,上妙下祥法師在大悲寺沙彌戒堂內,陸續為寺內諸沙彌講解了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前後歷時三年多。沙彌階段是出家修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近為比丘戒之階梯,遠為菩薩戒之根本。因此重視沙彌階段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更好的培育僧才,荷擔如來家業,令正法久住於世。所以師反復告誡弟子,要注重培養僧格,做一位真正的僧人。
師針對末法時期二眾弟子捨離戒法,不知正法修行之要徑,對症下藥,苦口婆心、反復叮咛學佛人要持戒修行,告誡弟子要以嚴淨毗尼為基礎,藉由戒律而生發菩提心;要以“去一分習氣證一分法身”為修行要訣,當下掃塵除垢;要遵循不攀緣、不化緣、不求緣的修行原則,一切無所求,才能“人心死,道心生”;要悟諸法空相,抓住如何用心的關鍵所在,當下承當。
陽光澤被,不別萬類。此講記雖是師為出家沙彌師父講解,但義理皆通於在家佛子。在家居士在俗世生存,為生計奔波忙碌,塵染更深,業習愈增,更應該加倍努力,精勤辦道。無論在家出家,都要依佛教誨,依戒熏修,將佛法修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要注重每一個言行,每一個心念的修持,如是無論在行住坐臥中都能用功,時時處處都在辦道,則了生脫死指日可期。
此雖是講經,師卻和以往開示一樣,隨機演化,循循善誘,妙法清淨流露,言語生動質樸而直契佛法本然。“溯源系列”編輯小組現將講解錄音整理為文字。因當時因緣不足,前三章錄音未能保存,故本講記從第四章開始整理。由於講經歷時較長,師在講法時有數個故事重復引用,但說明的事由不全相同,為保持講法的完整性,整理時未做改動。在校對時對文字做了適當的處理,但盡量保持原音講解生動樸實的特點。
“溯源”編輯小組謹識
佛歷三〇三七年二月
公元2010年3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妙祥法師
時間:二〇〇一年至二〇〇三年
地點:遼寧省海城市大悲寺沙彌戒堂
聽眾:大悲寺內諸沙彌
說明:《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海城大悲寺住持上妙下祥法師於二〇〇一年至二〇〇三年講述,因當時因緣不具足,前三章未能錄音,從第四章開始整理。
在講解時所引用的著述標記如下:
【解】《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蕅益大師
【釋】《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宣化上人(上海佛學書局版)
【誡】《淨心誡觀法》 唐·道宣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