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體方法師:雲何為正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雲何為正念 我們為什麽不能安心自在呢?因為我們沒有正念,沒有正智!那麽我們就知道學法的重要性了,你不要看很多人表面上對法是不屑的,(他們說)‘那些學法的人、信佛的人都是迷信、無知,搞那些?’他認為他的學識、認為他的地位都沒有那些困擾,我告訴你,那是還沒有碰到,甚至你看到那些沒學識的、無知的,年紀大了,他們好像什麽都不在乎,真的嗎?你們有因緣,你們一定看得到。我們有一位比丘尼,他祖母要逝世的時候八十多歲,很老了,她去看她,那個老祖母平常看起來‘老來就憨憨啊’也不感覺他有什麽不好,但是當她看到這位比丘尼,她的孫女的時候是怎麽樣?把他的手牽住、握緊,只有一句話:‘救我!’表面上你看不出來,他的內心竟然是這麽樣的恐懼。握著他的手,只有一句話:救我,她看到了出家人。所以我們要明白,不要以為我們現在有智慧,我有知識,我學問很好,我的教育很好,我的地位很好,我有錢,我身體也很好:沒學法,不解脫,老了你就知道! 很多人,有身份,有地位,平時蠻有氣概,但是一旦退休,有的不要幾個月就再見了,為什麽?他依靠的是什麽?他依持的是什麽?是外在的名利、權勢、地位,靠的是‘我、我所’在那邊活著,當那些失去的時候他沒有依靠,他能依靠什麽?恐懼啊,大恐懼啊,未來是遙遙無期的大黑暗,大空洞,怎麽辦?所以注意,要保持正念正智以待時,不容易啊,平常不聽法,不學法,沒正見,沒受用,到時候‘臨時抱佛腳’都來不及,大家要注意啊,好我們今天,時間的關系就講到這裡,我們下一次再繼續, 我們上一次談到13366經,在這個伽梨隸講堂,有很多的比丘生病啦、都面對死亡,世尊就到講堂來為大家開示,每個人臨終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最需要法、最需要開示的時候,佛陀就過來為大家開示。第一句話就說,“當正念正智以待時,是則為我隨順之教,”佛陀一生的弘法重點也是在啟發大家能夠解脫、涅槃,佛陀的教導啊在這個時候也能用得上,所以告訴大家,這個時候要正智、正念——使我們的心念保持在正見中、正念中以待時至,面對死亡的時候也一樣的是在正見、正念之中,平常開示四谛、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這個時候都要用得上。 我們繼續看經文,“比丘!雲何為正念?”要保持在正念、正智,所以就重新再開示什麼是正念,“謂比丘內身身觀念處,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調伏世間貪憂。”這裡談到四念處,四念處就是對我們的身心啊:身、受、心、法,一一的觀察,正知、正見,那麼這裡呢就從我們身的部分,從身體去觀察他,保持正知、正念,只要你在觀察中就知道這個身體的無常、無我、非實、如幻,那麼你就能調伏他,世間的一切貪欲自然就不起,所以保持正知、正念的人也就是時時刻刻在當下,都在觀察我們的身心,身就是色,心就是心法,時時刻刻都保持正知、正念的觀察,那麼這個是屬於內的身心,“外身身觀念處……。內外身身觀念處……。”那麼從身體內在、外在都一樣,“內受……。外受……。內外受……。內心……。外心……。內外心……。內法……。外法……。內外法法觀念處,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調伏世間貪憂,是名比丘正憶念。”再來就是受,再來就是心、再來就是法,也就是四念處的內容,時時刻刻要在正見的觀察中,我們的身心是不是無常?是不是無我?是不是非實、如幻?時時刻刻都保持在這樣的觀察中,只要你在觀察中,你就能夠離開貪跟憂,那麼身、受、心、法,都是我們觀察的對象。
|
|
|
|
|
|
上一篇:觀輝居士:《心經》掠影
下一篇:體方法師:如實觀照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