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體方法師:根、塵、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根、塵、觸
我們再看下一經是13363經,就在733頁,我們來看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異比丘,年少新學,於此法律出家未久,少知識,獨一客旅,無人供給,住邊聚落客僧房中,疾病困笃。時有眾多比丘詣佛所,稽首禮足,卻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有一比丘,年少新學,乃至疾病困笃,住邊聚落客僧房中。有是病比丘,多死無活。善哉世尊!往彼住處,以哀愍故’!”
      這一位年少的比丘,出家沒有多久,住在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沒有人照顧他,也沒有人供給他,病也很重,有很多比丘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就來請佛陀慈悲哀愍,去看看他。“爾時、世尊默然而許。即日晡時從禅覺,至彼住處。彼病比丘遙見世尊,扶床欲起。佛告比丘:‘息臥勿起!雲何比丘!苦患寧可忍不’?”佛陀的第一句話問,‘你身體的病患、還能忍受嗎,’很苦,但是問他還能不能忍受。“如前差摩修多羅廣說。如是三受,乃至病苦但增不損。”那麽他的回答,跟前面那幾經一樣,就說我很苦,沒有辦法受,很難過,好像火煎啦,大力士在搥打啦... ....這樣一些比喻,表示很苦很苦就對啦。
      “佛告病比丘:‘我今問汝,隨意答我。汝得無變悔耶’?病比丘白佛:‘實有變悔,世尊’!”那麽一樣的,佛陀也問,那你是不是有變悔呢?他就回答,我有變悔,跟前一經是一樣的。“佛告病比丘:‘汝得無犯戒耶’?”你看佛陀問的次第都差不多一樣,你有犯戒嗎?“病比丘白佛言:‘世尊!實不犯戒’。”我沒有犯戒,“佛告病比丘:‘汝若不犯戒,何為變悔’?”你如果不犯戒,怎麽會變悔呢?“病比丘白佛:世尊!我年幼稚,出家未久,於過人法、勝妙知見未有所得。”過人法,證果以後的都叫過人法,勝妙知見未有所得,我的正見還沒有建立得很好。因為我基礎都還沒有打好,也還沒有達到那種解脫的境界,“我作是念:命終之時,知生何處?故生變悔’。”因為知見沒有建立好,也沒有真正的證果受用,所以我心中起了這樣的疑問,一個還沒有解脫的人,命終的時候到底要生到哪裡去,往生哪裡呢?因為起了這樣的一個疑問,才起了變悔的心。
      “佛告比丘,”佛陀就問他,“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雲何比丘!有眼故有眼識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復問比丘:‘於意雲何?有眼識故有眼觸,眼觸因緣生內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耶’?”佛陀為一個年少的比丘,他只能再把法重要的地方(再講述一次)來啟發他,那麽就要在哪裡啟發呢?就在六處!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我們平常最容易體會的,最容易接觸的,從這個地方的啟發是比較如實,而比較容易了解的。所以他才問他,我們今天,根、塵、觸產生的眼識,因為有眼識才有眼觸。好,因為觸的因緣才生受,才生了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是不是這樣子的呢?他就答“如是世尊,”是啊,是這樣子。“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把六根的作用產生受,這樣的情況都讓他明白。
 

上一篇:吳立民居士:《東山講堂文集》序
下一篇:吳立民居士:華嚴講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