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a7 處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處觀﹞   

處,是生長門的意義,約引生認識作用立名。有情的認識作用,不能獨存,要依於因緣。引發認識的有力因素──增上緣,即有情根身的和合體: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此六者的和合,即有情自體;為生識的有力因,所以名之為處。”

有以為我們內在的心靈是永恆不變的,在眼睛就“能”看,在耳朵就“能”聽,這樣的功能性叫自性。其實認識作用是不能獨存的,必須要依於因緣,這些有力因素是引發認識的增上緣。沒有這些增上的因緣,就不能產生作用,而這些因素就是有情根身的和合體――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身體要產生認識功能,必須要透過六根(六個門戶),才能與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相接觸,產生內在的受想行的作用。

“六處是介於對象的所識,與內心的能識中間的官能。此六處法門,如《雜含》(卷八二一四經)說:「二因緣生識。何等為二?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眼、色因緣生眼識;……此三法和合觸;觸已受;受已思;思已想」。”

內心是功能的“能”識邊,外六處是“所”識邊,能邊與所邊要產生作用,中間必須有一個引介點――六處(即六根),六處是介於對象的所識(即外面的一切法)和內心的能識中間的一種官能。六根就像我們的神經系統,譬如眼與外面的色法接觸才產生眼識,根、塵、識三個作用合在一起叫觸;觸後產生感受;受後是思(行);思後就是想,通過這樣內在的意志就會產生記憶(想)。

要明白我們運作的功能性,其實就是根塵觸產生識,三個合起來叫觸,只要有觸就俱生受想思。

“六處中的前五處,為生理機構,是色法。此色,經中稱為「清淨色」,是物質中極精妙而不可以肉眼見的細色,近於近人所說的視神經等。”

眼根就是眼神經,耳根就是耳神經,綜合起來就是神經系統。眼睛會看到外面的色,如沒有視覺神經也不會產生作用,視覺神經壞了,即使有眼睛還是看不到外面的東西。

“意處是精神的源泉。依五處發前五識,能見五塵;依意處生意識,能知受、想、行──別法處,也能遍知過去未來,假實等一切法。”

前五識就是眼耳鼻舌身識,由這五識能認識外面的五塵(色聲香味觸)。意處能生意識,意識的作用能產生受想思(行)――別法處,也能分別過去未來的虛理或實事。

“我們的認識活動,根源於六處,而六處即有情的一切,所以佛陀常說六處法門。”

前面講的五蘊及這裡講的六處,都沒有離開我們身心現狀的結構功能,使我們明白身心的運作,如何產生意識,進而產生分別和感受,進一步產生愛染執取和造業,所有的原因都在這裡。

“佛陀的處觀,本是從有情中心的立場,再進而說明內心與外境的。”

先了解內在的條件功能性,由於六根觸到外面的六塵,就牽涉到外面的境界。所以表面上佛陀在開示五蘊六處,好象只講身心,不干外面的事,其實透過身心的功能,必定會與外面的因緣接觸,所以也能認識到外面的一切法。這個身心都不清楚,哪裡能認識外面的法?以後我們在觀照時,你會更明白眼睛或耳朵等產生的是什麼功能?六根觸到外面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為什麼會產生六識?產生了六識以後為什麼會產生受想行?受就是感受,不管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在我們的意念中都會產生影像,常常會懷念,這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造作(即行)。

從這裡可以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的行為從哪裡來?裡面有一些程序已經留下了影像。這個影像從哪裡來?從過去的經驗,即接觸外在而產生的感受所留下的深刻印象,變成內在的一種軟件,好比計算機的軟件程序一樣。為什麼每一個人的際遇不同?有人過得很幸福,有人就很痛苦?為什麼有人在欲望中比較順利,有的就很困難,拼死了也沒有辦法?有人個性好,有人脾氣不好,為什麼同樣是人,而展現的風貌卻不同?原來是我們裡面的程序接受的觀念不同,留下的慣性影像不同,因此就變成千差萬別的個性。沒有兩個人的因緣是完全一樣的,所受的社會和學校教育、過去的因緣、人際關系、生活環境等會影響到你的人格思惟。佛法講的是因緣論,一切都是有條件原因的,都由你過去的種種因緣而凝聚的條件。這就可以破除宿命論和尊佑論,不是誰來主宰控制,歡喜就給你一個福報,不歡喜就給你一個惡報,一切都是有因有緣有條件的。所以只有從五蘊六處才能看到真正的因緣條件,了解這些條件,就知道一切原來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沒有人害你的。我們來到這個人間,雖然千差萬別,但其中有一個共同條件,就是我們從來都沒有解脫過!如果你真的解脫證涅槃了,就不再輪回相續了。

了解五蘊六處就可以知道一切都是個人因緣制造的,不能怨天尤人。今天所受的就是我們過去所做的,未來也是一樣,你想過什麼生活,就要去修正你現在的條件。來聽課的有律師和醫師,這不是上帝恩賜的,律師有律師的條件,醫師有醫師的條件,能不能當醫師和律師,坦白講,人人平等都可以,問題是你有沒有具備那些條件。比如說律師有十個主要條件,你符合了七個,只要把另外三個補起來,你也可以成為律師。這就是講因緣條件,是很現實的。有人會說:我沒有辦法,所以你不是律師嘛!天下任何一法都有他的因緣條件,沒有無因而生的,沒有別人來控制主宰的,因緣都是要自己去創造具足的。我們從來不認識正確的因果,所以在依賴等待別人來幫你什麼,那都是錯誤的觀念。我們應該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打破無知無明,了解身心運作造業的真相。

你造的是善業,將來就不是痛苦的人生;而進一步造清淨業就可以解脫,所以這是人人平等而有機會的。在於你能不能突破那個無知的束縛,能不能清楚這個法的內容,上課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這些正確的因緣,如果連聽聞正法的機會都沒有,請問:你要從哪裡修?即使虔誠信仰膜拜也沒有用,那只是增加某種福報而已,不能解脫生死輪回之苦。

為什麼要講五蘊六處?這是一切法的根本。我們就是在這裡造作而迷失的,明白了這些原因條件,就知道從哪裡去具足我們解脫的條件。即使不能當生解脫,也可以創造自在清淨的逍遙人生,而且種下將來必定邁向解脫的種子。佛法為什麼講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成佛解脫的心,唯有成佛解脫才有力量來幫助一切眾生。你自己都不想解脫,不想超越生死輪回,誰能救你?但當你真心發出這樣的大願力時,就有一種推動的力量,推向你去具備這些條件,等條件越來越具足了,這些法也明白了,看到了自性見的執著,慢慢破除了無知無明,知道從哪裡下手去轉化。我們所有的惡因惡緣就消除了,還可以建立善緣、清淨的緣,必定邁向解脫的。這樣是不是人人解脫有份?不是誰來控制你,天堂、地獄、解脫都由你自己選擇。佛法講的是這樣的平等,不是講我是主宰權威,你要聽我的,不然我控制你,給你災厄。沒這個道理!

我們慢慢去體會,這些學說和觀念與政治有沒有關系?過去是國王皇帝的時代,他要讓大家相信他的權威,他是天子,是天派下來的,要大家服從他。那要建立怎樣的思想模式,大家才會受他控制主宰?就是大家變成羔羊。注意聽,佛法就是在破除這種不平等的種姓階級觀念,講眾生皆平等,只要你願意,人人都有解脫的因緣機會。但是過去的因緣,我們的思想被控制了,沒有真正的民主。所以,我才說,幾千年來慢慢演變,現在逐步地進入了民主制度,這個話才能講。如果現在還處於皇帝國王的時代,我今天講這些,就會被砍頭。這不是在慫恿大家不要服從權威嗎?你所說的如果不符合政治上控制極權的這些人,能生存嗎?沒有他的支持,你的法還能弘得出去嗎?為什麼過去的宗教都有神教氣氛,因為你必需配合統治者的心態。注意呀,今天有機會聽到這些法,我今天敢在這裡講真話,還需要時節因緣哪!我們有因緣聽到這個佛法的正見是不容易的,幾千年來,哪裡能有真正的民主讓你講真話啊!從這裡也可以體諒過去的佛法為什麼會變成那樣,那也是不得已的。今天應該把佛法的正見宣揚出來,看到佛法的真相和偉大,看到人人學人人能解脫的因緣。如果象過去在崇拜他力極權的控制下,還在那種神話的色彩中,眾生怎能解脫!

很多人輕視:“講五蘊六處有什麼意義”?意義深遠著呢!這是佛法的根本處,如果這個根本處都沒有弄清楚,一味的好高骛遠,想那些形而上虛幻的不可知、不可得的,你怎麼修?還要他力來加被你,只有乖乖的禮拜恭敬,你才對我好,才能有機會修行,那樣還叫修行嗎?他高興才給你一個什麼,不高興就不給你,那你還有機會嗎?佛法不是這樣的,只要我們發心去了解真理,那是人人可行、可得、可證、可解脫的,這就是佛法與世不共的特質,要明白!

很多人不了解,什麼都拜,只要心裡歡喜就好,世俗的人一塊肉二塊豆干三個蛋,求阖家平安,無所不拜,無所不求。請問:這樣的拜拜能解決什麼事?只有從根本(即生命的困擾執著)處下手,看清楚真正的因,才有修正的機會。所以,苦,就在講我們現實的人生,沒有一個不苦的;集,就是要了解它的真相與原因;滅,就是要達到的解脫境界;道,就是方法。這樣的苦集滅道是不是很如實、理性、智能而且科學?哪裡有崇拜迷信他力呢?我們要呼吁的就是這個!我們聽了這個法,人人具備了這個機會,未來的前景就充滿了光明。所以我們在講五蘊六處,你不要以為這個不過在講生理的一些功能。注意啊,這就是根本處,不要忽視。這個基礎沒有打好,大樓是建不起來的,注意聽!現在很多人修行很虔誠、敬愛、發心,就是不能解脫煩惱,依然痛苦執著。那種修行好比在建一百零一層大樓的最高那一層,卻從來不去注意地基。能建得起來嗎?即便建起來也會倒的!一天到晚想象那最高的頓悟、當下的解脫,‘你相信,這一生就得救。’基礎都沒有,連生死的因緣都搞不清楚,那種人會解脫嗎?大家就知道了,不要忽視這個五蘊六處,這是根本。


 

 

上一篇:隋唐居士名家文集:歷代三寶紀卷第二(帝年次前漢新王後漢)(費長房)
下一篇:隋唐居士名家文集:歷代三寶紀卷第三(帝年下魏晉宋齊梁周大隋)(費長房)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