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a4 苦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苦谛※   

有情──人生是充滿種種苦迫缺陷的。為了離苦得樂,發為種種活動,種種文化,解除他或改善他。苦事很多,佛法把他歸納為七苦;如從所對的環境說,可以分為三類: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對於身心的苦
    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對於社會的苦
    所求不得苦──────── 對於自然的苦

生、老、病、死,是有情對於身心演變而發生的痛苦。”

眾生的苦迫是生命中的事實,最現實的就是必然會面對生老病死。不管你的環境好壞,身心健康與否,生下來早晚都會老病死,從古到今沒有一個例外的。生老病死是有情對於身心演變而發生的痛苦。為了避免病和死,希望身體健康,我們注意飲食,加強運動,講究環境衛生,然而,任你在人間事相上如何進行改善,還是逃不了生老病死!一般生活上的改善只是暫時的部分的,而不是真正究竟改變其苦迫性。生死輪回的因不斷,這一生滅了,下一生還是苦迫。即使現在改善環境條件,那也只是暫時多活幾十年,面對的還是老病死。生滅(生死)有幾種:“一期生死”――從出生到死;“大期生死”――生死不斷,直至解脫不再來才叫滅。沒有解脫開悟證道前,你不能斷除生死的根源,永遠在生死之中不停地輪回,不管生還是死,都在生裡面(死了還會生)。從大期生死來說,如果只有這一生身心環境暫時好一點,多活幾年,那又如何?未來還不是照樣生死苦迫不停!所以,這裡所說的生老病死不是只有這一生而已。注意啊,如果現在有某一種宗教信仰或團體告訴你:相信並加入,你會身體健康,家庭運氣變好,孩子圓滿,夫妻感情和諧,還可以活到一百歲,我想人人都會要去的。如果我們告訴你:你來這裡學法,是要斷除你的煩惱,去掉你的習性,破除我執我見,能超越生死輪回,你想哪一邊的生意會比較好?百分之九十大概會選擇第一個,因為現在馬上可以滿足我,會改善經濟,孩子乖,生意順利,夫妻感情好,大部分都是要這個。而到我們這裡來聽課是在星期天,一個禮拜才休息一天,還要來上課,本來星期天可以睡到十點十二點的,為了聽課六七點就要起來趕車上課,一上就是幾個月甚至一兩年。而且聽法還要去實踐,要鏟除欲望破除我執,要遵守戒律又不自由,你說誰要?但是注意呀,學這個法解決的不僅僅是現在的狀況而已。迷信中的崇拜是暫時給你精神的安慰。你們來聽這個法,雖然要辛苦地付出,還要去掉自己很多習性和貪愛貪欲。但說真的,即使你要改善這一生的狀況也還要這緣起正見的修行才能達到,不是只有信仰拜拜就能解決的。更何況這樣的修行真正解決的不是只有這一生,當你真正解脫時,未來的生死也止息了,那才真正永遠超越了(不只是這一生)生老病死之苦。所以佛法談三世――大期生滅,一期生滅,一念生滅,要清楚從什麼角度去看,知道背後的原因,還要怎樣去體證。眾生都在貪欲裡面,滿足貪欲的就認為是好的;違背你的貪欲就說不好。所以,神教者的宗教標榜信他就得救,滿足了眾生的貪欲,結果就有那麼多人信;而真正能解脫的佛法,信仰的人卻是那麼的少。佛法是實在的,無法讓你一信就得救,它讓我們發覺真相,去掉執著愛染和壞習性,然而誰願受所謂的束縛不自由?故而全世界真正信仰佛法的人少,佛法生意比較差,而神教的生意卻那麼好。即使在佛法中還有很多的方便法門,那也是為了這些貪欲的眾生,跟他說破我執究竟解脫,沒有幾個人要的:“別的什麼都可以沒有,‘我’怎麼可以沒有?”這是最大的問題。佛法為了引導這些我執深重的眾生,也不得不開展一些方便法門:這裡也有“我”,那就是人人都有佛性,本來清淨,只要恢復本來就好了。相信我能幫你,那麼將來你死時,就會帶你去一個非常美好滿足的地方。其實這都是佛法的善巧不得已,因眾生都在貪欲裡,一下子對他說無我破我執、去貪愛,那是違背“我”所需要的,誰願意接受?

全世界人口現約六十億,信仰佛法的少之又少,大概只有三億多人,三億中抉擇正見不落方便法門的大概十分之一,算下來只有三千萬人,真能身體力行去實踐的,而在其中真能證果的,那就更加少之又少了。佛法變化為何越來越大?佛法在印度流傳了一千六七百年,最後滅了。注意聽,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佛教徒都說我們佛法是最究竟最偉大的,能使眾生究竟解脫,而其它外道不能解脫。然而如此偉大的佛法竟然在印度本土滅了!這是何等嚴肅的問題!為什麼會滅?為適應滿足大家而行的方便,使得佛法的正見不見了!現在社會上看起來佛法也蠻興盛的,但是如實去觀察,佛教到底在宣揚什麼?大家體證的是什麼?真的聽到正見,找到解脫的方法嗎?還是同樣只是在崇拜信仰、依賴等待救度裡?要明白啊!

生老病死不是只有這一生的問題,很多人只見眼前利益,解決的只是目前的困難,而無法看到生死根源的長遠苦迫。所以談到生老病死,不僅是談身心當下的生老病死的苦迫,還要更遠一點,不要很淺地落在眼前得少為足的利益上,要看到大期生滅,那是長遠不停的生死輪回的循環之真正大苦啊!

“愛別離、怨憎會,是有情對於有情(人對社會)離合所生的。如情感親好的眷屬朋友,要分別或死亡,即不免愛別離苦。如仇敵相見,怨惡共住,即發生怨憎會苦。這都是世間事實。”
   所謂愛別離就是喜愛的都會失去,如我們喜歡的親人、財產、地位(引申大一點到國家社會)等,有的必會消散,生的必會死,這是必然真理。對漠不相識的陌路人,我們一般不會特別去關愛。但面對親人的生離死別,感情越好越恩愛的,彼此間更苦不堪言!佛陀曾問一位比丘:你在森林禅坐時,衣服被樹枝勾破了,會有什麼感覺?比丘回答:會難過,是因為“我的”衣服被勾破了。佛陀又問:當你看到樹葉從樹上掉下來時有什麼感覺?比丘回答:沒有感覺,樹葉跟我不相干,衣服是我穿的,鉤破了跟我有關系。我們在人間也是一樣。全世界人口以六十億去計算,每天約三十萬人死亡,我們卻從來沒有注意到每天居然有這麼多人死亡,我們絲毫沒有感到苦。然而當自己親人死亡時,尤其關系越深愛的,就越感到痛苦,也就是說染愛越深,死別時更苦。如果夫妻感情不好,也許會說死了算了,再換一個。但感情很深的人要生離死別時,是不是非常苦?愛別離就是越親愛的要分開時越苦。問題就是沒有永遠不分開的,恩愛夫妻希望同年同月同日死,然而有歷史以來有幾對夫婦是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除非兩個同時死於災難。所以每一個人必然會愛別離的。

什麼是怨憎會?不喜歡的、討厭的人偏偏生活在一起,這很糟糕。很難看到家庭、公司、團體之間沒有紛爭,能圓滿幸福一團和氣的;社會國家也是團體,到處政治紛爭;商業上競爭亦復如此。這樣紛爭下的人們能和樂嗎?能不怨憎會嗎?人類為什麼有斗爭?有歷史以來據說只有二百多天沒有打仗。父母子女、夫妻兄弟應該最親,但是有很多公案,有錢的大富翁死了,他的子女就開始爭財產,告到法院去,要等到他們的官司完結後,父母的屍體才能落葬,還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什麼地方不在斗爭?所以《阿含經》就講王與王爭,國與國爭,子與母爭,兄與弟爭,人與人爭。觀念不同也會诤――見诤,全世界找不到兩個觀念完全一樣的人,那又如何不爭?你最討厭最不喜歡的人,偏偏每天都要跟他見面;我們不喜歡活在某種狀態中,偏偏每天身臨其境;每一個人都希望活在極樂世界,偏偏生活在娑婆(堪忍)世界。所以怨憎會也是現實中人人無法避免的問題,與愛別離一樣都是苦。

“所求不得苦,從有情對於物欲的得失而發生。《義品》說:‘趣求諸欲人,常起於希望,所欲若不遂,惱壞如箭中’,這是求不得苦的解說。”

人生的欲望永遠不能滿足,希望是一直相續不停的,很多人想:我現在環境不好,如果我有一百萬就滿足了。可是當他有一百萬,他會想:如果我有一千萬就好了。等有一千萬,他又說:如果我有一億就滿足了,人就是這樣的欲壑難填。年輕時找對象,女的想找一個理想的白馬王子,男的想找一個理想的白雪公主,就會過上幸福圓滿的生活了。可是現在世界上離婚率已高達百分之四十!還沒有離婚的不見得就不離婚,因為危機重重。由於我們欲望的一直膨脹不能停止,所以永遠不能滿足。這裡的“所求不得”不是說所有希欲都不能滿足,而是說因為欲望越大就越不能滿足,好了還要再好,得到了還要再得。第一個欲望完成時,第二個欲望又出來;第二個欲望滿足了,第三個欲望又出來,它是永無止息的。人生最大的欲望是什麼?也許會以為是富貴和長壽,其實真正的欲望是希望永遠不死――永恆的存在。知道人活著非死不可,但是這種無奈並沒有打消永恆長存的欲望。於是我們把欲望投射到外面去――有一個天國或是特別的長生不滅的地方,都在求到那裡去,這就是最大的欲望!從那個欲望就可以看出,人生即使在社會上名利恩愛都有了,也很健康,問題是即便活到一百歲還是要面對死亡。福祿壽都有了,但一切滿足的都會失去,在這一生所獲得的最後都不能把握,這也是所求不得。而這是必然會面對的,誰都逃不了。修行者的“知足常樂”,就是止息那種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才能止息痛苦。所以我最贊歎的只有佛陀,他把一切的欲望都放下了。他生為王子,可以當國王,有誰比他的權力大?他呼風喚雨,要什麼有什麼,美女、兒子、權力都有,但他為什麼都放下了而去修行?這就是與我們不同的地方,所以我們叫凡夫眾生,他叫覺者佛陀。他之所以止息了一切的痛苦煩惱生死,就是因為他放棄了一切的占有。我們為什麼會有這些欲望?因為認為裡面有一個長恆不變的“我”,這就是欲望生起的原因條件。現在學的緣起法,就是要告訴我們造成惡性循環的因緣條件。

這裡所談的苦集滅道的苦是人生現實的根本問題,它不是一個理論,而是我們生命身心當下的事。所以我們在聽法,不是在聽理論,而是明白佛陀開示的原來就是我們自己生命的問題。在聽法時,能隨時認識到原來是在講自己現在切身的問題,能回歸生命,那你們當下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如果你認為,佛法只是在談理論,與你的生命不相干,那麼這個理論對你來說就不會有作用。

我們在希欲裡求滿足,在欲望的過程中你會覺得有一種安慰,但是那個希欲的希求並不會停止,因為你達不到,所以在信仰裡造成的就是這樣的結果。如果在聽法的過程中,我們能明白原來是在講自己身心的當下,因而能如實地回歸到生命來,體會到當下,那時就可以感受到:原來真是這樣!所談的每一句話都沒有離開現實――生命的作用。這樣的學法,從第一課一直到最後一課過程中,你們都可以感受到內在的問題。這裡不但指出你的問題,還會告訴你解決的方法,這個課上完,也許就有人受用了。因為他講的就是當下生命中的問題,不是虛無缥缈的玄妙道理,而是生命中自己當下的問題。希望大家在聽法的過程中,能時時回歸生命的當下體驗,馬上感受認知當下,這個很重要!如果只是來聽一聽,回去就忘了,那跟你一點都不相干,這樣學法怎麼能受用呢?所以講苦不是在理論上轉,而是在講我們生命中的問題,這個觀念也要明白。

“為了解決這些,世間提倡增加生產,革新經濟制度等。但世間的一切學理、制度,技術,雖能解除少分,而終究是不能徹底的。如世界能得合理的和平,關於資生的物資,可部分解決。但有情的個性不同,體格、興趣、知識等不同,愛別、怨會等苦是難於解免的。至於生死等苦,更談不上解決。”
    我們的生活有壓力,可以增加生產;病苦大,可以發明醫學;改造經濟和醫學衛生,這些可以改善我們的生命,但不能解決生命中的終極苦迫,所以這是不徹底的。兩個不同觀念的人一定會有诤斗,你說好的,我說不好,就無法避免怨憎會和诤斗,那就是苦。再怎樣改善經濟和衛生醫療,最後還是免不了老病死和愛別離。我們的身體、個性、知識觀念都在重重制造一些因緣,所以如果只是在人間物質和衛生上的改善,那只是部分的,並不能解決我們生死等根本的苦。

“如從根本論究起來,釋尊總結七苦為:‘略說五蘊熾盛苦’。此即是說:有情的發生眾苦,問題在於有情(五蘊為有情的蘊素)本身。有此五蘊,而五蘊又熾然如火,這所以苦海無邊。要解除痛苦,必須對此五蘊和合的有情,給予合理的解脫才行。”

七苦是從哪裡發生的?是從五蘊熾盛而來。色受想行識是組成身心的五個條件――五蘊,五蘊的造作像火在熾盛燃燒,前面的七苦其實就是由於五蘊熾盛而引起,所以加上這個總共就是八苦。五蘊為有情的蘊素,我們的熾熱煩惱都離不開自己五蘊身心的造作,這就是重點。之所以會痛苦煩惱,其實就是這個身心在造作,有此熾然如火的五蘊,所以苦海無邊。要解除痛苦,必須對此五蘊和合的有情給予合理的解脫才可以。我們在這裡受苦,在這裡制造苦的因緣,就要了解五蘊的功能性,真正超越熾然大苦而解脫,在這裡跌倒的,就在這裡爬起來。我們在這裡造作,在這裡產生苦迫痛苦煩惱生死,也要從這裡解決,五蘊就是我們要明白而解決的根本地方。

“有情為物質與精神的和合,所以佛法不偏於物質,也不應偏於精神;不從形而上學或認識論出發,而應以現實經驗的有情為本。”

這與上面幾個重點是相呼應的,五蘊就是物質和精神――色心二法(色蘊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的組合。佛法不會偏於一邊,既不偏於物質的色,也不偏於精神的心靈部分,更不會形而上學去找一個本體(第一因),也不會由於認識產生的差別,而誤以為只是心靈的作用。佛法講的是中道,不偏於任何一邊。有情本身就是色心和合的,所以不能偏於色,也不能偏於心。沒有心靈的作用,色就敗壞了;沒有物質,心靈也不能起作用。有情是色心和合相依相緣的存在,不能偏於一邊,所以必須以現實經驗(色心和合)的有情為本。

“佛法以為一切是為有情而存在,應首先對於有情為徹底的體認,觀察他來自何處,去向何方?有情到底是什麼?他的特性與活動的形態又如何?不但體認有情是什麼,還要從體認中知道應該如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但根本而徹底的解脫,非著重於對有情自身的反省、體察不可。”

這些都是重點,我們必須先認識這個有情(自己),徹底的體認觀察它,從何而來,去向哪裡?這個和合的五蘊身心到底是什麼?他的特性功能是什麼?在怎樣造作運作?必須深刻地去了解它。不但要體證有情是什麼,還要從體證中知道該如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體認是過程,要了解真相,既然五蘊身心是物質和心靈的組合,那麼心法(受想行識)有什麼功能?它們是怎麼運作的?色與心的關系怎樣?它們的作用和功能是什麼?這些都能明白了解,才能建立我們正確的人生觀,不會胡裡胡塗過日子。講一句比較實在的話,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如果了解自己,你就解脫了。講一句比較嚴肅的,我們都在胡裡胡塗中過日子,有哪一天是你清楚的在過?又有哪一天你能自在的要怎樣就怎樣?我們是真的能作主,還是在胡裡胡塗中過日子?回想昨天以前的事情,哪一天是你還能明白記得的?哪一天是你自己能刻意創造的?現在活著的當下,我們真的能作主嗎?我們知道生命是怎麼一回事嗎?這個真的叫“我”嗎?沒有人了解,只是隨著生物的功能每天過日子而已。哪一個知道真正的生命內涵?所以這就叫無明――不了解真相,在不了解真相之下,只能靠著慣性和知識,靠著自以為認同的在過日子。能分清對錯與好壞嗎?明白怎麼來去、如何生死嗎?幾個人能真正明白生命的終極意義?如果人類沒有理性,沒有探討生命的終極意義,那與一頭豬一條狗又有何不同?豬狗沒有人類的種種煩惱,它也是過一生,也會繁殖後代。如果人類只是在欲望所求中胡裡胡塗地過一生,與豬狗又有何區別!人類自稱為萬物之靈,真的嗎?哪一個人能真正知道生命的終極意義?誰能規劃自己盡未來際的慧命?我們真的是在無明中過日子。如果不是佛陀真正體會到真理來指導我們,哪一個人能有路可走?了不起就是在崇拜和他力依賴中,也是胡裡胡塗地來,胡裡胡塗地走。你說你上天堂了,誰知道你是怎麼上天堂的?有沒有死人回來真正告訴你他去了那裡?誰能證明?坦白講,我們都是在無知煩惱和無奈中一天天胡裡胡塗地過日子!不管你現在是何身分,到你死的那一剎那,你會忽然想起一個問題:我這一生在搞什麼?到底得到了什麼?面對死亡時,你真的認為這一生活得有價值嗎?往後就沒有問題了嗎?只有見道解脫者才能坦然,其它任何人都無法說這一生活得真正有價值,往後再也沒有問題了。

如何觀察我們這個色身五蘊(包括六處)的功能和運作?裡面有一個叫“我”的靈魂嗎?真的是它在主宰生死嗎?是由它來規范一切的嗎?誰來主宰規范你的生死輪回?什麼叫業力?我們真的明白嗎?這裡就點出重點:必須面對我們現實經驗的身心,從身心中去體證認識觀察,只有透過徹底地觀察,明白它的內涵,我們才知道真相,才能找到真正的因。請問:你們所知道的任何宗教派系有這樣真正在探討真相的嗎?還不是在依賴拜拜求平安中!以為這樣就可以避開一切災難,死後必定可以往生到哪一個永生不滅的地方,是否在這個幻相裡?其實真正的佛法不是這樣的,佛法是很清楚明白平實的:就在我們的五蘊生命中去了解它。所以第一步你必須先觀察自己這個五蘊身心,看清楚它的和合性、功能性以及相依相緣的必然性,否則如何去解決?

但根本而徹底的解脫,非著重於對有情自身的反省體察。觀察以後,找到了原因,還要懂得反思,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這樣才有下手處,最後從法的體證中真正超越出來。過去我們雖然胡塗,現在學到了佛法的正見,找到了真正的下手處,看出了痛苦煩惱生死的真正因緣,就可以解決它。不然只看到問題,又不能解決有什麼用?佛法講的是苦集滅道,找到苦的真正原因,就有方法消滅它。

我們可以從佛陀時代的情況看出佛法的奧妙,那時親近佛陀的人比現在的人幸福多了!佛陀是一個覺者,能信任聽從他的話,當下依照他的方法體證反省,馬上就可以受用。那時親近佛陀的人,甚至只有第一次見面向佛陀問法的,佛陀給他一點小小的指導,就得了法眼淨(證初果),跟隨著他出家修行的大部分都證了阿羅漢。現在為什麼不能?流傳了二三千年的佛教如今變成只有信仰,還告訴我們:我們的業力深重,靠自己是沒有辦法的,只有等佛來救度,等往生到哪裡去,以後再解脫。佛法為何變成這樣?如果不找到佛法真正的根源,照佛陀的方式去理解的話,那我們就只能生活在佛法流變的方式中,還談什麼解脫!從這裡就知道,正見何其重要!為什麼佛陀時代的弟子們一聽法就得法眼淨證初果,修行沒多久就證了四果?現在不要說證四果了,想要見法都比登天還難!為什麼?都沒有注意自己身心的問題啊!沒有談如何去發覺問題,如何超越而遠離顛倒夢想,如何真正的離貪欲而解脫。現在都在談滿足欲望:信者可得加持;布施者可得福報;信仰者就可得救。請問:不去探討真正的原因,如何解除你的問題?前面也提及,佛法是信智相成的,不是一個信字就能解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是慧――般若,是了解諸法實相的般若智能。上課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各位的正知見。我們的痛苦煩惱從哪裡來?是由我們的行為造作而來。行為造作從哪裡來?由我們的觀念而來。如果觀念正確,怎會帶來痛苦煩惱生死相續?很簡單,就是我們的思惟模式、自以為是的認知有問題。如果懂得反省,就能找出問題,才有修正和解脫的機會。我常譬喻,我們的觀念就像計算機的軟件,那一套軟件的操作產生計算機的一切功能作用。我們裡面也有一套軟件,它是隨著我們各人的經驗知識、環境背景等種種綜錯復雜的因緣條件來完成的,只是我們不了解而已。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軟件各有差別,展現出來的行為也千差萬別,它所帶來的痛苦煩惱就是這個身體所造作的,那束縛這個身體有用嗎?你硬性叫它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它會聽話嗎?把一個罪大惡極的犯人關他三十年,出獄後他的問題能解決嗎?他能變成聖者解脫者嗎?你束縛他的身心,壓制他的行為,但他裡面的軟件並沒有改變,他出獄後的行為還是根據那一套思維模式在運作。修行也是如此,信仰或戒律的壓制束縛能否改變我們的程序?很多人學法很虔誠敬愛精進,為何還是不能解脫?因為你依據的那個軟件程序是有問題的,怎麼能解脫?

所以各位要明白:今天我們學法為什麼重上課,而不是重那種信仰苦行?就是要修正我們錯誤的軟件,然後輸進去正確的軟件。軟件真的正確了,觀念就會正確;觀念正確了,行為就會正確,這是必然的。這樣你們就知道修行從哪裡修了,不是單純的信仰或控制自己的習性而已。習性如何控制?所以不是控制而是轉化,從我們的程序即思惟模式去轉化,因此上課何等重要!理解了法的真實義,才知道我們過去思惟模式錯在哪裡;接受了正確的訊息,就修正了錯誤軟件;隨著對真相的明了體證,思惟模式就照著正確的因緣在運行。那時不用刻意去修正我們的行為,就好比計算機的運作根據的是軟件程序,只要修正了計算機的軟件,出來的功能絕對是正確的。

很多人問師父:“你講的我都懂,可就是為什麼我做不到?”如果作為聽過耳邊的觀念知識,那是一下子就過去的,因為沒有生命的體證和震撼,沒有很深刻地去體證了解,那一種“懂”是不深刻的,所以知識與體證之間還有距離。真正的修行,是在理論的聽聞後,從生命中去實踐而感受明白,這與觀念上稍微聽一聽的明白,差距是相當大的。譬如聽聞到法師的開示,知道眾生有我執自私,所以就要破我執,要捨。但是你真的能捨嗎?不是我聽到後就已經捨了,而是真的能關懷眾生,盡我的能力去幫助別人,你真的這樣去做了,那一種捨的體驗才是如實的,才能體會無我,才能破我執。有些人說:師父你講的我都知道。問題是你從來不做,從來不去實證,那怎麼能體會捨的真實義呢?又如何破除我執呢?所以要切實的修正軟件的程序,但還要透過實踐。理論明白了,軟件的修正只是一個指引方向,只是原理方法,必須透過實證,才能明白理論的正確性,體會到確實如此,被我們的意識深深地吸收了,才真正變成你的思想。那時就不用刻意改變自己,因為你的行為是根據那個思想程序在運作。這個道理有很多人不了解,所以修行都在壓抑控制。真正的修行必須從心靈觀念中去轉化,唯有了解我們錯在哪裡,才能建立正確的信息,真正了然於胸,才能奉行,然後自然轉化一切的行為,這是修行的重點。

 所以,要根本而徹底地解脫,非著重於有情自身的反省跟體察。我們聽了法,如何真正體證到法確然如此?如何真正轉化我們的意識?意識接收了法義,真正吸收後出來的程序絕對是根據這個,怎麼還會犯錯呢?自然不會顛倒執著,不會去造作痛苦的因了。也許我們都被火燙過,如果你經驗過手被火燙的那種感覺,即便是一次,以後看到火,自然不會再把手伸進火中,因為了解到火會燙人,很痛苦的,就是這麼簡單。因為那個體證的感覺太真實了,是生命中的體證。現在大家都感到了苦,那就不要再跳進痛苦煩惱中了哦!就像不把手伸進火中一樣。但奇怪的是,我們的身心明明在痛苦中,為何仍然在制造痛苦,要深思啊!當你透過反省體察深入了解身心痛苦的真相時,就全然不一樣了。所以要反省觀察自己,了解自己身心的運作模式。如果對自己的內在身心沒有一分了解,就不知道我們痛苦煩惱的因從何而來,更沒有下手解決的地方,下面談的三處觀就是對於我們自己身心的分析觀察。


 

 

上一篇:宋元居士名家文集:洛陽城西伽藍記卷第四(楊炫之)
下一篇:宋元居士名家文集:洛陽城北伽藍記卷第五(楊炫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