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親佛法師:二課合解 第六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課合解》第六講

12月21日上午9:30,釋親佛法師在榕桦寺念佛堂繼續向四方信眾講授《二課合解》。這堂課繼續上節課未講完的《心經》。

親佛法師講到: 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攝盡了釋尊二十二年般若談的精華。既闡明宇宙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同時顯示般若真空妙理的體用與功能;實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心經修持好了,成佛有余。

接著法師開始講授《心經》正文,現謹取簡文如下:

捨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此明諸法空性絕對待也。諸法即五蘊、及下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谛等法。蓋真空性中了無諸法可得、以迷故似有、故曰空相。(正如六祖大師偈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既無諸法、當體不生、生既不生、滅亦無滅、故曰不生不滅。九界眾生常迷不覺、妄想為垢、其性絲毫不循虛妄、故曰不垢。佛界常覺不迷、證清淨體、全具九界作用、故曰不淨。(若心能轉物即通如來;若特能轉心即是凡夫)以其生佛同體、互具十界、無欠無馀、同一圓滿、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故也。(喻凡夫是沒有提煉的金礦石,而佛是提煉出的金礦石,純金沒有雜質。)此六不字、即顯當人絕待心體。所以悟之、處處鹹是、處處自在、所謂萬裡青天孤迥迥、一江明月普輝輝。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此結蘊空也。五蘊諸法、皆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既悟真性、則因緣自空。傅大士雲、信得自心本來清淨、具有般若真性、堅固常存、非幻非虛、不生不滅、謂之實相。

具十界依報正報唯有色心二字、則包括殆盡。諸佛悟之、則色心無礙、眾生迷之、則色心有隔。迷心則愚心、迷色則著色、故佛特開四句、消彼群迷。一為迷心多、迷色少者、說五陰開心合色之法。二為迷色多、迷心少者、說十二入開色合心之法。三為俱迷者、說十八界色心俱開之法。四為俱不迷者、唯說色心、即得融通無礙矣。(我等凡夫身體皆由四大即地水火風組成,此是因緣和合。故此身非我,見性是我)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此明十二入(十二入即六根與六塵。六根為眼耳鼻舌身意,六塵為色聲香味觸法。)空也。上句六根空。下句六塵空。六根六塵、皆是真空性上所現之幻法、既悟幻法無性、當體即清淨真性。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此明十八界空也。根塵無體、識性元空、即是妙性。

問、唯有真空、無蘊處界、安能起用。答、經雲、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毫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是以根根互遍、圓該法界、塵塵容納、十方根塵、皆自性中普光明智、色心無礙、大用現前。只因眾生執著、不得不破、所以萬緣放下又放下、無放下處又放下、正似懸崖撤手、十方虛空、盡是妙用無礙、拈起一毫、無非妙性融通。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此明十二因緣空也。緣覺從此悟道故。感果名因、助因名緣。又因為能生之種、緣為所生之境。無明者、惑道也、由一念妄動、迷真空妙性、而無智慧之明、名為無明。行即過去所造善惡之業即業道也、由惑造業、故曰無明緣行。識者、了別隨業所現之境、起倒覺而托胎、故曰行緣識。名色者、識既托胎、有命暖識三、識心為名、胚胎為色、故曰識緣名色。六入者、既有名色、六入具足、故曰名色緣六入。觸者、出胎初孩、根但觸塵未能分別、故曰六入緣觸。受者、五六歲、至十二三、由觸故、領納前塵但作嬉戲、故曰觸緣受。從識至受五支、是身苦果、即苦道也。愛者、十四五至十八九、由受故、即生愛染、故曰受緣愛。取者、二十歲已、由愛故、周遍追求、故曰愛緣取。此二支、屬惑道也。有者、由取故、有三界因、故曰取緣有。此一支亦業道也。生者、有善惡因、感後世生、故曰有緣生。老死者、有生即有變壞、故曰生緣老死。此二支屬苦道也。唯惑、業、苦、三道流轉生死、為生滅門。若能逆觀生死苦境、以有為因、有以取為因、取以愛為因、愛以受為因、受以觸為因、觸以六入為因、六入以名色為因、名色以識為因、識以行為因、行以無明為因、無明無體、以真空妙性為體、真性尚如虛空、則無明從何而起、既無所起、豈非當體即真空之妙性、此還滅門也。

無苦、集、滅、道。

此明四谛空也。聲聞修此成羅漢果。苦、謂三苦、八苦、一百八苦、無量諸苦。集、謂三惑煩惱。集是世間因、苦是世間果。道、謂略則戒定慧、廣則三十七道品。滅、謂滅生死之有、證涅槃之性。道是出世因、滅是出世果。若悟真空、則五蘊六入皆如、無苦可離。塵勞本清淨、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唯是妙明真性耳。

無智亦無得。

此明智得俱亡也。然智為破惑而用、兵為蕩寇而設、妙性天然、實無迷悟、靈明本徹、智何所用、如天下既治、兵不復用、故曰無智。既是性源清淨、不假修得、若有絲毫可得、即是虛妄、故曰無得。古雲大徹悟時了無一法可得是也。明實相般若竟。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此至三藐三菩提、明觀照方便二般若義。此三句、別明觀照般若。初句、承上起下。妙性清淨、一塵無染、故無所得。以無所得故、便是菩提薩埵。依、即觀照。以其能依般若智而照、即到菩提彼岸矣。菩提薩埵、翻大道心眾生、即菩薩自利利他之稱也。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此明方便般若得究竟也。上故字亦可起此心無掛礙句、謂能依般若起觀照故、便得心無掛礙。以無掛礙故、便無恐怖顛倒夢想。豈非究竟涅槃耶。真空性中無業可縛、當體解脫、故無掛礙。真性無苦、是大安樂、當體法身、故無恐怖。真性無惑、遠離八倒、當體般若、故無顛倒夢想。既無惑業苦三、當體究竟寂滅、即名三德(解脫德、法身德、般若德)涅槃。涅槃、翻寂滅。又翻滅度。又翻圓寂。皆言究竟法性不生不滅故。上二節明菩薩依此得究竟大涅槃竟。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明諸佛依此成無上正覺也。三世者、過去、現在、未來、是約豎論。(三世佛有縱橫之分。橫三世佛指東方藥師王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中央現在佛,釋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大多數寺院供奉橫三世佛,而我們邯鄲距武安約35公裡的禅果寺供奉的是縱三世佛)諸佛者、統括十方三世諸佛、是約橫論。非唯菩薩依此而證、然諸佛亦依此而成三藐三菩提。故大論雲、諸佛所師所謂法也。依字是觀照、得句是證佛果也。阿耨多羅、翻無上。三藐、翻正等。三菩提、翻正覺。高不可極、曰無上。不偏不邪、曰正。十界同體、曰等。異凡外之邪見、曰正覺。圓極佛果、自在菩提、故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此以咒名結經也。咒名陀羅尼、此翻總持。今經又名咒者、以其總攝大藏顯密諸教、罄無不盡故。充遍法界、曰大。靈驗不測、曰神。詛惡成善、曰咒。誦此大神咒者、能破魔障故。智慧圓照、曰大明咒、能滅癡喑故。高無所上、曰無上咒、直顯真如故。寂照雙融、等無可等、曰無等等咒。又外道天仙亦有咒術、能知他心、或能飛變、或能住壽、今般若咒超彼無量無邊、譬喻所不能及、故曰無等等。又什師譯本中、無大神咒句。然四句若作一句理會、即與真空之性妙契矣。能除一切苦者、結歎般若功用廣大、謂能除九界生死之苦故。真實不虛者、此經字字從真空妙心流出、則何虛之有。(念茲在茲,念佛就是佛,念貪就是餓鬼,念嗔就是地獄,念癡就是畜生)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此句表示人空、法空、空空。)

此正說般若咒、以明即顯即密、功用難思也。當知此經、是六百卷大部般若之心。而如來一代時教無不以般若為心,眾生若非般若之心、豈能入波羅蜜門哉、思之思之。

摩诃般若波羅蜜多。

此一切般若部之總題也。以功用難思、故結而誦之。如昔帝釋被修羅戰敗、上告梵天王、王敕誦此句、釋、誦之、刀兵自空而下驟如雨點、修羅肢節皆傷、逃潛無地。嗚呼般若之功可不信欤。

上來現前清淨眾。諷誦楞嚴諸品秘密咒。

此半偈、結上起下也。精修梵行、曰清淨。六和同聚、曰眾。背文曰諷。以聲接之曰誦。六和者、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和同悅、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具此六和即名為僧。

回向三寶眾龍天。守護伽藍諸聖眾。

此下十句偈承上功德、回向十界也。回向二字直貫下十句偈、氣不可斷。今二句、回向三寶諸神。三寶、詳忏悔文。龍天、總攝八部。伽藍、詳祝贊文。天龍伽藍等神皆多菩薩權現、故稱聖眾。今回向三寶、願求加被。回向諸神、祈其擁護三寶也。

三途八難俱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國界安甯兵革銷。風調雨順民安樂。

此四句、回向法界有情幽顯普益也。三途八難、詳怡山文。四恩有三、一謂天地蓋載恩、日月照臨恩、皇王水土恩、父母養育恩、此世間四恩也。次正法念經雲、一父、二母、三如來大師、四說法師、此世間出世間四恩也。三心地品雲、一父母、二眾生、以互為父母及成我者、三國土、四三寶、此廣該世出世間四恩也。其說雖多、必當盡心平等普報。三有即三界、有善惡因果、著相不忘、故曰有。沾、潤也、受也。國界者、遠約大千、沙界。近約五洲、九洲。兵、戎器也、昔蚩氏以金作五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戎、五戟是也。革、甲也。又革車即兵車也。天下亂時兵革鋒起、明君治世國界安寧、願同堯舜之世、五日一風、十日一雨、兵革永銷、庶民樂業。今以諷誦之功、回向法界群生、普沾無為之樂。

大眾熏修希勝進。十地頓超無難事。

此二句偈、願同修者俱得勝進也。熏修、熏煉修治也。希、求望也。勝進有二義、一按位次進、謂漸修入、依五十五位次第而進/是大乘鈍根。二超次而進、即勝進也、謂頓修人、五十五位越次而進、是大乘利根。又從凡位、頓超初地、乃至十地。或從初地、頓超十地。如觀音、聞千光王靜住如來、說大悲咒、從初地頓超八地是也。又別教初地以前、皆屬緣修、不名勝進、以緣歷事境而修故。若登初地則屬真修、乃名勝進、以真見法性、念念任運而進、不假作意故。圓教初住以前、皆屬緣修。初住以去、則屬真修、即名勝進。又別初地、圓初住以去、或超或次、皆名勝進。十地者、一歡喜地、二離垢地、三發光地、四焰慧地、五難勝地、六現前地、七遠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不歷僧祗獲法身、故曰頓超。心言直故、中間永無諸委曲相、故曰無難事。

三門清淨絕非虞。檀信皈依增福慧。

此祈合寺平安、檀那獲益也。三門者、三解脫門也。一空門、觀諸法無我我所。二無相門、無男女一異等相可得。三無願門、觀一切法、無相無所作、亦無所願。非虞者、不測之禍也。檀、具雲檀那、華言曰施、又雲檀越者、華梵兼舉也。若行布施能越貧窮故。凡護三寶者、及皈依受戒者、皆承回向之功、而增正福正慧也。

以上三偈、乃宋真歇清了禅師所作也。師、生蜀、綿州雍氏子、嗣丹霞淳禅師、後紹興二十一年、诏住杭州皋亭山新寺。

 

 

上一篇:宋元居士名家文集:龍舒淨土文卷第三(王日休)
下一篇:宋元居士名家文集:龍舒淨土文卷第四(王日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