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親佛法師:二課合解 第十二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課合解》第十二講

3月1日上午9:00,四方信眾一如往常聚集在榕桦寺念佛堂,傾聽釋親佛法師講授《佛說阿彌陀經》。今天講授該經最後一節內容,在消文解義之前,釋親佛法師帶領大家,共同念誦最後一節經文。之後,他講道---------

釋迦牟尼佛以平等大慈之心,向娑婆眾生講述淨土法門這種難信易行之法。難信,因為信要堅固,必得八地以上菩薩才不會動搖。所以眾生要相信聖言量,依佛之願力,切實修行;易行,只要能夠依佛教化去做,必定能夠成功。「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包括三藏十二部所有經論,眾生只要聞佛名號持念名號,鹹得萬德。昔有梵達王,曾問那先比丘:‘念佛之人可以帶業往生,此事殊難取信!.’那先比丘答說:‘大王!大石置水沉否?’王曰:‘必沈。’又說:‘若置大石於大船上,載運他方,其可得乎?’王曰:‘可。’比丘說:‘當知眾生有業,必致墜落,如大石置水必沈;念佛之人,使彌陀大願船力接引,故得帶業往生,其疑可斷矣。’

佛在經中說,眾生所造之業若有形體盡虛空遍法界,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凡夫盡其一生,日日念佛禮佛,所消業障只有一掌土之多,所余業障仍如大地土。業盡情空,談何容易。只有仰仗佛力——他力加被,帶業往生,渡到彼岸,不再退轉娑婆,在樂土作下品的凡夫,慢慢從事忏悔,以求上升而至上品,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圓證佛果。此即彌陀願中第十八願念佛往生:‘我成佛時,若有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十惡,毀謗正法。’

『捨利弗。於汝意雲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捨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彌陀大願遍攝眾生,則為十方諸佛之所護念。釋迦所說之經,亦為十方諸佛互相護念。而眾生念此佛者,亦為諸佛護念必矣。

問:亂心念佛得護念否。答:有六即之異。若眾生未聞佛名,只是理具生佛平等之性。但名理即,不得護念。若聞解佛名,或聞而不解,或念不一心者,但納善種亦作未來度脫之因,俱是名字即護念。若聞而解,解而持名者,是觀行即護念。若得事一心不亂,見思初落,彷彿見理,是相似即護念。若得理一心不亂,分破無明一品,分得真如法性,是分證即護念。若念至四十二品無明破盡。全體清淨法性,名究竟即護念。蓋護念必因自誠,誠則有進,進即三不退於無上菩提也。阿耨多羅,翻無上。三藐三菩提,翻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即清淨佛果也。分證位,是分證佛果,究竟位,即滿證佛果。不論信與不信,但見聞佛名,或念一聲,菩提善種,深入心田,畢竟不退轉於無上菩提。

『捨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捨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已發願,則已生。今發願,則今生。當發願,則當生。故不願則已,願則不退轉於無上菩提。

要解中問:今發願但可雲當生,何名今生。答:此有二義。一約一期名今,現生發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二約剎那名今,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妙因妙果不離一心,如秤兩頭低昂時等,何俟娑婆報盡,方育珍池,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矣。極圓極頓,難思難議,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捨利弗,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稀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釋尊既贊諸佛能說淨土不思議功德。而諸佛亦轉贊釋迦能為難事,正顯佛佛行平等慈,而令眾生生實信也。十方世界淨土既無量,穢土亦無量,故佛說教,致有難易。要解雲,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有難易。淨土成菩提易,濁世難。為淨土眾生說法易,為濁世眾生難。為濁世眾生說漸法猶易,說頓法難。為濁世眾生說馀頓法猶易,說淨土橫超頓法是難,為濁世眾生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五濁者,譬如清水,清潔本然,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清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清水,喻真性。土塵,喻煩惱。世間有人,即無故而忽迷。然吾自性,本無世間眾生,由一念妄動而有生死煩惱故。若欲旋復本元真性者,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則明相精純清淨妙德。客塵煩惱,即見思惑。根本煩惱,即無明惑。斷見證圓初信,別初住。永斷根本,證究竟妙覺佛果,究竟明相精純,復本清淨妙德。然真性元無真妄之變,猶水雖有清濁,濕性無遷,今以淨土法門,猶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斯澄濁,直捷甚矣,他之法門,豈爾易哉。故釋迦諸佛交贊,良有以也。諸眾生,別指五濁惡人。一切世間,通指四土九界有情也。

劫濁:諸行聚會,時遷體穢,此非帶業橫超之行,必不能度。

見濁:邪見諸執,心起顛倒,此非最勝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煩惱濁:貪嗔癡等,煩惱增盛,此非即心是佛之行,必不能度。

眾生濁:身心和合,生滅不停,此非欣彼厭此之行,必不能度。

命濁:壽命短促,迅速無常,此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信願念佛,轉五濁為五妙:劫濁為清淨海會、見濁為無量光、煩惱濁為常寂光、眾生濁為蓮花生、命濁為無量壽。

『捨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眾機不感,佛不出世。佛既出世,世多惡境,誠不易得無上菩提。既得菩提,緣不巧會,亦難說法。縱說法矣,且談淨土最妙最圓之法,尤為難中甚難。故釋迦大願,得與彌陀雙擅其美矣。又濁世眾生剛強難伏,而釋迦能調,更為甚難也。一切世間難信者,權乘菩薩尚有疑於淨土,況六道凡類乎,如來既說難信之法,吾人當信,切勿甘墮火宅,當知無常不期而來,如救頭燃,回頭轉腦,急將佛號提醒自心,庶不負釋迦之叮咛,亦不負彌陀之垂手。感激至禱,懇即思之。

佛說此經已,捨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此明大眾得益以結信未來也。佛待機感則說,今既贊說淨土依正莊嚴,九界眾生鹹沾四悉檀之益。悉檀,翻遍施。若聞極樂莊嚴而生歡喜,得世界悉檀益。聞淨土依正而起信願,得為人悉檀益。聞辄持名,句句流入心田,念念返逆生死,得對治悉檀益。聞辄悟心佛俱空,俱遍法界,得第一義悉檀此非唯當會得四悉歡喜。且後世見聞此經亦成四益。若見聞此經而仰慕,為世界益。見聞此經而信願,是為人益。見聞此經欣厭而持名,是對治益。見聞此經悟能念所念空寂,是第一義益。再細思之,四益無窮,悉皆隨機所說,所說之法一一皆是四悉互遍法界。行人當知起法界心,念法界佛,證法界心,如是念佛,何法非心,何心非佛,然亦何佛而非心哉。

無問自說,其法難思,知機應時,其利莫測。乃至千萬年而得利者,亦唯此而已。正乃如來智鑒無遺故爾。且吾人既遇此經。幸之甚矣。又若不生感激,轉個身來未知得遇否。良以五濁險道,多諸毒惡,一失人身,萬劫難復,不如趁此一生,大發勇猛,急出三界,親覲彌陀,極為至要。若違此者,不能一生成辦,若肯專心執持聖號,決定往生,則萬牛莫挽矣。然歷代闡演淨土者甚多,而解脫者亦眾。若淨土三經受持盛者,無出此經。茲因初機難啟故不憚煩述此以為小補。普願或見或聞,皆成佛種,速得菩提。縱毀謗者,亦因佛字而有,惡報既盡,亦仗此種而得蒙度。所以佛慈平等,無間冤親。但有見聞,無不蒙脫,方稱不可思議功德雲爾。

 

上一篇: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金剛經持驗紀卷下(周克復)
下一篇: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戒殺四十八問(周思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