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如是修煉才會成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是修煉才會成功

2011.3.17

師: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答:心力、體力、魄力。

答:知識、能力、心力。

答:天時、地利、人和。

師:古人講,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做事情真的都能成功嗎?

答: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天助之。如果一個人真的有大志,必然會得人助、天助,做事自然會成功。

師:那麼多人想考大學,經過努力之後還是沒考上,這又怎麼解釋呢?

答: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師:真的有一個萬能的神在給我們設計、規劃,在掌控一切嗎?大家真的相信有這樣的神嗎?

答:這個神就是自己。

答:如果一個人的德行好,他做事的成功率就一定很高。

答:努力加上智慧和方法就可以成功。

答: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很多因緣,就像培育種子一樣,單有種子或單有陽光是不夠的,需要陽光、土壤、水分,還要施肥,拔草等等,種子才會生根,發芽,不斷地茁壯成長。我們做事也是這樣,單靠自己也不行,單有師父有法門也不行。要想把事情做好,需要把各方面的因素都協調好,成功的機率才會大。

師:我們在座的這麼多人學佛,難道我們不夠虔誠,不夠努力嗎?可是為什麼還不成就呢?

答:因為見地、魄力、體力不夠到位,因緣不具足。

答:沒有一個好的綜合素質。

答:要成就一件事情,除了上述這些因素之外,其實最難的是持之以恆。一件事情之所以不成功,往往都是因為中途放棄,沒能夠持之以恆,堅持到最後。

答:我們學佛,虔誠是必須的,但光有虔誠是不夠的。《密勒日巴傳》中講到密勒日巴七歲喪父,他父親臨終前囑咐他的伯父伯母,等他成家時把家裡的財產交還給他。可是他的伯父伯母卻把他的財產全部霸占了。他的母親懷恨在心,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讓他去學惡咒,誅殺了村裡30多人。在他成就的過程中經歷了八次生死大難,他的罪業才基本得以消除。當密勒日巴成就之後,仍稱自己是個凡夫,並說成就主要靠的是努力。當心足夠虔誠的時候,就會與佛菩薩相應,與道相應。我們現在不具備膽識、體力、魄力和能力,虔誠心的力量也很微弱,所以很難成就。

答:能降服自己的習氣才能成功。

答:熱愛自己所做的事,不圖名不圖利。

答:我認為就是勤奮加智慧。

答:做事主動而不是被動。

答:先天的根器加上正確的方法。

答:成功的前提是選擇。成功的核心是選擇後的堅持。

答: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內因,一個是外因。“失敗是成功之母”是對於有成功因素的人而言。對於一個沒有成功因素的人,不懈的努力只是失敗的無限循環。如果內因具備了,還要看外因的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內因不具備,也就是根本不具備,再好的天時、地利、人和也沒有用。

答:每個人成功的標准是不同的。也許一個人的失敗在他人眼中卻是成功。成功並不是一個概念,也不是一個定論,只是一個過程。

答:最關鍵的是見地,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

師:大家的回答基本上都沾了個邊,不能說答錯了,也不能說全對。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或者一番事業成功應該具備的條件是需求+方法+努力+拼搏。

為什麼要把需求擺在第一位呢?首先要看你的需求是個人的需求,眾生的需求,還是社會的需求。如果僅是個人的需求,社會上不需要,沒有市場,即便你個人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也不能算是成功。因為這樣的成功不能使社會進步,甚至這種成功是與社會對立的。一個人的成功首先應該符合社會進步的需要,不能違背社會,放棄眾生。釋迦佛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所做的一切不僅是他個人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眾生的需要。因為有市場需求,他看到了這個亮點,看到了一個空白的市場,結果他通過一種方法,加上多年的努力,在關鍵時刻捨命拼搏,所以他成功了。如果單有一個方法就可以成功的話,世界上那麼多人做事圓滑,為人處事游刃有余,做的事也合理合法,而且經過了多年的努力,為什麼還是沒有成功呢?就是因為市場上不需要他這種所謂的努力,不需要這種所謂的事業。那麼多學生努力考大學,為什麼有相當一部分沒有考上呢?但是,凡是考上大學的學生一定是經過了不懈的努力。一件事情的成功,開始靠的是努力,最後靠的是拼搏。你能堅持到最後,勝利就是你的。

我們學佛的人選擇的這條路非常好,我們自己需要,社會需要,眾生更需要。可是我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方法?我們的方法是否客觀,是否科學?如果你的方法僅是個人的主觀意識,一點也不客觀,在道理上講不通,無論你怎麼努力也不會奏效。中國有句成語“南轅北轍”說得好。難道這個先生沒有努力嗎?他准備得相當充分,可是他的方向錯了,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就像現在佛教界有一個錯誤的觀點,認為單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大徹大悟,就能到極樂世界,就能成佛。你滿身惡習,滿腦袋愚昧無知的想法、妄念都沒有破除,沒有超越,單念一句“阿彌陀佛”可能成就嗎?可是為什麼竟然有那麼多人認可這個觀點呢?這就是完全憑主觀判斷,沒有客觀冷靜地分析這個方法是否正確,理念是否為正知正見。如果你具備了正知正見,方法也准確無誤,通過多年的努力,離目標自然會越來越近。但隨之而來的會是種種的考驗。考驗無非是來自內在的種種境界和外界的種種干擾。

一個真正為自己信仰而奮斗的人,一定能為自己的信仰放棄一切,超越一切,乃至犧牲一切。所以最後他才能實現他的理想,達成他的願望。我時常說一句話:一個人如果不能為他的信仰奮不顧身,去死去活,去流血流汗,他的信仰終究只是一個信仰,他只停留在信的基礎上,無法和他的信仰融為一體,更不用說是去解去證了。

經常聽到年輕人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追求自己想追求的東西。那好啊,你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歡,自己需要的,社會不喜歡,社會不需要,也就是說你所做的一切和社會是對立的,你可能成功嗎?東華寺有今天,就是因為當初萬行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才來到翁源縣,創建了東華寺。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翁源縣是沒有佛教,沒有寺廟,沒有和尚的。萬行來了以後填補了翁源縣佛教的空缺、寺廟空缺、和尚的空缺。正因為翁源縣三十萬人民需要和尚,需要寺廟,需要佛教,讓萬行鑽了這個空子。當然,還加上了他的努力、他的拼搏,以及眾因緣的和合。內因是萬行牽頭,外因是成千上萬的信徒和當地政府的支持,眾因緣和合,所以才把東華寺建了起來,有了今天的規模。如果我跑到一個已經有很多寺廟的城市建一個東華寺,很難想象它會有今天東華寺這個樣子。可是,也有很多人做的事在當地是一個空缺,為什麼他沒有做起來呢?他只是找到了需求,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或者說他找到了正確的方法,但努力不夠;或者說他的努力夠了,但最後遇到考驗的時候他沒有忘我地去拼搏,最後一戰他輸了。所以盡管前面的需求、方法、努力都具備了,但最後一戰他失誤了,結果還是沒有成功。就個人的內心而言,如果一個人不知足,不感恩,他永遠不會成功,永遠不會有成功的感受。比如說你有了一萬元,還想要十萬元、百萬元、千萬元,甚至更多。欲望無止盡的人永遠感受不到何謂成功。因為他不知足,怎麼會有成功的感受呢?如果他的目標就是一萬,或者一百萬,或者一千萬,當他實現了這個目標,達到了這個層次,他便就此打住,不讓欲望無限地上升,就他個人而言,這已是成功了。

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自己所做的一切,是自己個人的需求,還是社會的需求、眾生的需求。如果你的需求定位對了,還要看你的方法是否正確。一個人一生能達到多高的境界,能攀登到多高的高度,取決於他的方法,也就是我們佛門裡時常講的見地,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這兩觀不正確,是邪知邪見,或者你根本就沒有明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那麼你這一生是很難達到一個高度的。因為你的方法,也就是你的見地不夠究竟,不夠圓滿。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種人特別能說會道,但就是不願意付諸行動,他的整個心都用在嘴巴上。一個成功的人在某些階段一定是說得少,做得多,或者根本不說,低頭默默地努力多年,甚至到最後拿身家性命去一搏。我們時常聽到一句話:一個人有多大膽,就可以做多大的事。這個“膽”我們就可以把它理解為最後的拼搏。沒有膽識,你怎麼敢去拼搏呢?拼搏本身就涵蓋了奮不顧身和忘我的精神和勇氣。如果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總是思前想後,畏首畏尾,顧慮重重,他怎麼會有拼搏精神呢?努力的人隨處可見,但拼搏的人不多。努力是帶有我執的,而拼搏是忘我的。

我問在座的各位,為了你理想和追求,你努力了多少年?剛才講到努力裡面含有我執,你的境界還不夠,只達到了努力,還必須超越努力達到拼搏,否則你心中的願望無以實現。剛才有一位說得很好,成功的人做事都是很主動的。難道你們沒有發現每個成功的人,他成功的因素中都有主動這個因素嗎?剛才大家說成就一件事需要眾因緣和合,這個“眾因緣”不外乎就是需求+方法+努力加拼搏。如果你做的事情只是社會需要,眾生需要,你個人不需要,或者說你個人不感興趣,你也不可能取得很高的成就,或者說你根本就不會成就。我們從來沒聽說過一個不愛好武術的人成了武術大師,一個不愛好文學的人成了文學家。只要是個文學家,一定酷愛文學;只要是個武術大師,一定酷愛武術。如果只是你個人的嗜好,個人的需求,沒有市場的需求,你也成不了武術大師或文學家。

剛才大家的回答多數都只是點到。單憑大家點到的那一點點去努力去做,可以想像一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甚至很多人的努力只是自己個人的需求,和社會是相違背的。社會上沒有這個市場,你去努力又怎麼會成功呢?什麼叫成功?你所做的一切必須得到社會的認可才叫做成功。你所做的一切社會不認可,你能感受到成功嗎?真正的成功一定要得到社會的認可,眾人的認可,否則永遠不會成功。你們細細地體味一下,難道不是這樣嗎?你讓眾生受益了、眾生認可你,所以你才會有成功感。我一貫主張我們的追求、我們的努力一定要符合社會的需要、眾生的需要。因為我們最終的成功需要他們的認可。如果他們不受益,又怎麼可能認可我們的所作所為呢?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們在座每一個人的追求都是正確的。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在學佛,學釋迦摩尼。釋迦摩尼所做的一切就是不僅讓自己受益了,更讓眾生受益,讓社會受益。

你們是怎麼理解學佛的?我看大家更多的是在信佛。信佛只能讓你個人受益,甚至你個人都不受益。只有學佛才能讓你個人受益,再進一步讓眾生受益。所謂學佛,就是悉達多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釋迦摩尼佛早就給我們設計好,規劃好了,你只要按他說的去做,就叫做學佛。否則,只能說在學己,自己怎麼想就怎麼做。

 

上一篇:萬行法師:念咒語的技巧
下一篇:明清居士名家文集: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夏道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