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林克智居士:臨終關懷手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臨終關懷手冊

林克智  編著 

謹以本書獻給法界蓮友願同念佛、修淨業、助往生,共成蓮池海會人!  

目  錄

一、淨土法門與臨終關懷

二、臨終關懷與終後處理

(一)為什麼要助念

(二)助念前的准備

(三)助念規制與病家注意事項

(四)逆撫念誦助生西妙法

(五)終後處理

附錄:

追悼及告別遺體儀式

遺囑式樣

往生傳:助念功德不可思議

———生母項浣清居土往生紀實 

臨終關懷手冊

一、 淨土法門與臨終關懷

人和其他動物一樣都是希望長生不老,但死亡不會因人們的懼怕而消失,這是我們的常識。現代醫學的進步,可以減輕許多人患病時的痛苦,但絕不能使人長生不死。某些疾病確會對瀕死的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於是有的病人就希望早日結束生命,於是“安樂死”應運而出現;也有些老年人不希望自己因久病臥床而給別人添麻煩,免得年輕人把他看成累贅,因而希望早些死去,這樣又往往產生“自殺”。

為了減輕臨終前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科學家致力於運用科學的心理輔導方法,高超的臨床護理手段,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生命垂危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和生理痛苦,讓彌留之際的傷病人員平靜安詳地告別人世,於是“臨終關懷”研究應運而生。據說“臨終關懷”的研究,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工作,即使調動醫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護理學的科學工作者,還難以使人“優死”。

隨著人們對死亡認識的深化,“安樂死”也開始被社會所承認,但其與“臨終關懷”相比,則後者更積極,更能符合多數人的意願。直到現在為止,人們總覺得“安樂死”也好,“臨終關懷”也好,都遠遠未能解決患者懼怕死的心理。

我們佛教徒與一般人不同,人們忌諱談死,佛教徒是懂得生必有死,是最能正確對待生死的。同時,在我們佛教中早有一套最好的“臨終關懷”的方法——淨土宗的臨終助念。我們佛教的其它宗派雖然也很重視生死,然其操作卻不如淨土宗那樣處處可行。特別是淨宗的教義與修持在正視死亡方面早已渾然一體,這是社會上所有“臨終關懷”方法所望塵莫及的。

淨土宗最基本的依據經典《佛說阿彌陀經》中,佛陀早就告誡我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給學佛者鋪了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金光大道。但要想真正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是非常不易的,臨終時“心不顛倒”亦很困難。那麼,達到“一心不亂”和“心不顛倒”者是否還有往生極樂世界的可能呢?我們再來讀一下《無量壽經》中的法藏比丘之第十八大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九大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二十大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地藏經》說: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余業報等悉得消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消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讀了上面幾段引文之後,我們可知:

1.淨土宗主張依靠自力的同時,還可以借助他力的救度。自力,就是修行者本人平時的修持功夫,包括念佛靜坐、持戒及利他行為所積累的無愧感與自信。他力則是借助阿彌陀佛與諸聖的接引。借助於他力,則可以極大地提高衰弱的垂死者不懼死亡的意志力,減少恐懼感帶來的痛苦,特別是精神上的痛苦,這是淨土宗的特色。其它宗派如果否定他力,那末除了少數意志堅強者才能達到對淨土宗人來說是輕而易舉的正視死亡的境界,而一般人因為本來就有把死亡視為人生與自然抗爭最終失敗的偏見,因此死到臨頭時的恐懼更加劇烈,結果痛苦到極點而不堪忍受。

2.淨土宗行者一心念佛、心不顛倒,他一定是全神貫注於念佛,如此即能喚起對淨土宗教義中死亡即往生的向往,念佛動作與向往心念的相互配合,必有助於壓倒對死亡的恐懼。如果在臨終前出現兩者之間任何不連貫或動搖,則會影響往生者的情緒。故歷代祖師大德總是強調將往生者的家屬等,絕不能從俗事打擾,以免牽動往生者的情欲而影響正念。弘一大師在《人生之最後》一文中就提到:“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後,承斯善業,決定生西。“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閒談雜話,恐彼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又說:“命終前後,家人萬不可哭。哭有何益?能盡力幫助念佛,乃於亡者有實益耳。”在其它有關往生助念著錄中,都有提及,限於篇幅恕不再引。

3.淨宗的臨終助念方法,是創造臨終安詳往生、不易被打擾的環境之保證。淨宗行人瀕捨報時,如果有僧人、居士勸慰、助念,這就是最大的臨終關懷。這樣,就可以從外界的氛圍到內心心態,從一生修行到臨終一刻,給謝世者作了妥善而周密的安排,並且也取得很好的效果,《淨土聖聖錄》的記載就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瀕死亡者與助念者心態的高度統一,體現了助念這一淨宗獨特的臨終關懷方式,有卓著的功效與悠久的生命力。

我國的臨終關懷事業剛剛起步,雖然現代醫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都能對其發揮重要作用,但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面臨死亡者的精神比起衰弱的肉體更脆弱的一個面。如果有宗教方面的依托,則可以無宗教信仰者死得更安詳,親朋戚友也可以減少悲哀。為此我們講慈悲的佛教信徒,應勇敢地擔負起“臨終關懷”這一社會公益事業的重任。

淨土宗的臨終助念,在佛教史上一直閃爍著燦爛的光芒,佛教寺院將其列為常規。在《百丈叢林清規·住持章卷第五》的《遷化》一節就明確地指出:“臨寂時至,凡伴病者,齊聲念佛,以助往生。”本世紀初以來,特別是二三十年代後,淨土宗經印光大師等大力提倡之後,更盛行於世。淨土寺院及蓮社、念佛會等居士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助念團亦相繼成立,此期間直到現在,為往生助念做了大量工作。《淨土聖賢錄·四編》、〈〈近代往生傳》、〈〈近代往生隨聞錄〉〉、〈〈現代往生見聞錄〉〉廣泛記述了有確鑿證據的往生事跡,足以證明淨土宗助念對臨終關懷所作的重大貢獻。

過去,我們教內經正式成立的助念團為數眾多,目前正式有助念團的就不多了。我們都知道念佛求生淨土法門,靠的是自力和他力兩種,他力是祈求阿彌陀佛的接引,自力則是念佛者平日的行持。自他因緣具足,淨土必生。但現在的教徒——特別是在家信徒的修行,障礙甚多,因此臨終一關至為重要。助念可以使念佛行人於疾病之中排除障礙,為被助念者加持阿彌陀佛聖號,可以使其身心豫悅,正念分明,壽未盡者早日康復,壽已終者捨報安詳。此為四眾佛子的出世之大事,不能等閒視之。

近代淨宗大德,印光大師的得力助手靈巖山寺德森法師,對往生有深入的觀察與研究。他曾親自試驗前人采用的多種念佛方法之效果差異,比較臨終有助念、無助念之間的損益。法師的部分論述附印於〈〈印光法師文鈔續編〉〉書末,讀者看後,可進一步理解助念之重要。

因此,我們不管從求往生、還是從臨終關懷的兩個方面來看,看新組織或健全助念團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新組織的助念團,為便於工作和管理,一般地說應附屬於基層佛協、開放寺院或居士林。在寺院內部或佛教安養院中,可就地安排人員即可。

回頁首

二、臨終關懷與終後處理  

人總免不了死,這是任何人也逃脫不了的事實,為了免除死亡者臨終前的恐懼心理和減輕離開人世前的痛苦,臨終關懷問題已引起醫學界及與其有關的學者之重視,但依科學手段總難使人“優死”。為了免除疾病給頻死者帶來的極大痛苦,病者希望早日結束自己的生命;有的好心老人由於長期患病臥床,以為給年輕一代帶來麻煩,也希望早些死去,於是安樂死問題就提到人們的面前,但不管怎樣,總難處理好臨終前的問題,也無法解決患者的痛苦與懼怕死亡的心理。

但我們佛教徒對此看法就與其他社會人士截然不同。我們早就認清生必有死的生命現象,我們學佛修持,就是要活得有意義,死也安詳自在。對這科學上難以解決的臨終關懷與優死問題,早就給圓滿地解決了——臨終前的助念往生,是最好的臨終關懷;佛教徒的安詳捨報,有許多還能自知死期,沐浴、禮佛後坐脫立亡而毫無痛苦,這是非佛門弟子望塵莫及的。當然也不是所有佛教徒都能做到,他們有的雖對死亡早就清楚認識,不會有懼怕的心理,但業重者犯痛苦、心情不安之事仍有發生,故臨終助念能增長其正念,助其往生。此事如處理不好,則隨業受生。故臨終一瞬間甚為重要。佛教經論及大德法師屢有開示,今恐初學者不知,敘之於後。  回頁首

㈠為什麼要助念

佛教是求解脫之道,若行者大事已辦,則終殁後即得解脫;未得解脫,便是繼續輪回生死。修行者未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知道修行的一般人士,到臨命終時,都需要他人幫助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助念之力,是靠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加持,也得助念者功德力量的相扶持,還有臨終人的因緣,如無緣的話,臨終前怎麼能有人給他助念呢?為了有人助念,臨終前行人還須深信佛的功德,念佛求願往生,這是自力的因,非常重要。具此因緣,必定往生。下文對此再稍加說明,以便大家具足信心,如法地做好。

臨終前念佛求生淨土,須具自他二力。自力為往生正因,他力為生西助緣。因緣和合,必能成就往生大事。

就自力來說,平時要深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深信阿彌陀佛悲願廣大,切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並至誠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行者臨命終時,世緣放下,正念不失,蒙佛接引,即得往生。

次者,自力未充,於臨命終時,旁人為其助念。一者,可助病人提起念佛之心;二者,可助病人忏悔業障。若業障消除,聖眾接引往生西方。

以上二種人,臨命終時,能如平時之真信切願,有懇切的念佛往生之心,這個最後念佛的一念心,就是“自力的因”。

平時不知有信願念佛的人,或雖信淨土而功夫未能純熟者,於臨終前,遇善友開導而心生歡喜,正信發願,求生淨土,此亦為行者的“自力的因”。

阿彌陀佛宏願普度眾生,極樂世界清淨莊嚴,是“他力的緣”。

淨友的善巧開導,令生正信,放下一切,念佛求生淨土。蓮友及家屬為之助念佛號,以及終殁後12小時以內不移動、不哭泣等,也為“他力的緣”。

若臨終時,具足自力的因與他力的緣,則感應道交,必蒙佛接引,凡符合以上因緣條件者,必萬修萬人去。

平時雖信願念佛,但臨終時為病苦逼迫,念佛心提不起,或放不下世間情愛及關切子孫、財物的心,這就是“不具自力的因”。若臨終時沒有善友來開導,亦無人助念佛號,又遇無知家屬搬動、哭泣,破壞正念,痛若加劇的而口不能言,這是“不具他力的緣”。

若臨終時,雖有自力的因,而缺他力的緣,或功夫純熟,自有把握,不需助念,但為家屬搬動、哭泣而使正念喪失。此是有因無緣,不能往生。

若臨終時,有家屬、淨友開導、助念,亦不搬動、哭泣,而亡者自己為病苦所逼,或系戀世間情愛、財物等心放不下,提不起信願念佛的心。此是有緣無因,不能往生。

阿彌陀佛的宏願,猶如滿月,無所不照。眾生念佛,當如湛水,寂靜不動。水澄月現,心淨佛顯。念佛機熟,感通相應,承佛願力,悉皆往生。千念萬念,在臨終一念。助念即能助之往生,是人生最大的事!因為臨終最後一念,是超升或墮落的關鍵,最後一念善,即生善道,最後一念惡,即生惡道,最後一念念佛求生淨土,即往生西方。一念念佛之心即是心力,佛的願力即是佛力,感應道交即是法力,三種不可思議之力,融合於一句洪名——阿彌陀佛,自然在念佛者的心中顯現接引,故臨終最後一念念佛之心,即隨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家屬及親友的助念佛號,是希望病者最後念佛的一念心隨佛往生,所以臨終助念之妙用最為殊勝。  回頁首

㈡  助念前的准備

危重病的病室,宜供阿彌陀佛接引像,無論畫像塑像均可,佛像安放處所,以病危者能看到為准。

像前宜放香爐,爐內燃上等檀香或沉香,若燃線香,則只需一炷即能使滿室生香,不宜多燃,免使香煙過於濃烈,至於蠟燭,則不用亦可,電燈亦代表燈供養。此外,佛前能供些素雅的鮮花更好,淨水、果品等亦不能少。

法器一般用引磬即可。木魚除病者喜用之外,一般因其聲濁,以不用為好。

助念者在接到助念通知後,即須心系佛號,懇切至誠,身心肅穆,直至返家為止,不得輕舉言笑,念誦時應穿海青。  回頁首

㈢  助念規制與病家注意事項

助念者應先知助念之方法步驟,助念活動只有如法地進行,才能體現出助念的殊勝作用。

助念是代佛行化,應認真負責,切不可大意而誤了他人了生脫死的大事;到病家後應先召集家屬說明注意事項。作為家屬,要使自己的親人超升,就必須聽從助念人的指導;助念者的態度必須誠懇,說話要更和藹,使病人聽到心生歡喜,助念者要把自己當成病者的親人,雖今生不是,過去世一定做過眷屬,這樣在助念時心就會更切,責任心也更強了,除對病講開示外,其余一切世事俗情之話一律不許與病人談。如遇親屬朋友來看望,則要問明原因,如來參加助念,則應服從統一安排,如果僅僅是看望慰問的,則請家屬帶至別室相談,以免妨礙病人的正念。

病人家屬,不管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既請助念佛友來助念,就要一切聽助念者的安排,同時要勸告其家屬在助念時,不要向病人噓寒問暖,或讓親友摸頭觸腳。總之,為使病人能安詳往生,一切必須服從助念者的指導去做。

在醫院開出病危通知而無法醫治之後,病人與其家屬就應念佛以求往生,先可由家屬和親戚朋友一起念,至危急時(如脈搏微弱)請來的助念人員必須堅守崗位。此時如病者疼痛難忍,可打止痛針以緩解之,為使病者能正念分明,腦部最好不要麻醉。

助念如果在病人不十分危急時就開始,則先念〈〈蓮池贊〉〉一遍,〈〈阿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七遍或廿一遍,〈〈贊佛偈〉〉一遍,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一句,再接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直到回向再念“阿彌陀佛”四字洪名。如果助念開始時病勢已極其嚴重的,就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直念下去,所用法器除病人喜歡加木魚之外,一律只用引磬即可。如助念開始時病者已亡故,則先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一句後,接念〈〈往生咒〉〉四十九遍或一O八遍,以後再念佛。念時可引磬木魚同敲。

助念時的佛號,如病者平時習慣念四字洪名者,則助念同人也就念四字好了,於病者來說字少反而易念,故印光大師亦是提倡用四字助念的。

助念開始時,如病者神智清楚的,應先說法安慰,勸其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說的內容大致為:“某某居士,現在請你不要想其他方面的事,清楚地聽幾句佛法。佛說人生有生、老、病、死,這是必然的現象,是任何人也逃不脫的,有生必有死,但死並不可怕。阿彌陀佛發過大願,臨終十念、一念,他都會來接引行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裡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壽命無量可一生成佛。因此,你應當發願,用你一生中所做善事的功德,求生佛國,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如你陽壽未滿還不該去的,因阿彌陀佛是大醫王,他會使你很快恢復健康的。現在大家來為你助念。你能念,就輕聲地跟我們念;不能念的話,就聽我們念的聲音,心裡默念,專心地聽著,其他什麼也不要想了,一心祈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蓮池中去!”“千萬要注意,要阿彌陀佛或西方三聖來接你才跟著去,其他親戚朋友與任何人來接都別去。阿彌陀佛一定會來的!”

念佛開始後,助念者每個人都要專一其心,聲音要整齊清越,不要太快或過於緩慢,聲調也要適中,也不要悲戚或急躁,應以一種莊嚴、肅穆,而又和諧、安寧的聲音,輕輕地念。使病人能於安詳、恬靜、怡悅、自在的情況下往生。

病人將要斷氣的時候,眷屬應在佛像前跪念或拜念,所有參加助念的人都要在心中觀想,作阿彌陀佛放大光明接引亡人,亡人在佛光中間合掌往生西方,此時高聲念佛,直至斷氣後三小時。在這階段中,主持助念的人必須特別注意,絕對制止撫摸亡人的身體,所有眷屬親人不應哭泣。大家如此助念,一直到亡人身體全部冷透才停止,隨後代亡人在佛前回向: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助念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願以此功德,回向某某某(病者名),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注:後二偈為助念者功德回向。

唱畢回向偈,如亡者生前未皈依三寶,有法師同去,則由法師為授三皈依。如無法師,則念皈依時代亡者作觀想在佛前自誓求受。若有法師授三皈依,當請亡人家屬或代表代為接受。皈依詞是:

一、 我某某某(亡者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三遍,每遍結束一拜)。

二、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牲。(念三遍,每遍一拜)。

三、我某某某(亡者名),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念三遍,每遍一拜)。

三皈依畢,接念回向偈: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對未受三皈的亡者說三皈依,聖來法師認為是必須的,應該列為助念的條件之一,故應遵守之。說完三皈依和回向後,助念就結束了,一般助念的人可以離開了。但亡者遺體未火化前,最好靈前仍應佛號不斷。

助念雖是辛苦的事,但是助念者應明確,替代如來救度眾生,使人了生脫死就在這個時候,切不可為著這短暫的辛苦而有失誤,使亡人的神識不能往生西方。因此,助念者須懇切發心,完成這真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大事。我們若能發心幫助他人念佛往生西方,那麼將來我們自己到了臨終的時候,自然也會有人發心來為我們助念。他人因仗我的幫助念佛而生西方,將來他決定會從西方隨阿彌陀佛同來接引我們,使我們不失正念。往生西方。即使我們送往西方的人還未花開見佛,因我們有此因,也會得佛力加被而順利往生。由於我們經常參加助念,送人往生,對於臨終人的種種情況及其對往生的利害關系,一定了解得更清楚,到了自己臨終時就可運用這些經驗,使一切更如法而安詳地往生。

我們現在幫助他念佛往生西方,是代佛荷擔度脫眾生的責任,是一種最大的功德。這個功德,就是我們成佛的因,將來我們也必可仗此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用成佛的因感成佛的果,是助念者的最勝因果。

在這裡解釋一個民間的禁忌:有些人認為由於生辰八字的關系,常去病家送往生、送葬,就會被“沖到”而“倒運”、“害病”,因此顧慮重重。對這個問題,一點不要害怕,在佛法中是沒有這種禁忌的。皈依了三寶的人,便有四大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隨身護衛,受了五戒的更加上二十五位戒神護持,助念是去念佛、去做大有功德之事,不僅善神護持,也得龍天佑護,故我們不必顧慮民間信仰的禁忌。  回頁首

㈣ 逆撫念誦助生西妙法

對於臨終時不能自主生西,經助念亦未見佛來迎者,可用“逆撫念誦法”,助其往生。其法為:

以兩手掌向其溫處逆撫而上,至於頂門,掌離體約2公分,行者全神貫注於全掌,口中作如是言: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此“持戒念佛”弟子□□,速來接引。令其神識由頂門出,上生西方極樂國土,離苦得樂,疾證菩提,決定往生!決定往生!決定往生!

又復為念往生咒、大悲咒、心經、彌陀心咒,彌陀心咒即是:嗡,嗎嘛,打惹(日雅之合音)啥,所啥。如此手撫口念不停,倦則換人繼續行之。或以多人圍繞念佛,撫者倦時稍休,續念續撫,以得到頭頂後溫為止。

此逆撫一法,系用於死後頂冷而溫在下部,或頭頂與心部之溫度平均者,即使通身已冷足部尚熱者,經長時施救,亦能漸漸溫升至頂而生極樂,這是劉淨密居士運用唯識學原理而行的決定生淨土之利他法,不僅符合理事,也是經長期實踐證明是絕對有效之法。舉列居士親身經歷之數如下:

據1936年上海佛學書局出版之《應用唯識學決定生淨土論》P120載:“自余胞妹亡時,發明此項助術,幸經多次經驗,無不如願而償。就中以予胞兄及余岳母,長素持戒,修觀專念,功力較深,只須撫念十數次,應時心冷而頂溫逾4小時。予妹雖亦念佛,為初發心者,由經大半日之工,心胸乃冷,頂乃後溫。至予之外侄女,系臨死前一月乃發心念佛。年甫30貪生念切,向無行持,死後經於一日之工,乃克溫升於項,得到頭頂後溫,證之佛言,定生聖道。雖然予無天眼,究未親睹,無徵不信,古訓昭然。幸然都有呂彭兩女士,久修十六觀,獲深三昧,眾共知者,先後托其定中,代為查考,還極予兄及岳母,得中品中生。予妹得下品上生。並說個中詳情,各能相合,足證佛不诳語。尤有異者一事:予之長子,名親銮,幼時染羊瘋症,年必數發,極苦。讀書數年,而一字不識,性愚鈍,好傷生飲酒,不聽予教。予之長女,名法戒,發心不出閣,住女居士林,修出家行將十載。長子死後身冷而足心甚勢,依佛言教,入獄之征。其時予在關中專修不遑他務,予女法戒遵予逆撫念誦法,以救其兄,雖費時亦久,然居然漸漸溫升至頂,而後溫焉!”

此逆撫念誦法,也符合中陰救度法,前所述臨終前的助念法;此逆撫念誦法,則用於死後未得頂溫生徵兆的挽救。行此逆撫法時,生者對於將欲命終之人,不論男女,宜以引磬。小魚節音,為這更番念佛。更以主事一人,時時於彼耳邊而造之言:“汝是念佛弟子,或受持某戒,用汝平時曾修發願往生,或觀佛、坐禅、布施、禮忏種種功德”之類,擇要告之,囑其明記勿忘,此利最大。因亡者此時於幻覺錯覺位中,神識瞀亂,無始迄今百業來牽,隨至而往。今得有人切切提醒,告以現世曾修各善事,即起瑜伽相應增上作用,所有惡業,無緣得侵。又可時時提醒亡人神識,可說:“阿彌陀佛從西方來了,丈六金身毫光四射,見否?”於此時以暗示其觀佛見佛相助,效力難可思議,定可壞惡業、登淨土,此名“真正應用唯識教理,現在受用。”願十方仁人普同信受,結會念佛,互助往生。如此,則將見——

家家共登於樂邦;

人人永離於苦海!

南無阿彌陀佛! 回頁首

㈤ 終後處理

病人終後12小時之內(至少亦須8小時之後),切勿移動、哭泣、沐浴、更衣。因初死之時雖呼吸停止,心髒不跳,但心識尚未出離,心識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心靈或靈魂,究竟心識何時離開人體呢?心識出離之遲速,與亡人生前之行為品德有關。簡單地說,極善、極惡之人,以及往生聖境者去得最快,一般人則去得較慢。一心念佛而蒙佛接引往生淨土者,或修禅定證無生、出三界者,其中有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安詳念佛或入定而去者,當然直登聖境去得更快。普通非大善大惡之人,就去得慢些,但時間早遲各有不同。12小時者系指一般情形而說。從身死之後至尚未受後生果報之前,有個過渡時期,叫做中陰身,中陰身有於一天二天後受後生果報者,有於一七二七後受後生果報者,一般的七七四十九天都可受生。

基於以上原因,病人亡後切戒立即搬動哭泣等事。印光大師說:“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發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彼之神識,斷斷不可洗澡換衣,或移寢處。任彼如何坐臥,只可順彼之勢,不可稍有移動,亦不可對之生悲戚相,或至哭泣。以此時身不自主,一動則手足身體,均受拗折扭裂之痛,痛則瞋心生,而佛念息,隨瞋心去,多墮毒類,可怖之至!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又說:“所最贻害者,莫過於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瞋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而上者,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為墮落相。故有‘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之說。然果大家至誠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屢屢探之,以致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不得往生。”即使時隔很久而想探其冷熱,亦應遵興慈大師所說:“如欲察其冷暖,務須輕輕探摸,不可粗重。”

12小時後沐浴著衣,一般以筆者之經驗,經長時助念而亡故者,即其生前不信佛,亦多體軟;若有手足關節硬,不能轉動,也只要將亡人推僕於床,將衣服兩手穿進去,慢慢拉上,再使亡者仰臥,整衣、扣上扭扣即可。切不可聽人說死亡過久,軀體僵硬不好穿衣,而一斷氣就忙於穿衣等。因此事最為重要,故再三說之。殓衣宜用舊物,不用新者,也不要穿絲綢織品,能令亡者獲福,有好衣亦宜布施他人。葬時亦不宜做大墳。興慈大師說:“凡人死後衣棺喪葬等,愈簡愈妙。須知多費一錢,即折一分福,多傷一命,即增一分罪。”

亡人逝世後,眷屬等人,最好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應吃素、念佛、守五戒,這樣才能使生者、亡人都獲利益,是真孝父母者。

亡人命終之後,家屬應於七七之內,為死者廣造功德,如布施、放生、救災、濟貧等。還應印送經書、供養三寶、禮拜忏悔、誦經念佛,求佛力加被。若已生西,則因此功德可增高蓮品,若未往生,則可使中陰身得度。因為亡者平時雖不學佛,甚至根本不信佛,但中陰身最渴望得到有人救度,故七七之內的超薦,是有殊勝效果的。

若經濟與時間均許可的,則家人可到寺院請高僧大德為親人打佛七、拜忏、念往生普佛等佛事,並參加念誦禮拜功德很大。若經濟不充,又要工作而無法脫身,則七七之內早晚聚眷屬念佛,並行眾善,以此功德回向先人及法界眾生,是不可思議的。

埋葬或火化的時間,也不可過急,最好能在七天之後,即使在夏天,也須待二三天方可,千萬不可在二十四小時內就火化。

現在有許多人臨終前用念佛機來助念,這當然不能和人助念相比,因念佛機是沒有心的,所以也沒有感應力。以人助念,則可用助念者的信心、願心來感通阿彌陀佛的願力。在助念時為求聲音的整齊統一,助念者平時又無甚念佛的經驗,在此情況下,大家跟著念佛的機念,這還是可以的,因此時有了人,就有了信心與願力。

如果病人平時有念佛的基礎,而瀕臨往生時無助念的人,則開著念佛機也能帶動病者念佛,亦有好處。就是平時不信佛、不念佛的人,臨終前又無人為其助念,則開著念佛機總比完全沒有佛號好,念佛的聲音也可利益有情。  回頁首

附錄:

追悼及告別遺體儀式

一、 唱《三寶歌》

二、單位或親朋致悼詞

三、家囑致譽詞

四、念佛回向及向遺體告別,先禮佛三拜。

1. 同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十二聲,以下孝子、女均長跪)

2.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3.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後念〈〈佛說阿彌陀經〉〉(一卷)

4. 〈〈經生咒〉〉 (三遍)

5. 〈〈贊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

6.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接念佛號)300聲,表出三界,繞經遺體時各人注視亡人,以示送別。

7. 稱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三菩薩聖號各三稱。

8. 念誦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9. 三皈依(各居士、親朋一皈依一問訊,教眷一皈依一頂禮)

10.孝眷總謝各位來賓頂禮三拜,居士、親朋以問訊答禮。

11.各人禮佛三拜(無佛原則向天空遙禮)

12.功德圓滿

回頁首

〈〈遺囑〉〉式樣

行人臨終前應將有關事面向子女交待清楚,並立下遺囑,如不會寫可參照如下式樣:

本人一生念阿彌陀佛,受益良多。人們若是真實有孝心,就必須幫助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那裡享受永遠的清淨安樂,來去自在,這是我這輩子最大最大的願望!

當知人要斷氣時,就像活龜脫殼,非常的痛苦。倘若你們真為我好,就一定要為我切實完成以下的心願:

一、 當我病危時,千萬不要搬動我的身體,不可更換衣服,更不能哭泣、哀嚎。只要虔誠為我念阿彌陀佛,求佛接引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二、若我神識昏迷,氣息將斷未斷時,請勿再由醫師從事注射強心劑、人工呼吸或其他緊急救護,以免動我心神,增加本人的痛苦。應該保持安靜,一心念佛,方是大孝。

三、我命臨終前,請急與------------------聯絡,請求助念,電話:-----------------,一切都須聽從助念組指示,不可違反。

四、當我斷氣後二十四小時之內,應使佛聲不斷,家屬可以輪班助念,因為在這時候對我最大幫助,就是持續為我念阿彌陀佛。其余喪葬事宜,等過了這段時間之後再辦。

五、至於換洗(以後用一至二兩檀香煮水洗身體)、人殓須待往生二十四小時後再辦。倘若怕天熱有異味,在屋內點檀香,放冰塊即可。

六、一切喪葬祭品,出殡宴客,全部素食並盡量從簡辦理絕對禁止殺生,以免增加我的罪業。對此或有異議你們當耐心說服,不可動搖違反。

七、所有喪葬皆依佛教儀規,以念佛為主。且喪祭宜節約,不鋪張、不浪費,不搞一切迷信活動,也不扎庫、關亡和請道士等。

八、逝世後四十九天內請佛友念佛追薦,回向我往生極樂世界增加蓮位。如此地才能安享其真正快樂,而大家也會非常吉祥光明。

希望今後家人都能信佛、念佛,這樣你們一定能夠得到平安、幸福!

希遵囑執行,不得變動。

阿彌陀佛!

立言人:

年   月   日  

 

上一篇:妙境法師:學習佛法的次第
下一篇:妙境法師:如何得觀音菩薩感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