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林克智居士:《地藏經》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內容 第一部分 《地藏經》是怎樣的一部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地藏經》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內容

·林克智講於臨海·

提要  地藏菩薩是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彌勒佛未成佛前這段漫長的時間中,釋迦佛把我們這個世界交托給他的一位大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一部流通極廣的經。其中主要講佛門的孝,講因果報應。如果人人都明白因果的道理,那就不敢做壞事而努力行善,這是對制止違法犯罪的最大輔助。如此,則人心向上,社會公德不斷提高,更沒有搶劫、殺人等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其結果當然會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世界和平,這是從社會學角度來說明。

另一個方面是從佛教的本身來說,佛教四眾弟子如果確立了對因果的信仰,佛教就會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對社會的貢獻,或是對本人的修持都大有好處。

還有一點也是佛教本身的,亦值得一說,修淨土的同修,應該重視這部經。因為要自己修到一心不亂很不容易,若臨終時心念一亂,神識就會墮到幽冥界中去了。如果此時不仗地藏菩薩威神之力,把你送到極樂世界,那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挽回呢?所以這部《地藏經》對念佛的人特別重要。

諸位菩薩:

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地藏經》。首先我們一起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大家起立跟我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南無地藏王菩薩!(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坐下。我們今天名為講《地藏經》,因為大家的時間都很緊張,故實際上是講一講《地藏經》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內容,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佛經中所說的“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是一位出世聖人的名字。菩薩的梵文是Bodhisattva,音譯“菩提薩埵”,意譯為“覺有情”、“道心眾生”、“覺悟的眾生”,又譯為“開士”、“大士” ,所以人們也常稱菩薩為大士。菩薩兩字的完整意義即是“上求佛道(菩提),下化眾生(有情)”的人。地藏,梵文是Ksitigarbha,音譯讀成“乞叉底蘖婆”,亦譯“乞叉阿樂迦”。梵語“叉底”就是“地”, “俱捨”就是“藏”。我們現在所稱的“地藏”是義譯,這個名字是說菩薩如大地那樣,含藏著無量的善根種子,菩薩的德行,符合於他的名字,《地藏十輪經》卷一中有兩句話:“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地就是土地,萬物都依地而住,它又能使萬物生長,這就說明這位菩薩廣大慈悲,一切眾生都要靠他來救護,眾生的善根都要靠他生長。藏就是寶藏,財寶可以救濟人的貧苦,使人得到滿足,這位菩薩有無量的法財,布施給一切苦惱眾生,使大家都能修行成就。這也可以理解為佛說的:心地之大,是約心以明地。藏為蘊藏,指般若、解脫、法身之三德秘藏,眾生皆具,而為煩惱無明之所覆。智者悟之,以了脫生死輪回,故可知地藏即為心地寶藏,其在迷時隱而不失,正當悟處亦證而不著。

《地藏十輪經》稱贊地藏菩薩說:此善男子,曾過無量數大劫,於無量佛所,發大精進堅固誓願。由此願力,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常普住持一切大地,常普住持一切種子,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須、芽莖、枝葉、花果,悉皆生長。此善男子亦復如是,一切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良由菩薩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無數劫來,散影分身,放光說法,恆處幽冥界內,常教六道眾生,或已成佛道,或久階真因,或住聲聞緣覺,或在天上人間,乃至未來眾生,天宮囑令度脫。正如大地,一切賴以住持、生長、荷負。《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地藏菩薩以六道為其觀境,觀三德秘藏於地獄、畜、鬼、人、天中,利他以自利。

地藏菩薩的本願最大,他以最大的願力來度脫這個娑婆世界的六道眾生,特別是地獄道裡的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就是地藏菩薩的大願。因此,釋迦牟尼世尊在涅槃前,就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和《地藏十輪經》中,把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之眾生,都交給地藏菩薩,特別是末法眾生越來越剛強,越來越難以調伏,這一切,都要請菩薩來化度。這不僅表明地藏菩薩有大慈悲、大宏願的力量以大方便來救度,我們更應以感恩之心,來學菩薩之行。

我們在學地藏菩薩前,應先明白什麼是願?誓願與平常我們所說的“欲望”既有聯系,但又有很大的區別,主要在於:願是無我、無條件的,欲望則與此相反。比如你想名利、想出人頭地、想發財等等,這些都有你為自己的種種因素在內,這是欲望。所以欲望是有我的、有條件的,這就不清淨了;與此相反,誓願則是無我的、無條件的、清淨的。如果所發之願真正是無條件、無我、清淨的,能夠清淨地行欲,欲就是願;如果以貪嗔之心、不清淨、有我之心發願,願就會變成欲。故知誓願與欲望有本質的不同,學佛者千萬不要將欲望代替行願。願是修菩薩行的第一步,也是最根本的一條;

我們學習地藏菩薩,除了他的大願之外,接著還要以菩薩的實際行動,啟發我們對因果的信;

我們世間對父母、師長之孝,是世間之孝,是小孝。地藏菩薩的孝,是佛門之孝,是大孝。有大孝就會有無我,能無我就能無私和無畏;

最後留下的就是學菩薩,我們應怎樣從實際去修的問題,修有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如果在這兩個方面都能做好,那就能自他兩利,就能解脫了。

說回來,我今天想講的問題是《地藏經》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內容。《地藏經》,我們大家都念過,我在過去也曾念過許多部,但理解得不深、不全面。常把這部經當成是祭度亡靈的一部經典,所以僅在七月地藏菩薩勝會期間,或超度先亡時讀誦它,後來經過深入的學習,也聽過一些大德的講解,受到很大啟發,才曉得這部經,對我們每個學佛的人關系,都非常密切,實際上《地藏經》可以說是四眾佛弟子必修的經典。為什麼這樣說呢?有沒有根據呢?現在,就讓我講一下學習的體會和談談幾點根據。 下面分五個部分來講:

第一部分  《地藏經》是怎樣的一部經

第一點、《地藏經》是佛門的一部孝經

佛門有三部孝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盂蘭盆經》、《地藏經》。孝道是佛法的基礎,孝親是做人的基礎,度眾生就是孝親的擴大。

《華嚴經》告訴我們“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這個就是孝親的擴充,發展。反過來說,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怎麼能夠相信他會愛護眾生,會救度眾生呢?所以,離開孝道就沒有佛法,佛法就是孝道的擴展和深入。

《梵網經》告訴我們:孝順父母、師長、三寶。孝順是至道之法,孝名為戒。這個對於孝道的解釋,就非常之透徹了。

這部《地藏經》說,地藏菩薩示現婆羅門女、光目女,孝親度親的事跡,地藏菩薩正是以一念孝親之心,而發展為“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偉誓願。這個就是給我們修行的人作出了典范。父母就是堂上的佛,在家不孝父母,而到寺院裡頭去求佛菩薩保佑自己的獨生子女。這真是非常荒唐!決不可能如願。曾經有一些青年,他們向我提一個問題,他說我們這些都是現在的獨生子女,當然全部精力都關注到子女的成長上。別人說要保險,最好初一,十五到寺院裡頭去燒炷香,捐點功德,就最保險。他問我可不可靠?我說不可靠。這個不是佛教的主張,佛教是教我們如何做人,你在家不孝父母,你把父母當成僕人來看待,你到寺院裡頭去燒香,捐錢,你的小孩就消災免難了,那佛菩薩都成了受賄了。難道佛菩薩還會希奇你那個錢?我說佛教講的是自種因,自受果。佛教教我們孝順父母,你不孝順父母;你反而虐待父母,你種的這個因,就該得什麼果報?印光大師對這個問題也有很明白的開示。他說你現在當別人的子女,再過幾年,你就是父母了,你現在如何對你的父母,就是種因,等於屋檐下滴水,點點滴滴不差移,你對父母怎麼樣,到後來你的兒子、媳父就會跟著來了。如是因,如是果,這絕對沒有錯了的。今天來說對年青一代提倡孝道非常重要,我們學習《地藏經》就很好的體會孝道在學佛上的重要。這部經正是佛門一部孝經,值得我們很好的學習。 

第二點、《地藏經》是佛陀的遺囑   

佛陀在圓寂前,有兩部遺囑。一部是《佛遺教經》,《佛遺教經》重點是對出家弟子講的。它告訴我們佛滅度以後,以戒為師,戒律住世就是佛住世。這個對出家人來說必須遵守,佛教有沒有前途,會不會滅亡,就看我們對於佛陀最後的遺囑如何看待。另外一部遺囑就是《地藏經》。民國時期,浙江樂清的朱鏡宙居士專門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地藏經〉是佛陀對在家弟子的遺囑》。他這個提法有道理,因為《地藏經》裡說,佛對地藏菩薩托孤,在忉利天宮托孤,托的什麼呢?這個范圍就廣了,時間就長了。就是從佛滅度後到了彌勒菩薩成佛之前,這一長段時間內所有的眾生都包括在內,著重在人道,天道。為什麼在人道,天道?因為人、天道的眾生是法器,人天道的眾生容易修行。容易成佛,把人、天道的眾生度了,就有更多的人來作度眾生的工作。包括了這麼大的范圍,這麼長的時間的眾生在內,當然也包括了我們今天在座的大家在內。所以這遺囑啊,涉及的時間長,范圍廣,也體現了佛的悲心之深重,怕我們墮入三惡道,叫地藏菩薩要多方的保護,救度,這個就恰恰像家庭父母臨終的時候,諄諄地告誡,反復的叮咛,所以佛陀講《地藏經》,十方諸佛都來出席,都來贊歎,就顯示了這部遺囑的重要,也說明了十方諸佛對於眾生都是如母憶子。因此這部遺囑也可以說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的遺囑。當年弘一大師和靜權法師在聽講《地藏經》的時候,都情不自禁地在講堂裡放聲大哭。今天我們學這部經,應該生起佛恩深重難報的思想,不忍聖道衰,不忍眾生苦,才發得起菩提大願。我們大家都應當發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負佛陀的遺囑,荷擔如來的家業。我們看《地藏經》上最後一品“囑累人天品”佛是這樣說的,概括起來有四句話“現在、未來天人眾(當然包括我們都在內),吾今殷勤咐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怕我們墮三惡道。我們學習了之後,就會使我們體會到,佛教徒必須知恩報恩,體會到佛恩深重很難報答。

第三點、《地藏經》是為人處事的准則   

淨業三福第一福就是講做人,這就是大乘佛法的基礎,也是淨土法門的基礎。《地藏經》首先提出來的就是淨業三福,特別是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非常具體,讓我們懂得,教導我們不離日常生活來修學佛法,實際上就是如何做人,如何處世,如何居家,乃至於出生、死亡、疾病等等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怎樣做,就是《地藏經》告訴我們的。能夠依《地藏經》修行,你就能止惡行善,消災免難。這個非常具體的指導,只要我們能夠這樣做,必然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說這部經對我們做人處世非常有用,這是一部做人處世的教科書。 

第四點、《地藏經》是具體講因果規律的經典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虛雲大師說得很明白“因果二字把佛所說的法概括無余了。”這個結論不是隨便下的,離開了因果就沒得佛法。他又說“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不僅是我們凡夫逃不了,有神通的人也逃不了。他用這個“逃”字,這個字份量很重啊!印光大師說:“諸佛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凡夫一天到黑種的是殺盜YIN妄的因,當然得的果報就在六道輪回裡面受苦果。這個決沒有錯嘛。種污染的因,當然得污染的果報。種清淨的因,才得清淨的果報。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則不敢作惡;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則無所忌憚。經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正是如此。”又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所以我們今天作為佛弟子,必須明因識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虛雲大師提出學道的先決條件,第一個就是深信因果,第二個就是嚴持戒律,因為你不信因果就守不住戒律。所以這一點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關系都非常密切。《地藏經》對因果談得很具體,這個是絕對真實不虛,沒有信心的人把這部經看成神話,那就錯了,那就得不到真實受用。

因為因果輪回說之難信,下面我們就對這方面作一深入理解。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談到了佛於忉利天宮為母摩耶夫人說法,說地藏菩薩宿世弘誓因緣,以佛滅度後眾生付托地藏菩薩救度,贊歎禮拜稱念地藏菩薩的功德,並廣說地獄苦況,善惡業果。該經所講到的都是因果輪回之事,不但一般群眾懷疑,同時也是許多佛教信徒,久久難以建立正信的主要原因,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就談不上對佛教的真正信仰。如果把輪回、因果、生死、業力這幾個問題能搞明白,那佛教中的許多問題就會說清楚了,就可以對萬事萬物的來源,從根本上找到答案。

談到輪回二字,先要明白佛教的因果律。佛教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形成的,這稱之為緣生,就是萬法從因緣而生,也稱萬有因果律。因必要遇緣才能結果。例如植物,它最初是一顆種子為因,種子種入土壤中以後,經過人工的灌溉、施肥、松土及日光的照射、空氣的流通等助緣,便會逐漸發芽、生出根、莖、葉、花,最後結果。我們人也一樣,最初以自己的業識為因,經過父母的孕育為緣,懷胎十月後,由母胎出世,便成為我們這個人。其中都包含許多因緣條件與種種因果關系,我們要研究這個因果過程,在時間上就應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過去世是因,現在世就是果。現在世是因,未來世又是果。所以佛說:“欲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這些為善作惡,感因招果的道理,在佛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做“業感緣起”。

這個業到底是什麼?從業的本身來講,它沒有固定的性質,它是隨著我們善惡的心理,所產生的一種造作行為而集成的力量,這種力量稱為“業力”。例如我們心中存有貪、嗔、癡、慢等煩惱,引起我們的身與口所作的殺、盜、YIN、妄等罪惡行為,名之為惡業。又如我們心中存有五戒、十善等純善的思想,當然所行所為的都是善業了。由此即知業力之惡,就是由煩惱的惡因,所造成的一種惡的行為;業力之善,就是由對治煩惱惡因,所起的一種善的行為。由於有這種業行造作的力量,所以就會招感到我們現生苦樂的果報。

我們心中為什麼有貪、嗔、癡煩惱呢?佛告訴我們無明是煩惱的根本,由於有無明熏習力故,才有種種煩惱的生起,故亦可以說無明是煩惱的發動機。但無明究竟是什麼呢?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也就是我們心中有了一念迷惑,而不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理到底是什麼意思。無明只有迷理成事的作用,而沒有實際存在的體性。因無明有成事的作用,所以能起貪嗔癡等煩惱。又因無明沒有實在的體性,所以修行得力,即能斷除,更應知道眾生心中一念迷既是無明,那麼反過來眾生心中一念悟即是知慧了。由此可知迷悟皆是眾生心中的一種作用,而不是眾生心中的自性本體。

無明是眾生心中法爾具足的一種力量,它沒有生起的時間,更沒有生起的現象,故佛經中說“無始無明”,它是依著真心而有,但不可說無明是從真心生起的。因為無明與真心本是二始同源的東西,不能說誰先誰後。因為真心之體如如不變,則真心無始亦無終;因無明妄法修行能斷故,所以無明則是無始有終。我們明白了這種修斷的道理,就可以反推到因果輪回起自業力,業力由煩惱造作而成,煩惱的根本是無明,所以我們只要能斷掉根本無明,則世間的一切因果輪回,自然都可停息而斷滅了。

那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斷除無明呢?這只要我們依著佛陀的指示,努力修習戒定慧等三種法門,就可逐漸斷除根本無明。這就是以持戒修善法,來制止惡念不起,從而生出一種禅定功夫,由禅定功夫而發出一種智慧的力量。因智慧之力,而起一種淨化的作用,如此即可斷掉心中的種種煩惱,以及無始的根本無明。從此生死輪回永息,菩提涅槃得證,一切智慧光明,功德法財悉皆圓滿成就。

從以上四點說明了《地藏經》是佛門的一部孝經,是佛說的遺囑,是做人處世的教科書 ,是學習因果的重要經典,所以我們從這四個方面就可以說明這部經典應是佛弟子必修的經典。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部分。

 

上一篇:仁俊法師:三寶作證現非常
下一篇:其它法師:十大願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