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如孝法師:學佛的必要性:如何認知人生真相並獲得究竟的快樂和目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的必要性:如何認知人生真相並獲得究竟的快樂和目標

——師父在2010年國慶禅修期間的開示

阿彌陀佛,大家下午好!咱們下午抽一點時間,就有關學佛的必要性,做一個分析。這次大家是不遠萬裡來到這個道場,相信這都是和佛陀的緣因,因為這裡是寺院,代表的是佛陀的知見,那麼在佛陀的境界當中,是怎麼樣看待我們的人生,乃至於留下了無數的教言,到底想給我們做什麼樣的有關人生的教導。

我們知道,佛教是非常非常的純粹,也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現實,他說的就是有關人生的真相。我們在座的每一位來說,我們都是成年人,我們有自己對人生的看法,也有經驗,不管怎麼樣,大概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答案,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的答案可能還是有點模糊,能不能夠經得住事實的推敲呢?人生的話題有很多面,我們每個人著力的面都不一樣,用佛法的話來說,意樂都不一樣,但是總之有一句話,都是想獲得快樂,應該是一樣的。佛法也是同樣的,佛法一再地去探討這個話題。

到底什麼樣叫做人生的快樂和目標呢?有兩個方面,一個有思想方面的認知,一個有來源於社會生活的條件。人類的歷史都是在這兩個當中不斷的在退步、發展而已。我們先拋開各種思想各種宗教各個國家對於這個問題定義,我們先就生活本身的話題去思考一下,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個狀況。如果我說人生是苦的,你可能不太相信,但是我說這個人生是自己做不了主的,這是無可否認的。設想一下,我們從出生,我們的父母我們不能選擇;我們出生在哪個時代,受什麼樣的教育,這個我們做不了主;長大以後機遇怎麼樣,運氣怎麼樣做不了主;我們的身體狀況它也是不聽我們指揮的,所以種種、種種的現實無可否認。如果我們要說人生,還是實實在在地說,不要管別人怎麼說。我們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路,這能做主的又有多少,更不要說自己所定下來的規劃和快樂的目標,我們甚至連快樂本身的定義都不知道。你說我們可能擁有多少錢就快樂了,所以你會朝著這個目標去不斷的努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都在所不惜。但是當你真正擁有錢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和快樂遠離了,這時我們可能斷了快樂的根,都不知道。

作為人,有思想,可是我們的思想太主觀的話,真的是只會害了我們,客觀的思想從哪裡來,我們應該從實踐生活當中去對比,這樣才能找見自己的路。所以我們這個路走出去可就沒有後悔藥了,最好就是在這之前就把這條路選好,因為人生沒有第二次機會讓你再去選擇,這些都是大實話,沒有辦法不這麼講。我不知道各位有什麼樣的思維和感想,如果我們心力太脆弱的話,不能夠面對自己真實的人生的話,我們可以不探討。但是作為這種不能做主的這種生命的真相,它一樣地會來臨,不會因為你脆弱它就饒過你。所以人生應該不是需要堅強,而是必須堅強。但只堅強就夠嗎?絕對不夠,你更需要智慧。智慧就是還沒有經歷事情你就覺悟了,等你經歷完事情你再覺悟,這個恐怕太晚了,更何況我們經歷的事情都不願意去總結呢,恐怕人生就在一層一層的黑暗當中度過。黑暗它是事物的必然規律,佛法說它叫無明,對於萬事萬物的不了解,不正知,沒有智慧。你的堅持只能伴隨你一次一次的走向深淵,猶如飛蛾撲火一般沒有任何的意義,這是對人生的浪費。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事情都應該具備仁、智、勇,要有勇氣面對生活,不然這個人是什麼?人啊,是對自己負責任。如果我們對自己都不能夠負責任,要自我欺騙,那真的是不仁不義。自我不需要任何裝飾,它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社會可以允許一定的浮動,但我們個人的人生絕對不可以,因為這樣會帶來很多的麻煩和苦惱,你去逃避它,還不如面對它,佛法一直在面對真實的人生,做真實的陳述。

我相信大家都是一念善心來到這個道場,這善心也是真實的一面,只是只有一個善心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智慧。所以我們對人生的看法,就是開始面對智慧的人生境界,因這種規律性不可做主性,在佛法當中叫做無我;這種變化性叫做無常;這種感受的相續性,唯苦,一個事情和一個事情的相續,有完整的開始,也有完整的結束,一切不可得是它的空性。所以在我們的真實生活境界當中,你可以回頭去仔細的思索,我們所經歷的所有的人生只有一句話可以總結:首先是苦,第二是無常的,第三是空的,第四個是無我的。苦、空、無常、無我,是對我們經歷過的所有事情,不管你是耿耿於懷的、還是充滿歡喜的,它都是這樣,這就是它的答案,這就是我們真實的人生寫照。我們的生命充滿了一段一段不能夠串習起來的苦,所以苦是我們人生的真相。不管是來源於心裡方面的苦,還是來源於身體方面的苦,還是來源於環境方面的苦,總之,一切我們被動的接受,我們從來不能夠主動的去調整。因為這樣對人世間的真實的觀察,證明了我們人生要認真的去思考,要有一個選擇,那在現實的人生當中,有種種、種種的思想,實際上這是人類的天性,人類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那在這個問題上誰成功了呢?從歷史,從文化的各個方面看,唯有釋迦牟尼佛真正的做到了這一點,也證明了這一點,並且非常慈悲的出於對人類這種公益的承擔,以他的智慧來說法,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個經驗,留下了一條路。所以佛陀的教法當中,不會給我們帶來困惑,因為它是真實的人生規律,不增不減,你絕對能夠去運用,不管你用得多少,對於你的生活只有提高,沒有矛盾。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白,學佛,在現實生活當中對各種問題是解決,絕對不是增加麻煩,所以應該放心。當然,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他只屬於他自己,別人理解也罷不理解也罷,這是不可強求的事情。所以我們應該這樣平常心面對自己的人生,做客觀的選擇,通過對比,能夠知道佛陀說法的珍貴,並且生起信心,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是為別人學佛,是為自己學佛,自己要走自己的路。這就是我們對於前面一段跟大家分析有關人生的真相,就是苦、空、無常、無我。

從歷史上來看,很多人都在追求真正的解脫苦的方法,為什麼說佛陀才是唯一的成功者,歷史可以證明。沒有任何的必要,因為我們是佛教徒就要替佛陀說好話。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不用說別的國家,在我們中國,每一次朝代的更替,都是在文明的毀滅當中;每一次人心的安定,以及個人的幸福的提高,都是在佛教和他的思想弘揚當中得到的,佛法確實他自己本身的因果決定的。就像蜜蜂一樣,它采遍天下所有的花,不會讓這個花受一點點的損害,這就像佛陀的教法一樣。

佛陀的智慧不僅僅是明了萬事萬物的真相,他還是實踐萬事萬物的真相。這個普遍的規律當中,他找出方法,完整的解決了問題,並且付諸於實踐,佛陀用他的一生都在證明這樁事情。不管是佛陀出現在世的那一世,而且在佛陀過去無量的世,化現為種種的不可思議的菩薩,給我們這個世間帶來光明,帶來希望,捨身飼虎、割肉喂鷹,種種不可思議的菩薩行。他深入到種種的生命境界當中,去體驗它,去改善它,而且他絲毫不放棄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要明了萬事萬物的規律。那萬事萬物的規律不了解,根本的原因是對生命規律的不了解,不了解的原因是對自我的執著,就是對於我——主觀的自我隨順。在一個紛亂的身心當中,對萬事萬物都是一個虛幻的、浮淺的認知,這種錯誤的思想,以十二緣起的形式:無明緣行,行緣色,色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就是這樣子,我們的生命就相續起來了。他完整的發現了這個奧妙,所以佛陀找出對治之道,就是應該首先安寧身心。

安寧身心是什麼呢?就是修禅定,這是佛陀提出來的方法。我們通過禅定,我們會深刻的體察到非常微細、非常奧妙的原始的生命動力在哪裡。我們發現,我們處在事情的過程當中,當事者迷旁觀者清,我們用自己清淨的心去看自己在那個事情上的執著迷惑,我相信這種經驗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有,只是究竟不究竟的問題。所以禅定是佛法的根本,禅定是我們擁有了解生命的第一把鑰匙,打開了這個奧妙,就好像我們睜開了眼睛一樣。有了禅定,我們才會看見我們自己的意識、心理始終都活在無明當中,無明顯現貪、嗔、癡、我慢、迷惑等等,煩惱伴隨著我們一生。我們的心裡活動非常的粗,非常地混亂,這麼混亂的狀態下,我們看一切都是變形變相的,我們做出來的一切判斷,和我們原來的目的完全背離。我們想得到快樂,但我們都在種苦,種苦的因,沒有種快樂的因。佛陀,他如實的、客觀的反映出超越時空的真心,我們人的真心才是我們自己的依靠。這依靠不是金錢,不是大房子,這真心是無相的,你很難體察得到,因為我們的心啊太快了,把這個真心擴散忽略了。禅定把這顆真心收為一起,就像一個聚焦鏡一樣,心的本能就可以把太陽所有的光芒收為一點,把這個能量變成金剛,它可以摧毀一切煩惱,讓我們的生命恢復它本有的莊嚴,究竟快樂。所以快樂不是後來有的,人的真心本來就是快樂的,你現在只需要把這個當中的污染去掉。這個我們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我們說要去找快樂,匆匆忙忙,跑來跑去,最後筋疲力盡也沒找到,安一下身心發現,噢,平平常常的生活原來這麼的珍貴,就是這個規律,萬事萬物實際上都是一樣的,不假自求。

所以,人類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覺醒,有了覺醒,面對任何境界,你不會失去自我,只會讓他更能夠增加一種免疫力,如如不動。那食物再好,你也要有那一副牙齒,你也要有那一副胃口去享受它。如果沒有了這一顆真心,外在的天地山河多麼的美妙,我們的心裡都在地獄裡受煎熬,這又有什麼意義。你得到什麼金錢能保證解決自己本身的問題?所以在這一點上,只有佛陀能夠幫助我們,佛陀是在精神層面達到最完整人格,最智慧、最慈悲,因為慈悲而說智慧的真相。所以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真話,真話才能經得住歷史的考驗。佛法從佛陀說了以後到現在,不管有沒有人信仰,有沒有人毀壞,它本身的價值沒有打任何的折扣。對於我們這個個體的人,有什麼理由不和人類的偉大的導師去學習呢?如果缺乏這麼一個充滿光明的善友,於你又有什麼保障呢?

作為佛陀的真實,佛陀的功德,佛陀所說的法能拔出我們的一切苦的這種力量,我們應該修行佛法,以求真實的利益自己。別擔心,這條路在歷史上有無數的人走過,包括順治皇帝,這種有決心,有著偉大人格的人,我們發現他,他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永遠是不請自有,會一直伴隨著我們,所以我們沒有必要自我欺騙。把自己的心打開,接受這種智慧的方法,我們用自己的實踐,檢驗佛法到底有沒有價值,同時用殊勝的理解去關照佛法到底說的圓滿不圓滿。紙裡面包不住火,真金不怕火煉。唯除一條,我們不想面對自己的真實人生,我們沒有上進心,不想提升自己的品味,那沒辦法。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心態去學佛的話,要警惕,我們不是學佛,而是希望佛陀學我。就好像一個小孩子一樣,他事事都得讓家長聽他的,一天兩天、三天四天,到最後是這個小孩子無可救藥。因為太執著了,你認為自己對,那你天天呆在佛陀身邊又有什麼用呢?所以學佛首先是調伏自我,這是自我的規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們自己什麼都對的,我們還需要找佛陀嗎?學佛有學佛的規律,也就是有他的規矩。佛陀為了讓眾生實踐佛法,他從戒律、從發心種種的方便,讓我們在實踐佛法的時候,一路去掉煩惱、執著、無明、我見,我們會變的越來越輕松,越來越光明。

我們道場一直有個心願,就是說希望能夠在真實的感受佛法方面給大家一些的機會,這也決定了效率。佛法是非常非常的深奧,特別在實踐的時候是非常非常的微細。因為什麼呢?他要遵循因果的規律,而因果呢,在我們一個粗重的心裡面,看不見,一顆樹都是由一顆種子長成的,之間的過程太長,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心力太短,所以看不見,這個唯有佛陀他才發現,他才真實的一直在關照這個因果,所以佛陀所說的戒法都是在因果的基礎上。因果不是那麼簡單,我們平常說這個因果就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也對,那這個是一個單一的因果。真實的生命他是在一個因當中有無量的緣同時聚齊,我們世間生活當中也會發現,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理字。但是我們所了解的理,都是一條,都是一個直線,所以會讓這個理變成人類互相殺伐的理由,這樣的理最起碼是不圓滿不究竟的。而佛陀所看到的理是真理,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任何境況下都可以運用起來,不會障礙我們的生活。基於這個理有它做事的軌則,要了解這麼做後面的原因,是不容易用語言去說的,也說不圓滿。所以學佛首先是信、信念,相信佛陀,他已經走過來的。要上山,從山上走下來一個人,他已經走過這個路了,他給你指出一條路,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相信呢?所以我們只能照著他說的話去做,這個人說你到了那個地方,上一步要拐兩步,完了退三步,這個人是不是在騙我,因為你沒走過,在純粹自我的意識上,你肯定會這麼想,那時候怎麼樣選擇,就看你信不信了,你不遵循這種經驗你到那裡肯定要吃虧。等你走過去了,你才知道,噢,基於那裡的地理條件和天氣狀況,要走一步退兩步,是這麼樣一個道理,你走過了,你就會知道,他完全是真理。

所以,這是實踐的原則——就是照做,戒、定、慧是佛法當中最起碼的一條原則。你一上來說佛陀他以智慧來面對一切,我不需要戒,我也不需要定,你把慧交給我就行,我也沒辦法給你解釋,我只能按這個事物的規律先教你戒,如果你有疑心呢,你說,師父給這個人是這樣教的,給那個人是那樣教的,你看你看,那你就陷入了疑心當中,你就不是信心,你有疑心就不敢講,不敢問,也不知道師父為什麼那麼做,為什麼對這個人這樣說,對那個人那樣說,那我們在佛法當中干什麼呢?都忘了主要的目標了,天天都是是非,我們真的還不如不學佛。我們要忍耐,要有信心,這是一個面對真理想實踐的人最起碼的一個素質。如果你覺得在這條路上你已經明了一切了,那你還來找師父干什麼呢?你來找師父,師父可能他的角度確實和你不一樣。最起碼出家人是佛陀讓他來延續這個佛法,最起碼他有的時間都比你多,他見的經驗方面肯定要比你多,那你現在你這個境界還沒現前,你當然不知道這個師父的作用,所以你要沒有赤子之心啊,很難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一路疑疑惑惑,真的是非常耗費生命。

時間很快,我們人生又有多少年?對佛法來講,我們要把這個有用的人生利用到最大限度不花在一些無意義的概念上,耗費光陰。學佛最重要的啟發是要落在實踐,不要怕困難,要有信心,最起碼,這些困難與我們在人生道路方面所付出努力的相比,都是自己的福報,是很快樂的事情。所以通過對我們人生現狀的真實分析,我們決定學佛,學佛是一條無上的光明大道,那麼怎麼樣去學佛呢?我們應該照著規矩來,在這個方面我們就乖一點,不要在題外話上面耗費我們過多的時間和經歷,剩下來就是大家要好好想一想,確定一下修行對自己到底有多大利益。如果你確定了想要成為一個佛弟子,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榮幸而且難得的大好的善事,百利而無一害。我們明天早上要做一個皈依,歡迎一些有智慧、慈悲的人士成為佛陀的弟子。

 

上一篇:麻天祥教授:廟產興學中的吳越佛教
下一篇:麻天祥教授:船山先生的佛學現量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