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慧法師:願願不離國土的莊嚴眾生的淨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願願不離國土的莊嚴眾生的淨化

(1994年2日22日講於柏林禅寺吉詳法會)

淨慧
 
僧人與信眾的共修活動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每年正月寺院要舉行法會,一方面為國家、為人民祈福消災,一方面為廣大的信徒、寺院的護法祈福消災。所以福建、廣東、台灣的一些寺院要在這時拜《萬佛忏》,一般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但每天的活動不象我們這麼嚴格,也就是上、下午各拜一次。我們這樣的藥師法會是比較特殊的,一直拜七天《藥師忏》、誦《藥師經》,別的地方是沒有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做這個法會基本上是沒有齋主的,一般寺院都是有齋主的,我們是靠大家一起來發心,一起來消災,一起來修行,一起來忏悔,一起來發願、回向。

我們這麼做是和《藥師經》的精神吻合的。《藥師經》、《藥師忏》上都講到:我們要祈福消災,首先是要供僧。大家都看到這幾天供僧的很多,貼齋條的地方都貼滿了紅紙條。供僧是從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開始一直到現在最正統的祈福消災的方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僧人一天除了修行辦道以外,沒有任何家事、俗務的拖累,他一天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修行弘法。他每天也很忙,但他不是為家事、兒女而忙,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忙,他們是為了佛法、為了修行而忙。所以一個合格的僧人是不會有自己的私利,他只有一片為佛法的公心,供養這樣的僧寶,功德是很大的,因為他能夠把他所有的功德回向給一切大眾。所以佛在世的時候信徒要祈福消災首先就是來供僧。

一直到現在,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特別是南傳佛教的一些國家,都是以齋僧作為祈福消災、度亡超薦的最主要的方式。比如家裡有喜事了,或者家裡老人去世了,或者家裡有人生病了,都是請僧人來家裡用齋。因為南傳佛教的寺院不起火,僧人吃飯是由信徒進飯到寺裡來,或者請僧人到家裡去,吃完飯僧人就給念經,最後信徒還要送些生活用品,如毛巾、牙膏等給出家人。在中國也是以供僧為祈福消災的主要方法,只是形式改變了,因為中國的寺院自己起火,信徒來了只要拿點錢就可以供齋。

《藥師經》、《藥師忏》上都講了這個道理。我們這次法會雖然沒有齋主,但大家都很發心,供齋、供僧很踴躍,而且大家每天都很積極地參加早、晚殿和拜忏。我們舉辦這個法會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引導大家來修行,所以我們這個法會的精神和中國佛教協會發布的《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的一些規定也是完全吻合的,比如其中有一條講道:“寺院應把經忏佛事視為僧人帶領信眾進行修行的一個活動。”所以我們這次活動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柏林寺的僧人自己來帶領廣大信眾進行一次共修活動。

忏悔——洗滌身心的染污

《藥師忏》的精神主要是什麼呢?我想大家通過這幾天的念誦禮拜,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我個人也有一些體會。顧名思義,《藥師忏》是以忏悔為主。我們每一個人從無量劫以來,輪回六道,不明因果、事理,做了種種有違因果規律、不順解脫、不順道德的行為。在沒有學佛以前,我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但是對過去的一無所知,就是對這一輩子的所作所為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是非標准;只是在學佛以後,才慢慢地知道一點。我們已經做了種種不應該做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發露忏悔以往所作所為的種種錯事,種種罪業。

為什麼要忏悔呢?因為我們的根身、心識被過去的惡行所染污了,好象是一個器皿曾經裝過髒東西,現在雖然沒有髒東西了,但那氣味還留在器皿上,我們必須用種種辦法來洗滌、清除,使它恢復本來的清淨面目。我們的根身、心識也是如此,過去做了種種的錯事,今天盡管不做了,但是它對我們心識的染污還是很嚴重的。我們要改往修來,要學習佛法,如果不忏悔發露,那就很難接受淨法;即使接受了淨法,因為參雜了染污的東西,那淨法也會受到染污,所以必須忏悔。好象一個茶杯,裝過了髒的東西,如果不洗干淨的話,裝再干淨的飲料,那也會變得不干淨的。因此,忏悔對於我們學佛的人來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不管做什麼佛事,都要忏悔,比如早課的《十大願王》、晚課的《蒙山》、《大忏悔文》,都有忏悔的內容。

忏悔,一方面是清除染污的東西,另一方面更為重要,不知道大家拜忏時注意到沒有,如果注意到了,說明拜忏很用心、很投入,如果還沒有注意到,那就必須注意,這就是叫做“斷相續心”。我們僅僅把已往的染污,把由於無明煩惱所起的業忏悔了,但這還遠遠不夠,而且還要永遠不再去做;不僅行為上不再去做,而且意念上也停止作惡的念頭。所以忏悔是在行為上改往修來,從頭做起,在思想上是要“斷相續心”,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忏悔的目的,真正把忏悔和我們的修行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發願——著眼於生命的現實

忏悔以後就要發願。我們後天就開始誦《藥師經》,藥師佛在因地發了十二大願,這十二大願都是非常現實的,願願不離國土的莊嚴,眾生的淨化。實際上不管我們發多少願,如果我們心心念念都想到眾生的淨化、國土的莊嚴這兩件事,那麼十二大願就都具備了。

國土的莊嚴,就是我們眾生的依報要莊嚴;眾生的淨化,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正報要莊嚴。正報指的是我們的身心,依報指的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可以說,我們所做的一切,世間法也好,出世間法也好,都是要求得依正二報的莊嚴。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政府所提倡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就是眾生的淨化,物質文明就是國土的莊嚴。我們佛教還講修福修慧,修福就是要國土莊嚴,也就是物質文明;修慧就是要眾生淨化,也就是精神文明。所以,世出世法是圓融無礙的。

學習藥師法門的關鍵,就是不要把一切寄托在死後。參加法會的最年輕的教友才只有十二歲,假使活到八十歲的話,離死還有半個多世紀,你怎麼過?半個多世紀,這個國家,這個世界要發生多少變化,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用自己身心的力量來影響這個國家,使它朝著向上、向善的方向來發展。那我們就能夠做到眾生的淨化、國土的莊嚴,,所以藥師法門著眼於現實。如果我們能夠把現實的問題處理好,我們當下身心能夠淨化;當下能夠把握我們生命的方向,那麼死後的問題就有把握了。如果我們在當前都不能把握生命的方向,那麼死後的方向又怎麼能夠把握得住呢?

藥師法門的十二大願,願願著眼於我們眾生的生命現實,著眼於生命現實的改善、淨化和解脫。藥師法門是積極向上、積極向善的法門。要做到這一點,發願非常重要,世俗上講“有願必成”,發了願,做事情就有動力,就有方向。

回向——擴大我們的心量

發願以後要回向。回向就是要把一切好事讓所有的人來分享,不把個人的功德占為己有,而讓大家都來分享。回向的根本意義,就是要擴大我們的心懷,讓我們心中不僅僅有我們自己,更應該有一切眾生,把一切眾生作為我們做任何事情的出發點,這就是有了回向心。

回向的具體內容是回已向他,就是把自己的功德、吉祥、安樂、自在讓大家共同分享;還有就是回小向大,其本意是修小乘的人要發心修大乘;從引伸的意義來講,如果我們做一件事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那就很小,如果我們把心量擴大了,那麼這一件事盡管是一件小事,而由於出發點不同,意義就是不同了,這也是回小向大。另一方面是回因向果,我們在因地中做一件事目標是很具體的,比如他肚子餓了,我捨一頓飯給他吃,他吃了飯肚子就飽了,這個目標是很具體的。這是在因中的,我們要把這件事跟最終的果聯系起來,那就是成就無上菩提,就是要跟成佛聯系起來,這就是回因向果。

總而言之,發願以後要回向。有了回向心,我們才真正具備了大乘根器;沒有回向心,大乘根器就不具備。這也是大乘佛教的一個特色,也是藥師法門的特色。我們這次吉祥法會,拜藥師忏,念《藥師經》,也要回向,要把我們這次法會的功德,不僅要和與我們柏林寺有關的人分享,還要和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分享,能如此回向,那我們這次法會的功德就會非常大。所以我們修行發願不能只局限在一個很小的目標上,一定要使我們的心量擴大,發心擴大,這樣才能有大的成就,大的收獲。

以上是我們舉辦這個吉祥法會的意義。答信眾問下面我就大家提的一些問題作一個總的回答,因為有的問題在我剛才講的內容裡已經解釋了,所以就不再對每一個問題作具體解答。

總的來說,我們學佛的人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經常親近善知識,經常去聽聞正法,這樣有什麼疑難就可以馬上得到解答。聽聞正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聽某一法師、居士講經說法,另外我們自己要經常看佛教經典、佛教刊物,這樣我們就可以增長見聞,增長智慧,消除疑惑。

有人問我們為什麼要選擇正月裡做這個法會,我想這有幾方面的考慮:世俗的諺語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月既象征著一年四季的開始,也是我們人生在短暫的幾十年中一個個新的起點,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另一方面,大家在新年春節期間,都有一點閒暇時間,可以把家事、公事稍微放一放,來參加幾天的共修活動;從寺院方面來說,我們想在新年伊始舉辦這樣的一個法會,既為我們的護法、信眾祈福消災,也為國家的發展。世界的和平做一次祈禱,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我們每一個人都吉祥如意,也希望國運昌隆。因為國家的命運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我們要仰賴三寶的慈悲,護法龍天的庇佑,使得“國界安寧兵革銷,風調雨順民安樂”。這樣我們就有一個好的依報,我們正報的莊嚴淨化才能有一個好的外緣、好的環境。所以我們要選擇正月間來舉辦這個法會。

還有人提出來為什麼叫上元節。中國的傳統是把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我們佛教一般只過上元節和中元節。

也有人問禅淨能不能雙修的問題,因為聽台灣淨空法師講禅淨是不能雙修的,要專修淨土一門,不要去修其他法門。我想淨空法師提倡、強調淨土法門的殊勝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說只能修淨土法門,不能修別的法門,這又強調得過分了。因為眾生有種種無明煩惱,種種習氣毛病,有種種的根機,不能靠一種藥治療所有的病。眾生有種種的根機,所以佛法有種種的法門。淨土是所有法門中的一法,不是一切法;問樣地,其他法門也是一法,不是一切法。有的人可能修淨土法門比較相應,我們就勸他修淨土;有的人修密宗比較相應,我們也可以讓他去找師父修密法;有的人參禅比較相應,那就勸他好好參禅;乃至修其他的法門,都是如此。八萬四千法門,只要能對根機,那麼法法都能解決我們生命中的問題,法法都是妙法。我們不要把佛所說的法相互對立起來。對立起來看佛法,那麼可以說不僅是一法不對,而且是法法都不對了。

我們既可以專修淨土,也可以專修禅宗,同時也可以禅淨雙修。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把握我們生命的每一刻,能不能把握我們當下的一念。能夠把握得住,那就念佛也好,參禅也好,禅淨雙修也好;把握不住,就是把喉嚨喊破了也無濟於事。學佛人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把修行落實在當下,當下的一念你管不管得住,你管不住的話,修什麼也白搭,你管得住,念佛也好,參禅也好,法法皆妙。

另外有人提出來受菩薩戒的問題。在家信徒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受菩薩戒的,菩薩戒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各方面條件,環境都允許,這樣才可以受菩薩戒。因為受戒就要學戒、持戒,假使受了菩薩戒,沒有條件來學戒、持戒,那麼我們就不要忙著去受,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這次法會還有兩天就要結束了,這個期間各位師父、各位居士都很辛苦,我覺得象這樣一種僧俗之間非常融洽的氣氛是很難得的,我非常希望這種氣氛、這種道風能夠保持下去並逐步地發揚光大,使這種僧俗之間的共修活動越辦越好,真正產生一些影響,能夠逐步改變佛教界某些不健康的風氣。當然我們這個僧團成立的時間還很短,仍有許多不能盡如人意的地方,我也希望本寺的老護法和新護法都給我們留下寶貴的意見,使我們的僧團能夠逐步地健全、鞏固起來,使它真正成為一個和合共住、清淨莊嚴的僧團。我們這個地方的開創乃至能夠有今天這個局面,都是跟我們在座的、不在座的居士們的護持分不開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非常愛護已經形成的這個局面,並使它不斷鞏固、發揚光大,這樣我們對這個地方過去已經付出的辛勞才能真正顯示出它的作用。(明鴻根據錄音整理)


 

 

上一篇:董群教授:融合的佛教 第六章 頓漸合一論——兼論宗密的修行觀
下一篇:董群教授:融合的佛教 第七章 真心論:融合的本體論基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