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徐孫銘教授:南岳乘雲宗——一個鮮為人知的佛教宗派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南岳乘雲宗——一個鮮為人知的佛教宗派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徐孫銘

2002年以來,為了弄清台灣松山寺高僧道安法師的法脈傳承,我們受台灣慈光禅學院院長惠空法師和西蓮淨苑住持惠敏法師之托,到道安的故鄉祁東縣,及與他有關的寺院如歧山仁瑞寺,衡陽雁峰寺、佛國寺,南岳祝聖寺、南台寺,長沙開福寺等地進行田野調查,力圖從僧人傳記、碑刻等資料中,解讀道安法脈源流之謎。在湖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祁東萬福寺住持大智法師的幫助下,我們得知大智之師父天順法師(1917—2003)屬乘雲宗南峰堂;後來,文平志從湖南圖書館查到默庵法師編《重修乘雲宗譜》(民國抄本,下稱宗譜)。2010年,仁瑞寺又發現《南峰寺譜》,證實台灣松山寺開山之祖道安法師與南岳乘雲宗這個鮮為人知的宗派關系密切。

《清泉縣志》載:雁峰寺,梁天監十二年(513),宏宣(《宗譜》作弘宣)律師主席。武帝欽其道行,敕賜雁峰寺為“煙雨山乘雲禅寺”。《重修乘雲宗譜》載,唐天寶元年(742),范化尊者奉敕重建山門、殿閣,塑諸佛像,開乘雲宗法派,追認范化為始祖。其《法派偈》曰:

紹妙惟傳言,守師齊嗣祖。覺常慧正法,道悟真空理。

大定開源性,光明照海崇。通玄無上士,普繼永昌隆。

德智欽承化,宏宗胤善良。慈超修萬行,世代如天長。

後唐同光元年(923),有紹隆尊者(字萬章,豫章,今江西南昌劉氏子,父官於衡州,母茹素)從江西慈化寺來衡陽,谒回雁峰范化法師真儀。尊者頭未舉,豁然大悟,自是辯才無礙,乃辭父母,與曉堂、牧堂、盼堂諸友同以范化為師,未幾,禅學輻辏。明洪武九年(1377),乘雲宗第九世僧齊政,字心庵,第三次重修雁峰寺,依照唐時舊模恢復,法眷增至100余人,師兄弟六人,始分六房,雁峰寺乘雲宗得以復興。康熙十二年(1673),林間濦受命記《雁峰寺源流》。至光緒庚寅(1890),默庵法師重續《乘雲宗譜》,宗譜記錄到第三十四世法嗣,即默庵法師之師無量普照法師,及復興仁瑞寺之恆志無來等大師。《南峰寺譜》則在第三十一世至四十世間正好補上《重修乘雲宗譜》之不足。兩譜先後相承,相得益彰。

關於《法派偈》,道安法師傳弟子智谕法師及法孫惠敏法師等的《法派偈》為:“通玄無上士,普繼永昌隆。德智欽成化,弘宗慶良善……世代如天長”,不夠完整,《禅門日頌》中也未見記載。通過幾年來對《宗譜》和《寺譜》記載的“法派偈”的研究,道安法師所傳《法派偈》及道安法師屬於南岳乘雲宗終於得到確認。

《重修乘雲宗譜敘》的作者為“傳乘雲宗第三十五世默庵上仁”。而南岳南台寺右側默庵法師的弟子覺否御夢法師的墓塔上書“臨濟宗四十一世”,證實默庵屬臨濟第四十世。羅傑《南岳仁禅師傳贊》也說默庵“為臨濟四十代法器”[1] ,說明清末以來,乘雲宗與臨濟宗有相互交融的密切關系,這也是乘雲宗長期不顯於世的重要原因之一。默庵法師後創極樂堂派,從乘雲宗“通玄無上士”中的“上”字,衍出四句二十字的極樂堂《續派偈》,空也法師另續衍“聞思修福慧”十二句。[2] 說明乘雲宗清末民初以來仍在發展,枝繁葉茂。極樂堂派發端的道場在南岳大善寺。原湖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博明法師字稽理,號博明,屬於乘雲宗極樂堂派。據說,衡陽屬於極樂堂派下僧人有1000多,幾年前曾相邀續修宗譜,因緣未就,沒有修成。

岐山仁瑞寺善源老尼師(時年83歲)2002年說:道安法師屬衡陽雁峰派,又稱南峰堂。《南峰寺譜》載:南峰寺在衡山縣渡江浦對江尹家沖[3]。仁瑞寺僧人也有屬於南峰堂的。衡陽東洲羅漢寺(現為小羅漢寺)住持智如法師,屬“昌”字輩。

由上可知,乘雲宗於唐天寶元年創立,至今有千余年歷史。民國道安法師屬於乘雲宗第三十九世,又與臨濟宗關系密切,與曹洞宗也有一定聯系,但未見傳續臨濟、曹洞法脈。乘雲宗實是創立於唐天寶間,有相對獨立、完整傳承系統,有自己獨特宗風的中國佛教禅宗宗派。

據《宗譜》載,弘宣“聞達摩唱道少林,乃與寶掌趨而禮之,遂受心印,未幾辭歸,大振宗風。”默庵法師認為,雖然《僧傳》無弘宣是達摩弟子的記載,但歷史上此類記載阙如的事例很多,弘宣弘揚達摩禅法雖沒有其他記載,不等於與禅宗祖師沒有聯系。這是有道理的。

乘雲宗以《金剛般若經》、《無量壽經》及《弘宣語錄》(今佚)、《龐蘊語錄》為主要經典。道安法師出家的衡陽佛國寺流傳甚廣的頻吉智祥禅師著《法華經授手》、《禅林寶訓筆說》已刊於《卍續藏》第51、113冊,同樣為乘雲宗人所尊崇。

乘雲宗有其獨特的宗風:

1.歸心淨土,崇拜無量壽佛

無量壽佛即佛教崇奉的阿彌陀佛。其在衡陽應化,雖有傳說的成分,但也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平民化性格的體現。

《乘雲源流志原敘》載,天寶十四年乙未(755),有無量壽佛掛錫於雁峰,寺僧見其形容古怪,意不留止宿。師曰:“既不許宿,可借行僮。”寺眾戲之曰:“行僮則無,殿前金剛奉汝一位,汝為如何?”師以手指一金剛,而說偈曰:“摩尼瓦礫混塵埃,有眼何曾識本來。昨日西方音信至,彌陀不在九蓮台。”言訖金剛隨即倒地,成一健童,負擔從師而去。眾驚訝曰:“近聞郴陽有活佛,愧我凡僧肉眼。”眾皆追至渡頭,跪而泣曰:“弟子凡夫,不識活佛,願請還寺。”師揶揄曰:“吾乃游僧,爾何言佛?”苦苦哀求不已,師乃留袈裟一頂於寺,攜杖而去。因建無量寶閣於法堂之後,塑其形像,以示寄跡。被稱為無量壽佛寄跡的釋宗慧法師(728?—867),號全真,出生於郴州程水鄉(今屬湖南資興縣)天壽裡周源山。《湘山志》載,無量壽佛信仰在江南,如湖北、湖南、四川、廣西、廣東、福建、浙江一帶很盛[4]。太虛大師對“壽佛宗風”給予很高評價,其《和柏公》詩雲:

壽佛宗風自一家,名山勝事總堪誇。

月台望塔玲珑遠,煙雨彌空罨畫遮。

春滿潇湘長荒草,日生滄海吐紅霞。

衡峰七二饒佳趣,宛似芙蓉朵朵花 。

湘南一帶的無量壽佛崇拜,傳至道安法師的高足智谕法師,以“彌陀孤臣”著稱,終生念珠不離手,佛號不離口,老實念佛,所開創的西蓮淨苑大力弘揚念佛淨土法門,其由來有自矣。

2.以般若為指導,禅淨雙修

乘雲宗雖宗仰壽佛,但仍以般若為指導,宗教兼弘,禅淨雙修。乘雲宗始祖弘宣同寶掌禮達摩得法,為乘雲宗弘禅之始;范化當年講《般若經》,有天樂鳴空之征。紹隆尊者因參禅而悟道,以范化為師,未幾禅學輻辏。恆忍無愚法師臨終遺言“但老實念佛,莫尋別路”[5] 。仁瑞寺有禅堂,可容納400多人,“居僧無少長,弗知有人我相,安禅結夏,有迦蘭陀之風。”[6]雁峰寺、仁瑞寺法師長於禅修,常常閉關,道風高邁。道安法師從南岳、廣西到台灣,常修不倒單,晚上就在不到兩平米的禅座上打坐,禅定功高。道安長老的法孫惠空法師在慈光寺大力弘揚永嘉禅法和《高峰禅要》,並對中國佛教禅觀體系有深刻研究和造詣;西蓮淨苑惠敏法師在禅觀和禅修方面亦繼承其師祖,並有禅一、禅二、禅七和念佛禅等方面的創造。

3.嚴持戒律,修頭陀行

弘宣律師主席雁峰寺,顯示對戒律的重視。海岸法師(1841—1897),光緒中為七眾傳戒,十方仰止,被稱為“湘南一證”。雖然末法學者,高語上乘,忽於下學,而淡雲法師(1844—1913)戒乘俱急,持律精嚴,雖有過差如絲發許,必向佛前流涕忏摩,其猛勇如此。

道安、智谕法師繼承這一傳統,戒律謹嚴。西蓮淨苑更以弘一律師為楷模,專精戒律,律紹南山。所編纂的《戒律學辭典》填補了佛教辭典的空白。

乘雲宗祖庭雁峰寺作為奉旨重建、有敕賜匾額、崇拜達摩祖師、尊崇無量壽佛的寺院,在佛教界有崇高的地位。《宗譜》載:乘雲宗在恆志以前,苦修和修建寺廟擴展事業,取得衡州一帶佛教界的領導權。從第十世(明洪武)至三十世(清乾隆年間,約公元1796年左右),前後400多年,有乘雲宗僧人月明嗣敏至大覺性融等十二人,長期擔任衡州府第一至第十二任都綱職務,可見在此期間乘雲宗勢力和影響力之大。

民國高僧太虛的成長與乘雲宗僧人的培養密切相關[7]。印順導師《太虛大師年譜》載:太虛大師的師士達(《南峰寺譜》有士達之師為上鏡覺明,為乘雲宗第三十六世的記載,是否同一人,待考),法名弘量,湖南人,光緒十八年(1892),在衡陽羅漢寺從奘年法師出家。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六十七卒。奘年(奘嚴),法名寬妙,湖南人,光緒十四年(1888)在湖南衡陽東洲羅漢寺出家,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到寧波天童寺參禅,往來天童,以寧波為第二故鄉。默庵法師的弟子道階法師是太虛大師天童寺受戒的尊證,也是其唯識學研究的引路人。道安法師念念不忘中國佛教的振興、世界佛教的推展,大力培育僧材和大專學佛骨干,積極傳戒弘法,呼吁停止對宗教的干預和破壞,努力拓展世界各國的佛教文化交流,嘔心瀝血,奮斗不止,不愧為乘雲宗中繼寄禅、太虛之後高標愛國愛教旗幟的高僧之一。

乘雲宗弟子多次記錄本法脈源流,傳承弟子仍然按照范化《法派偈》依序弘傳。在南台寺後,有淡雲師徒墓塔群,立碑的三代法師及兩代弟子的法名都是按照乘雲宗《法派偈》輩分排列。在衡陽縣佛國寺遺址,還有“乘雲正宗”的石碑。乘雲宗弟子遍布潇湘。

總之,乘雲宗是中國佛教禅宗中一支,發端於梁天監,創建於唐天寶元年,是有著完整傳承系統、獨特宗風的相對獨立的宗派。乘雲宗以般若為宗,宗仰壽佛,融合禅淨,嚴持戒律,形成比較鮮明的宗風,後來雖與臨濟、曹洞乃至淨土宗相融匯,但仍保留其相對獨立的傳承,至今仍有較大影響。

[1] 《海潮音文庫》第三編,第18冊,佛教傳記,第66頁;上海古藉2003年影印本第六冊,第323頁。

[2] 見默庵《續修乘雲宗譜》(民國抄本,藏湖南圖書館)後附錄。

[3] 據《南峰寺譜》(仁瑞寺抄本)第5頁。

[4] 參文平志《楚南無量壽佛崇拜》,《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第一期。

[5] 見《恆忍愚老和尚靈骨之塔塔銘》。

[6] 見仁瑞寺大殿側真源光緒五年(1879)撰《志老中興碑》。

[7] 參徐孫銘《太虛大師與湖南佛教的深厚法緣》,上海《覺群》年刊2009,第132頁。

 

上一篇:能弘法師:第三次閉關隨筆 出關
下一篇:能弘法師:第二次閉關隨筆 入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