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宗派源流
吳立民 主編 徐孫銘 副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630千字
本書為 國家"八五"規劃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國禅宗宗派源流通考》的最終成果。
全書共分十四章,從禅宗之源、達摩到弘忍、曹溪一脈、南北分燈,到一花五葉、五家七宗(沩仰、臨濟、黃龍、楊歧、雲門、法眼、曹洞)再到近現代傳承,對中國禅宗的發展源流及其脈絡作了系統的梳理,揭示其內在的發展邏輯。
本書主要特點:
1、以般若空觀這根紅線貫穿全書,從而使該書成為一部有血有肉、生動活潑的宗派興衰、發展史。作者指出,禅宗是中國佛教中以弘傳達摩以來所傳祖師禅為主要特征的一個重要宗派。禅宗的精髓在於般若,在於實相般若的直接證悟。這一根紅線貫穿全部禅宗的興衰、發展史。該書注意把握這個特點,並注意正確處理五味禅與一味禅、經教與實證、轉識成智與即心成佛、實相禅與文字禅、圓融諸宗與保持本宗特色、成佛與做人六方面的辯證統一關系。
2、比較充分地占有史料,觀點、評價力求持之有故、持平公允。學術界對於禅宗的開山祖,主要有佛陀扇多、達摩、弘忍、慧能、道一五種觀點。該書主張達摩為開山祖師,五祖弘忍對禅宗的建立有重要建樹,到六祖慧能時,標志著中國禅宗的建立。對南能(慧能)與北秀(神秀)、頓悟與漸修、胡適與鈴木大拙關於歷史考證與直接證悟之爭,既肯定南能,又重視北秀;既肯定歷史考證的必要性,也指明參禅的根本在於直接證悟;既不立文字,又不離文字的助緣。對於黃龍宗派的研究,以及曹洞宗在近代的傳承,作者深入寺院調查,收集到大量第一手資料,根據所掌握的傳世孤本《黃龍宗譜》全面評價黃龍宗,填補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和不足。所編輯的《中國禅宗宗派法脈傳承圖》參閱了釋明復《中國佛教人名辭典》、明道《禅燈世譜》、黃君珍藏的《黃龍崇恩禅院宗譜》(海內孤本)及近人編撰的《巴蜀禅燈錄》等志乘和日本《禅宗法系譜》、《佛心宗法脈圖》等資料,在吸取前人和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了一些重要補充,共收入禅宗人名7746人(其中比丘尼22人,居士148人),比《中國佛教人名辭典》增補了2700多人。
3、對禅的诠釋和禅宗宗派傳承、流布,力求從社會經濟、政治及文化發展的氛圍,從大文化的角度進行考察。如對洞山良價、曹山本寂開創的曹洞宗的研究,即從公元8-9世紀的大文化背景,從三代祖師培育、催生一個宗派進行論述;對大陽警玄委托臨濟宗的浮山法遠代覓曹洞傳人,以及天童如淨將禅法傳給日僧永平道元;對13世紀曹洞宗在南方的衰微和北地的興盛,都力求從當時社會、民族矛盾、文化氛圍進行分析,使人們對於各宗派的流衍、盛衰的底蘊及其歷史經驗有清晰的了解,得到更合理的解釋;對洞山良價出家因緣,也率先在國內引用了國外新發現的資料加以論述。對臨濟宗、楊歧宗、雲門宗的流衍和宗風的研究以及對雍正皇帝參禅、評價歷史上的高僧、名士的禅悟境界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獨到的見解,豐富了禅史的內涵。
4, 把禅宗宗派源流研究的下限由清代拉到近現代,使其來龍去脈更清晰、完整。對於臨濟宗、曹洞宗在近代的傳承,尤其是敬安、圓瑛、太虛、虛雲、來果、正果、明真、印順等禅師的禅學,都盡可能加以論述。所輯錄的《中國禅宗近百年大事記》,為近現代禅宗的發展作了一些梳理,使本書更富有時代感,更貼近現代生活,為讀者提供了新的更完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