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講話》第四章 天道與人道之歸一~生佛不二論
悟光
在前面之講義已經提及到諸佛的法身就是宇宙萬象的本性,但是各位同修尚未完全了解佛是什麼,法性是什麼?這次標題改為生佛不二來說禅密。生是眾生之意,即是諸多的生物,佛是佛陀,就是覺者的意思,也就是指已經開悟的人,字密宗或禅宗所謂佛有二種:一是歷史上的佛,另一是實在的佛,歷史上的佛是距今二千六百多年前,中印度迦毗羅城為都的王,姓釋迦的氏族,淨飯王及摩耶夫人所生的皇太子——悉達多。後成為釋尊,釋尊出生的年代異說紛紛,因為印度老早是不注重歷史的國家,在異說中還有相差千年的,以前在緬甸開佛教大會時候,我國沒有人去參加,當時暫決定為距今二千五百二十六年與近來西洋學者依據阿育王敕令或南方佛教所傳來的推算,與眾聖點記的文書記錄來比對,大致相符,這記錄在釋尊入滅之念的七月十五日自恣宗儀完畢起,點一點為記,每年在同日再記一點,這是現在結夏安居的完滿日,這種記錄傳入中國後叫做眾聖點記,到了南朝齊,永明七年,共有九百七十五點,由此逆算至釋尊入滅歲,是西歷公元前四百八十五年,即是中國周敬王三十五年,日本是懿德天皇二十六年,而釋尊是八十歲入滅的,由四百八十五年逆算八十年前,是公元前五百六十四年,這時就是釋尊誕生年,此年日本是綏靖天皇十八年,中國是周靈王(昭王)八年,比孔子早十三年。釋尊二十九歲出家,六年苦行,到了三十五歲自開一宗的佛教。釋尊所開的教理非常單純,即是四聖谛之理,即是說我們在世有四苦、八苦,這苦因也就是煩惱妄情,我們若將煩惱妄情滅掉,就能免苦,得到解脫,入於安心之地。要滅除四苦八苦的煩惱妄情,不外是正知正行,亦即是實行八正道,八正道約納為三學,一是戒,即是正當的行為;二是定,即精神的平靜;三是慧,即正當的智慧。要之我們能夠開發正智,平靜了精神,以適合的正義行為,即能滅除煩惱妄情,得到解脫安心之地。這就是四谛之要旨,換一句話來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也就是要清淨精神開發正智行善止惡,這就是釋尊的佛教。
昔時大文豪白樂天向道林禅師請教佛法大旨,道林禅師曾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樂天說,這四句三歲小孩能知!禅師說三歲孩童雖知,八十歲老翁卻說行不得。白樂天大感慚愧,遂往禅師學佛。這四句偈中最重要的是自淨其意一句,是我們要將心意淨下來,去開發正智而當事不迷、不疑、不驚、不怖,為佛學的大綱。
釋尊在說法中說到無我,是說世間中無一常住不變,而唯一自在的意思,由此而擴充即所有種種問題無有不解的,無我論也就是無神論,例如:無我就是沒有一個所謂的靈魂。因為釋尊以前以至現在,一般宗教都認為人或動物均有一條靈魂宿在身體內,死後靈魂脫出體外轉生輪回,然釋尊否定靈魂的存在,認為人類或動物不過是四大五蘊的元素之集合體,以業力說來代替靈魂。所以釋尊之無我說即是無靈魂說,是禅門所謂身心不二論的濫觞,無靈魂就是說個體死後,沒有一個殘存的幽靈。一般神教,對此極不容易接納的,但是釋尊以來,於今日很多大德碩學都信此,以今日科學的眼光可以證明釋尊無靈魂之說正確,然一般人信仰所謂降神術啦!我國民間所信即是靈魂、鬼魂、神等難以脫開這種妄執,其實所謂的鬼神,靈魂是其人死後的妄執五蘊業力之波長。鬼神之現形要經過三個條件,一是幽質(執之業力),二是念塑材質,三是物質。例如取一張白紙(法性)准備繪一個人形的心就是幽質,取鉛筆草了其大概外形的稿就是念塑材質,次用色彩塗上如實物一樣可以亂真,這就是物質。一見有其物,其實其物是虛的,只是顯現法而已,所以見神見鬼,降神、牽亡都是巫婆自己在催眠狀態的心理,外力所感而顯現的法,人類或動物在生時所染習的記憶,感情種種煩惱,未能淨盡解脫,所留的蘊聚波長業力充滿空間,我們如果與其執染波長相等,即會如磁石般的吸住,成為二重人格,或投胎轉生,釋尊以前印度人相信有大自在天,創造宇宙萬物。那麼為何創造萬物之體,而又創造一條條的靈魂去注入其體?再說開始時創造多少,現在又有多少,假使起初創造在地球上的人類有一億,現在有多少億?又有多少來轉世者?又有多少墮入牛馬禽獸者?又有多少生佛者?那麼人類應該是會逐漸減少的,若以馬牛等轉生人類來說,牛馬等類就應該減少,可是現在人口暴漲,牛馬禽獸,魚蝦水族也增加,這些多出來的,那個靈魂是從那裡來的呢?難道上帝時時都忙著創造嗎?外教經典說:“上帝與我同在”就是“上帝即我”,這樣解釋才對,所以萬物是我人不斷在創造的,其創造力是我人的心,心是法性識大,所以釋尊反對神的創造說,主張萬物皆因緣而所生,故無始無終,無始無終是什麼意義呢?因果律指示甚明,天下無論何物,不能無中生有,雖是神,絕對無法將空無來制造萬物,這就是無始,如果天地間一切物為“有”,就不能滅而成空,即是物質不滅的道理,所以天下何物都無法歸於空無,所以佛教無始之理與今日學術上之物質不滅之說相符,基督教說上帝創造萬物是行不通的,現在基督教遇此困難而說法也大有進步,改說“上帝創造萬物,天地自然之法則是神之意志”,如因果律的大法則當然神的意志了,以此來掩飾其矛盾,而神的意志是由因果律而活動的,當然空無是不能生有的,換句話說,神不能創造萬有,當然萬有是無始無終的存在了。復次,無我一語也用於無私的意義上,世人之所謂無我都指此,這是絕了私心私欲,心安住於平等一理的意義。
又無我也可解為將我們之小的假我投入絕對大的真我中,釋尊說的無我就是開示了真我,教我們假我與真我冥合的道理,龍樹大論雲:“於無我中示真我”。
以上是歷史上的佛,釋尊是歷史上的人物,有父母、妻子、親戚、門徒,是一個平常的人,是我們的先覺,是古之偉人,他生在人間的條件是與我們沒有不同的,換言之,釋尊不是超人,與我們相同,是人類中的個體,與我們相同的,也是生佛不二的一應意義。
第二,實在的佛就是前回講義中所說的宇宙之神靈,“即是絕對其物”。《金剛經》說“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就是說:真的絕對之如來是沒有大小之形或音聲的。《華嚴經》說“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真的如來,絕對的佛,是沒有出生或入滅的,又同經雲佛身充滿於法界,是說實在的佛是遍在無限的宇宙的。月坡和尚的歌中說:“不染而色,色由自己,松是綠雪白妙”。松樹的綠,雪的白,芭蕉之雨,楊柳之風,皆是佛之妙神。古人雲:柳染觀音微妙相,風吹說法度生聲。是以佛眼無所不照,應緣赴感無所不遍。《華嚴經》又雲“如來真身本無二,應物現形滿世間”。佛身是無限的,所以不二,是唯一的實在,同經又雲“佛身無去亦無來”,又雲等真法界無依處,佛之妙身是不依他者而存在的,是自己存在的,可以說是第一原因,同經又雲“佛身無相離眾苦”。佛身是清淨的,且如來自在不可量,即實在佛是大自在,約言之,實在的佛:第一常恆,第二遍在,第三唯一,第四自存,第五清淨,第六自在,然實在的佛如何現其身呢?
《華嚴經》雲佛於一切微塵中,示現無盡大神力,大而運行蒼穹羅列的天體星群,小而至微介麼蟲之發生,無一不是實在的大神力所使然。譬如,獅子要搏大眾須用全力,要搏一小兔也都需用全力一樣,宇宙大靈要造比地球面積大一百四十萬倍的太陽,與造在空中飛揚的極小微塵,都是用同一力量,天下無一物布施宇宙全體之大神力所構造,“一草一木都是不空施的,悉是實在之妙用的表現”。“星辰過遠,拾腳下小石以學一切”,星辰在天空中輝耀一見能感宇宙之威靈,是自然的,如果星辰過遠無法去研究者,請拾起腳下的小石來看,此中自會現出宇宙的大威靈了。永嘉大師雲:明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這些無不說明了事事物物皆是無限之力的顯現,對此壯舉我們應該加以贊歎!並感謝無一物不施恩於我,卻說:此實在的佛與釋尊之關系在前已經講過,實在的佛是有不可思議的靈智,而有廣大的道德,而一切眾生皆受此實在的智德來生的,眾生若能將自己的智德圓滿實現,即成佛,釋尊就是圓滿實現智德的人。故他就是實在佛的權化,我們如能依釋尊的言教去修行,早晚必能圓滿智德,而具釋尊相同的人格,能與實在冥合得到安心,這就是生佛不二。然則宇宙天真之目的也就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天真的目的就是宇宙天真的目的,以宇宙天真的心為我們的心,以我們的心為宇宙天真的心,佛與我們兩鏡相對,相照應。
“菩薩清涼之月,是游於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中現,都不外此旨,陸象山讀古書,見到四方上下為宇,古往今來為宙,而忽然大悟,雲:宇宙內事,乃我份內事,我份內事,乃宇宙內事,又雲:宇宙便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這都是說同樣的理趣,“徘”人芭蕉翁說:天地風雅,萬象亦風雅,此風雅是佛祖之肝膽也,隨造化以四時為友,所見無一不是花,所思無一不是月。如非心月者即同禽獸,形非花者類似夷狄,出夷狄,離禽獸,歸造化,道可冀,他的徘句雲:古池也蛙飛入,水的音(蛙跳入池的水聲)。
這種風流的真味是掬濃泉歸源造化的絕句,也可以說是游於天地與我一體,生佛不二的妙境,說他是真的風流,寧說是真的大悟,如是身心沒入風流的芭蕉,在臨終時看供我們參考,依此抄出芭蕉的傳記供各位一覽,元祿七年九月廿八日芭蕉翁在園女之亭應餐享受山珍海味,然廿九日夜腹部疼痛,瀉數次,雖服了胃苓湯,也不見效,病情日重,隨行的門徒,惟然、支考、治郎、兵衛等相議,擬請大國手時,芭蕉說“我平生的身體大津之“木節”知之最詳,可請他來,也請“去來”前來,我有話和他說。至十月二日,惟然給去來的信中寫著:老師的病情,昨夜一夜瀉二十余此,疑是園女亭之餐不潔,今日又瀉痢三十余次,吾等束手無策:十月三日夜“去來”,“木節”相繼來到,芭蕉一見去來,看到去來落淚,芭蕉且大喜大笑,去來不得不忍住嗚咽之聲,同是八日,連眾十人,奉納俳句代參,住吉大明神,祈求師翁病愈,“木節”向“去來”說,病勢嚴重非吾力能及,最好請他醫治,“去來”奉勸師翁。芭蕉說:“木節所言雖然有理,雖能醫虎口龍鱗,天業如何得醫?所以只“木節”安心診治就好了”。“支考”、“乙卅”、“去來”等相議,(鴻名的宗匠必有辭世之兆),無論如何要他賜下一句,然申請芭蕉,芭蕉雲:“昨日之發句是今日之辭世,今日之發句是明日之辭世,我生涯中拾去的句,無一句不是辭世之句,有人問我辭世如何,即說此年間所有拾置之句都是辭世也,說法從來常示寂滅相,這是釋尊之辭世,一代之佛教不外此二句雲雲”。
修證義雲:諸佛者釋迦牟尼佛也,釋迦牟尼佛是即心即佛也,過去現在未來之諸佛世成佛時必成為釋迦牟尼佛也,是即心是佛也,即心是佛者,誰也?請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