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悟光法師:心經思想蠡測 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經思想蠡測~七

五戒中之不殺生是身莊嚴,不惡口、不妄語、不绮語、不兩舌是口莊嚴,不貪、不嗔、不癡是心意莊嚴,根本上身口意都一是體,身口意莊嚴,都會令人信敬,即是身教。

教示人要清靜身口意即是言教。身教言教要一致,否則就是成了偽善的人,口是心非乃是最大的罪惡。所以持戒是必要的。佛說依戒為師,此是戒波羅蜜。

看到他人物資上有困難,或精神上感困惑,都予以資濟,這是布施波羅蜜。人能布施自然胸量會寬廣,心如虛空福如虛空,虛空會出萬寶,人心慷慨就能得到福德資糧。

布施能度悭貪,惠施與人會得到眾人尊重敬愛,自己會覺得愉快,功德就生長了。所以六度萬行“布施”第一。

在人群中,心抱有救度眾生的行願,即什麼事情都會忍耐,被人所辱,也看他是在迷的眾生,如幼稚的小弟弟,想辦法矯正令他開悟,若無其事,即是無生法忍。普通的忍是極其苦煩的,有如心上插了一刀,真是苦具,但能忍一時之氣,可免百日之災。

忍是會消災解厄的心咒,忍能耐苦,經得苦中苦,才能成為人上人。所以忍到無生法忍,就床位佛菩薩了。

禅定是平定心之雜亂煩惱,用智慧觀照事相,平定心意,這思維修即是“禅那”。不斷地用功不息,即是“精進”。

禅定不是一無所知的自我麻醉,如同木石即是灰心滅智之行為。定中出神悠游太空或某些境界,這是心意識作用,仍不離五蘊之范疇。這種境界與淨土的指方立相、帶業往生相當,也還是好的,然並非心物不二的境界。但比灰心滅智還好,有雲:“任你非想非非想,不及西方一去來”。

轉迷開悟

六波羅蜜之實踐是轉迷開悟的道具,性命雙修之伎倆,以般若為眼目來引迷入悟,凡夫世間的苦海與極樂淨土是一念之差異。

迷時如在夢中生活,覺悟時如在醒時的生活,夢中的生活六神無主,全被六欲七情的潛意識支配,心神不定,時空的交錯,記憶的重現,感覺的誤認,理智的喪失,由此縱橫交織,幻成世間美丑的畫面,迷界凡夫貪著其事,引起潛在的善惡基因種性,作種種不同事業,自苦身心。

法界體性之基因種性沒萌芽前是清淨如明月的境界,依各人不同的根塵交織下,出現不同的世界。然後引出不同的善惡好壞作業,作業是心的行為,身的作業是心的基因種性所支配的結果。

如天空的月亮是沒有悲喜之情,而由人的環境各異而有不同的差別。有人失志或哀考妣,見到明月便感格外淒涼悲哀,而流淚哭泣;有人得到以外的收獲,或親朋好友來訪,在明月下交杯暢飲,就會感受月亮特別美麗,然月亮本體並無改變。這是世間相,迷情的人生。

又如犯人的監獄,因犯罪被監禁的人是度日如年苦不堪言,裡面的官員即視如天庭樂而無憂。犯人不希望往下去,官員不希望離開,如果上司命他離開,他的生活就無著落了,反而要常住下去才有飯吃。地方相同,心境卻不同,以客觀而言,根本沒有好壞差別,世間萬物無不由心生而生差別的。

喜怒哀樂之情止於智者,智者即本來具有的四智中之妙觀察智基因德性顯露的人。

將妙觀察之般若智去看一切事物,即不被自私的情欲蒙蔽本來的清淨世界,這是轉米開悟的方法。妙觀察智不現前,就像雲蔽天空不見月亮,不是沒有月亮,月亮是常住的,雲是迷情,根本上雲無自性,若是像飛機一樣越出雲頂,也就是沒有明暗之分了。

人被迷情掩蓋認假為真,執著世間事相自苦身心,這些人生迷情的潛意識凝固,就是五根集來的意識,凡夫不知道就叫做靈魂,即經所說的五蘊。
 

 

上一篇:方廣锠教授:敦煌文獻中的《金剛經》及其注疏
下一篇:方廣锠教授:禅觀與念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